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

2015-02-14 01:06董玉花
英语教师 2015年18期
关键词:生词阅读课教学策略

董玉花

初三英语阅读课教学策略探讨

董玉花

随着中考对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压力也在逐渐增加。在分析了初三英语阅读的特征及学生学习的基础上,从文章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个方面,来阐述如何通过改善阅读课教学策略解决阅读问题,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初三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五级阅读要求: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能理解段落中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的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教育部2011)。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对阅读教学的目标缺乏正确的定位以及对语篇和文本分析的意识,阅读活动设计不合理,忽视对学生提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利用课堂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阅读能力非常重要。新课改提倡构建“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新模式。该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强调发展师生之间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阅读教学分为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课堂上运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围绕阅读五级要求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一、初三阅读课的特征及学生的学习困难

(一)教材阅读课特征

仁爱版初三年级英语教材阅读课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点:

1.每个话题设计两篇阅读,语篇长度为200词左右,生词量10~15个。

2.长句和难句多,涉及到定语从句、宾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复合句。

3.阅读题材丰富,包括人口问题、污染问题、英语语言、科技发展等。科技型、说明型、议论型、人物传记型等阅读文本也日益增多。

(二)学生的学习困难

1.初中学生所学知识有限,词汇量小,分析问题也不够深入。

2.有些话题和内容需要学生的课外知识,而学生对课文相关内容了解不多,阅读难度大。

3.试卷对阅读的考查比重越来越大,学生对难度大的文章望而生畏,失去阅读信心和耐心。

综上所述,基于初三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主要从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方面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对策,以期提高初三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阅读前(pre-reading)

阅读前的引导是教师引入正文的最好途径,也是让学生能投入到后期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文章中,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并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

(一)介绍与文章相关的社会、历史、人文、自然背景

例如,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 2 Topic 1 Section C:Noise Pollution,教师可以先介绍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知道:凡是干扰人们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称为噪声,当噪声对人及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时,就形成噪声污染。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有关噪声污染及其危害的图片。背景介绍可以克服阅读的盲目性,让学生有的放矢地去阅读,从而降低学生阅读的难度。

(二)解决部分有碍阅读的生词

对于难度不大的生词一定要让学生在阅读时去猜测,以培养学生猜词的技能。教师主要讲解一些难词、重点词、短语及句型,尽量利用多媒体,将图片和flash展示给学生。

(三)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利用文章插图预测文章内容。例如,Unit 2 Topic 2 Section C很多内容是科学问题,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进行阅读,帮助其理解。根据标题对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进行预测。例如,Unit 4 Topic 3 Section C:the importance of computers,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学生较容易根据题目预测文章脉络: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重要性—计算机带来的一些问题。经过预测,学生阅读的方向更加明确。学生就能在文章脉络中把握每个层次的大概内容以及每个段落的中心意思,阅读就不会偏离主题。

三、阅读中(while-reading)

这是阅读课的中心环节,通过这个环节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基本技能: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师在课堂上是否使用一定的阅读教学策略,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的提升起重要作用。教师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通过快速阅读(fast-reading)提升阅读速度

快速阅读一定要进行限时阅读。初三学生要按五级要求做到每分钟40~50词的阅读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的阅读速度,适应考试要求及高中学习要求。快速阅读能改正一些学生拖拖拉拉,一碰到生词就查字典的不良阅读习惯。学生在紧张而又有目的的阅读中可以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当然快速阅读并不是漫无目地阅读,这一环节可以通过猜词、找各段主题句、图片排序、回答基本问题等方式进行检验。

例如,仁爱英语九年级Unit2 Topic2 Section C: Environmental Problems,在限时阅读后可以让学生完成1b第一小题任务:挑选每一段的主题词。教师需要注意这个环节任务的设计不能过难,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否则易打击中下游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二)通过细读(careful-reading)提升综合能力

细读是课堂的主要环节,旨在全面把握文章内容。通过完成不同任务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归纳推理能力、细节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教材中阅读课的1b、1c等均是围绕文章设计的不同梯度的任务,学生可以由浅入深逐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学生的普遍问题,并穿插讲解一些本课的重难点内容。教师一定杜绝逐句讲解文章句子意思,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中等生和学困生在细读中会有许多问题不理解,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不尽相同,教师逐句讲解不一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可以4人一个小组,在细读后对仍不理解的问题,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帮助中下游学生解决一些难题。教师对普遍性的问题进行点拨或讲解。小组合作方式不仅可以调动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可以很好地解决课堂语言知识问题。改变“教师一言谈”的课堂模式,符合课改提倡的“教师启动、学生主动、师生互动”的阅读教学模式。

(四)适时进行朗读

长期缺乏朗读会导致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下降。学生在完成快速阅读和细读任务后,要通过朗读的方式把习得的词汇、句子乃至文章通过朗读牢牢存储在脑海里。

四、阅读后(after-reading)

快读和细读的完成不应该是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结束。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阅读教学的拓展,力争做到把语言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并围绕已学课文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学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活动:

(一)复述课文,分角色扮演

大多数教师会让学生复述课文,这种方法比较枯燥。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具体特征选用一些文章,如故事性的文章让学生结合插图和关键词进行故事加工和展示。

(二)开展讨论、调查和采访

如Unit 3 Topic 3 Section C,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调查和采访,了解不同学生学习英语的方法。学生可以讨论文章内容,也可以跳离课本,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达到语言运用能力的提示。

(三)开展辩论赛

辩论赛是学生最喜欢的形式。如Unit 4 Topic 3 Section C是有关计算机优缺点的文章,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学生在辩论中以小组形式组织辩论素材,可极大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四)进行相关内容的写作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中心话题容开展,非常适合知识整合和写作。如Unit 2 Topic 1 Section C,教师可以在讲授完该文章后让学生写相关内容的文章,如water pollution写作是阅读的深层次运用,反过来也加深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教师要通过坚持不懈地运用教学策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任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引用文献

教育部,2011.初中英语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信息:354400,福建三明,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生词阅读课教学策略
交互式教学在英语专业阅读课改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主题意义的“生本”高中英语阅读课
『五个生词』快速阅读法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人教版英语阅读课教学设计 必修三?Unit 4 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
生词库
生词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