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润春耕——3·15农资服务专题

2015-03-07 07:03
大众标准化 2015年2期
关键词:春雨化肥作物

“春雨”润春耕——3·15农资服务专题

万象更新,又到一年春耕春播时。立春过后,春耕春播即将开始。中国古代农业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一概以时令为转移。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做好今年的春耕春播,本刊特推出农资服务专题。

春耕节气

2月4日

立春

“立春新年到,早起晚睡觉”备耕开始

2月19日

雨水

“春雨贵如油”,天渐回暖,灌溉春水,清沟理墒

3月6日

惊蛰

气温回升,春播作物开始播种,病虫草害开始防治

3月21日

春分

“春分农事多,农村无闲人”早稻进入育秧期

4月5日

清明

春耕春播大忙之时,抓紧播春棉、中早稻种

4月20日

谷雨

春天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下秧”增加光照,追肥

种子

1. 购买种子前,最好向当地种子部门和农技推广站反映种植需求,进行购种预约,征得他们的推荐和帮忙。

2. 购买种子时,要到合法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购买,要看经营者是否具有《种子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不要贪图便宜购买没有证件的非法单位、农资门市部或下乡上门叫卖的种子贩子的种子,也不要因熟人面子关系购买种子。

3. 购买种子时,要看或询问所卖的种子是否经过国家或省级品种审定,是否适宜本地区种植,栽培上有何特殊要求。

4. 查看所购买的种子是否附有《产品合格证》,是否是精选加工和标牌标准包装,种子包装袋外是否有标签商标,标签上是否注明品种标号和种子质量、数量,包装袋上是否注明品种标号和种子质量指标、生产日期、栽培要点、销售单位以及地址或厂址、电话等。

5.向销售单位索取销售发票并妥善保存,留作以后发生纠纷时的依据。

6.购买种子后,要及早做好发芽试验,发现问题及时与种子销售单位联系,进行调整,以保证种子的出芽率。

选购种子五忌

一忌盲从:有些农民朋友在种植什么作物上,喜欢随大流,在选购种子上也是如此,不顾自己的土壤、水肥、管理等条件因素,与左邻右舍选购同样的种子,其种植结果当然大不一样。只有根据自己的土地条件,因地制宜选购种子,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忌趋“高”:有些用种者在“价格高就是好种子”的思想指导下,选购种子存在“趋高”心理,认为售价高的一定是好种子。其实不然,一般来讲,制种产量低的品种、新审定(认定)的品种、稀有品种和从外地调入的品种要比一般品种价格高些,但这些品种并不一定比一般品种适宜于自己种植,盲目选择价格高的品种,会加大种植成本,并不一定能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因此,购种时,应详细了解品种表现情况,核算种植成本,慎重选购价格高的品种。

三忌趋“小”:有些用种者片面地认为“籽粒小的杂交种纯度好”,在选购杂交种时就以籽粒小为标准,给某些不法种子商贩带来可乘之机,专门筛选一些小粒商品玉米掺在种子里出售,坑农害农案件时有发生。这里提醒广大用种者,杂交种因组合不同,生产的种子有小粒的,也有大粒的,不要以为只有小粒种子纯度好,更不要轻易购买小商小贩出售的杂交种,应到县以上种子公司专营店选购杂交种。

四忌趋“新”:目前,各科研育种单位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不少,但真正大面积应用于生产的不多。广大用种者在选购新品种时,一定要认准是经过省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的品种,为了慎重起见,先要少量试种新品种,然后再大面积种植。

五忌趋“外”:不少用种者在选购种子上容易步入“当地品种不如外地品种”的误区,结果出现轻信广告,经济损失严重的问题。用种者应在当地种子管理部门公布的区划品种范围里选购适宜自己条件的种子。

如何辨别蔬菜新陈种子

购买蔬菜种子不小心常常会买到陈旧种子,有时会导致种子发芽率低或不发芽,耽误农时。准确辨别新种子和陈种子,可采用看、闻、搓等方法来检验。

十字花科蔬菜种子用指甲重压或将种子放在桌面上,用手后掌稍费力来回搓动几下,种子粒皮难以脱开,用手捏有黏性、籽粒呈绿黄色或浅黄色的多为新种;陈种子则表面晦暗无光泽,有时表皮上还附有“盐霜”,剥开闻一闻,有轻微的油哈喇味,油分也少,用指甲重压,子叶易碎,粒皮容易分开。

茄子、辣椒、西红柿等茄科蔬菜新种子一般呈乳黄色、有光泽;陈种子则是土黄色或黄色。辣椒新种子辣味较浓,陈种子味淡甚至有一股霉味。四季豆、豇豆、豌豆等豆科蔬菜种子的新种油光亮泽、饱满,富含油分,有香气,口咬有涩味,子叶明显绿色;陈种子口咬无涩味,闻不到香气,子叶有深黄色斑纹。葱、韭菜等百合科蔬菜种子,用唾液润湿后仔细观察,籽粒面上有很小白芯的为新种,无白芯的为陈种子。黄瓜、苦瓜等葫芦科蔬菜种子,新种子表皮有光泽、滑腻,富含油分,口咬有涩味,闻之有香气;陈种子表皮晦暗无光,有时还会出现黄斑,口嚼有油哈喇味。

播种前如何保管新购种子

关门窗

春季正值冷暖气流相互交锋季节,往往由于外界温度骤然下降,使种子堆表层发生“结露”,即种子表面很潮湿,吸附很多水汽,逐渐凝成微小水滴。种子结露往往导致种子发热、霉变,造成损失。因此,在寒潮到来时,应密闭仓库门窗,以防仓内温度骤然下降。

杀害虫

春季气温逐渐转暖,各种害虫开始活动,威胁种子贮藏安全。因此,应该用药剂在仓库四周撒好驱虫剂,以减少害虫侵入仓库。还必须经常检查贮藏的种子,检查时采用划区定点取样方法进行,即将种子堆分成上、中、下3层,每层设5个点,共15个点进行取样,然后用直径约30 cm的小型手筛过筛,一般筛3~5 min后计算害虫密度。甲虫类害虫大多数有假死性,可把虫子捉出来,放在手掌中或者再呵一口热气,害虫就会爬动。一旦发现危害迹象,应立即采取暴晒、冷冻、风筛或药剂熏蒸等处理。

防回潮

春季气候逐渐转暖,地面开始解冻并返潮。靠近地面、墙壁、柱脚等处的种子,容易吸湿回潮并引起种子发热霉变。一般应采取隔离措施,把种子用木板等物垫高50 cm左右,种子与墙壁、柱脚等也应保持50 cm以上距离,以防种子吸湿回潮。并应经常检查种子含水量,如发现问题,应采取通风、晾晒等措施。

化肥

如何购买春耕化肥

春季是化肥销售、使用的旺季。下面介绍几种简易识别肥料真伪的方法。

看包装

外包装为编织袋,内包装为塑料袋,包装袋为机器缝合,缝口应整齐一致。国家规定包装袋上应标示商标、肥料名称、生产厂家、厂址、肥料成分(注明氮、磷、钾含量及加入微量元素含量)、等级、产品净重及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号码等标志,如果上述标志没有或不完整,可能是假化肥或劣质化肥。

看外观

眼看。化肥颗粒光泽好、颜色鲜艳为优,灰暗无光为劣。

手搓。手心放肥,相对拧搓两遍,搓不破为优,搓破为劣,化肥越硬越好。

水溶。取少量氮肥和钾肥放入水中搅拌5 min,能完全溶解为优,不能完全溶解为劣。

火烧。优质氮肥、磷肥可以用火烧,熔化时间越长,剩余杂质越少越好;熔化时间短,剩余杂质多为差。尿素用火能烧化,温度高时冒白烟。磷酸二铵用火能烧化,熔化的时间越长越好。复合肥用火能烧化,熔化的时间越长越好。磷肥用火烧不化,所以质量比较差。复合肥用火烧不化,劣质肥料就是它。

舌头尝。有白色、红色、粉红色,红色钾肥一般为进口钾肥,质量最好,钾肥用舌头尝,辣味大为优,辣味小为劣。复合肥用舌头尝有辣味,说明含有钾。

看价格

俗话说:“便宜无好货。”假劣化肥的价格一般明显低于市场上同类优质化肥的价格。

看品种

假劣化肥一般以复合肥、普通过磷酸钙、钙镁磷肥以及液态肥、叶面肥等为主,在购买这类化肥时,要格外留心。碳酸氢铵等化肥在市场上很少出现假货。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一是在购买时尽量挑选一些信誉较好的化肥经销单位购买化肥,选一些知名品牌或曾经使用过、效果好的化肥,不要购买无经营资质或证照不全的经营单位和小商贩的化肥。二是购买化肥时一定要留下收据和相关票证,这样出现问题时可以凭证索赔。

常用化肥的科学施用方法

1. 碳酸氢铵深施并覆土,比地面撒施利用率提高20%至30%,比浅施利用率高10%~15%。碳酸氢铵要作基肥和追肥施用,作基肥时,施深15~20 cm,施后覆土埋严,以防挥发损失。

2. 尿素是酰铵态氮肥,施入土壤后要通过土壤微生物经3~4天作用,转化成碳酸铵或碳酸氢铵后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因此,作基肥要深施,而且要比碳酸氢铵、硫酸铵早施4~5天。尿素施后不宜立即灌水,若追肥后马上灌水易使尿素随水流失,应间隔4~6天后再灌水。尿素不宜直接作种肥,因为高浓度的尿素直接与种子接触,常影响种子发芽,造成出苗不齐。

3. 磷酸二铵宜作基肥使用,如作追肥,应早施并施深10 cm。覆土、磷酸二铵不要随水撒施,否则会使其中的氮素大多留在地表;也不要与草木灰、石灰等碱性肥料混施,以防引起氮的挥发和降低磷的有效性。

4. 硝酸铵施入土壤后,很快分解成铵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铵离子可被土壤吸附,而硝酸根离子不易被土壤保存,易随水流失。所以它不易作追肥和水田施用,以旱地追施为好。

5. 过磷酸钙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土壤,可作基肥和追肥,但不能直接作种肥,因为其所含的游离酸会产生烧种、烧苗现象。宜采用条施、穴施、蘸秧根,集中施用或与有机肥料混用,可提高利用率。

6. 钙镁磷肥不溶于水,只溶于弱酸,在酸性土壤作基肥施用效果最好,不宜在中性和碱性土壤施用,也不宜作追肥,作追肥收效甚微。

7. 磷肥施用后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率很低。因此在施用磷肥较多的田块不必连年施用,可隔年施用,以节本增效。

8. 氯化钾不宜在盐碱地上施用,以防增加盐害,也不能在马铃薯、甜菜、烟叶、茶树、柑橘、葡萄等忌氯作物上施用。在干旱地区干旱季节应尽量少用或不用。

科学施肥应注意哪些问题

施肥是调节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高产的重要措施。施肥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做到科学施肥。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施用比例,氮、磷、钾肥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防止水土污染。为此,在施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化肥和农家肥配合使用

长期单纯使用化肥,会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破坏生态平衡,造成环境污染。化肥和农家肥配合使用,可以改善作物营养,提高土壤肥力,降低施肥成本,提高施肥成效,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两者取长补短,缓急相济,一般认为化肥和农家肥比例在7:3到3:7范围内效果较好。

各种养分平衡供应

1989年,我国化肥的施用比例 为 1:0.34:0.09,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0.47:0.37,造成缺磷少钾,比例失调。要根据作物和土壤情况,使氮、磷、钾肥按比例配合使用,同时注意微量元素肥料的合理施用。平衡供应养分,充分发挥肥料间的相互促进作用。

肥料性质

肥料种类很多,性质各不相同。施肥前,要对肥料的养分含量、溶解度、酸碱性、副作用、肥料混合后的相互作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充分发挥肥料的经济效益。

作物特点

作物种类不同,需要各种养分的数量和比例也不同。如禾谷类作物,需要较多的氮肥,也需要适当的磷、钾肥;豆科植物其根部有根瘤菌,可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一般不需大量施用氮肥,但需较多的磷、钾肥。作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种营养元素的数量、浓度和比例有不同要求。在作物生长过程中,常有一个时期对某种养分的需求最迫切,吸收养分的能力最强,此时要及时提供充足养分。

土壤状况

施肥前,要对土壤的性状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质地、土壤酸碱性、土壤熟化程度进行测定,以选择合适的肥料品种,确定合理的施肥方法。

气候条件

气候条件如光照、温度、雨量等都是影响土壤养分的分解转化和作物吸收养分的重要因素,应加以考虑。

农业技术条件

农业技术条件与施肥效果关系密切,如轮作制度、耕作方法、灌溉排水技术等都对肥效有直接影响。

因此,我们不仅要了解作物的营养特性,作物种类和不同发育阶段对养分的要求,还要全面考虑土壤和气候条件、肥料本身的性质,运用合理的农业技术,充分发挥肥效,以获得作物高产和稳产。

农药部分

选购农药注意“七看”

购买农药的高峰期就快到了,如何正确选购农药是许多农民朋友关心的问题。购买农药产品时,应注意多看,以避免造成损失。特提醒广大农民朋友,把握农时季节,慎购农资产品,购买农药时要注意以下7个问题:

看产品介绍。假冒伪劣农药往往字迹模糊不清、有异样和错字,不科学地夸张药效,内容不完整等。

看注册商标。一要有注册商标字样,二要有商标图案,二者缺一不可。假冒农药常常没有商标或商标图案。

看“两证一号”。“两证”是指农药登记证、生产许可证,“一号”指产品标准号。凡标签上“两证一号”齐全的农药可以放心购买。

看有效期限和生产批号。有效期是该农药从生产封装开始计算的有效期的最长年限,生产批号是该农药生产的年、月、日和当日的批次号。超过有效期限的农药不能购买。此外,看进口分装农药是否有两证和有效期,若有,可以放心购买。

看厂名、厂址。正规生产农药的企业厂名、厂址清楚,有的厂家还注有邮政编码、电话号码等。假冒伪劣农药不会在标签上标注清楚。

看外观质量。主要查看农药有无结块、分层、沉淀和泄露。如果有此类现象中的一种,则为过期农药或不合格农药,最好不要买。

看经营单位是否正规。购买农药时一定要查看经营商是否有营业执照和农药经营许可证。最好到证件齐全的农技部门购买农药,农技部门还可以指导消费者在什么时候用药最合适,用什么药最有效。

提高农药利用率的几种技术方法

低容量喷雾法

单位面积上在施药量不变的情况下,将农药原液稍加水稀释后喷雾。添加水量相当于常规喷雾技术的1/5~1/10。具体方法是将常规喷雾机具的大孔径喷片换成孔径0.3 mm的小孔径喷片即可。这样可减少农药流失,节约大量用水,显著提高防治效果。

静电喷雾法

在喷药机具上安装高压静电发生装置,使带电喷施的药液雾滴在作物叶片表面沉积量大幅增加,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可达90%~95%。

胶囊化施药法

比较适用于水田。只需把加工好的药丸均匀地撒施于田中便可,比常规施药法可提高工效十几倍,而且没有农药漂移现象。

循环喷雾法

在常规喷雾部件相对的一侧加装药物回流装置。把没有沉积在靶标植物上的药液收集后抽回到药箱内,使农药能循环利用,可大幅提高有效利用率。

药辊涂抹法

主要适用于防治内吸性除草剂。药液通过一种利用能吸收药液的泡沫材料做成的摸药溢筒从药辊表面渗出,药辊只需接触到杂草上部的叶片即可奏效。几乎可使药剂全部施在靶标植物表面,不会发生药液抛洒和滴漏。

如何安全使用农药

1.严禁在蔬菜上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

主要有:水胺硫磷、甲胺磷、三氯杀螨醇、氧乐果、呋喃丹(克百威)、增效甲胺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喹硫磷、久效磷、磷胺、地虫磷(大风雷)、速扑杀、灭多威、涕灭威、普特丹、杀虫脒、铁灭克、杀虫威、溃疡净等。

2.确定防治对象,对症下药。

当田间出现病、虫、草、鼠为害时,首先要根据其特征和危害症状进行确诊,由于农作物病虫害种类繁多,施用的农药品种也较多,因此必须认准病虫害种类,选择对口农药、合理用药、对症下药,防止因误诊而错用农药,既贻误防治适期,又造成作物上农药残留量增加。

3.选用对路的农药品种,掌握适宜的浓度和防治时期,提高防治效果。

不同作物或一种作物中的不同品种对农药的敏感性有差异,如果把某种农药施用在敏感的作物或品种上就会出现药害。在选定防治药剂后,还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病虫害发生程度,掌握最佳的防治时期,并严格按照农药包装上注明的使用浓度进行科学配制。

4.在施用化学农药时,为了充分发挥药效,就必须讲究施药技术,做到以少量的农药,收到较理想的防效。

一是严格药液使用量。生产中要根据施药面积和标签上推荐的使用剂量计算用药量。二是配药要合理。应采用“二次法”稀释农药。(1)水稀释的农药:先用少量水将农药制剂稀释成“母液”,然后再将“母液”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2)拌土、沙等撒施的农药:应先用少量稀释载体(细土、细沙、固体肥料等)将农药制剂均匀稀释成“母粉”,然后再稀释至所需要的用量。三是注意配药安全。配制农药应在远离住宅区、牲畜栏和水源的地方进行,药剂要随配随用。

5.把握喷药时间,注意天气条件。

下雨、大风天气、高温时不要施药;要始终处于上风位置施药,不要逆风施药;施药期间不准进食、饮水、吸烟 ;不要用嘴去吹堵塞的喷头,应用牙签、草秆或水来疏通。

6.提倡交替轮换复配用药。

如果长期单一地使用一种农药,容易使病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提高防治效果,农民必然会增加用药量,结果造成了作物中农药残留量的增加,不利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因此,交替轮换或复配用药是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的有效途径。

农药溅入眼睛内或皮肤上,及时用大量清水冲洗。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停止作业,脱掉污染衣服,携农药标签到最近的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春雨化肥作物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作物遭受霜冻该如何补救
四种作物 北方种植有前景
内生微生物和其在作物管理中的潜在应用
春雨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
春雨
无人机遥感在作物监测中的应用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