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研究

2015-02-14 01:06胡春华
英语教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背景大学文本

胡春华

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研究

胡春华

对于大学生而言,英语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语言学科,而英语中的阅读部分更是重中之重,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因而改进大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方法非常必要,基于此,通过分析交互模式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为大学教师提供借鉴。

交互教学模式;大学英语;英语阅读

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也是学生获取英文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但是,目前大学英语教师授课模式陈旧,仅仅把英语阅读文章当作学生学习单词、语法的例句,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阅读教学的初衷。本文通过论述交互式阅读模式的理论背景及其在英语教学模式中的应用策略,希望对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质量有启发意义。

一、交互阅读模式的理论概述

阅读理论一直处在探索中,到了20世纪60年代才取得了长足进步,并且伴随着语言学、心理学等一系列相关学科的发展,阅读理论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阅读模式。

(一)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

阅读理论研究初期,由于学科发展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吸收借鉴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特点,导致其过分关注外部语言环境因素而忽略了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从而错误地将阅读过程当作读者机械性地接受语言知识并作出反馈的过程。这种阅读模式本质上是作者对文章的解读过程。为了实现对文章的理解,读者往往需要先把握文本的词汇、句子,从表面上理解文本含义,再将这种基本意义连接起来,最后完成对文本深层次的解读。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将学习重点放在了单词语法和例句解析上,错误地认为,只要掌握了阅读的基本知识就可以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内涵,导致忽视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

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由Goodman等人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这种阅读模式完全颠覆了传统的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该模式主张阅读过程是一个心理语言的猜谜游戏过程。与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不同,该模式注重文本的背景知识,读者可以借助于生活常识等对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敲,力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文本的主题大意和中心内容。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要求教师减少对词汇、语法的讲解,把重点放在文本的背景上,鼓励学生通过猜测推理出文本的信息。这种模式的缺陷在于过分强调背景知识,而忽视了单词语法等基础性知识在文本判断中的重要地位(谷金枝2011)。

(三)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

由于上述两种阅读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着缺陷,所以人们致力于探索新的、更有效的阅读模式。随后有人提出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与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相结合,突出两者中的有益部分,规避其消极作用,从而产生了新的阅读模式——交互式阅读模式。

英语阅读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将文本内容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结合、融会贯通的过程。在文本阅读中,学生需要先借助已有的信息对阅读文本的字面信息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再结合文本的背景知识和生活经验探索、推敲其所传达的深刻意义。这一学习过程既包括了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又涵盖了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但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这不仅与学生的信息储备、阅读速度有关,也和文本的难易程度有关。交互式阅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心理学的知识,这种模式同时囊括了两种模式,是一个将文本与学生知识进行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策略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交互式阅读模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将会减少以往运用单一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阅读模式带来的弊端,使学生充分运用词汇语法和背景知识对阅读文本进行充分解读,保障学生在完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达到英语阅读的教学目标。具体来讲,高校教师可以借助以下几种方法将交互式模式融入英语阅读教学中。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运用交互式阅读模式进行教学时,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起知识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把握阅读文本的内涵。在课堂上要经常启发学生思维,借助于小组讨论、即兴发言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敢于提出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在思想交流碰撞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尚且有限,尤其是对外国的文化背景、人文环境缺乏足够的认知,所以在理解英语阅读文本时会存在偏差,不能全面地把握文本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引导,适当补充相应的文本知识背景,解决学生阅读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理解阅读文本的潜在意义。

(二)重视背景知识的作用

一篇阅读文本的文化背景包括作者简介、知识文化、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还包括话语解构、篇章解构。众多研究表明,对文章的文化背景了解的越充分、越透彻,阅读难度就越低,读者就越容易把握文本背后的意义。因此,大学生要想全面把握所学文章,在学习词汇语法的基础上,熟悉文本的背景知识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不断建立背景知识,具体可采用的方法有:归纳对比、概述内容、指导阅读实践、以点带面等。归纳对比是指教师将文本中的背景知识、文化环境等提炼出来,总结归类,并将之与相近或相异的因素比较分析,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概述内容即对文本内容的简单介绍,也包括在课程结束之前,对所学内容进行全部概述,从整体上勾画出文本的知识轮廓,保证学生对文章中的知识背景更加系统地进行吸收。以点带面指的是当讲述到某一背景知识时,将其扩展开来,适当补充相关的知识体系,扩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指导阅读实践即教师在一定的原则下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拓展文化背景的策略,使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阅读量。

(三)进行分阶段阅读教学

一节完美的英语阅读课堂教学除了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了解背景知识外,还需要对上课过程划分阶段,按照科学的教学规律进行(黄珊2011)。交互式阅读模式要求教师将课堂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阶段,而且这三个阶段不是割裂开来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前一阶段的顺利完成为下一阶段作好铺垫。

在阅读前,教师可以借助于语言、幽默笑话或者生活经验等将学生带入所学的文本知识,激起学生对阅读文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可以布置一些与文本相关的问题和阅读任务,让学生通过自主搜索了解文本的背景知识。

在阅读过程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增加难度,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这也是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其次,可以通过小组讨论、随机发言的形式鼓励学生查阅资料,自主学习文章的词汇语法,掌握阅读文本的浅层内涵。在此基础上,要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文章的背景知识,通过推测猜想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对文章的架构进行讲解,解决学生的疑点、难点,为阅读创造更好的条件。

在阅读后,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主题,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思维训练,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也可以设置问题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不论是哪种形式,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也可以布置课后学习任务,以书面的形式让学生展现自己的学习感悟,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英文杂志、电视电影等,鼓励学生广泛涉猎、扩充知识面,从而熟悉国外的人文知识、风土人情。

结束语

在上述的教学策略中,教师既要注重英语阅读的词汇语法知识,又要鼓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大胆推测文章的深刻意义,将交互式阅读模式运用到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不难看出,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文章内涵、锻炼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交互式阅读依旧存在着诸多问题,这就要求高校教师不断地探索解决办法,在增强自身素质的同时,更要充满耐心,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实现教学目标。

引用文献

谷金枝.2011.阅读理解的交互模式与大学英语快速阅读教学[J].教育学术月刊,(4):108-109;111.

黄珊.2011.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交互模式应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

注:本文为课题“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层次化立体交互教学模式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14JGA427)”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信息:545000,广西柳州,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

猜你喜欢
背景大学文本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大学求学的遗憾
黑洞背景知识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