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的思考

2015-03-18 22:32王晓云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工业产品设计

王晓云

(滁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的思考

王晓云

(滁州学院 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虽然在中共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创新性产业,但工业设计创新在我国仍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状态,这是由于工业设计是“舶来品”,发展时间较短,且具有不平衡性,具体体现有四点:首先是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其次是设计创新意识较低;再次是企业过度追求产品成本设计创新;最后是过度迷恋技术性设计创新。这些现状阻碍了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针对这些现状,文章分析了日本设计迅速崛起的因素,尤其是其对设计注入的哲学理念,引发了对我国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的必要性的思考。

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

在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全球文化大融合的背景下,产品同质化,缺乏民族性、区域性、独特性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中国的代工产业靠劳动力低廉的成本优势也逐渐消失,企业面临着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在产品生产技术、结构、性能、材料运用等因素的日趋成熟的时代里,创新设计才是突破。设计能挖掘产品文化层面的潜力;突出产品的文化多样性;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方面起到带动创新的作用。因此,文化型设计创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日益明显。“代工中国”如何成功转型为“品牌中国”这一系列问题,是中国自身的发展正面临的重要挑战。

一、设计创新的内涵

根据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的定义,工业设计创新就是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等因素,对进行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在材料、构造、色彩、形态、装饰以及表面加工上赋予其新的资格和品质。而且,当需要工业设计师对包装、宣传、展示、市场开发等问题的解决付出自己的技术知识和经验以及视觉评价能力时,也属于工业设计的范畴。

工业产品创新不仅包括形态、色彩、材料、情感等要素,更要有文化内涵的突破。人们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喜好、生活习惯、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财富的积累,人们在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导致在使用产品时,已不单单是实现产品的使用功能,更多的是产品带给人们在精神上的愉悦和一种深层文化内涵的共鸣。

二、我国工业设计创新的现状分析

1.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民族文化内涵的缺失

作为无法阻挡的历史洪潮,在世界体系中以相互依存和不对称的方式形成了经济和文化的全球化。在这复杂的进程中,文化同质化的现象日渐明显,由于无形的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打破了形态意识上有形的疆界,使人们对本土宗教、文化、政治、经济的关注相对弱化,具有文化和社会背景差异的大众接受着大量相同的信息传递,这种外来文化的悄然入侵,另一方面再加上传统文化的固步自封和民间传统工艺的衰落流失,使得我国工业产品失去民族特征,文化系统的平衡性失调。虽然很多设计师意识到这点,也在试图去做,去挽救,但更多地是在进行简单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堆砌,与真正的本土设计相差甚远,有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了。而如何更好地将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构成系统融合于现代设计体系却被漠视了。

在美国设计的产品上找不到自由女神、白宫、百老汇等元素图案,在日本生产的家电上不会找到富士山、和服、浮世绘的图案。而在我国的产品上到处充斥着所谓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如青花瓷、水墨、京剧脸谱等图案。《易经》里提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指哲学方法、思想活动等;“器”则是指具体的事物。从论述中,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人对单纯“器”的超越和对器物中的“道”的重视。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引申,便是除了要重视形而下的设计语言,还要有形而上的设计哲学和思想。这是我国工业产品里丢失了太久的宝贵的灵魂。

2.设计创新意识较低

由于设计创新意识低,导致我国工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个性。无论是从技术型设计创新、文化型设计创新、个性化设计创新或人机工程设计创新方面,设计创新意识都严重缺乏。主要源于我国长期处于世界产业结构的制造端,在技术相对落后的制造业条件下,当时生产的日用品大多是对西方国家早已被淘汰的产品的简单模仿,这种长时间的“拿来主义”产生了惰性,忽视了创造性的模仿。再加上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同时也源于我国真正引入工业设计概念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工业设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才导致了工业设计创新意识和意愿不强的现状。

3.过度追求产品成本设计创新

我国制造业早期一味的追求数量和产值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导致大部分企业受利润驱使,同时也为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尽可能的改进加工工艺、革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致使工业产品的生产效率会越来越高,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我们的单位产品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回顾近几十年的世界产品生产的历史,一旦我国开始涉足某个行业,那么行业产品就会开始打价格战,这个行业的产品价格与利润会飞速下降。致使国外的生产者无利可图被迫退出生产,直到我国的生产者也无利润可赚,虽然这样看似给消费者带来了益处,但同时也在浪费人类共有的不可再生的资源。因为很多被淘汰的旧产品并不能够实现有效、合理的资源回收,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生产与消费模式的。

当然不能单方面否定我国设计中成本创新的价值,其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确实节约了社会资源,但不能过度地去追求工业产品成本设计创新,使大量的价格低廉、质量差的同质化产品充斥市场,忽视了产品的生命周期及废物的回收再利用,造成严重的浪费,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过度迷恋技术性设计创新

由于我国工业设计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又有历史原因,所以一直以欧美的设计为追随的榜样,重视技术,重视功能,认为产品美观与否不是首要能用就行,功能多就好,最新科技就有面子,而忽视了产品功能分为生理功能和精神功能,生理功能属于技术型的,精神功能属于文化型的。由于长期的忽略产品用户的精神需求,导致用户对产品的忠诚度有所缺失,一旦有更新的技术诞生,大部分企业为了行业的竞争,缺乏深入的调研,也没有深入地验证是否符合我国市场用户需求,受利益的驱使,即投入市场进行大肆的广告销售。而用户也不考虑有无必要,立刻更换,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观念,造成了资源上的严重浪费。

三、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思考

1.日本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的影响

当今工业文明快速发展,物质财富的丰裕导致了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性变化,致使任何一个发展中的民族,都会产生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现代全球文明之间的冲突。而日本设计则是将二者融合较好的典型。日本采用了一种比较特色的“双轨制”来平衡这种高技术和传统文化的矛盾。一类是质朴、自然、清雅,有着明显东方韵味的手工艺品,另一类是简洁、纯粹、做工精细,功能表达清晰的批量化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工业设计世界三强之一的日本,其工业设计迅猛的发展速度以及对全球工业设计发展的影响力之大都令世人震惊。日本产品由初期的模仿到逐渐走向创造自己的特色,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设计师善于将本国的文化和精神巧妙地体现于设计,善于将东方理念融汇于设计作品中,使其有着独特的魅力。

在欧美的设计界,日本的设计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给人形成了“东方即日本”的观念,可想而知,日本的设计在文化的民族性、区域性和独特性上的把握有多精准。

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即禅意。禅意的设计是回归事物最本质的状态,不受任何形式所拘,提取事物最单纯的形态和功能,没有多余的装饰,能自然地融入生活中,且没有任何精神负担的设计,是日本设计中所潜在的传统美学特质。这种传统的美学特质深深影响着日本众多优秀的设计师,如深泽直人、原研哉、喜多俊之、黑川雅之等,产品品牌中最为典型的代表为无印良品。

无印良品(MUJI)是一个日本杂货品牌,以日常用品为主,意为无品牌标志的好产品,然而却成为闻名世界的“No Brand”(无品牌),它的设计平和质朴、简洁环保,回归了商品的本质,低调且精致,阐述一种生活的哲学。它的设计理念是对禅宗美学的宣扬,让禅不只是小范围传播的宗教方面的信仰,而是将禅的文化日常化,让生活中处处充斥着禅的智慧和哲学。这种形而上的设计哲学和思想,给日本设计的产品赋予了浓厚的东方文化韵味。无印良品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如何选择能与我国当代设计体系相融合的本土的、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构成系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什么,这都是目前最值得我们思考的。

2.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在我国制造业日渐没落的今日,中国的创新设计日益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创新性产业,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开发消费者的新需求。根据上述进行的我国产品设计创新的现状分析,可知我国的创新设计应摆脱工业化的工具主义的影响,重点落脚于对消费者潜在需求的开发上,并承担起对消费者理性消费进行引导的重任,这就再一次强调了我国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的必要性。

我国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淀,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具有多样性,这对文化型工业设计创新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宝藏。如何探索本土文化的内涵,找出传统文化与民族个性的碰撞点,而不是简单地对传统文化符号或图形的应用,只有集继承、借鉴、可持续发展为主的设计创新之路才是我国文化型产品设计创新未来发展的方向。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哲学强调的是万物变化不定,可以作为文化型设计创新的契合点;有些学者提出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也有些提出效仿日本的“和魂洋才”的设计理念创造“中体西形”的设计风格。无论采用哪种文化设计理念,但具体以何种方式合理、自然地融入到现代设计体系中,才是我们现在要重点实践和思考的。

四、结论

不否认中国制造的30年,给人们带来了大量的物质上的满足,在物质条件充盈的状态下,物质消费的生理需求已基本得到了满足,那赋予产品的精神需求将大大提升,要提升产品的精神需求,必须大力进行文化型的产品设计创新。

缺乏文化基石的产品设计创新是无根的、无灵魂的入侵者,是无法在中国这片土壤上真正地生根发芽的,是无法在中国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延续的。

[1]喜多俊之.给设计以灵魂 [M].郭莞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林桂岚.散步中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3]刘永翔.工业设计初步[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4]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鄂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5]刘萍,徐光明.未来设计中的创新与文化思考[J].艺术与设计,2011,(11).

[6]潘景果,陈朝杰.中国工业设计风格发展趋势探析[J].河南科技,2006,7(上).

2095-4654(2015)02-0013-03

2014-11-30

安徽省教育厅2013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滁州玩具制造业的创新设计研究”(SK2013B349)

J505

A

猜你喜欢
工业产品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工业人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新产品
产品
下一个酷产品是什么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