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习更科学,是全球课改的根本指向

2015-02-26 18:55
新校长 2015年2期
关键词:脑科学共同体建构

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第11次《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报告最为忧心忡忡的是,全球性的高质量学习危机明显存在,甚至日益扩大。例如,尽管儿童的入学人数有所增长,但全球大约2.5亿儿童不能很好地阅读、写作和计算。全世界2亿年轻人离开学校时没有获得生存所需要的技能,特别是约7.75亿成人(其中64%是妇女)缺乏最基本的读写技能。解决“学习”问题,迫在眉睫。

学会“科学地学习”,首先要掌握知识的生长规律,明白知识与能力是如何在学生头脑中成形的;懂得哪些信息的输入是有帮助的,哪些信息又是无益的;哪些过程需要学生自己探索领悟,哪些需要老师点拨引领;哪些指导和评价是有效的,哪些又是无效甚至有害的。学校和老师们是否有能力为“知识”的生长“营造科学适宜的环境,设计科学有效的结构”,越来越成为全球教育工作者突破教育困境,面向未来办学的重要支撑点。

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校环境建构的指向目标,任何人、事、物都不能对其喧宾夺主。学校和老师甘于成为学习进程的配角及服务者,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性格、文化背景,推动学生更多地进行自主知识建构而非习惯性地耳提面命......

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也必须“以知识为中心”。教育者要设计出精准的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使其能够在现实中灵活应用。学校施行“以知识为中心”的前提条件是,教师对各学科知识及非学科知识要有深刻的理解,既要有宏观的“知识战略地图”,又要有微观的“知识建设图”,并且知道它们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还必须“以评价为中心”。学校通过及时有效的评价反馈,来完善学生的知识建构,使错误的理解得以纠正,使正确的理解得以加深。学校施行“以评价为中心”的前提条件是,要了解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可参考《新校长》201405期:评测的技术),对各种评价手段最适合在哪种情况下运用理解深刻,知道各种评价手段的差异和联系,并懂得灵活运用。

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同时必须是“以共同体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整体的生命体验,学习也是在这三者中共同发生并且相互影响的,因此既要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习共同体”,也要建立各自的“小学习共同体”(如,学校共同体、班级共同体、小组共同体、家庭共同体......),学校要有能力运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建立起24小时共鸣共振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学习。

“学习者中心”、“知识中心”、“评价中心”、“共同体中心”,是学习环境建构的四个层面。而在实践中,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来展开建设: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学习资源包括支持教学的教学媒体、教学材料及帮助学习者学习的认知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比如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等。人际关系包括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间的人际交往,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学生与其他社会人员之间都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当然,创设一个适宜的学习环境,所优化的仅仅是学习的外部条件,而另一个影响学习的关键因素,是学习的内部条件——就是学生的身体本身,这涉及到先天的遗传和后天的成长。

在假设一切外部条件都完美的情况下,学生当天的身体状况,大脑神经的突发性异常,大脑的可塑性条件......也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效果。所以,对身体的锻炼与状况监测、对大脑神经的健康培养与状况监测、对大脑可塑性的训练与评测(比如,研究发现,儿童较早浸润在双语环境中或较早进行音乐学习,都能够改变脑的结构和功能)......也应该是有条件的学校需要考虑的。

基于以上的理念,搭建了本期专题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部分:“学生心理环境”。要有好学习,先有好心理,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环境,是促使学习发生的基础。在这一部分,列举了一些教育领域在这方面的新发展,如情商课程、社会情绪能力训练、科学的生涯规划......

第二部分:“学校空间环境”。学习空间包括了正式、非正式和虚拟三种,在这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比较前沿的研究发展,并列举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案例。

第三部分:“学习的意趣”。在有效的学习设计上,意趣盎然的学习活动,应该是大多数学习的基本理念,如游戏式学习(可参考《新校长》201406期:游戏式学习),以及本期介绍的研学旅行、自然实物进课堂、模拟现实......

第四部分:“学习的效率”。前三部分的内容是打好学习的基础,目的是为了营造轻松学习的氛围和激发学习的兴趣,而这部分则是为了让学习内容易理解、牢记忆、能迁移。所以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学习的金字塔模型、情境高效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

第五部分:“专题”。这部分策划了5个“专题”,初步介绍了“高质量学习与五星网状教学”、“友善用脑”、“ iMVT科学教育创新模式”、“教育新技术”、“非正式学习”。

第六部分:“理论前沿”。学习科学的前沿理论,目前的热点之一就是基于脑科学的研究,因此这部分内容选取了颇有价值的与教育密切相关的脑科学研究文章,以飨有探究精神与希望寻求突破性教育灵感的读者。

第七部分:“延伸阅读”。意犹未尽之余,呈现几篇具有反思性的与学习相关的文章和一本新近出版的结合脑科学、心理学的教育书籍《用心教养》。

希望您喜欢。

猜你喜欢
脑科学共同体建构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脑科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举隅
爱的共同体
脑科学对教育培训工作的启示一一从睡眠、营养、运动与大脑的关系说起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中华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脑科学改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