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语萃

2015-03-20 15:59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钱锺书野草书信

本期语萃

鲁迅在探求通过“立人”而实现民族乃至人类解放之路的长途中,历尽艰难和曲折,甚至不被理解和孤立,有时是既无支持者亦无反对者,他感到空前的寂寞和孤独,一度陷于绝望之中。整部《野草》就记载了这绝望心绪。但鲁迅更不甘于绝望,所以在抒发绝望之时,每每常现反抗之声。《影的告别》《希望》《墓碣文》等都是典型篇章。《墓碣文》尾名:“我疾走,不敢反顾,生怕看见他的追随。”正是此意。

“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墓碣文》与《对另一种存在的烦恼》第6页

如果说《呐喊》体现了鲁迅对启蒙由完全信任到有所怀疑的心理变化,内心的不愿放弃与现实的残酷表现构成紧张的对抗,那么《野草》便是一次从个人内心深刻剖析精神世界矛盾与纠结的大胆尝试。顾彬在分析论述中,依然运用细节分析和意象抽取的方法,发现《野草》这组散文诗的特点:活泼而精炼,简要而生动,反复而有变化,从而构建出一个有世界文学底色的富有张力的鲁迅形象。

论顾彬《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的鲁迅形象建构第22页

著名学者钱锺书、杨绛夫妇原本与香港《广角镜》杂志社总编辑李国强是朋友关系,先后通过书信一百佘封。到了2013年5月,中贸圣佳公司突然表示将要举行“也是集-钱锺书书信手稿”的拍卖活动。钱锺书遗孀杨绛立即出面干涉,请求责令中贸圣佳公司及李国强停止所谓的侵权行为。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那就是究竟什么人才能够拥有名人书信的发表权或者拍卖权。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国现代名人书信的拍卖还是发表,一般都不致于引起太大的纠纷或者麻烦,当然个别情况特殊者例外。可是随着法院对中贸圣佳公司以及李国强侵权的认定,那么今后名人书信的拍卖或者发表,都有可能会带来一系列棘手的问题。因此,我们不能不对可能涉及到的有关法律法规,加以一番重新的分析与思考。

中国现代名人书信的史料价值及有关的法律问题第55页

当很多地方以大拆大建的方式推进城镇化的时候,包括官员、学者以及普通民众在内的有识之士逐渐意识到,随着某些能够唤起人们怀旧情感场所的消失,人们的某些集体记忆也正逐步退出日常话语。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使用了“记得住乡愁”这样散文式的语名,这既是对当前城镇化存在问题的一种纠偏,也为未来城乡规划建设提供了宏观指导。

城镇化进程中文化记忆的符号建构——以浦江郑氏宗族文化再造为例第65页

猜你喜欢
钱锺书野草书信
小心野草
钱锺书的幽默
李建国:誓把“野草”变身致富草
最短的情书
打分
我种了一棵野草
一束野草
“一生无悔”等十二则
钱锺书还是钱钟书?
共 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