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科技政治学的兴起

2015-03-18 03:15张贵红郭明哲
关键词:政治学社会学科学技术

张贵红,郭明哲

(1.上海电力学院 社会科学部,上海 200090;2.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1)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科技政治学的兴起

张贵红1,郭明哲2

(1.上海电力学院 社会科学部,上海200090;2.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200091)

当代西方STS(科学技术学)已经从以SSK(科学知识社会学)为核心的科学技术学研究,逐渐转向了现在的科技政治学领域,并且越来越受重视。科技政治学的思想来源主要为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中的政治学倾向,科技政治学的发展与西方马克思主义有着紧密的内在关联。科技政治学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和交叉性等理论特征,同时,西方科技政治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在STS领域的复兴,国内研究应该借鉴其研究成果,开展适应我国科技发展现状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研究。

科技政治学;西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政治学转向;STS

科技政治学(Poli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缩写为“PST”),也被称为科技政治哲学,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在西方科学技术学(Science and Techndogy Studies,缩写为“STS)STS领域中兴起的新的研究方向,主要研究被以往的科技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所忽视的科技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当前西方STS已经逐渐从对科学实践本身的社会学研究,转向对作为政治现象的科技活动的研究,以致西方学者Sismondo在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手册》中指出,PST已经成为当代STS研究的核心领域。[1]13。

当代西方PST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国内学者比较熟悉的有富勒的科学共和国、劳斯的知识与权力,以及芬伯格的技术民主等概念。而在国外,PST的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从最新的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手册》中,可以看出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公共参与、社会运动、病人与健康运动、使用者与技术、工程伦理、科学统治和专家政治等方面。[2] VIII-IX现在,每年都有很多PST领域的著作问世,而且PST著作逐渐取代了SSK(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成为当代STS研究的最主要领域,举个例子,从国际最著名的STS领域的学术团体4S(Society of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的网站可知[3],4S每年举行一次学术集会,并且评选出STS领域的最著名奖项——贝尔纳奖和弗莱克奖,其中贝尔纳奖1980年设立,评选领域内最有贡献的学者,弗莱克奖1992年创立,评选三年内最有价值的学术著作。PST领域的著作获奖越来越多,尤其是从2008年到2013年,一半以上的著作与政治相关,甚至直接出现了题如Politics of Difference和Cosmopolitics这样的科技政治学著作。2000年之前,贝尔纳奖以传统的SSK领域学者为主,如马凯、拉图尔、布鲁尔、柯林斯和巴恩斯等学者,而2000年之后,越来越多的有政治学倾向的女学者登上获奖的舞台,如Haraway、Jasanoff、Knorr-Cetina、Clarke和Harding等人,她们都有强烈的政治学倾向。

国内科技哲学及科技政策学界历来重视分析科技政治现象,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理论研究层面,集中于对西方的PST理论的引进、翻译和应用,在这方面已经有了许多研究成果,主要专著有徐治立的《科技政治空间的张力》、董金华的《科技与政治的社会契约关系研究》,以及刘文海的《技术的政治价值》,论文主要集中在科技空间张力、芬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研究、以及技术的社会契约关系[4]20、罗斯的知识权力观,还有温纳的自主技术与政治观。可见,国内学者关注的PST学者为芬伯格、戈斯顿、罗斯和温纳,芬伯格属于批判理论学派,可以划入广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中,戈斯顿的科技与政治的委托——代理理论模型能够很好的应用到我国的科技政治现象中,罗斯有着浓厚的福柯的知识权力思想背景,而且有最早被译介到国内的PST专著《知识与权力》,温纳的两本PST名著在西方影响深远,即《自主的技术》和《鲸和反应堆》两书,[5]61因此这些人的思想被国人重视也并非偶然。此外,已经有许多PST领域的知名著作翻译成了中文,比如芬伯格的《技术批评理论》、《可选择的现代性》和《追问技术》,贾撒诺夫的《自然的设计》和《第五部门》,罗斯的《知识与权力》等。[6]12在实践研究层面,学者主要关注与我国科技政策相关的科技制度、科技进步与科技经济等领域,这方面的成果非常多,现在只举一个例子,即创新经济学界集中关注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据此构建国家创新体系,以此来打造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政策体系,这条路径忽视了科技作为政治现象,而偏重于分析其经济效应。其实科技政策本身就蕴含着将科技作为政治活动的表现。

一、研究进展

马克思本人是将科技当成一种社会概念来研究的,当代西方STS领域的学者如MacKenzie、布雷弗曼和Smith等人,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的现状出发研究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技政治观。马克思对技术的分析,主要体现在《资本论》和《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等著作中,影响着之后的许多思想家。主要在经济学和技术哲学两个领域,在经济学领域,只有熊彼特和Rosenberg等很少学者对技术的社会构成有所研究,还有布雷弗曼改进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用来分析人工物的政治性,纳尔逊和温特从工厂角度分析了技术王国。马克思认为技术影响生产力并因此决定社会形态,这种观点促进了社会形成论的产生。在技术哲学领域,主要为欧洲马克思主义和英美马克思主义者,欧洲的马克思主义是国内学者比较熟悉的以马尔库塞、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等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而英美的马克思主义,即STS领域的科技政治观,是国内学者不熟悉的。在英美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有芒福德将技术分为独裁型和民主型两类,并分析了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Winner分析了人工物的政治讨论,开启了美国研究科技政治学的新领域。经过MacKenzie等人的发展,形成了STS领域内的技术的社会形成论,如诺贝尔分析了机器的政治,[7]23MacKenzie则分析了制导导弹这种社会技术的发展。[8]25此种观点随后发展成为社会技术综合体(Socio-Technology)的理论,其中主要有三个研究进路,即Hughes的技术系统观点,卡龙、Law和拉图尔的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Pinch和Bijker等人的技术的社会建构论。这三个进路分别从不同角度分析了科学技术的政治性。这些思想构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的主要内容。而西方学者多关注马克思的技术观在西方的应用,其理论必然不完全适应我国的社会现实。

其实,早在1978年,世界著名的道德哲学家MacIntyre就对当时科学哲学的研究内容的狭窄进行了质疑,他指出科学哲学很少关注于经典理论中的道德和政治内容,但是科学哲学家们却总也摆脱不了政治思想的缠绕。[4]63科学技术与社会中的政治问题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却被传统的科学史学、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所忽视,而随着西方科学技术学(STS)的学科逐渐成熟,研究领域越累越广泛,科技政治学已经成为STS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支,甚至逐渐成为了STS的主流研究领域,从一个论题成为了整个论题。[1]13科学技术学家所关注的政治问题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科学技术的统治性和解释性(governmentality and accountability)的本质、科技政策制定的公共参与与代表制之间的对立,以及科技的市民社会和公共氛围的结构等问题。[9]64除了以上研究成果外,国外还有许多PST领域的代表人物及重要思想,例如Epstein的医学知识政治学、Kitcher的科学民主论、Turner的科学政体思想和贾撒诺夫的公民认识论等思想。

二、思想来源

西方的PST既然是形成于STS研究内,自然也同SSK一样有着同样的主要思想来源,即通常所说的三大思想体系:科学哲学、科学史和科学社会学,例如前面提到的库恩、默顿和波普等人,是STS领域中引用最多的人物,国内对于SSK或者STS的传统思想背景的研究有很多,主要为尚智丛的《科学社会学》和刘珺珺的《科学社会学》等。由于PST作为STS中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有其鲜明的政治特性,所以也有着独特的政治思想背景,可以简单总结为三个方面:一是知识社会学领域内对知识与政治关系的研究,二是欧洲批判理论中对科技意识形态的研究,三是科学的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想。

PST的知识社会学来源主要为韦伯、曼海姆和迪尔凯姆的思想,韦伯对清教和资本主义的研究以及作为职业的科学家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以默顿为代表的科学社会学家,所以在1930年代,默顿对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韦伯的影响,默顿的思想起点就是清教思想对于科学技术的推动作用,与韦伯的思想于一脉相承。而曼海姆和迪尔凯姆对知识的社会属性的研究,例如曼海姆的完全意识形态概念和迪尔凯姆的文化知识的人类学分析,通过知识社会学家Mary Douglas等人的继承与发展,间接推动了当代SSK研究的政治学转向。而韦伯和曼海姆等人的思想都受到了马克思的影响,可以看做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知识社会学领域的应用。

欧洲的批判理论主要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以马尔库塞和哈贝马斯为代表,马尔库塞对技术的悲观主义批判,集中体现在《单向度的人》等著作之中,对西方技术哲学以及技术政治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STS学者如麦肯锡和芬伯格等人,受其影响,从乐观主义的角度重新解释技术的政治及社会作用,推动了STS领域中技术决定论的产生与发展,SSK中的建构论者或多或少都持有技术决定论的思想也并非偶然,这也正促成了PST中的技术统治论思想的产生。哈贝马斯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的分析几乎影响了一代的STS学者,受其影响的SSK学者如马凯等人,将工具理性引入社会建构理论之中。此外,著名的技术政治学家芬伯格的技术民主思想可以看成批判理论在STS领域的直接影响。

科学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思想,在英语国家非常盛行,主要体现在默顿及其老师柯南特,以及波兰尼等人的思想中。在西方STS学者看来,科学技术学对政治的兴趣起源于对自由主义思想的继承和批判,例如西方社会中的自主主义、工具主义和普遍主义思想,与科学技术进步中的合理性与经验主义倾向等观点有着深刻的联系,所以正统的科学哲学、科学史以及科学社会学研究,都不由自主的卷入了自由政治的思想或者价值观,包括三个领域中最著名的思想家,如科学哲学中的维也纳学派和波普、科学史领域的萨顿和科学社会学中的默顿,而公认的反传统的人物,如库恩和波兰尼等学者,在政治上却体现着共产主义或保守主义的热情。[4]66默顿思想受到了黑森和韦伯的影响,其中黑森是完全的马克思主义者,波兰尼的思想尤其是其科学共同体理念,是对贝尔纳的科学管理思想的直接回应,他的意会知识概念也是对知识社会学中的意识形态概念的影响。[9]67

三、PST的主要理论特点

(一)实践性

即关注科技研究的实践特点。前面已经提到,西方STS学界广泛开展PST研究,是STS研究中的实践转向的一个重要特色,所以PST就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体现在这些学者对科学研究和技术实践的普遍关注。这种实践性,首先体现在对科学技术研究本身的实践分析,比如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SSK研究,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方式就是对科学家本身的研究过程进行人类学和种族志的研究,最著名的的有拉图尔和乌尔加的《实验室生活》、皮克林的《建构夸克》等SSK经典著作。在进入21世纪前后,这些STS学者,已经脱离了对科学家本身的活动的关注,而将视野投入到更加广阔的科学的社会活动中去,这种趋势的后果就是STS开始越来越关注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影响的更重要的政治和经济领域,从2008年4S推出的第三版《科学技术学手册》的研究领域分类可以看出,政治和经济两个领域,已经成为当今STS研究的最核心的两大领域。这让我们想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在其政治经济学中已经告诉我们,社会实践有着鲜明的政治经济特性,研究科学技术这样的社会实践现象,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所以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现象不仅仅是生产力,还是一种可以改变社会阶级关系的政治现象。这种超前观点已经在现在西方经济学界得到了验证,就是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经济性质的理论,通过熊彼特的阐释,促成了当代经济学领域的创新经济学的诞生和进步,创新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研究科学技术作为经济现象的规律的成熟的学科。而马克思对科学技术作为政治现象的分析,直到80年代才在STS研究中得到体现,也就是这里所分析的PST研究的兴起。

(二)双向性

即从公众参与和科技政策双向维度开展研究。既然PST研究和SSK研究一样,有着鲜明的实践特性,那它也就像SSK对科学研究的社会学研究一样对科学技术的政治现象开展了广泛的实地调研和社会学分析。这种研究的结果就是PST的双向研究维度特性,即一方面研究科学技术与民主的关系,或者说人民群众怎样参与并影响到科学技术的政治行为中来,另一方面就是从政府治理角度,分析政府怎样对科技政治行为进行规范和管理。这两个方向在理论研究的典型代表性思想就是科技民主论和科技统治论,科技民主其实并非PST的独创,在政治学和社会学领域,早在STS兴起之前,就有很多学者对科技和民主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典型代表就是Winner的技术民主观,在SSK理论逐渐成熟的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知识社会学角度对技术和民主的关系开展研究,典型代表就是芬伯格,进入20世纪后越来越多的SSK学者开始关注科技的政治现象,例如像拉图尔这样的建构主义者也开始研究科学政治现象,写出了《自然的政治学:如何将科学带入民主》这样的著作。而从科技政策和管理的角度对科学技术的政治现象进行研究,只是在最近十几年在STS领域才开始出现,典型代表就是如贾撒诺夫这样集科技政策的实践参与和研究于一身的STS学者,还有富勒这样的科学哲学家。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对科技的经济行为的研究是从经济学家开始的,而对科技的政治行为的分析,却是从科技哲学领域开始的,而不是从政治学领域开始的。

(三)交叉性

即学科交叉明显,与相关领域的研究结合紧密。这一点也是SSK领域也具有的特点,比如SSK学者普遍采用人类学、种族学、统计学等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技术和成果,PST也一样,不仅将这些社会学研究技术引入对科技政治现象的分析,还将政治学等更多领域的研究成果引入研究中,研究对象也越来越广阔,研究技术手段也越来越深刻。如果说SSK研究,更多的是对科学知识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的话,那么PST研究则将研究领域推进到更加广阔的科学技术知识的政治经济影响之中,这种研究不仅将STS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还直接拉动了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史学等STS研究的母体学科的进步。首先,开展PST研究的学者,一般都是从科学技术史的角度入手,分析科技发展史中科技与政治的相互影响,在科技史中开拓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即科技政治史学研究,典型代表就是Epstein的医学知识政治学研究,通过对艾滋病研究与政治的关系史的分析,开拓了医学科技政治史学的研究领域。其次,在科学社会学领域,PST研究的广泛开展,丰富了科学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进步,比如Clarke等人通过对情形分析的研究,推动了作为当代社会学中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的根基理论的完善和进步。

四、结论

西方PST的兴起绝非偶然,一方面,科学作为一种社会建制,其社会影响越来越大,科技与政治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即科学的政治化与政治的科学化特征越来越明显,所以研究科技与政治相互关系的PST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当代西方的PST研究是当代STS的政治实践转向,马克思的技术观影响了许多学者,在芒福德、[10]36MacKenzie等学者的努力下,构建了社会形成论以及之后的社会技术理论体系,在某种程度上,这是马克思的科技观在STS领域的一种发展,或者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在当代中国,开展马克思科技政治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角度入手,借鉴西方PST研究的最新理论成果,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马克思科技政治学。能够推进我国STS研究的进展。二是为我国科技政策学构建哲学基础。目前,我国科技政策研究大都集中在对具体政策问题的分析,而PST可以引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如政策的社会形成、技术社会系统构建等,对我国科技政策实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有利于完善我国科技政策学的理论体系。三是促进新兴学科的发展和学科融合。PST不仅将人类学、种族学、统计学等研究技术引入科技政治分析,拓展了科技哲学的研究视野,还推动科学社会学、科学技术史学等相关学科的进步;不仅开辟了科技哲学的新方向,还开拓了科技政治史学研究等,对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科技史等学科都有启发作用。对于我国的PST研究,不仅要像西方大多数学者正在进行的这样,广泛的开拓研究领域和改进研究方式,如在知识政治史等方面的开拓,目前的关键是要重新认识和构建适应我国现实的马克思主义科技政治学,既要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对社会政治的影响,又要关注政治对科技发展的引导作用;丰富我国STS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为我国科技政策学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Sismondo,S.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andEngagedProgram,inHandbookof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M].Hackett,E.els,eds.MIT Press,2008:13-32.

[2] Hackett,E.els,eds,HandbookofScienceangTechnologyStudies[M].MA:The MIT Press, 2008.

[3] Society for Social Studies of Science:Prizes and Awards[EB/OL].http://www.4sonline.org/prizes.

[4] 董金华.科技与政治之间的社会契约关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

[5] 张慧敏,陈凡.从自主的技术到技术的政治:L.温纳的技术哲学思想及启示[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8).

[6] 胡春燕.科学技术政治学的研究纲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7] Noble,D.Forcesofproduction:ASocialhistoryofindustrialautomation[M].Knopf,1984.

[8] MacKenzie,D.Inventingaccuracy:Ahistoricalsociologyofnuclearmissileguidance[M].MA:MIT Press1990.

[9] ThorpeC.PoliticalTheoryin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inHandbookofScienceandTechnologyStudies[M].Hackett.E.els.eds.MIT Press,2008:63-82.

[10] Munford,L.Technicsandcivilization[M].Harcourt.Brace,1963.

(责任编辑:杜红琴)

Marxism and the Rise of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ANG Gui-hong1,GUO Ming-zhe2

(1.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 Shanghai 200090,China;2.Social Sciences college of Shang ha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1,China)

Contemporary STS has grown from SSK in the eighties and nineties to the poli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w, and this area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source of its political thoughts is related to the political trends in historiography of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ociology of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litical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western Marxism theory. It has some theoretical features such as practical、double-sided and interdisciplinary,at the same time, it can be seen as a revival of Marxist theory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the STS fields. In China, we should borrow the achievements of this area, developing Marxist poli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dapt the status of China'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poli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stern Marxism; Marxist poli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political turn;STS

2015-02-1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法国科学史观研究”(项目编号:11CZX015)。

张贵红,男,上海电力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哲学博士;郭明哲,女,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哲学博士。

G301

A

1008-2603(2015)02-0118-04

猜你喜欢
政治学社会学科学技术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70年中国政治学议题变迁与转向
居住的政治学
微信中的政治学资源及其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