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标准及实际应用

2015-03-19 02:5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课堂教学

王 晓

(山东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课堂组织标准及实际应用

王晓

(山东师范大学 国际交流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要: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被认为是学习第二语言最普遍的场所,同时也是学习语言时进行各种交流的地方。本文旨在探索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交际语言教学模式,并假设了其七个组织标准,分别是组织的交互性、组织的目的性、组织的兴趣性、组织的经验性、组织的整体性、组织的支持性和组织的多样性。最后对如何应用这七个标准来组织课堂交际,促进学生第二语言习得作出了阐释。

关键词:二语习得;课堂教学;交际语言教学模式

收稿日期:2015-09-15

作者简介:王晓(1990-),女,山东烟台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识码:A

文章编号:编号:1008-6390(2015)06-0132-04

一、引言

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第二语言,最普遍最重要的场所就是课堂。因为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教育活动,是严密组织起来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1]。它对学生学习语言影响巨大,然而目前国内第二语言教学课堂情况仍不容乐观,但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却越来越多,因此本文倡导建立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交际语言教学模式。

二、组织课堂交际的标准

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主要理论假设可以概括成七个标准来组织整个课程教学。本文将概述这七个标准,然后具体阐述他们在组织课堂互动、课堂活动以及物理环境等方面的应用。

(一)标准一:组织的交互性

如果语言被认为是一种沟通的媒介,并且可以通过有目的的交互学习和接触真正的输入来学习,那么教师必须组织课堂来促进合作学习。合作意味着双向课堂,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来实现,合作也意味着学生的合作学习,与其他学生以及教师的相互学习。而现在大多数的课堂还是普遍的单向课堂,仅仅是教师的“一言堂”,因此“合作”可能在普通课堂中会被视为“作弊”,但是在交际课堂中却视为是一种“帮助”和“共同学习”。此外,组织合作方式也意味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实践和实现“主体间性”[2],这是成功交际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针对这一标准举例,如为学生讲解关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仅仅为全体学生举办一场关于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的讲座,而是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将相关的图片进行分类,并让学生解释他们分类的情况。

(二)标准二:组织的目的性

如果学生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可以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语言,那么教师必须组织有特定目的的课堂活动。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某些课堂活动就被不恰当的用于交际课堂,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运用这个标准,教师不仅需要组织有目的的活动,还必须设计有不同目的的任务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创造外在原因,在国内为了完成任务而给学生添加外在原因却很普遍,中小学的家长、老师都常常会跟学生强调为了考高中你需要好好学习汉语或者英语。不能给学生学习第二语言制订太多遥远的目标。

(三)标准三:组织的兴趣性

如果当学生对某一件事或者活动感兴趣时,学生会更容易接受经验和知识。那么,教师在组织课堂时就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在交际课堂中,教师要计划一学年的学习目标和任务,但这不需要以牺牲学生的兴趣为代价去完成目标。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自己的学习中去。因此这一标准应该与标准二搭配使用,教师选择课堂活动无论是主题还是目的都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运用标准一和二,在对外汉语课堂中给学生布置书面作业不如采用任务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到生活中去实践的效果更好[3]。

(四)标准四:组织经验性

如果学生能够将不同的语言、社会和文化体验应用到语言学习中去,那么教师组织课堂时必须促进学生使用这些经验,而不是等待学生使自己尽可能适应新的语言和文化环境。在非交际性课堂即沉默寡言的课堂中教师必须调整自己的沟通模式和沟通环境允许两个世界的“桥接”[4]。如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低级水平班上,学生学习地图这一单元时教师注意使用这一标准,就会将每一位学生的国家地图运用到教学中。在中高级水平班的阅读课上,教师应用这一标准,可以分小组进行,并且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的学生习惯模式,调整他们的话轮转换模式和参与的其他元素[5]。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在介绍新的内容时引入新的语言和交流沟通方式。

(五)标准五:组织整体性

如果学生可以使用所有可用的资源来学习语言,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使用整合的方式而不是分段的课程和学习活动。教师在交际课堂中应将“读写能力”和“交际能力”等作为学习目标,而不是将“阅读”“写作”和“口语”作为学习目标。要听、说、读、写结合起来教学[1]。

(六)标准六:组织支持性

如果学生在令人愉快和舒适的气氛中更容易促进二语习得,那么教师必须组织课堂支持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清楚地表明他们注重学生的交际价值。教师必须提供多个在学生努力交际之后获得成功的机会,在公共场合交际的实践环境,并且要确保在学生的交际能力范围之内且交际是舒适的。教师还必须提供给学生多个交际失败的机会。这些机会应该是有限的,当然,这些错误不管是个人的还是功能性的语法错误或在日常生活中不恰当的表达方式,都必须得到及时地反馈,学生也希望自己的偏误能够得到纠正。同时也要及时给学生奖励。根据斯金纳的“强化理论”,当某种行为的后果是受人称赞时,就增加了这种行为重复发生的可能性[6]。所以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也要及时地奖励学生。

(七)标准七:组织的多样性

如果说能够成功地在各种各样的社交场合交际称为会第二语言,如果学生学习语言要通过接触不同的场合练习交际能力,那么教师组织课堂必须运用各种各样的材料,组织不同目的的活动和采取不同的交际方式来促进学生习得第二语言。在交际教室,这一标准应该与其他六个标准相结合使用。例如,教师组织各种合作形式的活动;组织不同目的的活动;组织一系列熟悉的和新奇的经验活动,从而利用和增强学生以往的文化体验。

三、组织课堂交际的实际应用

教师运用这七个标准会发现它有助于检查他们在常规课程中的互动组织是否良好,进而他们可以决定在课堂活动和物理环境的安排等方面如何充实课堂。教师根据这七个标准检查和调整他们的决定——组织课堂互动的一般规则应该是怎样的,以及在这些规则下课堂活动的操作应该是怎样的,这些是非常必要的[7]。下面从课堂规则、课堂活动以及课堂物理环境方面阐释如何应用这七个标准来组织课堂交际。

(一)课堂规则

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组规则构建课堂互动。这些规则通常在学生进入教室之前就决定了,然后考虑到特定群体的特征在学年的最初几周略作微调整。这些规则很快被学生内化并且在学年剩下的时间里成为老师和学生的隐性互动监管人。

传统课堂管理的主要规则是“不要说话。”如果老师想将这七个标准适用于他们的教室规则,那么,恰恰相反,课堂的主要规则必须采用:“是的,说话。”或者用术语,“是的,合作。”教师使用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不仅仅是允许学生在教室谈话或其他形式的合作,教师还必须在日常课堂生活中积极地鼓励各种形式的合作。采用这种协作的课堂行为,教师将明显感觉到,常规课堂会变成学习语言更加有用的地方。

规则“不要离开你的座位”“做好你自己的工作”违背了这七个标准,规则“互相帮助,但是不要互相打扰”和“充分利用一切你可以利用的去学习”适应这七个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说在教室里,学生个人独立的学习,安静的学习在交际课堂中是不恰当的。“一直说话”对于学生来说和“不要说话”都是有问题的。同样需要注意的是,并不存在一个完美的规则或一组规则在所有互动课堂中都适用。老师必须制定最适合自己和特定课堂情况的规则。建议教师仔细检查他们隐性互动的预期目的,根据所提供的组织标准调整课堂组织的规则和模式。

(二)课堂活动

课堂活动是教师进行日常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也是互动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活动一般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学生的分组(参与人),学生的任务(什么是要做的和学习的),参与者结构(学生是如何进行交互的),为学生互动准备的材料,教室的物理环境安排和学生们的语言环境。大多数教师有一个特定的课堂活动,他们反复使用乃至整个学年,并且教师们经常会给他们使用的活动命名(如班会等等)。

当下国内教学课堂,组织交互方式更多的是一种压制,而不是为了便于语言沟通的实践和发展。在中国公立学校的教室“老师解释,讲课,和大声朗读”仍作为最常见的活动,紧随其后的是“做练习题”和“布置作业”,“上课”基本为主要的课堂活动。一般来说,一节课由老师讲课和一系列话轮转换组成,涉及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所有这些活动都需要学生被动地参与。根据前面介绍的标准,在一整年只使用两个或三个活动,这违反了组织交互性的标准。教师采用交际语言教学模式可以操纵课堂教学的各种特点——分组,任务,参与者结构,材料,和物理安排——完成七个交际课堂的组织标准。以第一个标准——合作举例说明。教师可以使用分小组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偶尔尝试做完整的小组报告、项目取代个人活动,或者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写剧本,演话剧也会提供合作机会,因此也有助于语言习得,但分配个体的活动则不会有这样的效果。同样的,教师加入一个活动成为其参与者,也会对交际互动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于课堂准备的材料也可用于创建协作。如为四个学生一组的群体准备一把剪刀,在剪切和粘贴活动中他们自己就创造了“必须”语言。

课堂活动的物理安排也可以促进协作。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让其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黑板前的老师不如让学生和老师坐成一圈,这样便于创建更多不同的交际活动。当然,不是每一个课堂活动都会神奇地满足所有学习第二语言学生的需要。教师必须在特定课程的约束之内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为目的去创建一系列课堂活动。事实上,作为课程目标不是学生学习什么而是他们如何学习,组织课堂交际活动必须据此重新评估和调整。

(三)课堂物理环境

交际语言教学模式实施的教室必然会不同于其他的教室。交际课堂环境的安排必须支持交际语言教学模式互动所需的形式。通过应用七个组织标准来决定应该如何安排教室,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1.交际语言教学课堂应该比传统课堂更加灵活

传统的课堂环境,桌子是或多或少、永久整齐地排列着,老师的桌子和黑板则放置在这些桌子的前面。这种安排虽然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避免彼此之间的干扰,只注意老师或他们自己的工作,但是这种安排却缺乏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可能。相比之下,交际语言教学课堂潜在着许多互动环境。首先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教室比较宽敞,并且会划分不同的区域,各区域也是有组织、安排有序的。这样学生们使用的时候,觉得各个区域通常的目的和协作的形式是清晰的[7]。大多数交际课堂的各区域会用不同的记号标记,而且各个区域的互动规则是不同的,比如剧院区域的互动与阅读区域的互动规则是不同的,所以这些区域如何互动,教师要提前说明规则。其次,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教具和材料也可移动,更轻、更小的教具优于大而笨重的教具,这样便于创建新的活动和互动。另外,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大部分教具和材料在同一时间可以不止一个人使用,以允许协作,这也是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比如书桌或桌子可以搬在一起来创建小组工作台。

2.交际语言教学课堂比其他教室具备功能环境

传统课堂,现在的材料是课本,练习册,铅笔和纸。在课堂上使用的任何其他材料(如艺术材料)都存储在学生们够不到的地方,学生们只有寻求老师的同意和帮助。相比之下,交际语言教学课堂提供的材料学生们很容易获得,可以用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和目标。例如艺术材料可以给出其突出的区域,因为它们使用的多样性:创作木偶剧(语言艺术),立体模型(社会研究),火箭和飞机模型(科学和数学),另外还可以用来创造艺术作品。在交际语言教学课堂里大多数材料在使用的地方附近公开存储,比如,纸、铅笔、钢笔等放置在写作区域里;耳机则放置在听力中心区域内。

3.除了更加灵活和更多的功能以外,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也会创造学生感兴趣、有乐趣的地方

传统的课堂,流行教师讲课和学生坐在座位上听,墙上都是朴素的,材料存储也会远离孩子们的视线,以避免学生们从老师和他们的学习中“分心”,但学生们体会不到学习语言的乐趣。相比之下,交际语言教学课堂则给学生交际互动创造更多的乐趣。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也组织适合老师讲课和学生独立学习的区域,但却不仅仅于此。

首先,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中使用的材料,陈列和存储都是公开的,鼓励学生们使用。不同种类吸引学生的材料,只要是能够鼓励互动的都可以展示和用于交际课堂,包括玩具、烹饪工具、乐器、幻灯片以及自然环境中的所有物品。其次,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墙上可以粘贴海报,或者设置学习角展示学生的学习工作,学习成果,或者其他内容,同样也用于吸引学生合作和学习。简而言之,很多有趣的事情可以在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中讨论,而课堂规则和标准又指导着谈论这些东西的方法。

4.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与其他课堂相比往往更以学生为中心

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材料选择和安排都要询问学生的意见,被学生使用,用于完成学生和教师的想法和目的。在交际语言教学课堂中许多材料和展示的作品都是学生创作的,同样,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许多活动都需要学生的直接参与。传统课堂与交际语言教学课堂的最主要区别,就是前者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后者主要是以学生为中心。

四、结语

本文假设了交际语言教学模式的七个组织标准,并对如何应用这七个标准来组织课堂交际,促进学生第二语言习得进行了具体阐释。在组织课堂时,不论是交际语言教学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对于教师而言重要的是有一个条理清晰的关于教学和学习如何进行的一套假设。对于语言教学需要继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然后努力将研究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但目前的课堂语言教学情况仍不容乐观,希望本文能够在这其中的一小方面做出一些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

[2]王永祥.外语教学课堂话语对话性研究——主体间性外语教学课堂话语模式的构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陈静,李淼.基于语言习得的任务型教学法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J].理论界:教育研究,2009(8):188-189.

[4]Ventriglia, Linda. Conversations of Miguel and Maria: how children learn a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Massachusetts: Addison-Wesley.1982.

[5]鲁健骥.口笔语分科 精泛读并举——对外汉语教学改进模式构想[J].世界汉语教学,2003(2):82-86..

[6]徐娟,刘晓海.学习理论在数字化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美中教育评论,2008(4):9-11.

[7]Enright, D. Scott. The organization of interaction in elementary classrooms. The Question of Control, 23-28.Washington, D,1984.

[责任编辑石悦]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课堂教学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