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已定乙醇与碘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对比研究*

2015-03-16 05:05吴晓春侯章梅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消毒剂尿路感染导尿管

成 燕,吴晓春,官 莉,侯章梅,李 帆,杨 薇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1.医院感染管理科;2.肝胆外科;3.护理部 400014)



·临床探讨·

氯已定乙醇与碘伏在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对比研究*

成 燕1,吴晓春2△,官 莉3,侯章梅1,李 帆3,杨 薇1

(重庆市第三人民医院:1.医院感染管理科;2.肝胆外科;3.护理部 400014)

目的 比较2%氯已定乙醇与0.5%碘伏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的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例留置尿管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消毒液采用0.5%碘伏,试验组消毒液采用2%氯已定乙醇,定期留置标本做细菌培养,比较CAUTI的发生率。结果 留置导尿后第3、7、10天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5.00%、9.00%、16.00%,试验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0.00%、1.00%、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分别为63.89%、25.00%、11.11%。结论 2%氯已定乙醇较0.5%碘伏更能有效预防CAUTI感染的发生。

氯已定乙醇; 碘伏; 预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是临床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临床护理操作,广泛应用于尿潴留、排尿困难、手术后尿液引流等,但随尿管的侵入,正常尿道菌群受到干扰,削弱了机体有效排出尿路细菌黏蛋白的能力,从而使得发生尿路感染的概率增加[1]。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临床中长期留置导尿管的重要并发症,也是医院感染的主要原因[2]。研究显示,皮肤消毒液抑菌效果、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对减少CAUTI发生具有影响作用[3]。因此,在置入导尿管时,采取合适的消毒液对降低CAUTI发生率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比较2%氯已定乙醇与0.5%碘伏对于预防CAUTI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在某院住院期间接受过留置导尿的患者200例。纳入标准:(1)既往和现在无重大精神疾患和意识障碍;(2)患者已知病情;(3)自愿参加研究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放置导尿管前尿培养阳性患者;(2)乙醇过敏者;(3)经调查者解释表示拒绝合作者。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2 方法

1.2.1 目标性监测方法 统一制订调查表,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留置时间、导尿管更换次数、导尿管堵塞、膀胱冲洗、抗生素使用、留置期间尿常规检查、病原菌检测等。医院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每周2次或3次下科室,与主管医生一起对上述资料进行登记和完善,对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及时查找和分析感染发生的原因,及时给予干预措施。

1.2.2 实施方法 两组入选患者在无菌操作下行留置导尿后,均常规留取尿液做细菌培养及离心涂片镜检细菌、真菌等以排除原有尿路感染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双腔乳胶气囊导尿管和一次性密闭引流袋,每周更换引流袋1次,每2周更换导尿管1次。每天行1次会阴擦洗,对照组采用0.5%碘伏棉球,试验组采用2%氯已定乙醇棉球。两组患者分别于留置尿管后的第3、7、10天按无菌技术操作抽取尿液标本送检。

1.3 诊断标准 按照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常规检查阳性率比较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第3、7、10天尿常规检查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常规检查阳性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标本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比较 两组患者留置导尿第3、7、10天尿标本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尿标本细菌培养的 阳性率比较[n(%)]

2.3 细菌培养情况 本研究中,细菌培养阳性共计34例,其中对照组30例,试验组4例,阳性率分别为30.00%、4.00%,培养出致病菌共计36株,2例患者检出2种不同致病菌,其余均只检出1种,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23株(63.89%),包括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5株、铜绿假单胞菌5株、阴沟肠杆菌2株;革兰阳性菌9株(25.00%),包括屎肠球菌6株,粪肠球菌3株;真菌4株(11.11%),包括白色念珠菌3株和热带假丝酵母菌1株。

3 讨 论

3.1 不同消毒液预防CAUTI的效果分析 目前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对降低CAUTI进行相关的探讨。阿根廷[4]、美国[5]、埃及[6]等医疗机构对本国医院重症患者的CAUTI平均发病密度与插管日进行过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CAUTI平均发病密度与国家发展水平和医疗水平呈正相关,对选择研究的地区、医院规模、诊疗操作程序和感染控制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关联。Erben等[7]对尿管上微生物定植与泌尿道感染危险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尿路感染中87.90%的患者都与尿路插管有关。Rothfeld等[8]在美国加州研究尿路导管使用率与CAUTI的关联,得出两者呈正相关的结论。由此可见,CAUTI感染控制的相关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医务人员的重视,对如何延迟长期留置导管表面的生物膜的形成,减少细菌定植,对于控制CAUTI有重要意义,同时为减少CAUTI的发生提供依据。自主排尿可将尿路的细菌及其黏蛋白冲洗出去而达到防止感染的目的。留置导尿破坏了自主排尿冲洗这种机制,导尿操作不可避免地对尿道黏膜造成损伤,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腔外进入膀胱或引流袋污染细菌逆行进入膀胱,尿管表面细菌形成生物膜,导致尿路感染[9]。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留置尿管的第3、7、10天,试验组的尿常规检查阳性率(2.00%、8.00%、15.00%)、菌尿阳性率(0.00%、1.00%、3.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阳性率(11.00%、32.00%、47.00%)、(5.00%、9.00%、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虽然氯已定是低效消毒剂,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但对细菌有明显的亲和力,能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细菌代谢酶[10],具有广谱杀菌、抑菌作用,抗菌谱包括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真菌以及某些病毒。任慧和江褶[11]等对两种浓度氯已定皮肤消毒剂持续抑菌效果进行过观察研究,发现不同浓度氯已定消毒即时的杀菌率都在99%以上,经英国测试和材料协会(ASTM)相关测试方法检测氯已定皮肤消毒后在皮肤上有明显的残留抑菌活性;乙醇属于中效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病毒与真菌孢子有杀灭作用;氯已定醇基本组成是以氯已定大于或等于2 000 mg/L与体积分数70%左右乙醇,以及其他辅助成分制备而成的液体消毒剂[12],二者联合进一步增强消毒效果及抑菌时间。目前国内文献报道,证实其杀菌效果及安全性[13]。柳英和柳杰[14]比较观察了碘伏与氯已定的消毒皮肤效果,杀菌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长效抗菌消毒性,氯已定明显优于碘伏。国外学者报道,对醋酸氯已定乙醇复方消毒剂和碘伏类消毒剂,用于手术前消毒皮肤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氯已定乙醇对于泌尿系统修复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消毒皮肤后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而碘伏消毒后的阳性率为32%[15]。彭懿等[16]对导尿管外涂氯已定预防尿路感染进行了研究发现,2%洗必泰润滑导尿管进行导尿,可有效防止细菌通过尿道周围黏膜经尿管管腔外进入膀胱,对预防早期尿路感染是一种有效简便的方法。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留置导尿过程中使用2%氯已定乙醇,患者局部皮肤、黏膜无不适感,其消毒、抑菌效果明显优于0.5%碘伏,对控制CAUTI发生率有积极的作用。

3.2 细菌培养情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CAUTI感染患者(32/34)只培养出1种致病菌,这和谢多双等[17]的研究结果一致。CAUTI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63.89%),其次是革兰阳性菌(25.00%)、真菌(11.11%),和文献[18-19]报道一致。肠杆菌科细菌检出量最多,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11株。由此可见,致病菌主要来源于正常肠道菌群,插入导尿管时作为肠道正常菌群的肠杆菌科细菌沿着导尿管的外壁进入尿道,加上患者病情重,抵抗力低下,抗菌药物的使用等,均可导致条件致病菌引发的感染。临床工作中,需及时进行标本的微生物学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通过氯已定乙醇消毒液的使用,加强环节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断细菌沿导尿管逆行感染的途径,对减少CAUTI 有明显的作用。

[1]徐海娣,李娥,张芬,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36-137.

[2]程红缨.留置导尿管所致尿路感染与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36-37.

[3]陈玉兰,李华建,张惠.泌尿系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137-139.

[4]Rosenthal VD,Guzmán S,Crnich C.Device-associated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s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Argentina[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2004,25(3):251-255.

[5]Edwards JR,Peterson KD,Andrus ML,et al.National Health-care Safety Network(NHSN)Report,data summary for 2006 through 2007,issued November 2008[J].Am J Infect Control,2008,36(9):609-626.

[6]Talaat M,Hafez S,Saied T,et al.Surveillance of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in 4 intensive care units at Alexandria university hospitals in Egypt[J].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3):222-228.

[7]Erben N,Alpat SN,Kartal ED,et al.Analysis of the risk factors in nosocomial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and effect of urinary catheter use on distribution of the causative agents[J].Mikrobiyol Bul,2009,43(1):77-82.

[8]Rothfeld AF,Stickley A.A program to limit urinary catheter use at an acute care hospital[J].Am J Infect Control,2010,38(7):568-571.

[9]杨爱祥,吴慧娟,郑贞苍,等.重症监护病房院内尿路感染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3-1355.

[10]徐丹员,浦金辉,郭苗苗,等.氯已定碘消毒剂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进展[J].医药导报,2012,31(1):60-62.

[11]任慧,江褶.两种浓度氯已定皮肤消毒剂持续抑菌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7):649-650.

[12]简平,赵庆华,黄文祥,等.氯已定类消毒剂在医院消毒中应用进展[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2):168-170.

[13]朱兵,李秀安,林龙毅,等.氯已定醇消毒液杀菌效果与毒性试验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7,24(2):144-147.

[14]柳英,柳杰.几种皮肤消毒方法在降低血管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4,7(3):128-129.

[15]Yeung LL,Grewal S,Bullock A,et al.A comparison of chlorhex-idine-alcohol versus povidone-iodine for eliminating skin flora before genitourinary prosthetic surgery: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 Urol,2013,189(1):136-140.

[16]彭懿,曹原玲,周麟宛.导尿管外涂氯已定预防尿路感染的临床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6):187-188.

[17]谢多双,来瑞平,符湘云,等.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队列研究[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2,16(7):567-569.

[18]徐升强.老年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9,19(7):852-845.

[19]孟宜良,金杨,潘旭初,等.老年男性卒中患者留置尿管引起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6):790-791.

重庆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学科研计划项目(2013-2-100)。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48

A

1672-9455(2015)20-3090-03

2015-04-25

2015-07-15)

△通讯作者,E-mail:453413913@qq.com。

猜你喜欢
消毒剂尿路感染导尿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抗反流尿袋对脑卒中留置导尿管患者院内感染的影响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老年尿路感染的抗生素合理应用
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改良导尿管在尿道成形术患儿中的应用
壳聚糖对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