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例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分析

2015-03-16 05:05刘铁牛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凝血因子血凝淋巴瘤

刘铁牛,黄 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检验科,南宁 530021)



·临床探讨·

170例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分析

刘铁牛,黄 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检验科,南宁 530021)

目的 探讨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120例(健康对照组)与初诊常见血液肿瘤患者170例(血液肿瘤组)为研究对象,检测2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肿瘤组PT、APTT、FIB、D-D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监测血凝指标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的形成。

血液肿瘤; 白血病;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凝血

常见的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及恶性淋巴瘤。该类疾病常伴有凝血功能和血小板的改变而易出现血栓或出血等,这也是该类疾病早期致死的重要原因。因此,关注血液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解血液肿瘤凝血指标变化情况,本研究对170例常见血液肿瘤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为该类疾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提供准确有效的实验室数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170例初诊血液肿瘤患者(血液肿瘤组),所有患者均经骨髓形态、免疫分型、融合基因及染色体检查明确诊断。诊断标准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健康对照组120例,平均31.1岁,均为来自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经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血、肝、肾功能检查,心电图检查排除心、肺、肝、肾疾病及高血压,近2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

1.2 仪器与试剂 日本 Sysmex公司生产的CA 7000全自动血凝仪及配套试剂和Sysmex XE 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1.3 方法 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分别用含109 mmol/L枸橼酸钠的抗凝管抽取肘静脉血2 mL,用EDTA-K2抗凝试管抽取肘静脉血2 mL,枸橼酸钠抗凝管血液标本3 000 r/min离心10 min分离血浆,用Sysmex CA 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血凝四项(PT、APTT、FIB、TT)及DD,EDTA-K2抗凝血用于Sysmex XE 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PLT,所有标本均在2 h内检测。

表1 血液肿瘤患者一般资料(n)

注:ALL表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表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MM表示多发性骨髓瘤。

2 结 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液肿瘤组患者的PT、APTT、FIB和DD水平明显升高,PL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T则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血液肿瘤组与健康对照组凝血指标结果比较±s)

注: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血凝四项为PT、APTT、FIB和TT,是常用的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指标,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FIB、凝血酶原,以及凝血因子Ⅴ、Ⅶ、Ⅹ的缺陷或抑制物的存在,同时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疗效的首选指标。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指标,是用来证实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Ⅷ、Ⅸ、Ⅺ的缺陷或是否存在它们相应的抑制物,同时,APTT也可用于分析判断凝血因子Ⅻ、激肽释放酶原和大分子激肽释放酶原是否缺乏,由于APTT具有高度敏感性,而肝素的作用途径主要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所以APTT成为监测普通肝素疗效的首选指标。FIB即凝血因子Ⅰ,是凝血过程中的主要蛋白质,FIB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具有凝血功能的蛋白质。纤维蛋白是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切除FIB中的血纤肽A和B而生成的单体蛋白质。TT是反映凝血、抗凝及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功能的一个简便指标。DD是纤维蛋白单体经活化因子交联后,再经纤溶酶水解所产生的一种特异性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血小板的主要功能就是凝血和止血。

常见的血液肿瘤主要包括各类白血病、MM及淋巴瘤。白血病是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是一组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血液病,其特点为白细胞异常增生、分化成熟障碍,并伴有凋亡减少。白血病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易出现高凝或出血症状,并且常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特别是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MM是骨髓浆细胞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生并分泌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亚单位,抑制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从而引起骨质破坏、贫血、感染等症状,其患者血栓的发生率高达10%~15%[3]。淋巴瘤是源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早有研究表明,淋巴瘤患者有静脉血栓形成[4]。

本研究发现,血液肿瘤组中,PT、APTT延长,FIB、DD显著增高,PLT减少,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9]。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血栓的原因很复杂,虽然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推测可能与肿瘤细胞的促凝活性和肿瘤细胞与血细胞的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10]。如组织因子(TF)通过与凝血因子Ⅶ结合形成复合物,可启动内源和外源性凝血系统,导致APTT和PT延长,血小板消耗;还有肿瘤细胞产生癌促凝物质(CP),CP可以不依赖凝血因子Ⅶ而直接激活凝血因子Ⅰ即FIB,启动凝血系统,所以FIB也相对较高,这与本研究结果一致。TT反映的是体内抗凝物质的指标,它的延长说明纤溶亢进,本研究中,血液肿瘤组TT与健康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可能是因为血液肿瘤患者还未形成DIC,所以TT并未延长。但PT、APTT、FIB和DD的增高和PLT减少提示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很可能进一步形成血栓,因此医生应该提高重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防止血栓形成。

[1]Goldhaber SZ,Tapson VF,Committee DVTFS.A prospective registry of 5 451 patients with ultrasound-confirmed deep vein thrombosis[J].Am J Cardiol,2004,93(2):259-262.

[2]林静华,焦晓阳,蔡应木,等.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DIC的凝血及纤溶指标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5):6004-6005.

[3]Musallam KM,Dahdaleh FS,Shamseddine AI,et al.Incidence and prophylaxis of venous thromboembolic events in multiple myeloma patients receiving immunomodulatory therapy[J].Thromb Res,2009,123(5):679-686.

[4]Goldschmidt N,Linetsky E,Shalom E,et al.High incidence of thromboembolism in patients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J].Cancer,2003,98(6):1239-1242.

[5]王红霞,江亚军.恶性淋巴瘤患者凝血四项指标变化及意义[J].医学综述,2009,15(23):3675-3676.

[6]周俊.急性白血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检测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14):2623-2630.

[7]王晓雪,张贺洋,潘登,等.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5):1773-1775.

[8]张夏,黄传荣.恶性血液病凝血指标的变化及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36(4):410-412.

[9]肖芳芳,胡锴勋,郭梅,等.初诊急性白血病凝血指标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3,21(2):300-304.

[10]王鸿利.恶性肿瘤与血栓形成[J].肿瘤,2008,28(9):740-742.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57

A

1672-9455(2015)20-3108-03

2015-05-22

2015-07-20)

猜你喜欢
凝血因子血凝淋巴瘤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HIV相关淋巴瘤诊治进展
奥美拉唑、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不一致性淋巴瘤1例及病理分析
全自动血凝分析仪采用2种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方法的评价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1例报道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