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苯胺群体中毒43例的急救与护理

2015-03-19 08:23方玲翠周南南
护理与康复 2015年7期
关键词:亚甲蓝苯胺毒物

方玲翠,周南南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 310014)

急性苯胺群体中毒43例的急救与护理

方玲翠,周南南

(浙江省人民医院,浙江杭州310014)

摘要:总结6起43例苯胺群体中毒的急救与护理。护理要点是启动应急预案,彻底清除毒物,正确给予特效解毒剂-亚甲蓝注射液,早期高压氧治疗,加强病情观察,做好疾病相关的健康宣教。43例患者均治愈出院。

关键词:苯胺;中毒;急救;护理doi:10.3969/j.issn.1671-9875.2015.07.010

苯胺为无色或黄色油状液体,有特殊烧灼样臭味,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极易通过皮肤接触或呼吸道吸入而引起急性中毒。苯胺毒性作用的主要特征是形成高铁血红蛋白,造成机体组织低氧,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等脏器的一系列损害[1]。2005年5月至2013年8月,本院急诊科收治6起急性苯胺群体中毒患者43例,经急救处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4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8岁;为化工厂车间因苯胺蒸汽泄漏发生急性吸入性中毒,所有患者来院时均有舌、唇、指甲、面颊、耳廓呈紫绀,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悸,有不同程度的气急。根据患者明确的苯胺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和紫绀情况可确诊为急性苯胺中毒,参照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2],急性苯胺轻度中毒33例、中度中毒8例、重度中毒2例。患者在急诊留观室观察治疗3~4 d,均治愈出院。

2急救与护理

2.1启动应急预案本组6起群体中毒事件,每起3~13例,接警后立即做好人力、物力的准备,同时做好抢救药品和器械的准备,如氧气、吸引器、呼吸机、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物、心电监护仪、解毒剂、呼吸兴奋剂等。成立应急抢救小组,医护人员分工协作[3],通常由1名医生配备1名护士集中治疗护理轻度中毒约4~5例患者或1例重度中毒患者,以保证大批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2彻底清除毒物苯胺为油性液体,极易通过皮肤吸收。因此,彻底清除体表毒物残留,及时终止毒物吸收是抢救苯胺中毒的关键措施。待患者进入抢救室后,立即脱去患者身上被污染的衣物、鞋袜;为了清除皮肤上的毒物沾染,应用0.5%~1.0%肥皂水和大量清水反复清洗污染的皮肤,特别注意毛发、指甲缝及皮肤皱褶处的清洗。因热水可使体表血管扩张,促进毒物吸收,所以控制皮肤擦洗的水温,一般在37℃左右。

2.3解毒药物的使用与护理

2.3.1亚甲蓝注射液苯胺类化合物经吸收后具有氧化性能,能将体内血红蛋白的Fe2+氧化成Fe3+,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使之失去携氧能力,发生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细胞低氧[4]。亚甲蓝注射液是治疗苯胺中毒所致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特效药,能使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还原为血红蛋白以改善其携氧能力,从而纠正低氧血症。静脉输注亚甲蓝注射液后起效迅速,在使用时特别强调小剂量、低浓度原则,因为低浓度亚甲蓝注射液可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而高浓度的亚甲蓝注射液反而使正常血红蛋白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本组43例患者均使用1%亚甲蓝注射液1~2 mg/kg加入5%葡萄糖溶液20~40 ml缓慢静脉推注,10~15 min注射完,10例患者用药后60 min皮肤、黏膜紫绀未消退予重复用药,所有患者24 h内紫绀症状消失,高铁血红蛋白分数恢复正常,均未发生因亚甲蓝注射液过量引起的溶血性贫血,也未发生局部外渗现象。

2.3.2大剂量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抗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维生素C与亚甲蓝注射液有协同作用,常作为用于特发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本组43例患者均遵医嘱给予维生素C 1 000~2 000 mg加入等渗盐水中静脉输注,均未发生因输注过快引起的头晕、晕厥等不良反应。

2.4氧疗苯胺中毒引起的低氧是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下降导致的,高浓度的吸氧能使患者血液中氧浓度得以提高,可使血中HbCO很快形成HbCO2,并增加血液中溶解氧,使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携氧功能,迅速纠正组织低氧状态,同时因血氧分压的增高,可以增加重要器官供氧,从而有利于对脑、肝、肾等器官的保护和恢复[5];高压氧还可加速换出与高铁血红蛋白结合的亚硝酸盐,恢复亚铁血红蛋白,增加红细胞的弹性和韧性,减少因苯胺中毒造成的溶血症状的发生[6],对中毒性脑病的防治也有重要作用。但这类患者在低氧状况得到改善后仍有头晕、头痛等不适,原因为苯胺引起的中毒性脑病包括不同程度的脑缺血、低氧及脑水肿。本组患者入院时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立即面罩吸氧,氧流量为6~10 ml/min,目的使患者脉搏氧饱和度达90%以上;1例重度中毒患者入院时脉搏氧饱和度76%,经面罩吸氧无效,改用BiPAP无创通气纯氧治疗4 h后脉搏氧饱和度升到99%,氧合血红蛋白分数从53.7%到89.8%,低氧状况改善后改用面罩;43例患者入院后即连续3 d进行高压氧治疗,复查高铁血红蛋白及氧合血红蛋白分数均达正常参考值,未出现溶血症状及头痛、头晕等不适,均痊愈出院。

2.5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皮肤黏膜紫绀情况、尿量及尿性状变化,监测生命体征和脉搏氧饱和度,定期复查血气分析以监测高铁血红蛋白分数和氧合血红蛋白分数;及时收集患者呕吐物及排泄物、血液等送作毒物分析,并做好护理记录。对于患者出现的呕吐、头晕等不适,按医嘱予以对症支持治疗。苯胺中毒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损害及肝、肾发生退行性变,肾小管因大量溶血、血红蛋白堵塞,发生血红蛋白尿或血尿和出血性膀胱炎;而亚甲蓝注射液剂量过大可使红细胞脆性增加,而引起溶血性贫血,如果发生寒战、高热、腰背部疼痛、血红蛋白尿等症状,首先考虑亚甲蓝注射液过量中毒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先停用亚甲蓝注射液,立即报告医生处理。本组43例患者抢救及时、合理,均未出现中毒性肝病、肾功能减退及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

2.6健康宣教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适时向患者及亲属、同事开展宣教,预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嘱患者在工作场所要加强个人防护[7],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避免苯胺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如苯胺沾染衣物,应及时更换;戴手套、口罩方可进行操作,以减少此类疾病的发生。

3小结

苯胺急性中毒发病迅速,短期内皮肤吸收或高浓度吸入时可出现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影响患者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导致组织、器官氧供不足,严重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脑、肾的损害。急救与护理的关键是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彻底清除毒物;准确使用解毒剂亚甲蓝注射液和大剂量维生素C;正确氧疗,早期进行高压氧治疗,减少溶血症状的发生及预防迟发性脑病;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防治并发症,切实做好基础护理;病情稳定后适时进行防护宣教。

参考文献:

[1] 彭梅琼.甲基苯胺急性中毒6例救治体会[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3,10(36):8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30—2002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 何菁菁,卢中秋,邱俏檬.群体光气中毒的急救及组织管理[J].护理与康复,2009,8(7):572.

[4] 王永健,杨梅,王吴颖.47例急性间二硝基苯中毒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3):311.

[5] 张凌云,张萍,张乐.高压氧联合高压臭氧大自血疗法治疗一氧化碳中毒18例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2012,11(7):664.

[6] 韩月娥.高压氧在苯胺中毒救治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22):38.

[7] 郑文静.急性苯胺中毒24例救治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1(13): 292.

·专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9875(2015)07-0637-02

收稿日期:2015-01-15

作者简介:方玲翠(1976-),女,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亚甲蓝苯胺毒物
一种降低苯胺系统焦油的方法
肛门疾病术后局部注射亚甲蓝对术后患者排便功能的影
一种有效回收苯胺废水中苯胺的装置
欧盟批准增加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中的苯胺限用
亚甲蓝光病毒灭活血浆的研究进展*
快跑!有毒物 绝密毒药报告
毒物——水银
AMDIS在法医毒物分析中的应用
IFBA/WABA 可燃毒物元件的燃耗特性分析
乳糜血对亚甲蓝光化学法制备病毒灭活血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