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2015-02-23 08:40王翠华李洁媛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王翠华,李洁媛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王翠华,李洁媛

(合肥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摘要]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为现代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并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及教学流程的设计与应用,有利于提高和声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声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开发应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而翻转课堂无疑是近两年来教育改革与教育创新最热的话题,同时也备受教育界各位同仁的关注。目前,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笔者按照“精确匹配”进行了检索,共检索出 230篇相关文献。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视角最初多集中于翻转课堂发展历史与翻转课堂意义的研究。随着翻转课堂模式的推广与应用,最近两年来关于翻转课堂实施案例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呈渐长趋势。同时,关于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实践探索的领域亦由最初的数学、教育信息技术等理科课程向其它学科课程发展扩散。但可惜的是,音乐学科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的文献几乎是凤毛麟角。作为高等教育一线的教师,如何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潮流,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交相辉映,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每位老师面临的任务和职责。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音乐学科和声课程及教学现状,研究了传统教学模式与翻转课堂模式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探索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和声课程中的建构与应用。

一、和声课程及教学现状分析

和声是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技术理论课程,是研究多声部音乐作品纵向与横向结构规律及其基本写作规范的课程。该课程对后期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与提高具有一定的辅助和关联作用。诸如曲式分析、复调、歌曲写作、即兴伴奏等均需要和声课程内容做相应的支撑。那么如此关键性的课程,其教学现状又如何呢?

随着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和声课程的教学由先前的小班课程教学转变成大班、合班授课的教学形式。课时分配亦由原来的每学期18周36学时,压缩到每学期16周32学时。在人数扩大与课时压缩的矛盾冲突中,本科和声课程教学在原本“教师难教、难出成果,学生难学、难以应用的尴尬处境上”雪上添霜。[1]和声课程教学现状呈现着教师备课难、高质量的课堂纪律难、作业太多批改难、针对性教学难等诸多问题;而对于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的学生而言,学生面临着和声理解难、赶进度难、消化知识难的困境。虽然造成和声课程窘境的因素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缘于教师仍未更新教学理念,未逃离传统的和声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和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在课程教与学过程中的作用为:教师是教学的主角,是知识传授的主导者,知识传授地点是课堂;学生是教学的配角,是知识接受的被动者,知识内化地点在课外。因此,传统和声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各自为政,匮缺交流的空间和平台。最终导致和声课程教学重理论知识传授,忽略和声音响;重书面写作,轻键盘练习;习惯传统传授,抵触现代信息技术应用。那么,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扭转和声课程现在的教学窘状,提高和声课程的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和声写作的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也许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扭转和声课程的教学模式才是关键。

近两年来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正在席卷全球,备受教育界及各学科学者的关注。对于翻转课堂名称的称谓有很多,如颠倒教室、颠倒课堂、翻转教学等。虽然名称有所不同,其实质都一样。颠倒课堂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前利用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师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教学形态[2]。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翻转课堂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而言,翻转课堂具有以下特点:知识点的传授在课前完成,学生是学习的主角,是知识学习的主动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而其关键点在于,课程学习知识的消化、内化过程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完成。当然,无论是翻转课堂的先行者美国林地公园学校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还是其领军人物萨尔曼·可汗[3],也许他们实践翻转课堂的初衷各有缘由,但其终极目标却只有一个,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无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各学科处于课程教学改革焦灼中的教师们看到了改革的曙光,同时为高等院校和声课程的教学改革拓宽了崭新的思路。

二、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模式教学设计与应用

(一)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目前,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的案例不在少数,2011年美国学者 Gerstein最先构建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型,同年富兰克林学院Robert Talbert教授经过多年经验积累,总结出了翻转课堂实施结构模型[4]。在国内,受全球教育改革环境的影响,翻转课堂亦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发展,如重庆聚奎中学和深圳南山实验学校成为国内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旗帜5。为了激发和声课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在学习研究了国内外学者翻转课堂典型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和声课程的教学需求与音乐系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了一套系统的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其结构图式如下:

(二)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上图将和声课程翻转课堂模式分成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模块。为了保证学习者课外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切实有效地提高和声课程的教学效果,翻转课堂三个模块设计流程的组织和控制,必须严格遵循以下教学设计。每个模块的教学流程设计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1.课前

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师在学校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地点是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地点是课外,地点是家里或学生寝室。在课前,学生通过观看教师上传的教学视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与教师的角色都发生了变化,学生不再单一地依赖授课老师去获得知识。教师亦不再是知识的主导者,其更多的责任是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应用知识。以下是和声课程翻转课堂第一个模块,课前学生自主知识学习的设计与应用。

(1)微课件制作。“微课”是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实践证明,“微课”是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最有效的载体。因而,和声课翻转课堂得以实施的首要任务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教师需依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年级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来制定教学内容。同时,为了更好地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教师录制的教学视频时间应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制作的教学微视频应逻辑清楚、思路简洁、重难点突出,同时还要有相适应的视觉效果和音响等元素的设计。

(2)上传课件。教学视频制作完成后,教师应及时将微视频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互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观看视频,自主学习。

(3)观看课件。学生依据教师课前布置的教学任务选择教学视频进行观看。教学视频的播放可以选择快进或者后退,也可以选择暂停。学习内容中遇到疑惑时,学生应思考并记录下来,以便和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

(4)在线讨论,分组写作。观看视频之后,在线进行交流讨论的环节至关重要。各组同学首先分享观看视频的收获,在线讨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与疑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尚没有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做相应的记录,同时作为课堂讨论的议题。在线讨论之后,学生按照分组完成教师提前布置好的写作题,针对性练习。练习题完成的方式除了采用四部和声理论写作之外。最重要的是学生必须将和声写作的内容以相应的音响形式展示出来。而由于音乐系学生的专业方向有所不同,因而四部和声音响形式可以采取钢琴演奏、四部合唱、MIDI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

2.课中

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知识的内化是在课外完成。该模式的弊端是学生遇到问题时很难得到及时的解答,久而久之,无法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不仅丧失了课程学习的兴趣,同时亦丧失了学习的信心。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知识的内化在课堂完成,他们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得到同学与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如查看作业、课前小测验、学生提交的问题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加深学生对和声知识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和声课程翻转课堂第二个模块,课中知识内化的设计与应用。

(1)分组演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演示和声写作的方案。每组学生将课前自主探索、协作完成的四部和声,通过实际音响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体验,同时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四部和声作品写作的成功和喜悦。当然,在各组学生音响演示过程中,其它同学应对该组同学写作的方案及音响效果进行记录,以便分析评价。

(2)评价记录。学生分组演示之后,教师与其它组的学生需要对各组演示的内容进行评价反馈。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学生学习的成长过程并激励学生学习的激情,教师在做出评价意见的同时,必须将学生的得分计入平时成绩,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最后教师做出总结性的评价。

(3)问题解答,个别指导。教师与学生评价记录之后,需与其他组学生共同协助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仍然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教师补充学生没有讲解清楚的知识点。教师亦可将自己设计的写作思路、写作方案与学生一起共享。最后,教师针对个别小组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

3.课后

和声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亦是一种创作。虽然大家都在遵循着共同的写作原则,但每个人写作的方案与内容却不尽一致。和声技巧的掌握、和声禁规的规避、和声音响的构建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与视听,单凭课前知识学习与课中的内化远远不够。因而,在和声课程翻转模式教学环节中设计了课后拓展知识的环节。教师应依据每一届学生知识层次与接受能力的特点,适当安排教学拓展的知识。知识拓展的内容主要是和声分析、和声写作、键盘练习三个方面。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适当选择某一个方面强化知识的学习,也可以按照翻转模式中设计的顺序进行循序渐进的练习。不管是单个环节的训练还是循序渐进的练习,课后知识拓展环节的设计不仅巩固了学习的知识点,同时,为后续相关课程诸如作品分析、即兴伴奏等相关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结语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要求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环境,优化教育模式,推动教育改革6。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各学科结合自身专业的特点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日益推上日程。然而,翻转课堂仅仅是一种创新的组织教学的方式,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与学生,再好的教学模式都只能形同虚设。因而,翻转课堂的顺利开展需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其一,教师与学生需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能力;其二,教师要掌握丰富的教学资源;最后,学生要有高度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现代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思路,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在全面分析了和声课程教学现状与翻转课堂模式特点的基础上,建构了和声课程的翻转模式。但基于和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设计尚处于理论设计阶段,一系列相关联问题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和探索。寄希望更多的音乐学者能够关注该课题的研究,以期更好地促进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翠华,李洁媛.应用型本科和声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三种途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4):117.

(责任编辑何旺生)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 Teaching Model inHarmonyCourse

WANGCuihua,LIJieyuan

(School of Music,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

Abstract:The flipped Class model invert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brings a new teaching idea for the modern class teaching and inject new vitalit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flipped class teaching model in theHarmonycours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theHarmonycourse.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l; harmony course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273(2015)01-0106-04

[作者简介]王翠华(1979-),女,安徽怀宁人,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李洁媛 (1984-),女,安徽马鞍山人,合肥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音乐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4-09-21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