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策略研究

2015-03-19 08:16付永丽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准则

付永丽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管理与经济系,云南 临沧677000)

一、引言

过去,由于各国所处的经济发展环境不同,因此各国制定的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如今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扩大,世界经济之间的关系愈加的紧密,跨国公司迎来新的发展契机,也正因为如此,各界对企业财务报表中的可比性要求不断提升,各国的会计准则逐渐趋同一致。所以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如何把握好机会,制定出既符合本国国情又能够适应国际需求的会计准则,是当前世界各国所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概念的提出为不少国家的会计准则的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要性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内在要求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跨国公司迅猛发展、资本市场实现了进一步的扩张,国际经济活动愈加的频繁,资本流动加快,财务信息的共通性和标准化发展是促进世界各国企业业务合作、资本运作、资金融合顺利进行的可靠保障,是增强世界各国财务信息可比性,降低企业经济事项成本,提高财务报告效率的必要前提。因此在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当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经济融入到世界经济中时,各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要求也就愈加的迫切,参与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也就越多,各国的热情和积极性也就越高。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作为世界经济中的重要一分子,理应以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参与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去,全力推动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的进程。

(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发展形势的需要

现阶段,世界经济由于受到之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出现明显的下滑,使得大众对会计信息透明度和财务信息质量的作用和重要性有了重新的审视。鉴于对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思考,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提议建立一套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通用且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从而加快各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而世界各国出于对自身发展和国际环境的考量对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化也形成了共识。当前,已有部分国家和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如欧盟成员国、澳大利亚等,同时也有部分国家和地区表示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比如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和印度等国家。

中国作为二十国集团和金融稳定理事会中的成员之一,有必要也应当积极响应该倡议,主动投身到该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去,同时出于对中国国情、语言、实务、法律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思考,中国在坚持“趋同”的同时,需要对未来的发展做好规划,明确中国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过程中的原则立场与态度。

三、中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

(一)主动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

从长远的角度上来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不容逆转,我们应当对其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认识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并不是简单的将技术进行规范,统一标准,而是需要打破原来的经济利益配置结构,对经济利益进行重新的分配。因此,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过程中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会争夺制定权,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左右国际会计标准的制定,尽可能地将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安全性,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我国应当将自己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积极参与国际性经济组织和会计组织,踊跃地参与到它们的活动中去,使我国的国际活动空间变得更加广阔,同时为我国在国际的经济活动中赢得更多的话语权,另外我国还需要尽可能地争取到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权和全球性会计标准的制定权,从而为我国谋取到更多的经济利益。其次,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具有代表性的转型中国家,我国需要对自己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有全面而客观的认识。提高对相关国际活动和事项的关注度,踊跃投身到健康有益的国际活动中去,为机遇的到来打好基础,时刻准备着,尽可能地把握主动权,避免被动行事,同时不断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与发展,有效提高我国的综合实力,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使我国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更具影响力。再次,我们需要意识到,要想维护我国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的利益,我国就必须参与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制定中去,如果仅是单方面的遵循国际惯例,或是一味的向国际制度靠拢,则会使得我国在国际活动中处于被动或不利地位,是不能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的。鉴于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参与到相关的国际组织中去,比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简称IASB),并主动的加入到它们的活动中去,同时我们还需要以本国的基本国情和当下的整体经济发展环境为立足点,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最后,在今后的发展中,为了保持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步调统一,协调一致,我们应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最新发展保持一定的关注度,掌握第一手的会计信息需求,并结合本国的实际发展现状,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自由权,不断优化和更新我国的会计准则,以确保我国会计准则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二)加强与国际间的沟通与协作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环境是影响和制约该国会计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首先需要加强我国与国际发达国家间的交流与协作。我们需要承认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经济和市场机制建设尚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正是因为如此,要想缩小我国经济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应当加强与国际发达国家的沟通和协调,吸取它们成功的经验,并不断深化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加入国际经济性组织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捷径之一。其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化进程中,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力量也不容小觑。不论是在重组前还是重组之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中的绝大多数的理事席位是被发达国家占据的,代表的是发达国家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仅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在这样的前提环境下,要想在新的国际会计准则体制中体现出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还需要发展中国家做出更多的努力,这同时也暴露出新的国际会计准则将更多的倾向于发达国家,对新兴经济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的考虑可能存在不足。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已然在新的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广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使自己的利益免受侵害,就需要团结一致,通力协作,成立发展中国家会计联合组织,通过统一的发声,来增强发展中国家在新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发展中国家的特有的会计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探索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会计现象相符合的会计制度。统一对发展中国家所存在的共同的经济现象和会计现象的看法和意见,从而在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中为发展中国家谋取更多的利益,进而增进发展中国家的会计国际化进程。因此,我们应不断强化双边和多边机制,增强与IASB 及区域或国际会计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相互理解,彼此借鉴,有效加快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步伐。

(三)全面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

当前我国的会计人员在知识结构、职业素养、工作技能和人员数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空缺,我国要想较好、较快的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就必须从整体上提升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队伍。鉴于此,我们需要建立健全相关的会计人员培训制度。首先完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对会计从业人员和其他相关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依照国际标准进行自我约束,并由国家财政部统一监管,从而使我国的会计职业道德准则更快的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对会计人员进行全面的评价,针对不同的情况制定不同奖励和惩罚标准。与此同时,还需制定和建立完善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机制,与我国的经济现象和会计现象相配套。其次,加强国际性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的高级会计人才比较稀缺,既熟悉国际准则又能了解我国国情,并且能够将两者有机结合做进一步调整的专家型会计人才更是极度紧缺,这样的情况下,要想冲出当前的人才困境,切实推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改革现行的会计职业人员教育体制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对传统的会计职业人员教育结构进行重组,将教育的重点向培养适合国际竞争的高级会计人才转移,加大对会计从业人员后续教育的力度,及时进行教育和再教育,确保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从而使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保持在一定水平之上。同时,为了促进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尽快熟悉国际会计实务,还需要引进国际会计师资格考试,既提高国内会计师的职业素质,同时增进我国会计师与国际会计师的交流。其三,注册会计师是会计行业的中坚力量,对净化我国会计行业,促进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注册会计师队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鉴于此,我们需要严格注册会计师的考试选拔制度,既要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核,也要有实际业务和经验的考核。

(四)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

首先,就准则制定的人员方面来讲,必须选择能够代表绝大多数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的,是会计行业的权威人士,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动摇,秉持公正、公平、客观的职业操守的从业人员,且制定准则的成员,不应该仅从政府机构选拔,而应当选择更多的企业和集团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其次,就事论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强调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拟定一套程序框架,通过由企业人士、注册会计师、会计学者以及官方代表组成的专职会计小组来对拟定的程序进行实践和检验。以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为出发点,从战略的角度,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进行周密的考量,以降低后期会计准则的趋同成本,从而提高我国会计准则制定的相对收益。再有,提高准则制定的透明度和公开度,在需要时召开听证会,吸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以确保准则制定的有效性。最后评审和决策机制,对制定的准则的公布、落实和效果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估,以保证我国会计准则的高质量、高水平,从而有效增进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1]杨敏,陆建桥,徐华新. 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 会计研究.2011,(10).

[2]杨敏.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最新进展与我国的应对举措(下) [J]. 商业会计.2011,(28).

[3]李玉环. 我国会计准则制定导向研究[J] .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4]方拥军. 欧盟在会计国际趋同进程中的最新举措及启示[J]. 当代财经.2008,(6).

猜你喜欢
财务报告会计准则准则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关于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2017袖珍指南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新会计准则运用中的若干问题思考
学学准则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