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管理在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中的作用

2015-03-05 05:09涂姝婷谢莉玲
重庆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腕带身份住院

涂姝婷,谢莉玲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老年科,重庆400015)

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明确提出,要健全与完善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各类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但在护理工作中,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是护理差错发生的主要原因[1]。随着中国人民生活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也不断升高[2]。本科年均老年住院患者约700例,其中68%为建国前参加工作的离休干部,年龄大,为多种慢性疾病共存,反复多次住院,病程长,住院期间由患者的老伴、子女或保姆轮流照顾。目前科室护理人员呈阶梯状发展,能够很好地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2013年3~12月,本院老年科开展以提高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活动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本科共收治老年患者650例,其中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210例(现况值),2013年3~12月本科共收治老年患者440例,随机抽取80例,进行闭合式问卷调查,其中男40 例,女40例;年龄65~92岁,平均78岁。均为多种慢性疾病并存的患者。

1.2 方法

1.2.1 成立QCC小组 本院老年科16名护士,年龄23~50岁;工作年限:<5年10名,5~10年3名,>10年3名;学历:中专1名,大专10名,本科5名;职称:护士7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于2013年3月成立蕊帮圈,圈人数7名,设定圈徽。选出圈长1名,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

1.2.2 QCC 活动主题选定 全体圈员通过重要性、迫切性、参与性、圈能力、效果性、时效性6个方面评价,最终确定以提高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为本次活动主题。

1.2.3 QCC 活 动 计 划 拟 定 本 次QCC 活 动 历 时10 个月。通过甘特图拟定计划:2013年3月,成立蕊帮圈,QCC 课程培训,选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把握现状,设定改善目标值;4~9月解析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10~12月进行效果确认、对策标准化,检讨与改进,选定下次活动的主题,整理资料。每项活动由专项责任圈员负责,全体圈员参与。

1.2.4 设定目标 针对统计分析结果,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设定目标值[3],其公式:

1.2.5 制订对策及实施 (1)规范工作流程:老年住院患者入科后,护士立即填写患者腕带并佩戴于其手腕处。改变了以往护士不及时填写腕带、或填写后将腕带夹在病例夹中未及时协助患者佩戴的工作习惯及流程。(2)加强护患沟通:告知老年住院患者腕带的用途及佩戴腕带的重要性,取得其配合。(3)严格腕带查对制度:护士每次操作,必须使用腕带进行查对,核实老年住院患者的身份,让其深刻体会到腕带的作用,从而主动佩戴腕带。同时护士在查对中,能及时发现老年住院患者佩戴腕带的情况,并纠正。(4)增加腕带佩戴的舒适感:选择防过敏、防水、表面光滑质地柔软、有韧性的可调节腕带,其两端有不可逆的一次性搭扣,确保标识对象的惟一性和正确性[4];腕带松紧以戴上后能容下一指为宜;收起腕带尾巴,一起反折后再扣暗扣。(5)建立移动护理系统完善腕带功能:应用条码打印机打印腕带和PDA 扫描腕带,进一步完善腕带功能,实现对老年住院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

2 结 果

2.1 分析现状 (1)护理部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连续5个月的护理质量检查结果进行统计,本科总住院患者为210例(43、46、42、39、40),患者腕带佩戴为165例(34、35、34、31、31),患者腕带佩戴率为78.57%(165/210)。(2)2013年3~12月对本科住院患者80例,进行闭合式问卷调查,分析影响患者腕带佩戴的主要原因,见表1。根据柏拉图80∶20法则,提示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的主要原因是护士没有及时填写及佩戴腕带、医护人员对佩戴腕带宣教不够及腕带佩戴不舒适3个方面。期望通过QCC 活动将老年住院患者腕带的佩戴率目标值达到92.28%(78.57% +(1-78.57%)×80.00%×80.00%)

表1 影响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的主要 原因[n(%),n=80]

2.2 要因分析 根据得出的结果,运用特性要因图法——鱼骨图,对引起患者未佩戴腕带进行要因分析、圈选;再根据所圈选的要因,到现场针对现物作现实观察,收集实际数据,进行要因验证,得出真因,结果见图1。

2.3 效果确认

2.3.1 有形成果 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2013年10月为91.25%(73/80),11月 为96.25%(77/80),12月 为97.50%(78/80)。将对策实施前、后随机抽查的腕带佩戴率进行比较发现:佩戴率从78.57%提高到97.50%,超标完成计划。目标达标率=(97.50-78.57)/(92.28-78.57)×100% =138.07%;进 步 率=(97.50-78.57)/78.57×100% =24.09%。

图1 老年住院患者未佩戴腕带要因图

2.3.2 无形成果 规范了医护人员工作流程;持续改进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护人员执行力和患者的依从性,老年患者腕带佩戴率从78.57%上升至97.50%;采取了更加先进并且人性化的身份识别措施:实行了移动手持电脑设备(personal data assistant,PDA)扫描。

2.4 标准化 对已实施的4项对策进行确认后证明均为有效对策,故将其进行标准化,纳入到日常操作流程中,转化为日常管理项目,以防问题再度发生。标准作业程序(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OP)流程图,见图2。

图2 SOP流程图

3 讨 论

3.1 开展QCC活动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及依从性 近年来,患者安全问题已经引起WHO 及众多国家医务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卫生部制定了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位居第一的就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其中要求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认识别患者的一种手段。佩戴腕带可以有效保证危重患者、意识不清者、婴幼儿、老年、手术、失语、精神障碍等弱势群体的安全性[5]。老年患者存在生理能力下降、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听力及理解能力降低等因素,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身份,出现应对错误,是查对出现差错的高危人群[6]。但老年患者认知水平下降、依从性及遵医行为不好,不能理解佩戴腕带的作用,不愿意佩戴腕带。在住院期间,患者经常自行将腕带取下。本研究显示,QCC 小组成员运用品质管理工具针对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低及依从性的问题,通过加强宣教、护士操作时严格查对、增加腕带舒适感等措施,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同时,使患者信心增强,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7]。

3.2 开展QCC活动规范了护理工作流程和护士行为,提升了护士解决问题的能力 患者身份识别是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对患者的身份进行查对、核实,以确保正确的治疗、检查用于患者[8]。本院对患者身份识别及腕带使用有明确的管理制度及要求,但由于工作流程不合理和部分护士工作责任性不强,患者入院后没有第一时间为患者建立腕带;在操作中没有严格实行腕带查对;没有对患者进行强化沟通,导致患者对佩戴腕带的作用及意义认识不够,从而影响腕带的佩戴。提高医护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可确保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有利于切实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利益,保证医疗安全,减少医疗事件的发生[9]。本研究显示,引起本院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低的主要原因就是护士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不规范。QCC活动规范了护士的工作流程及行为,护士立即填写患者腕带并佩戴于患者手腕处。改变了以往护士不及时填写腕带、或填写后将腕带夹在病例夹中未及时协助患者佩戴的工作习惯及流程。同时,严格了护士进行腕带查对的执行力度,提高了圈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QCC理念融入日常护理管理工作中[10],从而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

3.3 护理信息化系统在患者腕带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院移动护理系统是以医院现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为基础,以PDA 为硬件,配合无线局域网络技术,实现HIS系统在病房的扩展与延伸的床旁工作终端执行系统[11]。PDA 提供了信息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PDA的临床应用实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保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为正确的工作人员提供关于正确患者的正确信息[12]。通过PDA 的使用,作者完成了患者检索、身份确认、医嘱管理、生命体征采集、护理记录管理等工作,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本研究显示,医护人员对佩戴腕带宣教不够是引起本院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QCC 小组成员在医院支持下进一步完善腕带功能,应用条码打印机打印腕带,护理工作中使用PDA 扫描腕带,提高了护理人员对腕带的查对执行力和老年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实现对老年住院患者身份的准确识别,最终提高了老年住院患者腕带佩戴率。

[1] 贾萍,肖萍.查对标志牌在防止给药差错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18(1A):38.

[2] 梅群超.人性化护理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与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21):30-31.

[3] 梁丽梅,黄惠燕,许百虹,等.品管圈在降低住院药房差错件数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2,23(25):2350-2352.

[4] 王先春.腕带识别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24):127.

[5] 李小峰,向清平,赵菁.手腕识别标识在特殊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1):165.

[6] 徐燕,蒋培,凌桂萍.老年患者身份腕带的临床应用与体会[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5(8):70-71.

[7] 陈露露,彭李,唐棠,等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137-140.

[8] 魏艳芳,邓喜红,黎艳.双重身份识别在住院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17):40-41.

[9] 程凤敏,陈海啸,郎云琴,等.降低病区护理给药前患者身份识别缺陷率的实践与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52-54.

[10] 丁海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9):657-658.

[11] 张翠霞.移动护理系统质量控制的方法与体会[J].护理学 报,2011,18(3):39-41.

[12] 周嫣,刘博,张薇,等.国内外移动护理系统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4):67-70.

猜你喜欢
腕带身份住院
妈妈住院了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一种新型新生儿腕带在新生儿身份核查中的效果观察
跟踪导练(三)(5)
妈妈的N种身份
身份案(下)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PDA系统及二维码腕带提高PICU患儿输液安全性探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儿科有陪病房标识腕带佩戴依从性调查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