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黄药粉、药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15-03-16 05:05熊晓琴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年20期
关键词:药粉黄连静脉炎

余 蓉,于 露,何 博,熊晓琴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 400050)



·临床探讨·

三黄药粉、药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余 蓉,于 露△,何 博,熊晓琴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一人民医院 400050)

目的 探讨由黄连、黄芪、黄芩调制而成的三黄药粉、药油涂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输液所致静脉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三黄药粉、药油治疗,每4 h涂抹1次;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湿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治疗3 d后按照静脉炎分度标准设定的评价标准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与对照组(93.33%)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黄药粉、药油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效果显著,且对输液所致输液渗漏也有很好的疗效,在治愈的同时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显示出中药治疗输液所致静脉炎的优势。

静脉炎; 黄连; 黄芪; 黄芩; 护理

急重症患者在临床救治时,常采用静脉输液的技术输注药物,静脉炎、输液渗漏都是常见并发症[1-2]。据报道,静脉炎的发生率为30%~70%。静脉炎的发生主要是因为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或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强的塑料导管时间过长,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3]。也可由于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致局部静脉感染[4]。在临床输液中虽然各个环节都已经严格把关,但是静脉炎的发生仍不可避免[5]。其临床表现为自输注部位开始沿静脉走向出现局部组织红肿、水泡、灼热或疼痛,同时伴有感觉麻木、畏寒发热、条索状变化或血管弹性减退等症状[6],严重时会有硬结;遇到这种情况临床上建议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但又有费用高、危害性大等不足,导致这种方式不能普遍推行。选取2014年6~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输液所致静脉炎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研究发现三黄药粉、药油应用于静脉炎护理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12月入住本院的输液所致静脉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8 d至86岁,平均(56.4±15.6)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84岁,平均(55.0±16.1)岁。2组均排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炎症,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三黄药粉、药油制备 取黄连10 g、黄芪15 g、黄芩10 g研碎成粉,另取芝麻油100 mL加热至80 ℃,依次倒入药粉搅拌均匀,药油放凉后装瓶备用。

1.2.2 治疗方法 治疗组采用制备好的三黄药粉、药油搅拌均匀成糊状,距针眼1 cm处,用棉签蘸取药糊沿血管走向均匀外敷于患处,范围超过患处皮肤外周2 cm,厚约0.5 cm。天冷时上面覆盖防水治疗巾,加盖被褥保温。每4 h换药1次,连续2 d为1个疗程。换药时需将原来的药粉用温热湿润的毛巾擦拭干净,动作应轻柔,避免药粉过度摩擦皮肤。对照组采用50%硫酸镁浸湿无菌纱布块外敷于患处,每次20 min,每4 h外敷1次,连续2 d为1个疗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分型比较 根据发病部位的严重程度,将2组患者划分为4个类型[7]:Ⅰ型为红肿型;Ⅱ型为硬结型;Ⅲ型为坏死型;Ⅳ型为闭锁型。2组患者4个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型比较[n(%)]

2.2 两组患者疗效对比 为了可以准确表达2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药物治疗下取得的效果,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8]:(1)非常有效,治疗后0~24 h内局部疼痛完全消失,消肿且血管弹性完全恢复;(2)有效,治疗后24~48 h内局部疼痛有所减轻,红肿范围显著变小且血管弹性有所恢复;(3)无效,治疗后72 h内症状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非常有效+有效)/总例数×100%。治疗组、观察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和观察组疗效对比[n(%)]

3 讨 论

由表2可见,三黄药粉、药油对静脉炎、输液渗漏有显著疗效,总有效率高达100.00%,而采用湿敷硫酸镁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低于陈一静等[9]在硫酸镁与新鲜土豆联合应用于静脉炎的护理研究中得到的总有效率(98%)。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只使用了50%硫酸镁,没有配合新鲜土豆一起使用。另外,杨红等[10]对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进行了研究,将黄连解毒散、50%硫酸镁湿敷和芦荟去皮切薄片外敷3种治疗方法的疗效进行了对比,总有效率分别为91.30%、68.18%、63.64%。相比以上研究,三黄药粉、药油有更好的疗效。

临床护理实践中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治疗静脉炎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11-13]。三黄包括黄连、黄芪、黄芩3种中药材,其中黄连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痈肿疮毒、泻火解毒、止血的功效,且黄芩的抗菌作用好,不易产生抗药性。芝麻油外擦能够消肿、拔毒、镇痛、生肌、润肤,含有较多的自然抗氧化剂维生素E,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性和保湿性,能维持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炎性肌肤修复作用[14]。因此,三黄药粉、药油的综合药理作用为清热燥湿、活血化瘀、益气固表、利水消肿,并具有对局部皮肤抗菌、无刺激等优点。临床疗效表明,三黄药粉、药油外敷,可缓解患者疼痛,消肿,帮助血管弹性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黄药粉、药油治疗输液所致的静脉炎疗效非常显著,数据显示非常有效的比例高达76.67%,早期反复用药,在第2天患处红肿消失,表皮温度下降、水泡内渗液吸收,无1例组织坏死发生。说明三黄药粉、药油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而且方便、实用、易于被患者和家属接受,加上医护人员的优质护理服务让患者满意且零投诉,适合在各个层次的医疗机构推广。

[1]杨红,尹娅萍,张黎丹,等.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3):3207-3208.

[2]张萍萍.湿润烧伤膏治疗静脉炎的护理现状[J].华夏医学,2010,23(4):460-462.

[3]Atilla C,Serhat G,Hüdai G,et al.Effect of transdermal glyceryl trinitrate and anti-inflammatory gel on infusion phlebitis[J].ANZ J Surg,2003,73(10):794-796.

[4]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8553.

[5]何应英,彭晓玲.持续微量泵入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2):285-286.

[6]王婷玉,陈朝芬.地塞米松外敷预防蟾酥注射液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4):493-494.

[7]屠艳梅,王秋池.外治法预防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研究进展[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2):222-224.

[8]陆敏智,唐菊娣.康惠尔透明贴防治静注胺碘酮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西部医学,2011,23(11):2130.

[9]陈一静,潘梅,陶雅芳.硫酸镁与新鲜土豆联合应用于静脉炎的护理疗效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12):103-104.

[10]杨红,尹娅萍,张黎丹,等.黄连解毒散贴敷治疗药物性静脉炎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2(23):3207-3208.

[11]翟爽,李萍,李安娜.应用安普贴预防胺碘酮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J].沈阳部队医药,2011,24(2):127.

[12]毛秀彩,陈莲花,黄淑娟.炉甘石洗剂与地塞米松联合用于防治胺碘酮所致静脉炎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2,26(2):439.

[13]张录霞.浅谈盐酸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进展[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1):115.

[14]徐应玲.局部氧疗配合小麻油治疗臀部湿疹疗效分析[J].中国误诊杂志,2010,10(10):2330.

10.3969/j.issn.1672-9455.2015.20.061

A

1672-9455(2015)20-3114-02

2015-02-27

2015-05-15)

△通讯作者,E-mail:963630973@qq.com。

猜你喜欢
药粉黄连静脉炎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黄连、黄连-生地配伍中5种生物碱在正常、抑郁大鼠中体内药动学的比较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黄连解毒汤对SAM-P/8小鼠行为学作用及机制初探
预处理温度对碱性药芯焊丝药粉流动性及均匀性的影响
黄连和大黄联合头孢他啶体内外抗菌作用
巧称质量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治疗胃癌癌前病变30例
加味桂苓汤治疗血栓性浅静脉炎6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