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2015-03-20 15:59
文化学刊 2015年7期
关键词:茶道饮茶茶文化

张 博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100)

中日茶文化之异同

张 博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 保定 071100)

我国是茶的故乡,传说自神农时期,汉族人就开始饮茶了,在中国饮茶有数千年的历史,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文化由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日本,饮茶习惯逐步风靡开来。本文以中日茶文化为研究对象,着重论述中日茶文化的共同之处,并从形成过程、背景文化、规范仪式等方面对比分析中日茶文化的差异。

中国;日本;茶文化;异同

我国是茶的故乡,传说自神农时期,汉族人就开始饮茶了,在中国饮茶有数千年的历史,而饮茶文化在全国传播发展开来始于两汉三国时期,至隋唐盛行。[1]公元780年,陆羽著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茶经》。日本是中国茶文化传入最早的国家之一,饮茶文化由日本僧人从中国带回日本,饮茶习惯逐步风靡开来。中日两国的茶文化一脉相承,日本的茶道受中国的茶文化影响深远,千利休是日本茶文化的集大成者,被誉为“日本茶道大师”。

一、中日两国的茶文化具有很多共通之处

(一)“天人合一”的茶道思想

对于中国人来说,茶是人与自然相融合的媒介,通过饮茶,人与自然互相交融,最终达到天人合一。在日本,人们把“和、敬、清、寂”作为茶道思想。在布置茶室时,既有日月星辰,又有花草鱼虫,饮茶器具精美且被细心呵护,处处体现人们对自然的敬重。虽然两者的表达方式不同,但中日茶文化的最高境界都是“天人合一”。

(二)与民族文化的密切相关

中国有很多诗词曲画都有茶文化的踪影。在品茶时,人们会赏画、听曲、吟诗、赏花,因而造就许多与茶相关的作品。书画艺术、建筑工艺、宗教礼法等传统文化都被融入日本茶道,使茶道成为日本文化的结晶与代表。[2]

二、中日茶文化的不同之处

日本茶道经过改造,与本民族文化不断融合,最终成为日本民族性文化的代表与体现,因此,中日的茶文化也存在许多差异。

(一)形成过程不同

在中国,茶叶最早作为药材出现,传说神农尝百草,而以茶叶解毒。直到魏晋以后,人们才把茶的主要功能转移到饮用上。作为饮料的茶汤,基本功用是解渴、提神、保健。中国的茶文化是从茶叶的实用价值逐渐上升到精神层面的,直到陆羽著《茶经》才给茶融入文化的内涵。当茶文化传入日本的时候,中国茶文化已基本形成。中国茶文化被日本僧人带回日本,随后才慢慢普及开来,融入普通百姓的生活。

(二)背景文化不同

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茶文化也深受二者影响。儒家文化强调“礼、义、仁、德”和中庸和谐,而道家文化的核心是“无为、自然”。中国的茶文化吸收儒、道两家的精华,遵循“儒道互补”,强调“天人合一”。

(三)对“实体”和“形式”的侧重不同

中国茶文化始终未离茶的实体,是以茶为载体的文化。中国人重实际,讲实用,饮茶注重“品”字,以鉴别茶的优劣,附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日本茶道更强调其艺术品味和精神内涵,而非饮茶本身。

(四)在本民族文化中的地位及其政治性

中国的茶文化是精英文化的附庸,是一种普世文化,具有广泛性和大众性,茶自开始至今都是为全民享用。除五代起出现宫廷茶文化并立下进贡名茶制度外,从未发生由茶而起的激烈的政治斗争,而日本茶文化始终为精英文化,特别在古代,只存在于上层社会,与民众关系不大。茶道与政治结合紧密,例如战国时代将军织田信长便想借助茶道来统一天下,想尽早以一种统治者的新型文化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要求千利休制定、完善茶道的仪式和规则,对作战有功的战士的奖励也是珍贵的茶器。[3]

(五)中日茶文化的规范仪式不同

由于中国人更注重茶的实用功效和中国茶文化的大众性,因此中国的茶艺不像日本有着严格的规范仪式,特别是在日常饮茶过程中,可根据个人需求随意调配茶水。如今比较讲究的饮茶法是瓷器小茶碗附带茶壶饮法,即俗称的“功夫茶”。首先把乌龙茶叶置于紫砂壶内,然后加入开水,将茶壶置于茶盘之上,用开水自上而下反复冲洗壶壁,这叫做“壶中蒸茶”。随后即可闻其“香”,品其“味”。[4]虽然真正的茶艺人对选茗、择水、备具、烹煮、品饮的整个过程都十分讲究,但普通人在家自己也可准备茶具制作、饮用“功夫茶”,形式上依旧较为自由。

日本茶道有着浓烈的禅宗色彩,并且有严密的组织形式,饮茶过程必须严格遵守“四规七则”。“四规”指的是“和、敬、清、寂”,“七则”指用于接待客人时的准备工作:“茶要提前准备好;炭要提前放好;茶室要冬暖夏凉;室内插花要像野花一样自然;遵守规定时间;即使不下雨也要准备好雨具;一切为客人着想。”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日本的茶文化源于中国,但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特点。在与日本茶文化的交流中,要互相学习,求同存异。特别是对于二者存在的差异要互相尊重,在体验对方茶文化时,要注意遵从对方的习俗及规范。本文深入研究中日茶文化的异同,以使中日茶文化的发展更远、更广阔。

[1]关睿.“茶道”的蕴意——中日茶文化比较[J].成功,2007,(10).

[2]谢建明.茶的文化意蕴——兼及中日茶文化比较[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

[3]陈云君.茶之道与茶道——中日茶文化之比较[J].社会科学战线,2009,(3).

[4]陆留弟.传统文化如何逾越语言的障碍——试论中日茶文化的异同[J].农业考古,2001,(4).

【责任编辑:王 崇】

TS971

A

1673-7725(2015)07-0073-02

2015-05-10

张博(1987-),女,河北保定人,助教,主要从事语言教学及跨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茶道饮茶茶文化
体验茶道魅力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饮茶养生De四季区别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茶道人生
《茶道六百年》
四季饮茶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