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商业的平衡:由影片《亲爱的》《失孤》谈起

2015-03-19 01:08韩起英
电影评介 2015年8期
关键词:寻子

韩起英

2014年国庆节前期、2015年春节过后,相继上映了两部同题材电影——香港导演陈可辛的电影《亲爱的》与大陆著名编剧彭三源执导的影片《失孤》。作为中小成本现实题材文艺片,两部电影可以说不辱使命,均以极其强劲的逆袭之势收获极高票房,《亲爱的》最终票房3.43亿元;《失孤》票房为2.18亿元。而且,这两部题材独特的影片一经上映便引起巨大话题,获取高额票房的同时也赢得了观众极佳的口碑,实现了令诸多国内电影人可望不可及的艺术与商业双赢。

当下,国产电影生产中,相对于大投资、大制作、大导演、大明星的 “大片”来说,中小成本电影依然是占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但同时也面临非常严峻的现实:投资小、主创力量薄弱、明星少、制作简单、院线难进、票房低等。尤其是一些小成本电影,往往拍摄结束后使命也随之结束,很难在院线中与观众见面,即使个别中小成本影片能够走进院线,整体票房也并不乐观。而《亲爱的》与《失孤》这两部影片成本不高却在艺术与商业上有如此上佳表现,究其细里,笔者以为有以下几点考量:

电影《失孤》剧照

一、 大牌演员的票房号召

影片《亲爱的》的导演陈可辛从上个世纪80年代涉足影坛以来,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让他对电影市场有着非常敏锐的判断,很善于把握商机,从而使得他所执导的影片兼具艺术性与观赏性。他在演员的选择上倾向性非常明显,往往选择的都是既有巨大票房号召力,又能在表演上配合默契的明星级演员,比如这部《亲爱的》。片中主人公李红琴、田文军分别由目前国内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赵薇和黄渤扮演。1998年一部《还珠格格》让赵薇红遍全国,其所塑造的“小燕子”一角成为一代人记忆中不可磨灭的经典形象。2013年的导演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让赵薇成功跻身亿元导演行列,再次成为影迷心目中“女神”;黄渤凭借《疯狂的石头》这部黑色的小成本电影中“黑皮”一角,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他,此后出演了一个又一个草根人物,真实而又质朴,生动而又经典,由此成为国内当仁不让的一线男演员,陈可辛选择这两位对观众极具吸引力的演员,无疑对电影票房有了很好的保障。同时,赵薇塑造的李红琴这个角色是个农村妇女形象,而且是人贩子的老婆,人物造型与以往赵薇饰演的角色相比是极富颠覆性的,这对观众来讲,从心理上也产生了强烈的观影期待。该片中的其他角色的演员阵容也不容小觑,郝蕾、佟大为、张译、张雨绮、张国强、王志飞等等,无一不是当下影视圈里举足轻重的优秀演员。一众演员出神入化的演技,精准刻画了影片中每一个角色。汇聚一堂的当红演员并不一定能演绎出一部精彩作品,但一部精彩作品很多时候必是由优秀演员的表演而成就,影片《亲爱的》便是一例。

《失孤》的导演彭三源是编剧出身,对自己的这部处女作从演员的选择上来说,起点要求比较高。影片立项之初,彭三源即向投资方“华谊兄弟”提出主人公雷泽宽由刘德华来扮演的要求。这一要求当时让华谊老总王中磊也很是吃惊。香港顶尖明星刘德华无论如何从形象上让人联系不到“雷泽宽”这个奔波在寻子路上15年的农民身上。而恰恰是女导演彭三源的这一独具慧眼的选择、独具颠覆的造型,从电影开拍之初,“天王刘德华的俊朗外貌变身灰头土脸的内地邋遢农民”就是影片极好的一个卖点。事实上,刘德华也确实在影片《桃姐》之后凭借“雷泽宽”这一角色又一次提升了演技、拓宽了戏路、保证了《失孤》的表演水准。

二、 极具话题性的热点题材

《亲爱的》《失孤》都是根据当前真人真事改编的打拐题材影片,影片以“寻子”为主题。拐卖儿童是今天我们身边发生的最为罪恶的丧尽天良的罪行,其所导致的悲剧往往发生在不止一个家庭,被毁掉的是父母亲人难以为继的人生,成为时下极其残酷而危害极广的一种社会问题。政府部门、公益组织、受害亲人等通过各种执法手段、民间协助、个人力量,在网络发达的科技辅助下,让被拐儿童能幸运地回到渴盼的父母身边,带来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真实故事,但更多的是,还有很多被拐儿童就此了无踪迹,与亲人天各一方,空留下父母亲人独自承受永远无法摆脱的痛苦。

《亲爱的》以打拐界有名的“彭高峰寻子事件”为蓝本;《失孤》是女导演彭三源受“郭刚堂15年锲而不舍寻子”的经历所感染进而自编自导的。两部影片均选取了当下社会中的热点话题为切入点,试图透视大时代中小人物的悲喜人生,呈现自身对这一残酷社会问题的思考、对命运的追问、对人性的理解。

这两部影片虽深入到时下“打拐”这一热点话题和百姓所关心的真人真事中,去挖掘其中蕴含的现实主义情感力量,但并未刻意煽情,现实题材的选择所彰显出的艺术力量,是时下很多商业电影所欠缺的元素。而这种直面现实生活,从中追寻与广大民众的情感共鸣点的追求,也使得影片摆脱了以往受利益驱使而简单模仿、生搬硬套的方式炮制出的商业片模式,表现出更为接地气、被观众认同的特质。甚至因为影片的力量,引发“带爱回家”的小高潮。尤其是一些年轻观众,感同身受,片中人物的痛苦与坎坷,让他们体会到了天下父母的辛酸与不易。

影片对“拐卖儿童”这一热点题材的关注及其取得的社会影响还有这样一种现实意义,它带动了全社会上下更广泛的官方的、民间的打拐力量,如能因此让更多被拐儿童返家、让更多父母加强对孩子的看护以免于被拐,这对孩子来讲实在是一幸事。

三、 高质量的剧本创作

近年来,中小成本电影能在国内电影市场表现突出并能“以小搏大”屡创票房佳绩,原因往往在于剧本与诚意。中小成本影片虽然在题材上贴近生活,但缺少对现实生活的深切观照和对社会、人生重大问题的思索……艺术表现力、感染力都不充分。而《亲爱的》《失孤》作为两部同题材中小成本电影能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剧本创作阶段即避免了这一叙事弊端,表现出极大地尊重观众智商的诚意。

《亲爱的》讲述了生、养双方的“失子之痛”,是一场血缘与亲情之间“爱”的角力。主人公田文军为了找回自己的儿子,不惜一切代价长年累月地搜寻,寻找儿子过程中,几个与他有类似经历的家庭也因此命运被紧紧连在了一起。但编剧张冀并没有止步于此,围绕“寻子”话题,剧本中刻画了一系列活生生的艰难存世的众生:苦苦寻子、生活困顿的父亲田文军、在丢失儿子和现任丈夫之间挣扎的田文军前妻鲁晓娟、一心要夺回孩子抚养权的人贩子老婆李红琴、组建寻子联盟苦寻儿子6年而不得的商人韩德忠、家庭事业双重不顺的年轻律师、感情受阻的鲁晓娟的现任丈夫……片中每一人物都有自己的难处,深藏太多的艰难与无奈,但每一人都在默默地以自己的方式和命运相抗争。

情节上,编剧张冀做了一处反转处理:田文军历尽坎坷终于找回自己的儿子,但影片建构并没有走向圆满,李红琴这个人贩子老婆的命运逐渐浮现上来,因为“人贩子”老婆的身份,这一角色很易引起观众反感,但因李红琴“没有”生育能力,对丈夫“带回来” 的两个孩子,她完全是当作自己骨肉去疼爱。丈夫去世后,这两个孩子便成为她相依为命的活着的唯一意义。因此,孩子被解救后,李红琴是痛苦绝望的,但她终是人贩之妻,身份使她有效辩解。可母爱换来的孩子对她的情感依赖又使这一角色充满温情,以致也得到观众的理解与同情。片尾李红琴意外得知自己怀孕的情节处理给这个角色又增添了一层悲剧色彩。从编剧角度看,影片自始至终没有沦落到简单宣扬如何打击拐卖儿童罪行的处理上,也从未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孰是孰非这样的问题做出评价,观众心中自有是非判断,剧本呈现了人性的双面性,人性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

《失孤》讲述了雷泽宽在两岁儿子雷达被拐之后,开始长达15年的漫漫寻子之路,一路上历经艰辛。导演彭三源是国内优秀的编剧,编剧功力成熟,她亲自操刀了这部影片的编剧任务。

从剧本创作来说,彭三源安排了三条叙事线索,这三条线索清晰有致:(一)15 年来雷泽宽的艰辛寻子;(二)22 年来曾帅的痛苦寻亲;(三)周天意丢失被拐终至寻回。三条线索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交织,呈现出面对“失孤”时,人们各不相同但又感同身受的精神折磨和内心煎熬。15 年的寻子之路让雷泽宽饱经折辱与磨难,锲而不舍地寻找成为他活下去的唯一理由,“在路上”成为他余生唯一可选择的生存状态。也只有“在路上”,才能让他暂时得以心灵的救赎;曾帅作为一自幼被拐而又残存对家乡、父母模糊记忆的孩子,成长中的内心隐痛常人无法知晓,因是拐卖儿童,从小没有户口,从而也就没有身份,既有被拐卖的伤痛,也有一份生存困境与身份的深深焦虑,因此,他的身上具有了双重意义:寻找父母与寻找自我;第三条叙事线索是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悲剧:一年轻母亲突遇灭顶之灾:在街上弄丢了孩子,在雷泽宽和其他好心人帮助下,孩子最终被解救,但此时母亲却已因承受不了弄丢孩子的痛苦,跳河自尽以求解脱。这条线索的故事既是现实的一个折射,也是前面两条线索的很好补充——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失去孩子的母亲的真实故事,因为承受不了“失孤”的痛苦而自杀,更多人虽然选择怀抱渺茫希望地活着,却每天生活在炼狱般的折磨中。同时,前两条主线在雷泽宽与曾帅相遇后,又达成了新的契合与发展。

《失孤》编剧上的巧妙之处,在于通过三条线索,为“寻子”“寻亲”这个故事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叙述视角,整个故事的叙述,出乎意料地冷静、松弛,显现出一种节制隐忍的情感底蕴,情感的抒写,更多的是隐含于克制内敛的叙事之中。哀而不伤,导演彭三源的追求并非涕泪涟涟,拍摄时即要求演员不要落泪。

从《亲爱的》与《失孤》两部打拐题材影片的剧本创作可以看出,有诚意的剧作是中小成本电影的根基,严谨的、贴近现实的、接地气的剧本是其赢得观众与市场的关键所在。

四、 打动人心的人文关怀

如何突破小众市场的局限让高质量的文艺片进入大众视野,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国产电影创作的一道难题。改编自真实社会新闻的《亲爱的》与《失孤》两部影片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的成绩尤为发人深省,这两部影片给中小成本的文艺片发展提供了可借鉴之处: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立足当下社会现实严肃叙事,抛弃孤芳自赏的思维方式,积极调整创作观念,在通过艺术创新为观众带来审美提升的同时,努力让自己的思考介入主流人群的生活,才有可能赢得市场。

两部影片直接取材于时下现实生活中备受关注的拐卖儿童现象,以独特视角切入现实之殇,全方位反映痛失骨肉之深痛。就整个社会层面来看,作为一个具有重大伦理意义与情感内涵的热点话题,不管是受害家庭还是至亲好友甚至陌路之人,无人能无动于衷、轻而易举地置身事外,不关注此类社会问题。影片没有华丽置景,避免过于商业化的煽情,以质朴而厚重的镜头语言和创作态度真实反映社会现实问题,极其有力量地完成了一场正面价值观的输出,包蕴了难得的人文精神。这样两部触及灵魂的影片感染并引发更多的人,对这一沉重而严肃的社会问题进行更为深切地关注与思考,从而达成了其现实关怀的艺术诉求。片中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使得《亲爱的》和《失孤》成为有人文担当的优秀的中小成本电影的典范。

猜你喜欢
寻子
“明明是相奔的,结果却擦身而过”
孙海洋:一个父亲的胜利
从《换子疑云》、《亲爱的》比较东西方电影异同
话题
只有在路上,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只有在路上,才感觉我是个父亲
寻找亲爱的
寻找亲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