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拔除导尿管时机的探讨

2015-02-23 05:57
护理与康复 2015年9期
关键词:尿路感染导尿管舒适度

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拔除导尿管时机的探讨

冯国芳1,冯素文1,金梅2,孙笑笑2,徐林军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6;2.杭州市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310008 )

摘要: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拔除导尿管的时机。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1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65例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拔除导尿管,对照组60例按术后护理常规于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及患者舒适度。结果观察组发生术后排尿困难2例(3.1%),对照组8例(13.3%);观察组并发尿路刺激症状3例(4.6%),对照组15例(25.0%);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4.53±0.75)h,对照组(26.24±1.34)h,患者舒适度观察组无不适53例(81.5%),对照组无不适11例(18.3%),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拔除导尿管有利于减少排尿困难的发生,降低尿路感染风险,提高患者舒适度。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术后;留置导尿;拔管时间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9.019

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越来越多地替代了开腹手术,但留置导尿仍是腹腔镜手术的术前必备,故导尿管护理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之一。国内对术前插导尿管时间的选择比较一致,即麻醉起效后、手术开始前[1-2]。而对术后拔除导尿管时机没有统一的见解。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妇科选择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为患者拔除导尿管,患者术后的排尿情况、舒适度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纳入标准:在妇科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年龄<60岁,无基础性及泌尿系疾病,采用全身麻醉,患者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手术时间超过2 h,术中出血量≥500 ml者,手术术式与泌尿系统有关者,术中发生泌尿系损伤者。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125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5例,年龄22~58岁,平均(33.4±6.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4例,中学19例,小学及以下2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7例,子宫体部肌瘤挖除术11例,异位妊娠6例,输卵管再通3例,不孕症腹腔镜探查24例,盆腔黏连松解术4例。对照组60例,年龄21~59岁,平均(33.0±7.4)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41例,中学17例,小学及以下2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8例,子宫体部肌瘤挖除术9例,异位妊娠5例,输卵管再通3例,不孕症腹腔镜探查21例,盆腔黏连松解术4例。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术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两组患者均在麻醉起效后,手术开始前按操作规范留置导尿管[3],导尿管材质及型号相同,术后均使用镇痛泵48 h。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按术后护理常规,行留置导尿管护理,于术后24 h拔除导尿管。

1.3评价指标与方法

1.3.1尿路感染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留中段尿做细菌培养,检测结果革兰阳性球菌菌落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落数≥105cfu/ml,确定是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1.3.2排尿情况观察患者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顺利排尿:自觉有尿意且能自行排尿,无需诱导,排尿顺畅;诱导排尿:即有尿意时不能自行排尿,需要热敷或按摩下腹部、温水冲洗外阴、听流水声等方式诱导下才能排尿;留置导尿:经过诱导仍不能排尿,需导尿者。诱导排尿和留置导尿都计为排尿困难。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为并发尿路刺激症状。

1.3.3术后下床活动情况记录从术后入麻醉复苏室开始,到术后第1次下床活动的时间。

1.3.4患者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了解患者舒适度(气腹所致的不适除外)。患者舒适度分为严重不适、中度不适、轻度不适、无不适,4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两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首次排尿情况及尿路感染发生情况比较例(%)

注:1)Fisher检验

2.2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时间比较h

2.3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例(%)

3讨论

3.1术后及时拔除导尿管可降低尿路感染的潜在风险美国医疗机构流行病学会(SHEA)发布的导尿管相关泌尿道感染(CAUTI)的预防策略(2014更新版)[4]中指出,减少不必要的导尿和最大程度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预防CAUTI的主要策略。妇科腹腔镜手术由于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较少,手术期间没有大量输液和利尿,及时地拔除导尿管不仅不影响患者治疗,而且有利于术后的恢复。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没有患者发生尿路感染,对照组发生1例,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及时地拔除了导尿管,最大程度缩短了留置导尿管的时间,与对照组术后24 h方拔除导尿管相比,降低了CAUTI的潜在风险。

3.2术后及时拔除导尿管降低排尿异常发生率因腹腔镜的麻醉方式为全麻,与椎管内麻醉相比,对排尿反射相对影响较小。而导尿管对人体是异物,当其插入尿道并留置在膀胱、尿道内,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膀胱尿道的刺激症状势必会增加,同时术后留置导尿管持续开放,使正常排尿反射受到抑制,拔管后会导致排尿异常发生。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排尿困难发生率为13.3%,尿路刺激症发生率为25.0%,均高于观察组,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术后及时拔除导尿管可降低患者排尿异常的发生。

3.3术后及时拔除导尿管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因尿道有丰富的神经支配,副交感和交感神经分布于整个尿道,留置导尿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及疼痛感[5],是影响术后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原因之一。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即拔除了导尿管,未感觉到由留置导尿管的刺激所引起的不适感。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无不适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术后及时拔除导尿管促进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妇科手术后患者肢体活动明显减少,失去肌泵的作用,血流缓慢,容易使静脉血流淤滞在髂股静脉瓣袋及小腿肌肉的静脉丛内,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6],及早下床活动有利于下肢DVT的预防。同时术后及时拔除了导尿管,方便患者下床活动及锻炼,促使肠蠕动,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说明在手术结束后、麻醉消退前及时拔除导尿管可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文小银,曹典姣.妇科手术病人麻醉前后留置导尿的比较[J].实用预防医学,2010,17(6):1148-1149.

[2] 项春英.妇科病人术前插导尿管时机的转变[J].安徽医学,2008,29(4):469-470.

[3]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300-304.

[4] Lo E,Nicolle LE,Coffin SE,et al.Strategies to prevent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acute care hospitals:2014 update[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14,35(5):464-479.

[5] 张蓉,孙慧连,徐凌燕,等.剖宫产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对产妇的影响[J].护理与康复,2015,14(1):30-32.

[6] 胡蝶,冯素文.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4,13(4):331-333.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9-0854-02

通信作者:冯素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收稿日期:2015-05-06

作者简介:冯国芳(1977—),女,本科,硕士在读,副主任护师,现工作单位杭州市妇产科医院.

猜你喜欢
尿路感染导尿管舒适度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纤维砂场地的性能及舒适度影响研究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 用药不同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拔管提醒单对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的研究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