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2015-03-16 05:05陈卫民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水浴冷凝血常规

沈 菁,陈卫民,张 倩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



·临床探讨·

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

沈 菁,陈卫民△,张 倩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江苏徐州 221006)

目的 探讨冷凝集标本对血细胞分析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手心揉搓并颠倒混匀2 min(方法1),37 ℃水浴30 min(方法2),血浆置换3次(方法3),显微镜手工计数(方法4)处理冷凝集标本,比较各种纠正方法对红细胞各参数结果的影响。结果 以方法4检测结果为参比,方法2处理后各参数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法2处理后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血红蛋白(Hb)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与方法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与方法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7 ℃水浴30 min后保温立即检测,大部分冷凝集标本通过该法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对于极少数较为严重的冷凝集标本,可采用血浆置换3次处理后再检测,但血浆置换易导致血小板的严重丢失,因此,PLT值采用水浴法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

冷凝集; 血常规; 水浴; 血浆置换

在血细胞分析仪的使用过程中,许多因素对检测结果有干扰,血标本冷凝集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冷凝集的血常规标本对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参数有较大的干扰,导致多项参数的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特别是对红细胞系统的各个参数干扰较大。目前,对于肉眼可见的冷凝集标本多采用37 ℃水浴后再检测的办法进行处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冷凝集标本需要在37 ℃水浴中放置多长时间,水浴后是否延迟保温及水浴后的结果是否满意等问题还没有统一的答案。而且对于如何发现和确认冷凝集标本,特别是对一些肉眼难以觉察的冷凝集如何从检验结果中去发现并消除干扰,也没有统一的认识[1-2]。因此,作者通过对10例冷凝集标本进行不同方法的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常规检查标本,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剂真空采血管,患者年龄11~68岁。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Sysmex 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的原装试剂、质控物。0.9%生理盐水,100 μL德国Eppendorf移液器和吸头,水平离心机,Olympus显微镜。仪器使用前已校准,每日测定3个水平配套质控物,结果均在允许范围内。

1.3 冷凝集标本的判断 肉眼观察见试管壁有细沙样凝集,刚推制的血膜上有许多细小颗粒;对于肉眼难于识别的标本,可以从检测结果和仪器的报警信息中得到提示,如出现“RBC Agglut?(红细胞凝集?)”和“Turb/Hb?(混浊/血红蛋白干扰?)”等报警信息,嗜碱通道的右侧出现长长的拖尾现象;其检测结果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结果异常增高,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比容(HCT)明显减低,血红蛋白(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健康人Hb与RBC的比值约为30∶1)[3-4],当检测结果显示Hb与RBC比例明显不符,MCH、MCHC结果异常增高时,应考虑有冷凝集的影响。以上情况都提示存在血标本冷凝集现象,血涂片见红细胞有聚集现象可予以确认。

1.4 处理方法 每份标本均采用以下4种方法分别处理后再行检测。方法1:手心揉搓并颠倒混匀2 min,立即上机检测;方法2:37 ℃水浴30 min,从水浴箱取出后并保温;方法3:血浆置换3次法,该法参照张时民和张麟[5]富血小板血浆的制备方法,将EDTA-K2抗凝血标本以160×g离心6 min,用移液器插至上清液与交界面上3 mm处,缓缓将上层血浆取出弃掉,并记录丢弃的量,再加入等量37 ℃生理盐水,然后再加入37 ℃生理盐水3~5 mL,以160×g离心6 min洗涤标本3次后,缓缓弃掉等体积多加入的生理盐水,标本再颠倒混匀8~10次后上机测定;方法4: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白细胞计数(WBC)、RBC、血小板计数(PLT)、Hb,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的要求操作,MCH按照 MCH=Hb/RBC计算得出,以方法4作为标准方法,其他方法检测结果与该法进行比较。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方法4未测定的MCV、HCT、MCHC按照CLIA′88能力比对检验的分析质量要求进行分析[4]。

1.6 处理有效的判断 处理后异常增高的MCH、MCHC恢复正常,RBC和Hb的比值趋于合理,散点图正常,报警消失;血涂片未见红细胞聚集现象。

2 结 果

冷凝集标本不经处理直接检测(方法1),红细胞系统各个检测参数的结果显示:MCH、MCHC明显增高,RBC和HCT明显减低,Hb与RBC比值明显不符合正常的比值(表1),PLT和Hb与实际相符。具有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标本经过4种方法检测后,经对比后发现PLT、Hb结果与实际相符,其他多项检测结果与实际不符,尤其是RBC、HCT、MCH、MCHC相差悬殊(表2)。

表1 冷凝集标本直接上机检测的结果(n=10)

表2 4种方法对各项参数检测结果的影响±s)

注:与方法4比较,*P<0.05;△为超出了CLIA′88要求;-表示未检测。

3 讨 论

由表2~3可以看出,4种不同方法处理后,检测结果与方法4比较,冷凝集血对血液分析仪的PLT、Hb影响不大(P>0.05)[4]。从表1可以看出,方法1对RBC、HCT、MCH、MCHC的检测造成严重干扰,RBC和HCT结果明显降低,MCH和MCHC结果明显增高;方法2(37 ℃水浴30 min从水浴箱取出后要进行保温)各参数检测结果与方法4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3(置换血浆3次法)RBC、HCT、MCH、Hb和MCHC与方法4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LT明显降低(P<0.05),这是由于置换过程PLT丢失造成的。

在日常工作中,尤其是冬天室温较低的时候,经常会碰到冷凝集导致血常规红细胞各参数结果异常的情况。正确识别和纠正冷凝集标本的异常检测结果,对于临床准确评估患者病情非常重要。本研究中作者对各种冷凝集标本处理方案进行了比对,发现冷凝集对Hb、PLT影响不大,综合评价本研究中的各种纠正方案,对于一般的冷凝集标本,首先推荐37 ℃水浴30 min后,尽快检测并注意保温,保温方法:标本从水浴箱取出后,将其握在掌心颠倒混匀,开盖后立即吸样检测;如水浴箱离仪器较远,可采用放于小烧杯中水浴的方法,标本取出时连同烧杯一起取出,以减少在较冷环境中的放置时间。对于采用上面方法不能解决的,标本涂片观察发现红细胞仍存在凝集,提示可能该标本冷凝集素效价较高,可采用3次血浆置换法(方法3)处理,以获得更加真实的检测结果。血浆置换法对红细胞参数虽能很好地纠正,却会导致血小板的丢失,且置换次数越多丢失现象越严重。这可能与血浆置换过程中吸弃血浆时血小板被吸掉有关,因为血液离心后,自上而下分别为血浆层、血小板层、白细胞层和红细胞层,且离心力较低时,上层血浆富含血小板。由于血浆置换法主要影响PLT,因此,PLT值可采用水浴后的检测结果,也可采用手工计数或者方法1的PLT结果报告[5],通过以上的处理均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1]牛宏宇.红细胞计数错误的三种类型解除与分析[J].中华当代医学,2007,5(4):14.

[2]乐家新,马骏龙,徐菡,等.红细胞冷凝集对不同类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09,30(2):69-71.

[3]花桂祥.冷凝集素对血细胞分析多项参数干扰2例报道[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9,30(3):307-308.

[4]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张时民,张麟.乳糜血对血常规测定的影响及排除方法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10,25(5):72-75.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54

A

1672-9455(2015)20-3102-03

2015-04-15

2015-06-15)

△通讯作者,E-mail:chmin829@163.com。

猜你喜欢
水浴冷凝血常规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洗脱苯粗苯冷凝冷却器优化改造
冰水浴
基于STM32的恒温水浴温度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硫磺回收装置冷凝冷却器改造
脱硫罐排放汽无压冷凝净化装置使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
水浴回流与超声波辅助回流提取百合皂苷工艺比较研究
压缩机级间冷却冷凝析水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