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多语种战略
——罗伯特·菲利普森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启示

2015-02-28 17:50霍艳娟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多语种语种外语

霍艳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00083)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多语种战略
——罗伯特·菲利普森教育思想的反思与启示

霍艳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 200083)

在知识经济时代,各国政府努力构建世界一流大学,外语教育已经提高到国家战略来考虑。我国现有的各项外语政策并不能满足国家对于外语人才的需求,亟需出台相关政策以占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通过介绍罗伯特·菲利普森多语种教育思想以及国外外语教育战略以期对我国多语种外语教育规划提供有益启示。

国际一流大学;多语种;外语战略

国务院正式出台《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总体方案》答记者问中提到“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历史时期,为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其重点任务之一就是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升高水平科学研究能力,着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和原始创新的能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的推进和落实,除了一流的教学和科研,还需要关注语言多样性问题,确立外语战略。社会各界亟需未雨绸缪,集思广益共同推进《总体方案》的贯彻落实。

一、国际型一流大学的语言规划标准

建设国际一流大学,首先需求建立相应标准,而语言标准显然国际一流大学国际化的主要标准。为厘清语言规划标准的基础,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战略研究中心邀请曾在世界多国担任语言政策资深顾问的罗伯特·菲利普森教授及其夫人托弗·斯库特纳布-坎加斯教授,以国家语委国际高端专家身份,就国际一流大学语言规划标准,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行系列讲学。两位学者都是国际语言政策研究资深专家,曾双双荣获联合国国际语言多样性和多语教育领域的最高荣誉:教科文组织Linguapax奖。两位学者指出“享誉世界的高水平国际化大学都对大学中的语言多样性非常重视,国际化并不意味着英语化,真正国际化的一流大学应该有多语种外语战略规划。”

罗伯特·菲利普森教授是《语言帝国主义》、《惟英语化的欧洲?》等著名学术专著的作者,长期从事语言政策与语言生态研究。菲利普森教授在上外的首场讲座中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从概念到方法等多角度对国际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做了深入浅出的介绍和分析。他为学者们讲解了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领域的经典著作、重要术语、核心理念以及社会实践等方面知识,其中对于国际型一流大学的语言规划标准的阐述尤为发人深省。

菲利普森教授提出,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这背后充满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利益驱动和角逐,但是,真正国际型一流大学必须认真考虑多语种战略问题。他提出国际型大学语种规划的12条标准:

1.大学至少提供2种以上教学媒介语言;

2.大学可以提供1/4以上的双语学位;

3.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学位论文想要使用的语言;

4.鼓励学生使用外语进行写作和发表;

5.坚持高质量的外语能力评估;

6.学校有明确支持多语研究的政策;

7.建立学生外语自主学习中心;

8.确认语言是团队身份的一个组成部分;

9.鼓励开展多语问题研究;

10.学校官方文件需要用2种以上语言发布;

11.大学大部分网站都需要提供多语种文本;

12.教职人员能够使用2种及以上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菲利普森教授指出一所高水平国际化大学,至少应该符合其中的7条标准。这些标准的提出与菲利普森教授的学术背景有密切的关系。他曾长期在英国文化委员会担任语言管理和教学工作;是欧洲委员会社会与人文科学研究基金会专家以及语言政策研究课题评估专家,对丹麦等欧盟国家语言政策改革和调整做出过重要贡献。欧洲是多语教育的实践者,为促进各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提高外语能力,消除语言障碍,欧洲实施了“欧洲语学校多语教育计划”。在该计划中,同一课程用九种不同的语言开设(李阳琇,2003)。菲利普森教授提出“英语全球化”是一个错误命题,他在对英语在世界传播与学习做了深入调查与剖析后认为英语独大的现象是对其他语言文化资源的一种挤压,是一种语言帝国主义的表现,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一种冲击。他强调语言是一种无可替代的资源,各种语言都是平等的,没有哪种语言优于其他语言。他的这些思想与我国提倡多元文化和谐共存,提升多语能力发展不谋而合。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主旋律下,国际交流合作的态势是不可阻挡的,“学习英语及其他外国语言”是迎接新挑战所需的技能,这一理念早在2004年APEC第三届教育部长会议上就作为会议主题提出,这与菲利普森教授反对单一语言霸权,提倡多语主义的理念相符,他指出国际化大学尤其需要彰显多语建设,他所提出的12条标准为我国建设国际化大学,制定外语战略提供了参考。

二、国际化教育中的语言能力战略目标

美国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认识到长期忽视小语种教学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即开始注重多语能力尤其是小语种能力的提升。美国民主党籍国会众议员拉什﹒霍尔特于2003年联合34名众议院同僚,向国会提交了《国家语言安全法案》。他说:“如果美国再不致力于学习世界重要地区的语言与文化,将无法维护国家的安全。在这个问题上不作为,不仅不负责任,而且危险。”(转引自李鹏,2015)彭龙(2015)提出: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外语政策尚没有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外语教育应进一步突出语言战略意识,提高国家对外语言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国在对外语言能力建设方面迫切需要突出语言战略意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类资源,协调多个领域。外语能力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还是硬实力。国际上,部分高等教育强国和一流大学积极推动和落实国际教育战略。美国教育协会提出要巩固和强化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参与(Global Engagement);东京大学提出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增强全球意识,力争学术和科研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并且制定了通向2015年的“森林方案(Forest,2015),开展国际化战略成为这个计划的重中之重。(李岩松,2013)许国璋早在1978年对日本的在外语学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评价是“以外语作为汲取现代科学文化的工具,在经济发展上做出了世人瞩目的成绩”。为孩子、青年人及成人在全球社会生活及全球经济工作做好准备,英国“将世界融入国际级教育”作为其教育战略并且配以相关优先策略。俄罗斯也高度重视教育对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不仅修订了《联邦教育法》,而且制定了《2011—2015年联邦教育发展计划纲要》外语教育的质量事关国家竞争力和未来发展,作为国家综合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承载着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 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新时期我们国家的大学需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目标储备面向未来需要的人才。在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高校必须意识到语言战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并积极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

三、国家亟需多语种能力规划

作为21世纪在语言方面的实用技能,多语种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3年就颁布了《多语世界中的教育》,该文件是语言和教育问题上重要的立场文件和国际规约,表达了成员国在这一领域的共同观点,自2003年正式颁布以来成为各成员国在语言和教育领域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多语制教育将促进不同国家和群体之间的交流与对话。我国正值“一带一路”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建设发展时期,国家的这些重大举措亟需加快多语种人才的培养。在2015年11月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三十届年会上与会人员提出外语院校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各院校应积极思考的问题包括:如何履行自己的历史使命;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为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服务等。我国高校目前存在着外语教育语种单一化倾向严重、外语语种设置缺乏规划、英语和其他语种的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跟不上国家需要、非通用语种人才储备欠缺等一系列问题。各高校应加强协调,尽快开设与中国所有建交国家官方语言的教学课程,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服务。目前我国高等院校语种设置较多的院校有:北京外国语大学有67种、上海外国语大学26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种。这样的外语能力储备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发展战略需要。按照“一带一路”目前的规划线路,粗略地算,“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大致包含50多种国家通用语和200多种民族语言。(李宇明,2015)而我国目前尚未有高校开设的语种有18种。再加上,我们过去把主要目光投向欧美主要语言,对“一带一路”区域的语言关注不多,准备不足。无论是熟悉的语种数量、可用的语言人才,还是语言产品及相关的语言服务,都离“一带一路”建设必不可少的语言需求还有相当的差距。(赵世举,2015)美国外语中心的终身主任、美国国家外语政策的核心决策参与者兰伯特认为外语政策作为国家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外语政策涉及的很多问题不是地方政府能够解决的,比如非通用语言人才的培养问题,往往需求的语言种类很多,但每一种语言需要的数量又很少。这就需要全国政策来协调。(转引自鲁子问,2008)美国在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以后认识到长期忽视小语种教学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随即开始注重多语能力尤其是小语种能力的提升。2005年1月美国就发布了《国家外语能力行动倡议书》白皮书鼓励美国高校开设多语种外语课程与专业,学习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仅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的区域国别研究中心能够开设超过100种语言课程。2006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拨款1.14亿美元资助“国家旗舰语言项目”, 培养国家需要的“关键语言”的高级人才,其中就包括“中文旗舰项目”。美国发布的这一系列法案和政策集中地反映了美国在全球化背景下新的国家语言战略。澳大利亚政府1991年出台白皮书《澳大利亚的语言:澳大利亚语言与读写能力政策》,对外语学习设定了一个长远目标,即到2000年所有澳大利亚人将有机会学习一门适合他们需要的外语。此外,集中力量资助14种优先语言,其中包括重要的少数族群社区语言,如土著语、意大利语、德语、希腊语、西班牙语、越南语;6种在区域和经济上显得重要的语言:中文、印尼语、日语、韩语、俄语和泰语;两种在经济和文化上显得重要的语言:阿拉伯语和法语。2013年英国文化协会发表了《未来的语言》的报告首次明确了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等十种语言对英国未来的经济繁荣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至关重要的。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可以开展近200种世界语言的课程教学和研究。英美国家和高校耗费巨资提高国民英语以外的语言能力是为了满足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语言能力欠缺将成为我国“走出去”“引进来”的短板,必须指出的是,国家外语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上外沈骑教授指出要尽快开展外语战略规划:1.设立外语规划部门,统领外语能力建设;2.开展外语需求调研,制定外语能力标准;3.完善语种规划机制,启动“战略语言”规划;4.加强外语人才规划,推动外语学科转型。他要求外语界顺应国际化发展的大势,做好前瞻性的顶层设计,又要将“一带一路”的建设思路真正融入到国家外语能力建设之中。

四、结语

近年来,国内高校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积极谋划国际化办学的外语战略。以上外为例,不仅着力建设多达21个外语多语种网站,大力开展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际教育合作和交流工作。面对国家和社会对于外语人才和区域国别人才的急切需求,上外积极推进区域和国别研究的开展;在人才培养方面,上外进一步加快了小语种及非通用语种建设的步伐,今后三年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的外语语种数将增加到三十种。在高端翻译人才培养方面,上外将逐步增设朝汉英、西汉英、泰汉英、日汉英、波汉英等多个三语对的卓越翻译人才培养项目。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立重大示范应用平台,通过O2O模式直接服务华南各个经济区域。

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语言作为沟通和联系世界的渠道,是提升国际竞争力,推动国家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资源”,国际化办学是大势所趋,正如菲利普森教授所说:语言和文化多样性也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中国作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国际型大国,亟待确立面向未来的多语种外语战略。

[1]建设国际一流大学,亟待确立外语战略[EB/OL].光明网,2015-11-05.

[2]李阳琇.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6):54-58.

[3]澳加大战略政策扶持,国家优先储备外语人才[EB/OL].新华网,2015-02-04.

[4]彭龙.外语教育需要的战略思考[N].光明日报,2015-03-31.

[5]李岩松.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几点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13,(2):11-14.

[6]许国璋.论外语教学任务和方针[J].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2):6-15.

[7]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9-22.

[8]赵世举.2015“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需求及服务对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4):36-42.

[9]鲁子问,詹先君.外语教育政策必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兰伯特外语政策思想及其启示[J].英语教师,2008(2):4-10

[10]“一带一路”建设中推进国家外语战略转型正当其时[EB/OL].光明网,2015-08-11.

责任编辑:彭雁萍

A Study On the Multilingual Strategy of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in China:Based on the Reflection and Implication of Robert Phillipson’s Educational Thought

HUO Yan-juan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Shanghai 200083,China)

In the age of knowledge economy,governments strive to build world-class universities so that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lso been rais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relevant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olicy in China because the current policy can not meet the demand for foreign language professionals to excel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is article is intended to shed lights to the planning of multilingual education by the introduction of Robert Phillipson’s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the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strategy abroad.

World-class university;Multilingual;Foreign language strategy

1009—0673(2015)06—0087—04

G649.2

A

2015—11—06

国家语委“十二五”科研规划2013年度基地重大项目“我国大中小学学生外语能力标准及评价体系研究”(项目编号ZDJ125-4);2015年“上海外国语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项目”。

霍艳娟(1976— ),女,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语言战略及语言政策学、教育语言学。

猜你喜欢
多语种语种外语
青岛市多语种应急语言服务现状与需求调查研究
语联世界,言通天下
《波斯语课》:两个人的小语种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浅谈小语种的学习方法和就业方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北美“新清史”研究的基石何在——是多语种史料考辨互证的实证学术还是意识形态化的应时之学?(上)
从英语硕士到法国博士——我的留学规划和多语种学习之路
走出报考小语种专业的两大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