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釉的形成条件与艺术应用

2015-02-26 12:21蔡明财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15年7期
关键词:晶核窑变结晶

蔡明财

结晶釉源于我国古代的颜色釉,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结晶釉就被发明和使用,利用氧化还原气氛制造出各种光彩夺目的窑变釉“茶叶末”、“铁绣花”、“兔毫”、“鳝鱼黄”、“芝麻点”以及各种天目等名贵的结晶釉瓷器。

结晶釉的结晶体机理组织变化主要是:釉中结晶体组织骨架构由长石、石英、玻璃粉、石灰石、滑石粉等物质构成。结晶状组织氧化物有氧化铁、氧化钛、氧化锌等,它们各种不同氧化物都形成不同晶体,起着不同作用。结晶状组织呈色如氧化锰、氧化铜、氧化钴、氧化铬等,既能呈色也能起着结晶作用。

釉是一种混合物,在溶融的釉中有各种硅酸盐及氧化物等,这些物质在一定的温度,一定的釉中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如果釉中的某种物质含量比较高,在一定条件下的浓度比它溶解度高,它就处于过饱和状态。如果浓度比溶解度大得多,就叫它的过饱和程度高,反之,叫饱和程度小。当釉中的某种物质处于过饱和状态时,这种物质就有形成结晶的自发倾向。这种物质,我们叫它成晶物质。釉中要有这些成晶物质,在溶融的某温度下处于过饱和状态。这是制造结晶釉的不可少的条件。但是如果无晶核做为晶体成长的核心,不稳定的过饱和状态就可能持续下去。在溶融的釉冷却时,釉中分子的无规则排列就会保持下去,当釉冷却凝固成固态时就和其它釉一样,看不到晶花了。所以,要有一定量的晶核来促进结晶。

结晶釉的析出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晶核形成和结晶长大,且这两个阶段是相互关联的。由于结晶釉中有过量的晶核形成剂,晶核形成最快速度值同结晶长大最快速度值的两个峰值相对应的温度较接近。这样,制造结晶釉主要应是注意釉的结晶形成与长大的温度范围。在此温度范围内,长时间保温将能获得大晶体的结晶釉。

结晶釉的形成是使用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晶物质,使釉在形成玻璃的过程中,形成过饱和溶液,由液相过渡到固相一一从液相中析出结晶,熔体的结晶只是在温度相当于该物质的熔点时发生,也就是当熔体过冷时才能发生。硅酸盐釉的结晶取决于釉化学组成中自生的结晶能力,液相转变为固相的结晶作用和晶核的生长速度等,直接影响晶体结构,使结晶结构发生变化。所以,不同的化学组成和外界因素(釉层厚度、烧成升温速度、保温时间、冷却速度)影响,会形成不同晶形的结晶釉。如果不希望出现结晶,而需要得到透明的釉时,熔化物质快速冷却,即很快地通过适宜结晶的温度带:如果希望人为地析出结晶,则须在釉的结晶区域里缓慢冷却,或在某一适当阶段进行平烧保温。

将结晶釉应用到陶瓷上,通过烧制过程中产生的神秘窑变,形成的结晶体使釉色温润,迎光照之,晶莹剔透,如冰似玉。使陶瓷的画面装饰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富有幻想色彩的,如梦如幻,如诗如画。以视觉上的回环转向来表达自然生机的变化感和造型上的整体感。具有现代时尚特色的,将绚丽缤纷的窑变结晶釉直接融入瓷坯之中,如同给陶瓷披上了美丽的霓裳,经典、时尚、高雅、华贵。这是结晶釉在陶瓷上的绝佳应用。这种艺术瓷实用化拉近了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更体现出制作者的人文情怀。

结晶釉《西溪渔隐》

猜你喜欢
晶核窑变结晶
“长大”的结晶
斑斓釉画的美丽窑变
蒸汽在含有不可溶核和可溶无机盐的细颗粒物表面的核化特性
窑变刻瓷,工巧合一
特色窑变组壶
西门亚军作品精选
Al液诱导凝固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晶核剂对烧结法制备Li2O-A12O3-SiO2系微晶玻璃晶化过程的影响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sPS/PBA-aPS共混物的结晶与熔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