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效果的研究*

2015-03-16 05:05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癌症满意度心理

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西安 710068)



·临床探讨·

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效果的研究*

刘清娥,张粉利,薛淑枝,杨怡菡

(陕西省人民医院肿瘤内二科,西安 710068)

目的 探究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干预的作用效果及应用评价。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病理学切片确诊为癌症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通过问卷调查评价2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等,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入睡时间、睡眠时间以及睡眠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总体护理满意度(97.44%)也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治疗恢复具有临床意义。

心理护理; 癌症患者; 睡眠干预; 效果评价

癌症是人类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除心血管疾病外,是病死首要原因。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癌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呈现较高状态,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1]。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癌症已经超过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病死的首要因素[2]。对癌症患者的护理,临床上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护理方式,从各个方面为患者考虑,综合性护理,也包括患者的睡眠情况,对癌症患者的睡眠进行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恢复疗效,对癌症患者具有重要作用[3-4]。现对癌症患者应用心理护理,探讨其对患者睡眠情况的临床价值,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癌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男21例,女18例,年龄20~74岁,平均(45.25±4.38)岁。观察组患者男15例,女24例,年龄21~73岁,平均(47.28±4.19)岁。所有患者均经病理学切片检查,确诊为癌症。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向患者介绍疾病的特点,放化疗的不良反应。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健康教育等。(2)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存在的一些常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帮助患者放松压力,逐步实现渐进式肌肉放松及呼吸松弛法。该方法每天2次,持续2周,使其能达到使恶性肿瘤患者放松紧张情绪和肌肉,且能自我催眠安睡,每周 5 次,每次 50 min,共4周[5]。目前“ 肌肉松弛法”在美国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应用技术,并且已经经过临床专家的充分肯定,该方法能够使每例患者的肌肉收紧和松弛,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压、减慢身体脉搏、减少身体排汗,并减缓呼吸、减少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呼吸松弛法”具体方法为:脊背挺直坐在椅子上或者盘腿坐在床上,慢慢闭上眼睛,平抚心情,并且使之全神贯注于吸进呼出空气。

1.3 疗效评价 采用本组自制睡眠情况调查问卷,包括3个部分,即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各10分,患者入睡时间越短,睡眠时间越长,睡眠质量越好,得分越高[6]。将患者的护理服务分为3个等级进行评价,包括:Ⅰ级,表示患者非常满意;Ⅱ级,满意;Ⅲ级,不满意。2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Ⅰ级+Ⅱ级)/总例数×100%[7]。

2 结 果

2.1 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质量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的睡眠情况结果比较(分,±s)

2.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16例,满意15例,不满意8例。观察组患者对护理非常满意21例,满意17例,不满意1例。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满意度(97.44%)明显高于对照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 7,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n(%)]

3 讨 论

癌细胞除在正常的组织器官进行无限制地增殖外,还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包括人体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等,损伤其他器官组织,造成机体的消瘦、虚弱、无力、贫血、食欲下降等[8]。而癌症患者由于受到疾病的困扰,也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因此其睡眠情况并不理想,容易造成患者精神迷茫、体力缺失等,以及心理上出现焦虑、躁动等不安情绪,不利于患者的正常治疗和恢复[9-10]。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从多角度理解其心理状态,采用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对患者进行护理,强化患者心理的疏导,消除其负性情绪,促进患者心理平衡。同时分析失眠原因,做好说明解释工作,指导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改善睡眠的护理工作,帮助其妥善处理各种引起不良心理刺激的事件,争取患者家庭、朋友等支持。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如教患者一些自我放松或自我催眠的技巧。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讲解正确的使用方式,纠正错误或者不规范的行为,能使患者的睡眠得到改善。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其疗效的根本在于患者的积极性,护理人员要详细介绍作用,用亲切、真挚的态度,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

临床对癌症患者睡眠的护理模式,现大多采用的是传统护理方式,如要求患者每日保持充足的锻炼,睡前给患者进行按摩,保持患者睡眠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与湿度等,但临床调查结果显示,对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模式,患者的睡眠情况并未见明显改善[11]。本研究采用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及行为认知干预,本组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睡眠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也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癌症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且患者对护理的总体满意度也较高,这对癌症患者治疗和恢复都具有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董俊英.心理护理对癌症患者睡眠的影响[J].临床医学,2014,34(9):123-124.

[2]曾艳芳.住院冠心病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2010,17(20):128-129.

[3]王春丽.风湿内科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广东医学,2010,31(6):797-798.

[4]郭艳.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失眠因素分析与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26(3):414-415.

[5]许荷丽.肿瘤化疗患者失眠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11):1052-1053.

[6]林美娥.术前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2):66-67.

[7]欧琼,高兴林,郑勤伟,等.老年癌症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11,25(8):561-562.

[8]章新琼.心理弹性研究现状及其在癌症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3,17(12):2147-2449.

[9]陈露露,彭李,唐棠,等.妇科癌症患者心理弹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137-140.

[10]黄昆,许勤,蒋明.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调查[J].护理研究,2013,27(2):493-495.

[11]左昕,彭李,李敏,等.不同心理弹性水平个体在特里尔社会应激时主观紧张度、唾液α-淀粉酶和糖皮质激素浓度的变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0):2115-2118.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支持项目(2013544)。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46

A

1672-9455(2015)20-3087-02

2015-04-25

2015-05-15)

猜你喜欢
癌症满意度心理
多感谢,生活满意度高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癌症“偏爱”那些人?
对癌症要恩威并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