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考量

2015-02-23 08:42余明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余明江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

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的考量

余明江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243000)

[摘要]安徽省人口结构的基本趋势是“未富先老”。老龄化程度在加快的同时,还存在城乡、地区、性别方面的差异,给安徽省经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经济学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加重政府与家庭的抚养负担。实证分析显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为负向关系。为保持社会持续发展,应该高效发展国民经济,优化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老龄工作机制,培育老龄产业与市场,以化解人口老龄化使带来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经济增长;养老保险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人口的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随着21世纪的到来,老龄化问题变成世界多数国家需要面对的实际难题。自1999年开始,我国也逐渐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社会。而且,我国人口老龄化有老龄化发展速度快、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以及老龄化地区差异显著等特点。人口的老龄化给我国的劳动力、资本、就业、医疗、养老、人口政策等经济发展因素带来巨大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正如凯恩斯所说:“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思想的改变、某些国家政策的影响,一般就会低生育率、低死亡率、低增长率和高寿命预期率的现象,都必然会导致老龄化问题。如何解决经济增长与老龄化问题是世界各国都要面临且不可回避的问题。安徽作为我国的一个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问题也越来越为严重。

从理论上,老龄化问题在中国越来越突出,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这个问题。但是对安徽省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文献很少,之前虽然也有很少的文献关注安徽省老龄化问题,但少有涉及研究安徽省老龄化发展趋势和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本文就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性的对安徽省老龄化发展基本态势进行经济学分析和计量测度,为以后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其次,本文的理论意义还包括对老龄化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以及对老龄化特点的认识,为我安徽省以后老龄化的研究方法提供借鉴。

从现实上,安徽省人口老龄化高于同期的全国水平。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中,我国大陆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安徽省在我国是一个人口大省,是进入老龄化较早的省份之一,目前60岁及以上人口约占15.01%,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5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0.23%,同样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36个百分点。据预测,2020年安徽省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5.1%;2045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2276.6万,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我省60岁以上老年人已近千万,见于http://ah.anhuinews.com/qmt/system/2010/12/28/003613436.shtml)。安徽省的人口结构转变有自己的特点,再加上本身的经济发展与全国或其他各省存在差异,导致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安徽省本身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这样,我们就可以根据安徽省自身的问题和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也为相关部门制定人口发展规划、经济发展战略及政策提供一些实证依据。通过研究对制定安徽省人口再生产规划,明确安徽省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安排有实际的贡献意义。

二、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状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关于调整我国人口生育计划基本国策的呼声越来越高。如果忽视我国人口总量增长趋缓,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等突出问题;如果不适时调整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将对国家、社会、家庭的各个层面产生不良影响。因此,2014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9世纪中后期法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此后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加深老龄化程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并研究老龄化的热潮。21世纪,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已不仅仅是所有发达国家,如我国这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加入其中。

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都表明,人口老龄化对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环节诸方面都会多重施压。就发展中国家来说尤为明显,特别是我国。自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公平上,还是在效率上,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人口老龄化的速率却要快很多,中国是“跑步”进入老龄社会的。有关统计表明,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从7%到14%,法国用了85年,美国是66年,英国卫45年,而中国大约只要25年。2010年,中国大约每5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一个老人(佟新.人口社会学(第四版))。据预测,到2020年约每3个劳动年龄人口负担一个老人;2030年约每2.5个劳动年龄人口就要负担一个老人,可以看出中国老龄化的严峻形势。

联合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1996年,全球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国际标准7%,表明全球成为老年型社会。2050年,全球将有20亿老年人口,比重达21%。中国不仅是人口总数第一的国家,也是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自世界银行的研究,1990年和2030年,中国分别有近1亿、3.38亿老龄人口,占世界老龄人口总数的21%和26%。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虽进入老龄化社会较晚但发展快速。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在内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安徽省总人口位居第八,是全国人口大省之一,人口基数相对较大。作为人口大省的安徽省情况又如何?与全国相比,安徽省是个农业大省,城市化水平较低,居住乡村的人口占57%,农村人口总量大。但其人口老龄化发展较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压力也就相对较高。

(一)老龄化趋势逐步形成并加快

国际上衡量老龄化社会之标准最常用的有:一是老年系数,也即老年人口占比,以一国或地区的60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10%,或者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7%为界(文章以后者为准);二是人口年龄中位数:以30岁为界;三是老少比,以老年人口与少儿人口数之比率大于30%为界。这些指标也是国际上考量社会人口年龄结构的基本标准。

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和安徽省历次人口普查资料(表1)显见,安徽省人口的变化趋势依次经历了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的基本轨迹,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已经进入了老年型社会。

表1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老龄化情况

表1是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的老年系数资料。该统计表非常清楚地展现了安徽省老年人口比重总体快速上升的态势:自上世纪60年代始,老年系数呈平缓上升趋向,而从1980年代至今,老年系数则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老龄化人口增长的步伐更加迅速。

进一步观察年龄中位数。2010年,世界平均为28.4,中国为35.2,安徽省年龄中位数为37.79岁。观察历年人口普查数据,实际上自上世纪50年代始,安徽省的人口年龄中位数就一直处于持续的上升趋势,安徽省的年龄中位数平均年增率为1.18%,1999年就已经超过国际标准(30岁),此时老年型社会已经出现。2013年首次突破40岁关口,达40.12岁,比2012年和2011年分别高出0.33和1.29个百分点,老龄化进一步加深。此外,再观察老年系数和老年人口抚养系数,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安徽省老年系数和抚养比也处于持续增长态势,从1990年的5.41%,到2000年的7.59%,再到2010年10.24%(2013年的老年系数为12.24,比上一年提高了0.16个百分点)。同时,老年抚养系数从1990年的8.16%,到2000年的11.35%,再到2010年的14.21%(2013年老年抚养系数为17.68,比上一年提高了0.32个百分点)。从第四、五、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的该指标可以看出,其劳动人口增长率低于老年人口增长率,使得劳动人口占的比例下降。长此以往,在其他条件不变之情况下,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短缺。老年抚养系数的增加,必将加重家庭和社会养老的负担,限制资本的累积以及经济增长,不利于安徽省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

表2 安徽省六次人口普查老龄化情况

注:1990年、2000年、2010年为普查数据,其余年份为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资料均来自历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放眼全国,安徽省老龄化来势凶猛,老年人总量2000年为448万人, 2010年增至608.7万人, 仅两个“五年计划期”就增加160.7万人,增率高达35.87%。从变化趋势上,安徽省老龄化的程度一直高于而且越来越快于全国平均老龄化程度。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安徽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为7.59%,全国平均为7.0%。十年后的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比为10.24% ,全国平均为8.9%,由十年前高出0.59个百分点到十年后高出1.34个百分点。根据《安徽省统计年鉴2012,2013》资料,2011年和2012年安徽省老龄人占比为高达11.41%和12.08%,全国分别为9.1%和9.4%;老年抚养系数分别为16.30和17.36%,全国分别为12.3%和12.7%。可见,安徽省是全国老龄化人口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二)老龄化存在城乡、地区与性别差异

安徽省不仅是一个农村大省,而且经济发展极不均衡,导致其老龄化在城乡间、地区间和男女间存在着差异化。我们可从第五、六次人口普查资料上寻找答案。首先,城乡间的老年化差异。总体情况是农村的老龄化趋势要比城镇严重。表3数据可见,安徽省农村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2000年安徽省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城镇与乡村老年人口分别为1 054 396和3 425 576人,分别占其总人口15 766 389和43 233 559为6.69%、7.92%,2010年安徽省城镇和乡村比例分别是8.52%、11.51%。农村的老龄化程度明显高于城镇。而且,从城乡的人口自然生长率与老年系数来看,2000年城乡人口自然生长率分别为6.46‰、5.39‰,2010年城乡人口自然生长率分别为5.28‰、7.70‰,两次人口普查相比,城市人口自然生长率减少0.118个百分点,但老年系数6.67%上升到8.52%,却增加1.85个百分点。乡村人口自然生长率增加0.231个百分点,但老年系数由7.92%上升到11.51%,增加3.59个百分点。城乡相比,乡村的人口老年化趋势要比城市快得多。

表3 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城乡老年资料

其次,地区间的老年化差异。各地区由于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状况、医疗资源配备以及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的差异,各地区的老龄化程度亦有差别。表4显示了第五、六次人口普查安徽省各地区各种老年指标及其差异,表5进一步表明了安徽省各地区城乡老年人口总量的差异情况。安徽省老龄化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表4、表5统计数据体现:按照国际一般标准,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省17个市尚有2个还未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全省17个市均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程度上也存在较大差异。2000年,只有7个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59%),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黄山市(8..77%)与宿州市(8.09%),最低的是合肥市(8.46%)。2010年有十个市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0.23%),老龄化程度最高的是巢湖市(11.77%)与宣城市(11.44%),最低的是合肥市(8.46%)。

表4 第五、六次安徽省各市人口普查老年人口各系数资料(万人,%)

资料来源:《安徽省2000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安徽省2010人口普查资料》.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表5  2000年、2010年城镇乡村各市老年人数统计资料

资料来源:《第六次安徽省人口普查2010年资料》。

再次,性别间老年化差异。表6资料表明,在老年人口总体中,女性占比多于男性。此问题的详细分析将结合“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进行说明。

表6 2010年安徽省按老年人按性别分人口构成

注:本表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全部汇总数。

(三)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明显

高龄化人口一般是指80岁以上的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安徽省80岁以上的人口越来越多,增加态势明显。人口高龄化缘由主要在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高医疗水平,使人口平均预期年龄延长进而导致人口总体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安徽省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人均寿命分别为为69.48岁、71.85岁和75.08岁,高龄化的人口占比持续走高。据统计(由安徽省统计年鉴), 安徽省1990年、2000年和2010年80岁以上的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0.55%、0.97%和1.81%。分别比上年增加0.42、0.84个百分点,增长趋势显著,增长速度加快。

进一步观察,在人口高龄化的过程中,女性又高于男性:安徽省1990年、2000年和2010年80岁以上的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在人口总数中的占比分别为0.1549%与0.3938%、0.3292%与0.6421%、0.7259%与1.080%%。原因有三:其一,如前文所述,以2010年普查资料看,在老年人口中,女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48.996%)高于男性(51.004%),女性高于男性2.01个百分点;其二,在老人口总数中,女性老年人口所占比重(5.22%)高于男性(5.01%);女性高于男性0.21个百分点。其三,女性老年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比重(10.08%)高于男性(9.86%),女性高于男性0.22个百分点。这一结果深层次原因当是,传统文化思潮影响了人口生育观,造成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总人口比女性多,男性人口基数大于女性,使女性指标高于男性。

三、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分析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最基本要素,其数量的多少与质量的高低,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与效能。劳动人口是社会财富的生产者,人口老龄化必然导致创造社会财富的主体——劳动人口的相对减少,从而社会财富的生产力就相应下降。长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着该问题,这可以从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得到佐证。当时,大量西方国家资本流向我国进行直接或间接投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由于劳动力短缺而致使劳动力成本偏高,利用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条件下的廉价劳动力成本以获取超额利润。这些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发展快、生育水平低,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导致劳动资源短缺,限制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与之不同。长期以来,因人口基数大、育龄人口多,人口自然生长率高,人口增速快,人口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则应运而生。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水平得到有效控制,在短期快速下降,但同时人口老龄化形成。还有一个现象是,在之前的人口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正处于青壮年时期,从而产生了“人口红利期”,即呈现了我国特有的“两头小中间大”的人口结构,使我国虽然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但一直并未真正出现劳动资源的供不应求的短缺局面。但经验告诉我们:随着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也不可避免出现劳动力资源的不足。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认为,中国“人口红利期”将在2015年左右转为“人口负债期”。劳动人口将少于非劳动人口,直接导致我国社会财富的生产率的下降,对经济社会产生消极影响。

养老保险是政府根据相关规定,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而退出劳动岗位后而建立的一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险制度。当前,我国养老保险的主体依然是政府,根本目的则是以保险为经济手段提供一份稳定的基本生活条件,保障老龄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人口老年化的加剧,势必加重政府的财力负担:政府为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势必投入大量的再分配收入的资金用于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以给老年人稳定的晚年生活。一方面,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减少了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投入。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一国国民收入通过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最终形成相互消长的消费基金和积累基金。积累基金越多,国家用于经济建设投入的资金就越多,必然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老龄化的结果导致大量的国民收入用于老年人社会保障支出,减少了国家对经济建设的投入,必然限制经济持续、高效、健康的良性发展。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支出几乎等于其国民收入的1/30。美国的养老支出已为其主要的政府财政支出,有些年份甚至超过其国防支出。美国2011—2012财年中联邦、州和地方三级政府的总支出为62 820亿美元,其中社会养老10 173亿美元,占政府支出的16.19%,占GDP总额的6.78%(《美国人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福利报告》,见于http://www.qiaowai.net/a/meiguoyimin/Jiaod-ianxinwen/mgym/20120904/3479.html)。我国《2013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当年各级财政用于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补贴的额度为3019亿元,分别比2011年的2 272亿元、2012年的2 648亿元增加747亿元和371亿元。财政补贴一直是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比例在过去十几年基本维持在基金总收入的13%至14%。根据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11年用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镇支出分别为75.9亿元和33.2亿元,2012年分别增至88.89亿元和61.66亿元,总计增长37.99%,而同期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仅增长14.9%、19.9%。用于养老保险的财政负担可见之重。

微观上,人口老龄化加重了家庭的养老负担。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的进一步规范,人口的老龄化和高龄化会越来越严重,老龄人口对社会和家庭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养老问题不仅仅是社会的重负,更是家庭的重负。

为了具体分析安徽省人口老年化与经济发展之关系,借助实证分析方法,构建数量模型。根据索洛增长理论,以包含人力资本的Cobb-Douglas函数建立实证模型。

为了便于说明,定义安徽省总人口数为T ,老龄化比重为O,少儿比重为Y。人力资本为H,劳动人口为labourp,简记Lap,就业人数为p。由于少儿比重与劳动人口比重以及老年比重之和等于1.那么劳动人口比重就等于(1-O-Y),劳动人口为T(1-O-Y)。

C-D生产函数本的基本形式为y=A(t)LαKβμ,如此,生产函数可以变为:

y=A(t)[H·P(1-O-Y)T]aKβ

(1)

式中:y、A、K分别为国内总产值、技术水平和投入资本,(1-O-Y)代表劳动人口,p代表就业人口与劳动人口的比重,即总劳动人口投入经济生产的比例,也就是劳动参与率。p(1-O-Y)表示社会总的就业人口数。人力资本存量为,一般用人均受教育年限衡量。hp(1-O-Y)代表劳动人口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存量。在规模报酬不变的条件下,不考虑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并假设:α+β=1。

令:

(2)

式(2)表示的劳均资本,式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所占比重(O)与劳均资本存在正相关性,即老龄化有利于劳均资本的提高。

再据式(1)、(2)可以推出:

(3)

可见,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的综合影响是负面的。

再看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以及均衡路径上人均产出的影响:资本关于时间的函数记为k(t),简记为k′=dk(t)/dt;总人口关于时间的函数记为T(t),简记为T′=dT(t)/dt。由于人口的增长通常为指数模型,所以假设r(t)=ent+ε,其中ε为常数,有T=nT(t)。

若储蓄率为s,资本折旧率为ρ,据索洛增长理论就有式(4):

k′=sY-ρK

(4)

记yO为GDP中用于供养老人的部分,yY为GDP中用于抚养少儿的部分,那么GDP中用于适龄人口的部分为y-yO-yY,定义养老水平为老年人口人均养老收入和总人口的人均收入的比重,表达式为:

(5)

同样少儿抚养水平的表达式为:

(6)

假设劳动人口的储蓄率为sl,并且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都只消费不储蓄则:

sl(y-yO-yY)=sy

(7)

整理可得: s=(1-tOO-tYO)sl(8)

当sl保持不变,人口老龄化的比重O越大,总的储蓄率越低。也就意味着总产出中用于投资的部分越小,不利经济的长期发展。

由(2)、(3)、(4)式,求导可得:

(9)

式中i为人口增长率。当资本深化为零,经济处于均衡增长状态时,此时k*=0,根据(3)和(9)可以得出:

由上式:当经济均衡增长时,人口老龄化对人均产出具有负影响,因为老年人口比重与处于均衡增长路径的人均产出的关系仍是负相关。而储蓄率与均衡增长的人均产出却有正相关性。

人口老龄化对人均GDP增长率又是什么样的的影响?根据(11)式,可以得出:

(12)

将其代入(12)得:

(13)

(14)

将其代入(12)得:

(15)

以上由索洛增长理论构建的包含人力资本的C-D函数模型对安徽省的进一步实证分析,由本人指导的学生黄梅同学在2013届硕士论文中体现,所以这里不再赘述,而是从另一个角度做实证研究。对全国的实证分析可参见清华大学胡鞍钢等人的研究成果。

四、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

根据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学分析,可见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增长存在负向的经济关系。为了观测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的数量影响,我们借助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来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结论:产出增长由劳动份额的劳动增长、资本份额的资本增长和技术进步的综合,即产出增长由三种力量解释,即劳动量变动、资本量变动和技术进步。或称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生产要素的增长和技术进步。

一般地,资本增长取决于储蓄或投资,储蓄总量或投资规模越大,资本的增量就越大,增速就越快;而储蓄又源于收入或产量,国民总收入或国内生产总值要经过初次分配再分配,形成可支配收入,其中扣除消费支出之后的部分即为储蓄;收入或产量又要视资本而定。

资本与产量之关系可以直观地描述为:资本存量→产出/收入→储蓄/投资→资本存量的变化→资本存量。这种关系构成一个系统循环。资本存量的变化对资本存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产出对储蓄的影响可以用储蓄函数来描述。因此,需要说明的是储蓄对资本存量变化的影响。由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Y=ALαKβ

式中Y是产出量,一般为国内生产总值,A是综合技术水平,L是投入的劳动力数,K是投入的资本,一般指固定资产净值或固定资产投资总额,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β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为了研究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在生产函数模型中引进老年人口抚养比:g。由于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存在负相关关系,因此,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基础上略作改进,得出新的函数为:

等式两边取对数可建立线性回归方程模型为:

lnY=lnA+αlnL+βlnK-λlng

表7资料为安徽省历年固定资产投资额等相关指标。为了保证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在计算运行时,固定资产投资额和GDP数据单位精确到元,从业人数单位精确到人。

表7 安徽省经济指标整理资料

通过计算软件进行LS回归分析得出多元回归结果:

VariableCoefficientStd.Errort-StatisticProb.LNGDZC:x20.3738230.1122023.3316800.0035LNLNRS:x30.4514720.1447843.1183300.0001LNCYRS:x13.3040571.3069052.5281540.0205C-22.217089.624997-2.3082690.0324R-squared0.983988Meandependentvar8.148200AdjustedR-squared0.981460S.D.dependentvar0.952695S.E.ofregression0.129721Akaikeinfocriterion-1.090085Sumsquaredresid0.319725Schwarzcriterion-0.892608Loglikelihood16.53598Hannan-Quinncriter.-1.040420F-statistic389.2028Durbin-Watsonstat0.935367Prob(F-statistic)0.000000

根据计算输出结果,可以构建计量模型为:

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检验的F值为389.2028,其对应的概率即Prob(F-statistic)为0.00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α=0.05,说明回归方程变量之间线性关系显著。解释变量X1、X2、X3的检验概率分别为0.0205,0.0035,和0.0001,说明X1、X2、X3都通过t检验,所以可认为模型是合适的。R-squared=0.9939888说明样本回归直线解释能力为99.86%,它代表安徽省的经济产出,由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老年人口”解释的部分占99.86%,说明模型拟合优度非常之高。模型表明了当从业人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不变时,老年人口数变动1各单位,经济增长就减少0.45个单位,与前文经济学分析的逻辑是一致的。

五、化解安徽省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老龄化关乎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影响着劳动力供给、储蓄效率、财政负担、收入分配格局、民生质量和宏观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标志,但却不是发展经济社会的基本目标。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探求科学可行的化解人口老龄化的对策或路径。

主动把握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变动的基本趋势,真正认识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规律,是我们化解人口老龄化消极影响的基础或前提。首先,要从老年人的本身着手。关键在组织上要进行保证。建立健全各级政府老龄工作委员会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目标与任务,研制人口老龄社会的发展战略与政策,监督人口老龄社会发展规划的运行与实施;检查老年人权益的保障与落实;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对老龄工作的宏观指导与运行,做好老年人相关的基础工作。能基本形成基层老龄群众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监督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

借“人口红利”机遇,高效发展国民经济。经济是基础。当经济总量和经济质量上去了,政府才有财力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注入,才有能力健全养老体系,才有能力提供老年人生存的物质条件,才能有效的保障老年人的基本权益。财富在发展中创造,民生在分配中体现。因此,发展经济才是硬道理。事实上,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华东,安徽省的经济都处于不发达的状态,而人口老龄化又超前经济发展水平,即“未富先老”。当前,安徽省仍属于“人口红利”时期:人口年龄结构为中间大两头小,即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占比较小,老幼社会负担相对较低,劳动年龄人口占比较大,劳动力供应相对充裕,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状态。安徽省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劳动人口比重为72%,劳动力的供应总量大,总抚养比为38.9%,社会负担较轻,显然是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紧紧抓住剩余的人口红利期,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科技投入,高效发展经济,创造坚实的经济基础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优化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使老年人真正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长期以来,由于“二元化”和“非均衡化”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城乡、地区之间差异,也致使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的城乡、地区之间的不同。“未老先富”是安徽省人口结构的基本省情,社会保障与养老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就必须立足这一基本省情,构建多元化的社会保障与养老体系。根据地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设计、确定与各地区经济水平相适合、城乡有别的各自的社会养老保障。待条件成熟(财力允许)时,各地区及其城乡实行一体化,实现地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无缝衔接,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保障不同地区广大城乡老年人的平等权益。当前当务之急在城镇,充分发挥政府社会保障与养老的立体功能、积极构建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养老服务与家庭养老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体系。在农村,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为基础,由政府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构建由农村经济组织、乡村集体单位、农户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缴纳义务,即国家、社会、家庭、个人相结合的农村养老体系的老年人养老保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农业人口、农村老年人口众多,且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高于城镇,农村养老问题是养老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做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和社会保障,关系到整个安徽省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消费环节是最终环节,虽然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又影响着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是市场活动的主体。人处于不同年龄段的消费偏好各异。老年型社会改变了人口结构,那么市场结构也会随之变化。老年人口的增长给老年人特需的商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商机。因此,老龄产业的发展将可能会促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由于安徽省老龄化社会的快速发展,因此应大力发展老龄化产业。政府应在经济政策上加以引导、扶持,企业应在产品上积极开发、生产、服务,把政府行为和市场经济进行有机结合,把老龄化产业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2]国家统计局.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年鉴——2013[G].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4]黄梅.安徽省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2013.

[5]徐升艳. 中国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

[6]人口老龄化宏观对策研究课题组.我国人口老龄化宏观对策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03,(6).

[7]杨江权. 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3.

[8]杜群. 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公共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财经学院,2013.

[9]孙文慧. 人口城市化的城乡年龄结构和就业差别效应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

[10]王德文.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J].人口研究,2005,(5).

[11]袁志刚,宋铮.人口年龄结构、养老保险制度与最优储蓄[J].经济研究,2000,(11).

[12]李仲生.人口经济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3]邬沧萍,姜向群.老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4]胡鞍钢等.人口老龄化、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12,(5).

[15]严成樑,崔小勇.资本投入、经济增长与地区差距[J].经济科学,2012,(2).

[16]黄润龙.人口老龄化与储蓄关系的探索[J].现代经济探讨,2012,(6).

[17]Huiyao Wang.China’sNewTalentStrategy:ImpactonChina’sDevelopmentandItsGlobalExchanges.Harvard Kennedy School,2011.

[18]Nicholas Eberstadt.WorldPopulationProspectsandtheGlobalEconomicOutlook[J].The Shape of Things to Com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2011.

[19]Hodin,Michael W,Hoffmann,Mark.SnowbirdsandWaterCoolers:HowAgingPopulationsCanDriveEconomicGrowth[J]. TheSAIS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1,Vol.31 (2),2011.

(责任编辑陶有浩)

Economic Analysis of Aging Population in Anhui:——Based on the Sixth Census Data

YU Mingjiang

(BusinessSchool,AnhuiUniversityofTechnology,Ma’anshan243000,China)

Abstract:The general trend of Anhui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getting old before being rich. While the population aging is accelerating, there are big gaps in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districts, and gender, which have brought the nega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Anhui. Econom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aging population will reduce labor productivity, aggravate the country and household’s dependency burden. Empirical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brought by aging population, great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develop national economy efficiently, optimize social security and pension system, establish and perfect government’s working mechanism for aged population and develop mature industry and and market.

Key words:Anhui province; aging population; economic growth; pension insurance

[中图分类号]C9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1-0039-10

[作者简介]余明江(1962-),男,安徽颍上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统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科技厅软科学计划项目(1402052071)

[收稿日期]2014-12-19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