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2015-02-09 22:19李合理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213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

李合理 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 221300



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50例临床分析

李合理江苏省邳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21300

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UGIB)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NSAIDs相关性UGIB患者临床资料,确诊NSAIDs相关UGIB除停NSAIDs外,采用补充血容量、止血、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制酸、保护胃黏膜等内科保守治疗。结果:50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出血均停止,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住院时间4~14d,平均住院时间(9.35±3.67)d。结论:NSAIDs相关性UGIB临床具有特征性,故应严格掌握使用NSAIDs的适应证,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NSAIDsUGIB临床特征预防

非甾体抗炎药(Non 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NSAIDs)是一种非甾类固醇药物,具有抗血小板聚集、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在使用NSAIDs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对胃肠道有较大的刺激,对胃肠黏膜造成损害[1],甚至导致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UGIB)的发生[2]。本文回顾性分析NSAIDs相关性UGIB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NSAIDs相关性UGIB患者共50例,其中女21例,男29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64.45±13.31)岁;50例患者具有明确服用NSAIDs史,排除UGIB或消化性溃疡等病史。

1.2服用NSAIDs的病因及种类风湿性疾病、炎性疾病、疼痛、软组织疾病和运动损伤、心血管疾病等;服用NSAIDs的种类依次是阿司匹林、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钠等;NSAIDs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书应用;服NSAIDs后至出血时间最短1d,最长半年,平均时间为(8.34±7.22)d。

1.3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及不同程度的呕血、黑粪、贫血外,有上腹疼痛,伴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26例(52.00%,26/50),无症状24例(48.00%,24/50),血红蛋白水平为67~123g/L,平均血红蛋白(97.11±9.89)g/L。

1.4胃镜检查结果胃镜检查以胃部点片状糜烂、浅表溃疡为主。

1.5治疗方法确诊NSAIDs相关UGIB除停NSAIDs外,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低温流质饮食(大量呕血者禁食),补充血容量、止血、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制酸、保护胃黏膜等。

2结果

50例患者经治疗,出血均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及死亡患者;住院时间4~14d,平均住院时间(9.35±3.67)d。

3讨论

国内NSAIDs使用十分广泛,再加上滥用现象较为严重,胃肠道损害发生率居高不下,NSAIDs中的水杨酸钠、吲哚美辛、阿司匹林、保泰松、甲灭酸、吡罗昔康等都可以引起消化不良、黏膜糜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严重者可致穿孔[3],NSAIDs胃肠道损害的机制复杂,通过减少胃肠黏膜中前列腺素合成,影响黏膜细胞分泌黏蛋白和表面磷脂,削弱胃黏膜屏障;同时还可抑制胃、十二指肠上皮碳酸盐的分泌、减弱上皮的修复和更新;NSAIDs通过减少血栓素A2合成,降低血小板的聚集能力,因而可能导致黏膜损害[4]。

通过本组资料观察,NSAIDs相关性UGIB的临床特征包括下列方面:(1)NSAIDs剂量按照药物说明书应用,应用NSAIDs至UGIB时间最短1d,最长半年,平均时间(8.34±7.22)d,说明无论服用NSAIDs的时间长短或剂量大小均可发生UGIB[5];服用NSAIDs种类最多的是阿司匹林,与近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作用广泛受到人们重视,对于有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血管病、血液高凝状态者,都将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治疗和预防的常规用药有关[6]。(2)50例患者平均年龄(64.45±13.31)岁,提示NSAIDs相关性UGIB多少发生于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常因消化器官老化,细胞更新缓慢,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使胃黏膜萎缩,长期慢性缺血、缺氧,致使胃黏膜屏障受到损害,最终导致黏膜损伤、糜烂、出血,加之损伤又不易修复,容易引起上消化道出血[7]。(3)临床表现:除原发疾病及不同程度的呕血、黑粪、贫血外,有上腹疼痛,伴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26例,无症状24例,达48.00%,与NSAIDs对胃肠黏膜造成损伤同时,诱导局部或全身的痛觉丧失有关[8]。(4)内镜特征:胃镜检查以胃部点片状糜烂、浅表溃疡为主,也说明NSAIDs致上消化道病变多为黏膜损害,一般较少出现大出血[9]。(5)出血程度轻:50例患者血红蛋白为67~123g/L,平均血红蛋白为(97.11±9.89)g/L,表明临床症状与病理损害程度是相一致的,临床症状轻重可作为预测胃黏膜受损程度的一个指标。(6)NSAIDs相关UGIB有自限性:去除病因后可以自愈,一般预后良好[10]。本组确诊NSAIDs相关UGIB除停NSAIDs外,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给予低温流质饮食(大量呕血者禁食),补充血容量、止血、H2受体拮抗剂及质子泵抑制剂制酸、保护胃黏膜等,本文50例患者经过上述治疗,出血均停止,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患者;住院时间4~14d,平均住院时间(9.35±3.67)d。

总之,NSAIDs相关性UGIB临床比较常见,出血程度轻,愈后较好,但老年患者储备应急能力有限,经不起额外的负担和打击,发生UGIB若不及早诊断并采取止血措施,则大出血可能影响血压,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供血不足,引起严重甚至致命的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使用NSAIDs的适应证,告诫患者NSAIDs的危险性,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能随便溢用;如果必须使用药物应安排在饭后服用,可同时给予适量抗酸药或减少药量,用药期间注意观察胃肠道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白云.非甾体类消炎药所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4):1812-1813.

[2]丁元军,方年富.非甾体消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2(1):46-47.

[3]刘文杰.探讨非甾体消炎药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J〕.中国实用医药,2013,8(4):166-167.

[4]殷冬林,王健.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治疗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11,15(2):108-110.

[5]李熳,张志广,陆伟,等.老年人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2):132-134.

[6]邓丽君.220例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12,29(6):403-405.

[7]尹慧.老年人非甾体类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240-241.

[8]阴俊.老年人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6):3490-3491.

[9]方莉,孟立娜.非类固醇抗炎药与肠道损伤〔J〕.国际消化病杂志,2009,29(1):68-70.

[10]樊萍,王荣,陈恬.缺血性卒中患者服阿司匹林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分析〔J〕.江西医药,2012,47(8):694-695.

(编辑落落)

收稿日期2014-12-21

中图分类号:R57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71-02

猜你喜欢
非甾体抗炎药胃肠道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研究揭示抗炎药或可治疗老年骨折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药师教您正确使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
非甾体抗炎药内镜下不同人群表现及与Hp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