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

2015-02-26 03:06周启杰,霍然
学术交流 2015年2期
关键词:异化正义马克思

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中的正义思想

周启杰,霍然

(东北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30)

[摘要]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而系统地阐发正义理论,但我们用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可以看到马克思正义思想内蕴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刻的透析中。尤其是通过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深刻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的非正义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扬弃异化、废除私有制正是实现正义诉求之途。从对正义问题的探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科学性基础以及价值性诉求。

[关键词]马克思;异化;正义;症候阅读法

[收稿日期]2014-09-15

[作者简介]周启杰(1964-),男,辽宁建平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从事文化哲学和历史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5)02-0022-04

虽然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和生活富足体现出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对科技的无限发展能力以及历史永远进步的憧憬却走向了反面。人非但没有实现全面的、自由自觉的发展,反而更加压抑、孤独,倍感生命之轻和生活之无意义。人堕落为“常人”,变成了单向度的人,甚至试图以极端的方式来“逃避自由”。这是一种深层的异化,这种异化已经内化到人的心理机制和生存结构中,现代人正生活在一个普遍异化的社会中。针对人类这一普遍的生存境遇,20世纪的思想家集中探讨了异化的表现、产生根源以及扬弃异化的途径。这些思想家对异化的理性思考,大多借鉴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异化包括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劳动行为本身与劳动者相异化,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类本质与人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私有制不仅是异化的根源,也是造成非正义的根源。马克思还进一步探究了克服异化的途径,即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这也正是通往共产主义之根本,即扬弃异化之路与实现正义之途都要诉求于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蕴含着丰富的正义思想。

一、马克思正义思想之前提

对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目前众说纷纭。“有人认为马克思从正义的角度将资本主义批判为非正义,有人则认为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上并不存在正义或非正义之说;有人强调经济活动与生产方式的一致与否是判断马克思正义观念的标准,有人则强调马克思的正义观念与生产方式并不存在任何实质性关联;有人想方设法地论述马克思讲的正义是一个事实性的问题,有人则竭尽全力地证明这只是一个价值性的问题。”[1]种种争议主要涉及马克思思想中是否存在正义,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前提基础是什么,何为判断正义的标准。厘清这三个问题,关于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争议便可更加明晰。

1.用“症候阅读法”深刻解读马克思正义思想。 “症候阅读法”是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发明的一种阅读方法,它要求人们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不仅要弄清文本本身的内容,而且还要梳理出文本潜在的内容。用“症候阅读法”对马克思正义思想进行深刻解读十分必要。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系统阐述正义思想,甚至有时还表现出对正义理想的拒斥。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是要实现什么理想,而只是要解放那些由旧的正在崩溃的资产阶级社会本身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2]据此,有人认为马克思思想中无所谓正义思想,虽然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和坚决的拒斥,但其并未表述过对正义的追求,甚至是以批评的视角对待这一问题的,因此,马克思思想中的正义思想只能是一个伪问题。诚然,马克思并未明确表述其正义思想,但正如阿尔都塞所言,文本的字里行间隐藏着作者的真实意图。通过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可从马克思的文本中透视出其深刻的正义思想。马克思的正义思想并非表层的、流于形式的正义,而是内蕴于其对资本主义社会全面而深刻的透析中,不为我们所轻易觉察,而文本背后所隐藏的难以察觉之处也正体现了马克思思想的深刻性。

2.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础性前提。 在政治哲学的视域中,思想家们大多从理性、德性、人性的角度探讨正义问题。“西方学术界普遍认为,正义之所以显得必需,是因为社会中广泛存在着‘正义的环境’,即资源的相对稀缺和人们生活目标的多样性……马克思主义则认为,所谓‘正义的环境’作为正义观的前提条件是狭隘的,它掩盖了产生社会正义问题的物质生产方式矛盾运动这个实际基础。”[3]将正义之思置于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上,正体现了马克思不同于他人的见地,也使正义这一问题获得了坚实的根基,正义与现实相契合,而不在社会历史实践之外。物质生产方式是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础性前提,这一理路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正相一致。艾伦·伍德指出:“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从根本上讲‘正义’乃是一个法权概念或法定概念,是一个与法律和依法享有的权利相联系的概念。”[4]马克思将正义看作一个法权概念,而法权正是历史唯物主义中上层建筑的一个构成要件。至此,将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础便具备了充分的可能性。正义必定要以具体的现实实践为基础,要由物质生产方式来决定。马克思表面上对正义理想的拒绝也正是来源于其意识形态特征,而马克思是极力批判意识形态的。当然,马克思不是毫无条件地在一般的意义上批判意识形态,他坚决拒斥的是那种脱离了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的意识形态,是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认同的意识形态。通过“症候阅读法”这一阅读新范式对马克思正义思想进行解读,我们可以明晰马克思在拒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背后蕴含着对一种新的意识形态的肯定和渴望,而能够具备这一新意识形态的主体便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反对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革命正是立足于具体的社会历史实践之上。因此,马克思拒斥的是作为纯粹意识形态的正义,是为资本主义私有制辩护的正义,他并不反对甚至还要欢迎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这一深刻历史实践之上建立起来的实质的正义。

3.价值判断与历史评价的内在张力是马克思正义思想的评判标准。 将物质生产方式作为理解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基础性前提,是否就意味着判断正义的标准清晰可见了呢?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中上层建筑要与经济基础相适应这一原理,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判断:适应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就是正义的,悖逆于物质生产方式的就是不正义的?按照这一逻辑,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是道德的,地主对农民的压榨是公平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也是合乎正义的了。这背后隐藏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看待价值判断与历史评价之间的张力。以上谬论正是我们割裂了价值判断与历史评价二者的关系而得出的。正如马克思在其晚年笔记中对科瓦列夫斯基和菲尔进行批评时指出不能单从历史评价这一角度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进行辩护,我们对正义的思考也不应单从历史评价这一视角去对待,而要寻找价值判断与历史评价之间内在的张力——二者的结合点正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秘密的揭示,即剩余价值的生产,这一结论也是深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背后而得出的。通过剩余价值生产这一结合点,既从历史的维度透析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物质基础,也从道德的角度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中蕴含的正义思想

资本主义社会异化产生的根源在于其私有制,因此克服异化必须诉诸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异化的表现形式、产生根源以及克服路径同时也是理解正义思想的重要借鉴。异化所呈现出来的各种样态体现了社会发展进程中非正义的一面,也可以说是一种对正义反面的映射。作为异化产生的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同时也造成了非正义,而扬弃异化之路同实现正义诉求之途又都要以共产主义为旨归。

1.异化是对正义的反面映射。 人的本质体现为自由自觉的活动,即劳动。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变成了被迫的、强制性的,它不再表现为一种对象化的劳动,不再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而是成为一种异化劳动。虽然以往的思想家如黑格尔等也认识到了劳动的重要性,马克思对劳动的理解正是建立在这些前人基础之上的,但是不同于他们对于劳动的肯定和积极的认识,马克思看到了劳动的否定和消极的一面,将劳动区分为对象化劳动和异化劳动,这是马克思区别于传统认识的关键,也是揭示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关键。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的劳动成果不属于他本身,而是属于另一群不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即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就越贫穷。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5]51劳动产品不属于它的创造者,而是被资本家所占有。劳动也不属于劳动者,而成为了异己的力量与其自身相对立。劳动异化必然体现为社会的不公正,是非正义的体现。这一过程中,劳动不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一种确证,而是降格为物,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人变成了与动物一样没有意识、没有思想的存在,只有在运用明显的动物的机能时,人才感到了自由,否则总是处于一种被压抑、被束缚的状态。因此,异化是对人的自由自觉本质的否定,是对正义的反面的映射。

2.非正义的异化劳动的根源在于私有制。 在物质生产方式基础之上,马克思思想中的正义首先是一种经济上的正义。虽然正义更多地被描述为一个道德概念,但马克思更多地是从现实的经济事实出发去表现其正义诉求的。正义作为上层建筑的一个构成要件是从属于经济基础的,非正义的根源也要从物质利益上去探寻。在《莱茵报》任职期间,由于接触到大量的社会现实问题,马克思清晰地看到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皆为物质利益所决定。这一认识使他超越了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准确而深刻地抓住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造成一切不平等、不公正、不自由的根源。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正根源于这种所有制,而并非一些国民经济学家所鼓吹的资本家的利润所得是其投入资本所得的正当收益。资本家为什么能获得额外的利润呢?原因正在于他们在市场上购买到了一件特殊的商品即劳动力,劳动力创造了超出自身价值的额外价值,而这些额外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仅发给能够维持工人自身及其家庭生存的工资。生产过程中,工人不是被当作人来对待,而是被纳入到资本主义机器化大生产中,被当成了物。资本主义生产越扩大,工人受到的剥削越严重,他也就越被看作非人、看作物,看作失去了人本质的人,也就越被降格为动物性的存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工人作为一个零件,不需要反思的精神以及批判的意识,他只要与现存社会相认同,只需按动物的方式生存即可。通过异化劳动这把钥匙,马克思揭开了资本主义温情面纱下私有制造成资本与劳动者相分离、造成资本主义社会非正义的根源。因此,国民经济学家们所鼓吹的自由、平等、公正只是形式上的,其实质都隐藏在异化劳动这个秘密中。正是沿着这样一条理路,正义实现之途必然诉求于扬弃异化之路。

3.共产主义是扬弃异化和实现正义之途。 既然非正义的根源在于异化劳动,那么扬弃异化便可实现正义诉求。而扬弃异化的关键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在于改变劳动与劳动者相分离这一现实。当劳动不再属于劳动者之外的他人,劳动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觉地去生产,而生产出来的产品又可以自由地去支配,人就真正地实现了对人的本质的占有,人与人也就处于一种平等的关系,社会也就真正实现了正义。要实现这一诉求,必须改变资本家与工人既有的社会关系,即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新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不是“粗陋的共产主义”,不是通过民主或专制的政治而实现的共产主义,也不是通过废除国家来实现的共产主义,而是建立在全部社会财富基础上的共产主义。虽然俄国社会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的一些痛苦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但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的成果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它在物质生产方面所创造的巨大财富都可以而且也必须为我们所吸收。在马克思那里,“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6]是人之发展的三形态中的第三个阶段。在这一阶段,不仅物质高度发达,人也得到了全面发展。由于宗教解放和政治解放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马克思诉诸人类解放,即每个人都能够全面地占有自己的全部本质,每个人都得到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中,随着私有制被消灭,异化得到扬弃,人们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公平与正义,每一个人获得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正义在马克思思想中的价值

虽然马克思未曾明确而系统地阐发正义理论,但其思想中处处蕴含着一种正义诉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严厉批评和坚决拒斥中包含了对非正义的控诉,对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中也内蕴着一种正义诉求。尤其在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这一造成非正义的根源进行探寻的过程中,马克思通过异化劳动这把钥匙揭示了非正义的根源以及实现正义诉求之途。可以说,从对正义问题的探求中,我们也可以窥见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科学性基础以及价值性诉求。

1.体现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5]13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最后一条极简短的话语却体现了马克思思想与其他哲学思想的巨大差异。其他思想家虽然也讲劳动、私有制,甚至揭示出宗教异化、政治异化等,但是囿于其改良而非革命的立场,不能从根本上推翻资本主义的剥削和非正义,他们的正义只能流于形式。马克思一方面肯定了这些思想家在人类发展史上所进行的有益探索,另一方面又极为深刻地指出他们社会改良的方式只能继续维持资本主义私有制,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非正义的基础,“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改变世界就要克服异化,推翻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一个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这一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实现必须诉诸革命,只有彻底的革命才能真正改变非正义的制度性前提。因为“正义概念的功能,意识形态地表现为,以主导生产模式所要求的行为,作为具有普遍约束性的律令,而实际上这种行为服务于社会统治阶级的利益”[7],只有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才可能为真正的正义的实现创造有利的社会制度前提。

2.突显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 马克思思想的革命性变革不仅仅体现在政治领域。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政治革命,而主要是一次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物质变革乃是上层建筑各领域变革的基础。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马克思揭露出资本家对工人的非正义的根源即异化劳动,因此实现正义也必须诉诸异化的扬弃和私有制的根本改变。马克思把正义思想的探求落实在物质生产方式的基础上,这就使他明显地与他人空洞的说教、抽象的形式相区别,突显了马克思思想的科学性。 从资本主义的现实出发,马克思看到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窥探到资本主义形式上的正义背后所隐藏的实质的非正义。沿着这一思路,马克思从商品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和流通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其中,资本主义生产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先决要件是资本家在市场上购买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劳动力,它能够创造超出自身许多倍的价值。对劳动的对象化和异化的揭示构成了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的主线,是马克思揭开资本主义面纱的一把钥匙。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内部无法得到解决,无产阶级必须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共同体。当然,在这个新的共同体的建立过程中,无产阶级也消灭了自身,从而真正地实现了人的本质,实质的正义也得以彰显。可见,马克思关于正义的思想和对人类解放的构想都是立足于资本主义这一现实,从而使其思想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3.彰显马克思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诉求。 马克思将对人的思考置于坚实的物质基础之上,处处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并非像一些第二国际理论家们所说的是“经济决定论”,“忽略了人的价值关怀”。实际上,马克思思想始终都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主线,其理论主旨即人的本质的真正实现。只是与一些思想家们离开现实的人去谈人的本质不同,马克思以人所生活的资本主义这一现实去探讨人的自由和解放,将人从天上拉回到了人间。青年时期的普罗米修斯情怀一直激励着马克思,哪怕在贫困、危险中,甚至几度颠沛流离之后不得不放弃了自己的国籍,马克思都矢志不渝地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马克思不只是属于20世纪的思想家,其伟大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仍有其巨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人的发展的三形态理论从对人的依赖过渡到对物的依赖,最后提出自由个性的发展阶段,对人的历史命运作出了科学的、合乎人性的概括和解析。尤其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我们对正义的诉求也会由此而获得其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实现。

正如阿尔都塞所指出的,马克思“看到了”,而国民经济学家“没有看到”,这种深层结构的“症候阅读法”是我们在马克思文本中发掘其正义思想的新范式。这一理路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追寻正义、探究马克思思想的新的解读。

[参考文献]

[1]李佃来.马克思与“正义”:一个再思考[J].学术研究,2011,(12):11-18.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9.

[3]詹世友,施文辉.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辩证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5-25.

[4][美]艾伦·伍德.马克思对正义的批判[J].林进平,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0,(6):39-47..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7][澳]伊恩·亨特.马克思与罗尔斯论资本主义及市场的正义[J].谭群玉,罗嗣亮,译.现代哲学,2007,(1):15-26.

〔责任编辑:余明全杜娟〕

外国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异化正义马克思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从出文看《毛诗正义》单疏本到十行本的演变
论马克思的存在论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在马克思故乡探讨环保立法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有了正义就要喊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