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5-02-24 01:30欧阳耀来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江西省宜春市33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5年18期
关键词:骨块克氏锁骨

欧阳耀来 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江西省宜春市 336000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欧阳耀来宜春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外科,江西省宜春市336000

摘要目的:分析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处理,研究组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关键词锁骨骨折重建钢板内固定髓内固定疗效

锁骨骨折是骨科临床上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骨折类型,因锁骨在皮下表浅的位置,当受到外力作用时即会造成骨折。近些年,临床逐渐将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应用在锁骨骨折中,显示可取得不错的效果。这一治疗方法在正确复位锁骨骨折部位的同时,还可以起到充分固定的作用,既显著提高愈合率,又降低并发症发生[1]。为了进一步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我院将其应用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中,现将结果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治疗的50例锁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得到了确诊,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配合本次实验。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29.7±2.5)岁;左侧16例,右侧9例。研究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29.4±2.9)岁;左侧14例,右侧1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部位一般资料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本组患者均采取克氏针髓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予以全麻后取仰卧位,肩部略微垫高后头转向健侧;在骨折端的中线位置沿着锁骨边缘作切口,长度控制在5cm,逐层切开皮下和筋膜并剥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仔细清除术野内的血肿及软组织;合理选择适合锁骨髓腔克氏针型号,将克氏针穿入远端髓腔至肩峰后穿出皮肤。复位骨折后再次将克氏针穿入近端髓腔;利用可吸收线将碎骨块拼接捆扎固定。

1.2.2研究组:本组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予以全麻或颈丛阻滞麻醉,取仰卧位,垫高肩部后头偏向健侧;同对照组做相同位置的手术切口,长度约为8cm,逐层切开皮下和筋膜并剥离骨膜,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仔细清除术野内的血肿及软组织,注意尽量不要损伤锁骨下神经与血管;水平复位骨折处,选择5~8孔重建钢板,塑形后置于锁骨上方,选取合适长度螺钉固定骨折两端[2];术中如有小块粉碎性骨块应保留骨块与周围组织间的联系,并用吸收线进行捆扎;术中如有比较大的粉碎性骨块应用拉力螺钉进行固定,螺钉保持与骨折线垂直方向;固定后通过肩关节被动活动能力检查方式判断固定稳定的情况,或结合X线检查。

1.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处理本文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取卡方检验,而计量资料采取(±s)表示,采取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2570.12±3.4660.11±5.49对照组2574.16±2.6062.02±5.09

2.2骨折愈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组骨折愈合率为96.00%(24/25),对照组则为76.00%(19/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0%(2/25),对照组则为24.00%(6/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锁骨有特殊解剖特点,传统手法复位“8”字锁骨绷带或者石膏外固定等复位困难,极易引发畸形愈合,而克氏针无法控制旋转,容易发生滑脱、松动及骨折块分离等,引发骨不连或畸形愈合,同时克氏针针尾常刺激皮肤引发疼痛,甚至影响睡眠。部分研究报道认为钛合金环抱器固定处理锁骨骨折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其价格十分昂贵,加上需广泛剥离,骨折端一侧至少需要两齿固定,很大程度限制了其在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加上大部分情况下其未能与骨面很好服帖,无法实现理想的固定效果,甚至部分患者因骨痂过度生长并包绕环抱器,从而导致其取出难度较大,增加了负担与痛苦[3]。近几年临床经过探索研究后发现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可很好地避免前述缺陷,效果良好。

本文将50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克氏针髓内固定术处理,研究组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研究组稍低;同时研究组骨折愈合率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的来说,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相较于一般钢板,可在其长的XY轴上扭转与RS轴上弯曲,同时还能在短PQ轴上弯曲,便于术中任意塑形、弯曲;固定牢固,使得骨折复位更容易,可减少骨折旋转与分离,便于愈合;早期可加强功能锻炼,避免肩关节制动残生废用性肌肉萎缩与肩关节功能障碍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4]。

此外,为了尽量提高临床效果,笔者认为还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1)术中塑形必须谨慎与仔细,确保重建钢板和锁骨服帖,并要避免钢板和锁骨发生偏差,从而引发内固定失效。(2)术中要尽量保留碎骨块鼓膜与软组织,这样可有效减少骨块缺血坏死,同时可避免吸收引发骨不连等。(3)术中钻孔时,应在钻头上加装限位器,同时采取骨膜剥器在钻孔对侧进行保护,这样可避免锁骨下血管与神经受损。(4)部分粉碎性骨折患者,骨块过大则应采取螺钉固定在骨折远端与近端,而较小的骨块可先采取钢丝或者可吸收缝合线捆扎与固定,并采取钢板螺钉固定之后再将钢丝抽出即可[5]。(5)若为锁骨远端骨折,尤其合并喙锁韧带与肩锁韧带损伤的患者,应采取钩钢板固定。(6)重建钢板内固定与其他钢板固定一样,也会因应力遮挡效应而引发骨皮质薄弱,为此将内固定取出后,要注意患肩功能锻炼,但要避免立即负重,应循序渐进。

综上所述,锁骨骨折患者采取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骨折愈合率高、并发症少,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韩贵和,魏威,顾军,等.重建钢板加钢丝内固定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成年人锁骨骨折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5):2555-2556.

[2]黄协赞,陈基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323.

[3]胡金刚.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10):216.

[4]郑亦静,洪建军,程涛,等.微创经皮锁定钢板与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在治疗锁骨骨折中的疗效比较〔J〕.中华手外科杂志,2013,29(4):225-227.

[5]李宁.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在锁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4,19(17):173-174.

(编辑紫苏)

收稿日期2015-02-15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7585(2015)18-2481-02

猜你喜欢
骨块克氏锁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关键骨块技术联合解剖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23例
关节镜下缝线桥技术治疗肱骨大结节撕脱性骨折疗效观察
改良线袢法Latarjet技术治疗肩关节复发性脱位的中期疗效及移植骨块塑形模式分析*
克氏针夹头的临床应用
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术治疗严重骨缺损的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