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型心肌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2015-03-16 05:05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亚群心肌病外周血

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内二科 518104)



·临床探讨·

扩张型心肌病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李志芳,段成城,董丽妍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沙井人民医院内二科 518104)

目的 检测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CD4+和CD8+T淋巴细胞并研究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DCM患者(DCM组)和健康人(CON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分析不同心功能分级中LYM、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差异。结果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DCM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而CD8+越低。结论 DCM发病机制与CD4+和CD8+T淋巴细胞密切相关,其水平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

扩张型心肌病; 淋巴细胞; CD4+; CD8+

扩张型心肌病(DCM)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对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自身免疫损伤是最主要发病机制[1]。各种诱因导致心肌细胞抗原暴露,激活T淋巴细胞并诱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产生自身免疫损伤,推测可能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DCM中存在重要临床价值[2-3]。本研究检测DCM患者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健康人对比,研究CD4+和CD8+T淋巴细胞在DCM的发病机制及病情评估中的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本科室诊治的50例扩张型心肌病DMC患者为研究对象(DCM组)。入选标准:(1)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同位素检测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确诊,符合WHO对DCM的诊断标准;(2)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不全,排除肿瘤、内分泌疾病及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近3个月内未行免疫药物治疗。根据美国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包括Ⅰ+Ⅱ级25例和Ⅲ+Ⅳ级25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健康对照组(CON组)。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具体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研究对象在性别、年龄和体质量指数(BMI)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表1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 对比(n/n或

1.2 方法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血常规检测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和淋巴细胞计数(LYM),均采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包括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外周血。

2 结 果

2.1 WBC、LYM和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CD4+和CD4+/CD8+均显著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WBC、LYM和淋巴细胞亚群比较±s)

表3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LYM、淋巴 细胞亚群比较

2.2 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的LYM、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DCM组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而CD8+越低,见表3。

3 讨 论

DCM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心肌疾病,主要特征为左、右心室或双侧心室扩张,伴心室收缩功能减退,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治疗方法有限,病死率极高。目前对DCM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研究发现病毒性心肌炎可演变为DCM,清除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病毒后仍可检测出抗心肌自身抗体,基于该现象推测其可能与自身免疫损伤有关[4]。DCM患者血清中存在多种抗心肌的自身抗体,这些自身抗体诱导能量代谢异常、细胞毒性反应及钙超负荷促进DCM的发生和发展[5]。基于DCM与自身免疫的关联,推测与DCM细胞免疫功能有关的淋巴细胞包括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DCM患者CD4+T淋巴细胞升高,促进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发挥细胞毒性效应,刺激B淋巴细胞活化并产生抗心肌抗体,而CD8+T淋巴细胞主要通过启动细胞裂解和细胞凋亡两种机制特异性地直接损伤心肌细胞[6]。

健康人存在维持外在抗原的免疫性及自身耐受的平衡以保持机体免疫平衡,该平衡异常时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调节性T淋巴细胞扮演重要作用。体外实验发现活化CD4+、CD25+和Foxp3+T淋巴细胞可使扩张的小鼠心肌缩小,同时心肌炎症减轻[7]。基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认为水平异常的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介导DCM的发生、发展[8]。已证实DCM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水平上升,而CD8+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其CD4+/CD8+与左室射血分数负相关,但目前在DCM的CD4+和CD8+T淋巴细胞水平异常的具体机制尚无相关研究[9]。本研究中,DCM组和CON组研究对象在WBC和CD3+T淋巴细胞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患者外周血LYM、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CD8+明显低于CON组(P<0.05),证实DCM患者处于CD4+和CD8+T淋巴细胞免疫紊乱状态。进一步研究发现,DCM组DCM心功能分级Ⅲ+Ⅳ级患者LYM、CD4+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心功能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CD8+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心功能分级越高LYM、CD4+和CD4+/CD8+也越高,CD8+越低,表明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与病情密切相关,在临床应用中可检测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

[1]肖静,易星航.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3,19(12):1841-1843.

[2]汪朝晖,袁璟,廖玉华,等.扩张型心肌病自身免疫机制新进展[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2):83-84.

[3]莫新玲,谢福生,侯广道,等.丙种球蛋白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免疫研究[J].重庆医学,2013,42(27):3249-3250.

[4]李鹏,贾志梅,马春燕,等.胸腺五肽联合比索洛尔对免疫介导大鼠扩张型心肌病的干预研究[J].中国循环杂志,2013,28(3):230-233.

[5]陈瑞珍,解玉泉.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型心肌病演变的免疫学机制[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10(5):414-417.

[6]王瑾,吕婷婷,王丽,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的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J].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2013,15(7):518-524.

[7]吴海,廖钦晨,贺慧娟,等.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J].山东医药,2010,50(5):9-10.

[8]王俊峰,何圆圆,党书毅,等.厄贝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氧化应激及炎症的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11):1011-1014.

[9]陆玉良.新近发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测定的意义及其与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科学技术局社会公益项目资助(2014186)。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47

A

1672-9455(2015)20-3088-03

2015-01-25

2015-04-15)

猜你喜欢
亚群心肌病外周血
TB-IGRA、T淋巴细胞亚群与结核免疫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伴有心肌MRI延迟强化的应激性心肌病1例
扩张型心肌病中医辨治体会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
TAKO-TSUBO心肌病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疣状胃炎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