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存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

2015-03-02 06:08洪泽慧
时代金融 2015年20期
关键词:平均法计价存货

洪泽慧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一、存货的基本概念

存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持有的产成品、在产品以及材料和物料等。判断某项资产是否属于存货时,首先看其是否符合存货的概念,其次看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相关的经济利益,最后是看其成本能否可靠计量。

二、存货成本流转假设

存货主要是为了满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和产品销售的需要。存货从取得到被销售或耗用直至最终流出企业,这种流动,就是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存货流转。

存货流转包括两个方面:实物流转和成本流转。从道理上来说,存货的成本流转应该与其实物流转保持一致,而在会计实务当中,却很难做到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完全一致,因为企业拥有各种种类和各个批次的存货,企业很难让各种诸多繁杂的存货流转时间完全一致。为了反映企业的存货成本流转,一般的做法是给存货流转假设一个成本流转方式来计算存货的发出成本与结存成本,不刻意强求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完全保持一致。

三、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

(一)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的成本流转的假设提前是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其优点是可以随时确定存货的成本,从而保证成本计算的及时性,而且期末的存货成本更接近市场价值;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而且期末受物价变动指数的影响比较大。

(二)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有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以月初结存存货的存货数量和本月各批收入存货数量作为权数,计算本月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据以确定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它的优点是日常的核算工作量小,适合存货收发比较频繁的企业,缺点是不能随时提供存货的成本,不利于存货的管理。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一样,但却不是在月末一次性计算成本,而是存货每收发一次,就对存货成本进行计算。可以看出,它的优点是可以随时知晓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缺点是计算量较大,计算过程比较繁琐。

(三)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通常适用于单位价值较高、数量品种不多、不可替代且容易辨认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能够实现完全一致。它的优点是能准确反映本期存货的成本,缺点是日常核算比较繁琐且仓库的利用率低。

四、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为了分析不同发出存货计价方法的差异从而带来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笔者特意举下列例子进行说明。

2015年3月某公司期初结存A材料数量为1000千克,单价为50元;3月5日,购进A材料500千克,单价53元;3月10日,发出A材料700千克;3月18日,发出A材料500千克;3月25日,购入A材料600千克,单价55元;3月30日,发出600千克。(月末A材料结存数量为300千克)

(1)先进先出法

月末结存的实际成本=300*55=16500(元)

本月发出的实际成本=700*50+300*50+200*53+300*53+300*55=93000(元)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本月存货的单位成本=(1000*50+500*53+600*55)/(1000+500+600)=52.14(元/件)

月末结存的实际成本=300*52.14=15642(元)

本月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1000*50+500*53+600*55-15642=93858(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3月5日购进A材料后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1000*50+500*53)/(1000+500)=51(元 / 件)

3月10日结存A材料成本=800*51=40800(元)

3月10日发出A材料成本=76500-40800=35700(元)

3月18日结存A材料成本=300*51=15300(元)

3月18日发出A材料成本=40800-15300=25500(元)

3月25日购进A材料后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300*51+600*55)/(300+600)=53.67(元 / 件)

3月30日结存A材料成本=300*53.67=16100(元)

3月30日发出A材料成本=48300-16100=32200(元)

所以本月结存的实际成本为16100元,发出材料的成本为93400元。

由上述例子可以看出,不同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下的月末结存材料的成本和本月发出材料的成本都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对损益中的成本有直接的影响

在上述例子中,A材料期末成本和本期发出的成本,先进先出法下分别为1600元和93000元,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分别为15642元和93858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分别为16100元和93400元,也就是说,三种计价方法下的成本都不一样,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损益,尤其是先进先出法,受期末物价变动指数的影响—在物价上涨期间,期末存存货的成本被高估,倒挤法下发出去的存货成本被低估,于是导致当期利润被高估。

(二)对企业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关项目的数额有一定的影响

因为不同计价方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有差异,直接导致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数额,从而影响到流动资产总额。而发出存货的成本不一样,导致企业本期经营利润不一样,进而影响到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项目。在成本转入利润的过程中,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当中的本年利润科目。

(三)对计算应交所得税数额有影响

因为,企业的应交所得税税额与企业的利润紧密相关,成本属于利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假设上述例子中的原材料都是用于出售,则企业三月份成本差异如下:先进先出法下“其他业务成本”93000元,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其他业务成本”为93858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其他业务成本”为93400元,以先进先出法为参照物,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下的应缴纳所得税税额比先进先出法少214.5元,移动加权平均法下的应缴纳所得税税额比先进先出法少100元。

[1]刘永泽,陈立军.中级财务会计(第四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平均法计价存货
基于平均法的金属橡胶隔振器非线性振动特性研究
具有初边值条件的集值脉冲微分方程的平均法
平均法处理自由落体频闪数据的研究
特步因何1.5亿回购存货?
关于改进存货周转指标的探讨
关注新“新清单计价规范”的几大特点
代保管存货的会计处理探讨
邻域平均法对矢量图平滑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