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中的“XX体”现象论析

2015-03-19 02:5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语言特点流行语

杨 华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流行语中的“XX体”现象论析

杨华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摘要:流行语中的“XX体”一经出现,往往会得到大众的广泛回应,特别是在新媒体上迅速传播,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交际和语言表达。“XX体”的流行有着深刻的原因,其影响利弊兼有,不可一概而论。本文采用具体案例分析法对“XX体”现象的语言特点、流行原因及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词:流行语;“XX体”;语言特点;流行原因

收稿日期:2015-0518 2015-06-29

作者简介:杨华(1991- ),女,河南林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学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048-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5YJC740145);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项目(2014-qn-558)

“流行语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广为流传的语汇,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及人们的心理活动等因素的产物。”[1]科技的发展带来传媒技术的进步,增加了流行语传播的可能性。进入21世纪,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满足后,便开始更多地追求精神上的快感和心理需求的满足。流行语作为大众心理的一面镜子,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成为一定社会时期内广为流传并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表达。因而有学者认为流行语具有“流行性、时代性、快速性”等特点。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极具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XX体”流行语,这种流行语因为广为流传,由人们争相改写而得到广泛应用,从而形成一种体式被确定下来。它们的每一种体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凡客体”、“淘宝体”、“甄嬛体”等等。它们有的源自商业广告,有的源自电视剧,也有的源自网络交际。它们的数量迅速增长,往往一出现就得到大众的广泛响应,在网络和电视上迅速传播,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际和语言表达。本文拟从“XX体”入手,以流传较为广泛的几中“XX体”为典型,对这种语言现象的语言特点、流行原因及利弊进行分析,以期加深对这种流行语言的理论认知。

一、“XX体”现象举要

近年来,“XX体”现象层出不穷。自2010年的“凡客体”为始,到“咆哮体”、 “淘宝体”、“甄嬛体”,再到“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体”,无论在电视网络上,还是在日常交流中,它们都时常被改写应用于各种场合,达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因而这种“XX体”的表达方式也就备受青睐。

(一)淘宝体

顾名思义,淘宝体来源于淘宝网。作为购物网站,淘宝网致力于网络交易行为的完成,这就需要买卖双方通过网络进行沟通交流。网络交际的虚拟性,使得卖家要想与消费者建立联系十分困难。消费者也只能通过卖家上传到网站上的商品图片和描述信息来判断商品的好坏,决定是否购买。仅凭直观的图片观察和对比想象,消费者并不能亲身体验商品质量的好坏,使得网络购物存在很大的风险。卖家若想达成交易,首先必须清除消费者的这种疑虑,拉近与消费者的关系。网络购物这些独有的特点要求卖家更加注重与消费者的沟通交流,“淘宝体”便应运而生。“淘宝体”最鲜明的标志是使用“亲!”“包邮哦!”“给好评哦!”等字眼。其中,“亲”是“亲爱的”的缩写,作用已近乎“您好”等问候语,但是又比一般的问候语多一份温暖和亲切,能够迅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这个优点使“亲”的用法更加广泛,不仅很多广告标语纷纷效仿,就连道路安全的宣传标语也常常使用,甚至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称呼语。现在很多非正式场合,人们在称呼陌生人时,已不使用“同志”或者“美女/帅哥”等词语,代之以简洁亲切的称呼“亲”,对性别特征不做区分,往往能够营造轻松愉快的交谈氛围,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

(二)甄嬛体

2012年有一部热播剧目风靡大江南北,即电视剧《后宫甄嬛传》。这部电视剧以甄嬛为主人公,主要讲述了清朝雍正年间后宫的风起云涌。除了跌宕起伏的剧情发展,吸引大众注意的还有它独具特色的古典风格的台词。台词中诸如“小主”、“本宫”、“方才”、“极好”、“真真”等词语,人物对白语气平缓,风韵十足。很多甄嬛迷根据这些剧中台词常用的连词、短语,提炼出“甄嬛体”,最为典型的就是这个框架句:“方才XX,想必是XX,若能XX,那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甄嬛体”一经出现,就得到网友们的热捧,大家纷纷填词改写,发微博、发说说等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表达手法用古风写现实,常常能够收到幽默含蓄的表达效果,正好契合了大众的娱乐心理。一时间,“甄嬛体”爆红网络。这种影响甚至从网民迅速蔓延到官方,比如这例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公安在线”的提醒,即采用“甄嬛体”的形式来表达:“今儿个是小长假最后一日,赶着回家虽是要紧,却也不能忘了安全二字。如今的路虽是越发的宽广了,但今日不比往昔,路上必是车水马龙,热闹得紧。若是超了速,碰了车,人没事倒也罢了,便是耽搁了回家的行程,明日误了早班,也是要挨罚的。总之你们且记住了:舒心出门,平安到家。”这则微博让百姓会心一笑的同时,也着实体会到了来自人民警察的关心与呵护。

(三)陈欧体

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广告的发展,现代社会多种多样的广告已覆盖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其中最能吸引人们眼球,给人以震撼的是那些新颖独特的广告语,这些广告能刺激人们的购买欲,达到宣传的目的。2012年末,出现在湖南卫视的一则独白式广告引起了轰动,这就是被称之为“2012年励志广告大片”的聚美优品新广告。“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这则广告并没有像传统的电视广告那样鼓吹自己的产品,宣扬企业的口号,但是却给受众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因为广告中励志主人公的故事对应了现实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普通人,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广告播出后,立即引起了广泛的转载和仿写。网友们概括出这样一个框架,即“你只闻到XX,却没看到XX;你有你的XX,我有我的XX;你否定我的XX,我决定我的XX;你嘲笑我XX,我可怜你XX;你可以轻视我们的XX,我们会证明这是XX。XX注定XX,少不了XX,但,那又怎样?哪怕XX,也要XX。我是XX,我为自己代言。”人们称之为“陈欧体”,又称“聚美体”。作为一则广告,聚美优品无疑是成功的。这则广告能够在社交网络上赢得这么高的人气,着实引人深思。

诸如此类的“XX体”还有很多,例如“元芳体”、“凡客体”、“咆哮体”、“李刚体”、“豆瓣体”等等,限于篇幅,不再逐一列举。

二、“XX体”的语言特点

有网友笑谈,我们已经进入语言“XX体”时代。“体”在这里已不同于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体裁”之意,仅仅代表由某些特定的词语、短语、句式构成的话语。不同的“体”有不同的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这种“体”的特点进行仿写、仿说,创造出新的语言形式,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虽然这种非正式的语言表达有些难登大雅之堂,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不可忽视的。

(一)基本“体”式的保持

纵观各种所谓的流行体,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无论哪一种“体”都有各自专属的格式或者用词。不同的“体”表现了不同的形式和风格,人们就是根据某一种“体”所默认规定的形式来仿造新的话语。例如:“我肿么木有感脚到呢?”(摘自豆瓣网2011-02-17)这是一例典型的“豆瓣体”,来源于豆瓣网的一种网络流行体。它的语言特点就是使用诸如“肿么”(怎么)、“木有”(没有)、“感脚”(感觉)等音近词表达含蓄委婉的意味,语音相近又略带吐字不清的感觉,就像学小孩子说话那样,十分可爱,以达到“卖萌”的效果。“豆瓣体”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区别于其他流行体,成为一种独立存在、可以被效仿的语言形式。

(二)修辞技巧的运用

“通常情况下,修辞意为对语言的修饰和调整,即对语言进行综合的艺术加工。”[2]正如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说,“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词,使达意传情。”为提高表达效果,流行语中也常常借助修辞手法,风格各异的“XX体”也不乏修辞手法的运用。

1.谐音

“谐音,是指语言运用过程中,借助于字、词音同或音近的语音特征来表达意思,从而造成一种特殊效果的修辞手段。”[3]上述的“豆瓣体”即多用谐音这一修辞手法,如 “肿么”即是与“怎么”谐音,“木有”与“没有”谐音,“感脚”与“感觉”谐音。再如,“梨花体”的得名即是与“丽华体”谐音而来,“丽华”是指当代女诗人赵丽华,其作品最为突出的特色是形式简明、句式短小。网友恶搞模仿其作品,把白话断句拆分为词或者短语,形成句式短小,似诗非诗的篇章特点。由此称之为“梨花体”。

2.押韵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常在每隔一句的末尾用同‘韵’的字。押韵可以使韵文音调和谐悦耳,富于音乐节奏。”[4]例如“陈欧体”的原型聚美优品的广告语,第一句中“香水”和“汗水”押ui韵;第二句中“规则”和“选择”押e韵;第三、四、五句中“现在”、“未来”、“等待”、“时代”押ai韵;最后一句中“怎样”、“遍体鳞伤”、“漂亮”押ang韵。虽然整个广告语压韵并不严格,但确实有规律可循,读来十分顺口,这就增加了人们对这种流行体的喜爱,也扩大了它的影响力。

3.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或超前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运用夸张能够更加充分地表达出作者的感情,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突出事物的特征。”[5]例如:“上新浪微博的人们你伤不起啊!!!除了做梦的时候不上分分钟钟都在上啊!!!一天不上就尼玛有一种被社会遗弃的感觉啊有木有!!!”(摘自《北京日报》2011-03-12)这是典型的“咆哮体”表达,稍加思考便会想到,一个人一整天不可能每分钟都在上微博,即使一天没有刷微博也不会真的就被社会遗弃,这段话这样写就是采用了夸张的修辞,用以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4.仿拟

“为了滑稽嘲弄而故意仿拟特种既成形式的,名叫仿拟格。”[6]某种流行语体式的形成,必有一定量的类似篇章,才能形成“体”,这就需要仿拟。通过模仿某种现成的语言材料的句式或语气,保持一定的语言特点不变,只改换一些词或短语,来融合为新的篇章,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方法能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创造颇为新奇的句子。例如:“爱相声,爱演戏,爱豪宅,爱得瑟,爱谁谁,尤其爱15块钱一件的老头汗衫。我不喜欢周立波,也没指望他会喜欢上我。我是郭德纲,能成为鸡烦洗的代言,我很欣慰。”此例为网络上流传的郭德纲版“凡客体”,即为仿拟写成。“凡客体”的基本结构为“爱XX,爱XX,爱XX,爱XX,也爱XX。我不是XX,我是XX。”

(三)框填式的结构特点

“XX体”流行语属于框填式流行语。“框填式流行语是在语录流行语的基础上,经过框架提取和语言填充后形成的流行话语。它以编码了的某种话语关系的话语框架为流行载体,通过在框架空位处充填与特定言语场景相适应的词语而得以流行。”[7]一般来说,框填结构有变项和常项两部分,常项是蕴含在结构中保持不变的成分,而变项则是可以改换的成分。这个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同时也具有生成性,能填入新词生成新的话语。例如:“丹丹体”的框架结构是这样的,“XX,我就是个XX,没多少XX,我请你XX,别再XX了。”通过填充新词,可以生成这样一个新的话语:“食堂,我就是个学生,没多少钱,我请你吃麻辣烫,俩火腿肠的,别再涨价了!”

(四)明显的情感色彩

有些“XX体”表达人们对一些社会现象的不满,含有戏谑、调侃的意味。如“梨花体”、“羊羔体”源于网友对赵丽华、车延高两位诗人获得奖项的不满;“走进科学体”、“新闻联播体”则是对电视节目台词套路的调侃;“陈欧体”、“蓝精灵体”多用来抒发某一群体对现实生活的抱怨。经过人们的多次模仿之后,某种“XX体”就带有了明显的情感色彩,多带有不满怨愤、自嘲调侃的意味,有的则具有亲切幽默的情感色彩,如“淘宝体”、“甄嬛体”等。

三、“XX体”流行原因分析

(一)语言学基础

“语言经济性原则是指说话者用最少量的语言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8]“XX体”格式的出现提供了许多简洁明了的语言框架,人们使用的时候只需要在现有的框架里添加自己想要表达的关键词就可以类推出新的句子,这满足了现代社会的交际需求,方便省力。人们不需要花费太多的心思,就可以用简单的语言形式表达多种意义,因而这种符合语言经济性原则的语言形式总是能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效仿。

(二)社会基础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流行语也不例外。从本文举的许多例子中可以看出,“XX体”现象的出现都有一定的社会背景。例如“梨花体”的出现源于诗人赵丽华得奖事件,这些事件本身往往都能够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造成一定的社会影响。“XX体”背后,就是典型的社会事件和某些引人注意的社会现象。正是基于这些社会基础,“XX体”才有产生的土壤和存在的可能。

(三)心理基础

1.满足人们追求时尚、崇尚个性的心理特征

“XX体”流行语采用填词造义的方法,可谓别具一格,初见便能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正好契合了现代社会追求个性解放、标新立异的价值观念,尤其受到年轻人的追捧。而年轻人又是网民中的主力军,他们关注热门事件,反对单调乏味的语言表达,总是试图做到与众不同。尝试去模仿和改写“XX体”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其他不懂这种语言表达的人们,为了跟随潮流就会去了解这种流行语,进而又促进了这种流行语的发展。

2.满足人们宣泄感情、游戏娱乐的心理需求

语言是人们表达感情的窗口,现实烙印在人们心里的印记会通过语言展现出来。例如“元芳体”,对于为什么房价涨速远远高于薪金的提升?一句“元芳,你怎么看?”实是借元芳之口道出了我们对很多社会现实的疑虑,也是对现实的嘲讽。再如“蓝精灵体”,它常被某一职业群体用来抱怨工作的繁重,抒发生活的苦闷,道出了许多职业背后不为人知的辛酸,调侃娱乐之余,成为人们自我宣泄的一个途径。人们能够在“XX体”中找到游戏的欢乐,释放积压的情绪,这也是“XX体”流行原因之一。

(四)传播媒介的发展

网络的普及带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它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网络传媒更新速度快、浏览方便、浏览量大等优势给网络流行语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尽管“XX体”的来源不一,但它们都在网络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繁殖。 可以说,“XX体”正是依靠网络的影响力才得以迅速传播。微博、微信等交际工具的发展更是促进了信息的流通,也扩大了“XX体”的知名度。我们常常可以在微博上看到某种“XX体”争相被网友改写转发的情景。

四、“XX体”利弊分析

先说利的一面。首先,从社会方面来看,“XX体”来源于一些社会现象,它的出现又反过来增加了人们对这些现象的关注度。比如“陈欧体”的流行扩大了商家聚美优品的知名度,用较少的投资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某些体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比如“李刚体”。人们在调侃“我爸是李刚”的同时,更是对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关注和控诉,呼唤公平正义,无形中凝聚了社会正能量,共同与不法行为作斗争。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平凡的网民都可以参与进来,通过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态度,极大地提高了大众的参与度。其次,仅从语言方面来看,流行语往往具有一定的亲和力,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XX体”的出现丰富了语言表达形式,为现代汉语注入了活力。

再说弊的方面。在交际中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有时候难免出现对真实情况的歪曲。例如“梨花体”、“羊羔体”,诗人本身的诗歌创作肯定优缺点并存,但是这些流行体往往只是对其缺点的放大,大量的跟风仿写造成了对诗人的不尊重。另外,巧妙地使用“XX体”能给人带来愉悦的体验,但是纯粹的生搬硬套,只求形式上的一致,而不考虑语法搭配,就会造成语病,继续流行的话还会影响人们对汉语的正确使用。

可以预见,随着科技与新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新的流行语会不断涌现,落伍的也会遭到无情的淘汰。无论是哪一种体式的流行语,我们都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它,既不一味排斥,也不盲目跟风。我们需要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认真地判断它的优劣,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场合,力求做到合规、合理、合情。因为流行语的流行范围毕竟有限,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了解和接受流行语,不注意交际对象和使用场合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但无论如何,“XX体”作为一种红极一时的流行语,着实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陈思.2002年北京高校流行语状况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2(5):15-19.

[2][4][5]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苹.汉语修辞与文化[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6]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7]俞燕,仇立颖.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6):71-80.

[8]吕利娜.浅析网络流行语“XX体”[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121-122.

[责任编辑于湘]

猜你喜欢
语言特点流行语
基于师生语言特点研究谈数学助学课堂
流行语大盘点
看古人如何玩转流行语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大学流行语考察
巧借 流行语
用古诗文翻译2017年流行语
浅析广播气象预报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及角色定位
高中历史教学的语言特点浅析
浅析法语新闻报刊的语言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