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视角下就业能力培育的原则与路径

2015-03-17 10:43冯学东林祝君
河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冯学东,林祝君

(1.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 100102;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 100160)

职业教育视角下就业能力培育的原则与路径

冯学东1,林祝君2

(1.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北京100102;2.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北京100160)

摘要:就业能力是一个随社会发展和认识不断深化的概念。对职业教育而言,就业能力培育是其工作的核心与重点所在。基于职业教育现实需求及政策精神的分析,提出就业能力培育遵循的五项原则,职业教育领域的就业能力培育需从政策的细化落实、两个场所的功能界定和开放性整合课程的开发实施入手,为校企合作背景下的职业教育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就业能力;职业能力;胜任特征;职业教育;培育

一、就业能力培育是职业教育的宗旨与核心所在

就业能力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一百多年间,随着社会观念、经济发展和人们对就业能力认识的深化,其概念与内涵呈现不断深化趋势。一般认为,就业能力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具备的获取工作、维持工作、突破现状的能力。[1]获取工作的能力,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求职者获得职业机会的求职就业能力的内涵一致;维持工作之能力则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胜任力、胜任特征术语的内涵具有共同指向;突破现状的能力,实则是个体基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新技术、新任务挑战下,突破既有能力框架,实现更高绩效表现的潜在素质和能力的基本表现。因此,从就业能力这一概念可以看出,就业能力的内涵不仅包括初次求职者和再次求职者寻求职业机会的能力,还包括在职工作者胜任目前工作任务及应对全新工作任务挑战的素质和潜能。

具备良好就业能力的人员,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赢得职业成长和发展;另一方面则可以在外部就业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依据自身需求及时做出积极主动的职业调整,以实现个体在动荡变化的职业环境中的主动应对。对拥有良好就业能力员工的组织而言,借助其具备竞争实力的人才优势,不仅可以实现现实任务挑战的有效应对,还可以在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竞争环境下,胜任未来全新的任务挑战,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人才竞争优势。就特定地区及国家而言,不断培育并提升劳动者供应市场的就业能力,既有助于实现更高质量水平的就业促进,也可为地方及国家层面的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劳动力质量保障,提升地区及国家层面的竞争优势。

从这一意义上讲,注重就业能力培育,既可以提升劳动者个体在职业机会和工作改善层面的应对能力,又可以提高面对环境变化和竞争压力的人才竞争实力,进而达到政府促进就业、企业提升竞争、个体展现自我的多赢目标。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直接服务职业活动实践的实用性、应用性教育类型,肩负为社会提供实用性强、发展潜力大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职责与使命,其本质是帮助人们获得技术型、技能型职业的能力和资格,因此,技术技能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2]可见,职业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和关键。而职业能力究其根本是个体满足职业活动实践、胜任职业任务要求的就业能力。基于职业教育的视角探究就业能力的培育,有助于促进高素质职业人才培育与职业活动实践人才需求之间的有效对接,达到政府促进就业、企业赢得竞争优势、个体胜任职业任务挑战的目标诉求,彰显职业教育的价值和使命。

二、职业教育视角下就业能力培育的原则探析

1.遵循工学结合的培育理念

能力的学习需要借助经验才能得以实现与验证,而经验需要借助情境方能生成。具备内隐特点的能力无法脱离情境孤立生成与发展。[3]因此,就业能力培育离不开职业活动情境的支持与辅助。作为紧贴职业活动实践一线的职业教育,在培育就业能力的过程中,需要职业活动情境的有效激发。就业能力的生成与发展需要借助一定职业活动实践才能得到有效建构与内化。能力本质上指的是个体成功地解决现实问题或完成一定任务的能力。[4]美国知名教育学者杜威认为,教育本质上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5]就业能力作为人们应对职业活动实践挑战的知识、技能、态度等一系列内在素能的外在表现,需要在外部特定情境挑战下,通过具体的思维和行动予以体现,并依据行动的结果对是否具备这一能力做出验证。[6]否则,极易导致这样的尴尬结果:学生获得的往往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技能和任务,难以获得对工作情境的整体理解,更难以……锻炼其心智模式。[7]就业能力作为应对职业任务情境的能力类型,其应用离不开具体任务情境的检验和验证,其习得更需要基于能够反映真实任务情境挑战的学习情境,才能得以有效的沉淀与习得。

1991年10月17日,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倡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由此拉开了职业教育变革的序幕。工学结合的培育理念,立足职业活动实践的真实挑战,将学生置身解决问题的学习情境中,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究真实任务背景下应对挑战的条件要素,进而结合应对挑战的知识,通过心智模式的建构与职业技能的学习,促进就业能力的生成与习得。这一理念,符合人类认知的心理规律,体现了将实践经验整合到课程的学习理论,[8]并可通过工作实践验证获得直接信息反馈,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强化,进而达到学用结合的有益循环。因此,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能力培育,可以借助工学结合的理念,通过创设反映真实职业任务挑战的学习情境,促进就业能力的渗透学习与有效习得。可见,职业教育领域进行就业能力培育,需要遵循工学结合的基本理念,将能力习得与真实工作挑战紧密结合,真正体现做中学的培育理念。

2.探索校企合作的培育模式

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理念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也是就业能力培育的可行模式。职业教育视角下的就业能力培育之所以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依据有二:其一,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把握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深刻理解就业能力在职业活动实践中的具体特点和现实需求,从而精准界定职业教育面临的实践挑战和具体教学内容,避免学非所用、学用脱节传统教学矛盾的出现。其二,在就业能力生成和培育过程中,借助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便利条件,可以充分参照用人单位既有的真实工作情境和任务挑战,随时验证并反馈就业能力在工作实践中应用结果,有助于实现强化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热情的良好激励作用。简而言之,校企合作培育模式既符合就业能力生成和发展的习得规律,又可以随时对就业能力应用的效果做出验证,是基于真实情境和现实挑战的实用实效型培育模式。

目前,在校企合作的实际推进中,如何将企业的收益诉求与学校的公益性特点有效匹配,兼顾双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实现校企合作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培育是摆在校企合作实践探索面前的艰巨挑战。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是提升学习者职业能力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缩小能力学习与实践应用之间存在的差距。学校承担着能力培育的职责,企业扮演着能力验证与用人需求满足的角色,两者在终极目标上存在共同的诉求与可协调、可合作的根本目标。制约校企合作的根本障碍是如何协调企业眼前收益与长远利益间的矛盾。通过有效的政策引导和政府层面的投入支持,有助于发挥校企合作的公益性特点表现,引导企业更多地参与其中,实现校企合作的终极目标追求。

3.树立动态发展的能力观

能力的本质是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实力与潜质。就业能力作为应对职业活动实践挑战的能力类型,其概念与内涵随认识深化和社会发展不断演变。一般认为,就业能力不仅包括潜在就业人群寻求职业机会的能力,还包括在职人群适应职业环境变化、突破现有能力框架的能力。它一方面需要满足既有职业活动实践的任务要求;另一方面还需要面向未来,满足未来全新职业活动实践的挑战。在不断变动的就业环境下,一方面需要调动就业者个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其关注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知识更新,紧跟时代发展的职业需求,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身就业能力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现实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引导企业形成紧迫的危机意识,清楚认识到企业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技术和竞争环境带来的潜在影响,在人才培育和员工能力提升领域不断加大投入,以保持动态且富有竞争性的人才活力,适应技术进步和激烈竞争带来的外在压力,为企业积聚和奠定竞争实力提供不竭动力。这就需要从个体和企业两个层面,在就业能力培育领域,牢固确立动态发展的能力观。

基于动态发展的能力观,进行就业能力的培育,既有助于劳动者应对职业工作实践的现实挑战,又能够增强劳动者在动荡变化的职业环境下应对未来全新职业挑战的能力,达到人与职业、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彰显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4.遵循能力习得的机理规律

就业能力的培育必须遵循能力习得的基本规律。借鉴现代学习心理学相关能力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就业能力培育提供有益参考。现代心理学将学习定义为能力或倾向的改变,并将此类能力或倾向细分为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个基本类别。知识的学习,需要的是心智思维层面的改变;技能的学习,实则是行动动作层面的变化;态度的改变,则关系到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定向,关系到习得效果的内在动机改变。哲学层面的新知识观认为个体是基于客观世界的互动,在与客观世界相互对话和交流的互动中建构生成并建构起主客观两相融合的知识体系的。[9]现阶段而言,职业教育领域,面对的是缺乏职业背景认知、社会阅历和职场经验相对匮乏的学生群体。如何创设并提供具备充分职业能力应用激发要素的客观情境,强化学习者与职业任务情境这一客观世界的交流与对话,是横亘在职业教育领域的课题挑战。职业教育领域的就业能力培育,一方面需要基于学习者的特点,构建易于其知识、技能建构的职业任务背景,增加促进其能力习得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需要依据不同能力要素的习得与培育规律,运用要素解构的方法,在凸显能力要素特点的基础上,注重整合学习方式的导入,以促进高阶心智能力和复杂操作技能的习得、应用与迁移。

因此,职业教育领域,既需要借助课堂学习,有效提升学习者言语信息和认知技能等相关能力水平,以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坚实认知基础;也需要借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改革,加大实习实训力度,并通过项目化学习、任务导向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有助于促进能力渗透、理解与习得的培育方式,促进学习者就业能力的有效培育。

5.借助整合理念的课程载体

尽管可以基于研究的便利,对能力构成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但在能力培育过程中,能力的习得则需要基于整合的理念,将构成能力的知识、技能、态度等相关要素,通过项目、活动、课程等相关载体予以整合,以整体的方式加以呈现,这样才能确保能力培育的有效性和实践应用的可行性。整合理念的提出,实则是对解构主义长期盛行弊端的有效回应。职业教育视角下的整合课程理念,一方面需要对能力构成的要素进行有效整合,以实现整体能力的有效培育;另一方面需要基于能力习得与能力应用的整个过程予以整合,以便在能力培育过程中对能力习得的效果予以验证和评价,及时调整,及时修正,以实现能力的有效迁移应用。

职业教育作为实践性、应用性特点鲜明的教育类型,其所面对的教育对象整体上看既具某些方面的优势,也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和不足,在充分考虑学习者特点的基础上,基于能力习得的实际需要,将能力构成要素及其习得规律予以整体考虑,以有效方式予以科学整合,以促进能力的有效培育与迁移应用,是每一个职业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使命。能力的有效习得,既离不开必要知识的有效铺垫,也离不开任务情境的现实激发;既需要学习者调动内心力量,激发旺盛学习动机,也需要学习者调整和改变心智模式,调动感官融入能力学习与应用的实践体验之中。弱化或回避能力构成某些要素的传递与培育,忽视或无视能力习得的某些必要环节,不仅无助于应对能力习得的现实挑战,亦无法有效应对未来潜能的激发与培育。

三、职业教育领域就业能力培育的路径思考

就业能力培育是职业教育的核心所在,其培育须遵循能力习得的规律,契合学习者的背景特点,遵循基本原则要求,更重要的是具备切实可行的举措。具体说来,职业教育领域就业能力培育需着重做好如下三方面工作。

1.政府政策层面的规划与落实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政策方针和行动指南,无疑对职业教育领域的就业能力培育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但其进一步的细化落实,与现实羁绊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合作的意愿和动机不强,是制约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主要障碍。借鉴国外尤其是德国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从税收、资金激励及其他配套政策层面,做好校企合作国家及地方政府层面的政策规划,以推动并促进相关政策的实施与落实,是当下职业教育领域顶层设计的核心命题。

2.两个场所功能的界定与发挥

工学结合涉及工作场所及学校学习场所两个基本领域,其中,职业院校校内学习侧重的是就业能力相关的经验性知识的传授与学习,校外学习侧重的是就业能力感性认知、实践体验和迁移应用层面的培育与引导。校内校外两个场所承担的功能不同,在就业能力整体建构与习得方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两个场所在能力建构与习得中的不同功能与作用,需要职业院校相关人士精准界定两个场所的不同性质、功能和作用,进而依据能力习得的机理规律,发挥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在就业能力培育中的作用。

3.开放性整合课程的开发实施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加速了知识的更新与迭换。一成不变、相对稳固的能力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以动态能力观,进行能力构成要素的生成与培育整合,离不开科学有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改变传统的相对封闭僵化的闭门造车式的校园培育模式,以工作任务场所的现实挑战和实践需要为参照,整合与就业能力相关的动机激发、知识传递、感性认知、能力实践及迁移应用等能力习得环节,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学习者适应变化、开拓创新的潜力潜质,是回应现代社会对劳动者全新要求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Harvey L,Locke W,Morey A.Enhancing Employability,Recognizing Diversity:Making Links Between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World of Work[J].London:Universities UK,CSU,July 2002:18.

[2]欧阳河,等.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1-15.

[3]冯学东.职业能力培育中的情境功能与创设原则刍议[J].成人教育,2013(2):60-62.

[4]杨明.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策略和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7(22):17-21.

[5]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82.

[6]林祝君,许永勤,王静,等.统整课程模式下职业核心能力培育探析[J].魅力中国,2012(32):107.

[7]金星彤.国内外就业能力研究述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9.

[8]徐国庆.职业教育课程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3.

[9]尚俊杰,蒋宇,庄绍勇.游戏的力量:教育游戏与研究性学习[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2-13.

On the Principle and Path for Cultivation of Employability in the

Perspectiv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ENG Xuedong1, LIN Zhujun2

(1.Beijing Institution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Beijing 100102;

2.Beijing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Beijing 100160, China)

Abstract:Employability is a constant deepening concept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nderstanding. The cultivation of employability is the core miss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actical nee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five principles to cultivate the employability, indicates the practical path to achieve the cultivation of the employability: refi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vernment policies, defining the functions of the two learning places of school and workplace, develop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open integrated curriculum,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 words:employability; vocational ability; competency;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on

收稿日期:2015-07-24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69X(2015)05-0092-04

作者简介:冯学东(1970-),男,山东高密人,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主要从事企业培训、职业教育研究。

基金项目: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课题《职业教育视阈下就业能力导向的课程建设研究》(201311)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职业能力职业教育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