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蓝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2015-03-17 04:28龙凌云毛立彦黄寿辉檀小辉王丽萍
农业研究与应用 2015年4期
关键词:蓝莓广西

龙凌云 毛立彦 黄寿辉 檀小辉 王丽萍

摘 要:蓝莓是一种具有独特保健作用,极具市场发展潜力的新兴果树。文章介绍了蓝莓(Vaccinium spp.)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环境条件。分析了广西发展蓝莓种植产业的优势条件和生产现况,并对今后广西蓝莓种植产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蓝莓 广西 蓝莓产业

蓝莓(Vaccinium spp.)原产于北美寒冷地区,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多年生落叶灌木,目前全球蓝莓品种超过150种,商业栽培品种主要划分为:高从蓝莓(V.corymbosum)、半高丛蓝莓(V.angustifolium ×V.corymbosum)、兔眼蓝莓(V.ashei)和矮丛蓝莓(V.angustifolilm)4个类型,其中高从蓝莓又可分成北高丛和南高丛2个亚类[1-2]。蓝莓果实富含花青苷类(如花青素)、绿原酸、黄酮类、亚麻油酸等生物活性成分,经研究发现具有抗氧化、抗癌、抗糖尿病、改善视力、防脑神经衰老、降血压、降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也因其独特的保健作用和高营养价值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3,4],具有广阔的国际市场和发展潜力。

蓝莓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商业化栽培最早源于美国,随后荷兰、加拿大、德国、波兰、澳大利亚、日本、新西兰等国也根据自己国家的气候特点和资源优势,竞相开展了蓝莓引种栽培、选育等相关研究,并相继进入商业化栽培和生产阶段[1,5]。我国幅员广阔,酸性土壤分布广泛,气候多样性丰富,可满足不同品种蓝莓的引种栽培和推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分别从美国、加拿大、波兰、德国等地引种和栽培蓝莓优良品种,现已推广至我国东北三省、山东、浙江、云南、贵州、广东等多个省份和地区。据统计,2010年我国蓝莓商业化栽培面积已达5000 hm2,年产量超过1000 t,蓝莓产业仍呈稳步增长趋势[6]。目前,广西尚处在起步阶段,总体规模不大,仅在桂中、桂北地区建有少量蓝莓种植基地,广西蓝莓产业仍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1 蓝莓的栽培环境条件

蓝莓为多年生落叶果树,叶对生呈长圆形或卵形,花为总状花序或圆锥状,果实为深蓝色浆果,通常3月份开花,6~9月份可成熟采摘。从我国30多年的蓝莓引种栽培历史来看,现有蓝莓栽培品种适宜湿度范围广,从北往南皆可种植。各品种之间需冷积温量差别较大,各地区在发展蓝莓种植的过程中因结合当地湿度、温度等气候条件进行选择性引种。矮丛和北高丛蓝莓需冷积温量高,通常高于500 h,适宜北方地区种植,代表品种有丰蓝、公爵等;兔眼和南高丛蓝莓需冷积温量相对较少且耐湿热,适宜在南方种植,代表品种有夏普蓝、奥尼尔、莱格西(参见表1)。蓝莓对土壤要求较严,通常在pH值4.0~5.5,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环境中生长良好。蓝莓现有栽培品种均为阳生植物,定期进行疏枝修剪可增加树体同化产物量和花芽分化数,提高蓝莓果实产量和品质。此外,蓝莓根系不发达,主根不明显,根系分布在20~50 cm的浅层土壤,对水分、肥料较敏感,喜湿不耐涝,忌氯,需肥量低,是典型的嫌钙植物,因此在栽培过程中应因地制宜,注意种植园地排水防涝,施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注意肥料种类和施肥方式的选择。

2 广西种植蓝莓的优势条件

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雨量充沛,光热充足,气候资源丰富,这一气候特点与美国南部如佛罗里达州等地的南高从蓝莓和兔眼蓝莓分布区相近[7]。根据德国奈特森(Nutton-son M. Y)教授提出的作物品种在引种推广种植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带有原产地特定生态环境如气候条件等烙印的气候相似论基本原理,结合广西气候资源的优势性来看,在广西选择性种植适宜南高丛和兔眼蓝莓类型品种是可行的。广西酸性土壤面积分布广,pH值在4.5~6.0的酸性土壤面积达790.3万hm2 [8],具备适于蓝莓种植或易于通过土壤改良达到蓝莓生长所需pH值4.0~5.5的土壤条件,且这些酸性土壤区域长期因偏酸、贫瘠等特性未能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具有较大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此外,广西山区较多,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较少,相对于东南沿海省份工业较落后,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广西发展劳动力密集型的蓝莓产业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蓝莓是一种经济价值高,可作鲜食、加工和药用的新兴果树。结合广西在气候、土壤和人力资源方面优势,在当地大力引进和推广种植适宜的蓝莓品种,不仅可以有效恢复和改善种植地的生态环境,还可为解决因广西全区工业相对不发达导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来源等问题提供一条有效途径。

3 广西蓝莓种植产业现状

广西蓝莓种植产业起步晚,至今不足10年,蓝莓引种栽培和育种等方面研究始于2007年。据报道,从2007年开始,龙胜各族自治县的吴志英等率先开始蓝莓引种试种试验,并在吉林农业大学、济南百瑞蓝莓种植合作社的支持下,于2009年成立了广西第一家蓝莓研发中心——广西生态蓝莓研发中心,截至2010年,已建成2万m2的种植基地[9]。随后,2008年柳江县农业局退休干部熊梦豪等也在土博镇冲马岭建成蓝莓基地3万多 m2,经3年试种于2011年开始挂果,仅第一批鲜果采摘达3000多kg[10]。石健泉等也从生长习性、果实经济性状、物候期等方面对引种的蓝莓品种“奥尼尔”进行了系统研究[11]。虽然广西目前已建成一定面积的蓝莓生产基地,但总体规模不大,蓝莓种植仅限于桂中、桂北等偏冷地区,中南部地区如南宁等地尚未见有成功引种蓝莓的报道,而与南宁在相近纬度的广东河源市[12]、惠州市[13]已有报道成功引种蓝莓,并建立了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此外,广西蓝莓产业发展起步晚,关于蓝莓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栽培、育种、加工等系统研究鲜有报道。因此,在广西其他地区的推广蓝莓种植和开展相关基础研究的工作亟待进一步开展。

4 结语

蓝莓是一种集食、药用,保健功能为一体的新兴高档水果,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内外市场发展潜力大。广西毗邻东南亚国家,有着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我国“一路一带”经济建设不断发展的趋势下,广西经济正稳步提升,随着全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质量的不断重视,蓝莓消费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健康、富有的象征,全区市场对保健型水果蓝莓及其加工产品的需求正逐年上升,蓝莓产业在广西将进一步展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供求市场。

参考文献

[1] 郑炳松,张启香,程龙军,等. 蓝莓栽培实用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2.

[2] 刘丽,郭俊英. 我国蓝莓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14(22):65-66,140.

[3] 李金星,胡志和.蓝莓花青素的研究进展[J]. 核农学报,2013,27(6):817-822.

[4] 韩鹏祥,张蓓,冯叙桥,等. 蓝莓的营养保健功能及其开发利用[J]. 食品工业科技,2015,36(6):370-375,379.

[5] Jose V. Die,Lisa J. Rowland Advent of genomics in blueberry[J]. Molecular Breeding,2013,32(3):493-504.

[6] 李丽敏,吴林,郝庆升, 等. 中国蓝莓市场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果树,2011(3):70-73.

[7] D. Scott Nesmith .Use of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in Blueberry Produc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U.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ruit Science, 2006,5(3):41-54.

[8] 王辉,王鹏云,王蜀, 等. 我国蓝莓的发展现状及前景[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2):250-

253.

[9] 韦廷彬. 吴志英:大山里的“蓝莓皇后”[J]. 农家之友,2013(8):24-25.

[10] 甘海燕. 广西引进蓝莓试种成功[J]. 广西农学报,2011(4):87.

[11] 石健泉,邓光宙,吴志英, 等. “奥尼尔”蓝莓在桂北的引种表现[J]. 南方园艺,2012(4):

35-37.

[12] 李根柱,王贺新,骆国华. 广东河源地区蓝莓优良品种引进及栽培研究初报[J]. 中国南方果树,2013,42(4):94-96.

[13] 高丽霞,肖化兰,李森, 等. 广东省蓝莓发展现状与展望[J]. 广东农业科学,2015,42(6):

30-34.

猜你喜欢
蓝莓广西
壮美广西
蓝莓建园技术
蓝莓姑娘
蓝莓采后立即追肥 谨防黄刺蛾介壳虫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西海岸的蓝莓名片
甜甜的蓝莓果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供应蓝莓汁和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