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

2015-03-20 20:22刘秀峰
文教资料 2015年1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校园

刘秀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0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

刘秀峰

(辽宁中医药大学 大连校区,辽宁 大连 116600)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虚拟实践是课程实践教学实施的重要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课程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了该课程中应用虚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校园网络实践平台和公共网络实践的相互补充和良性互动,是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虚拟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 虚拟实践教学 必要性 教学方法

虚拟实践原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虚构现实场景,让人参与其中完成实践的方式。随着网络的普及应用,虚拟实践空间得以更大范围地扩充,虚拟实践方式更丰富,广泛利用网络已成为当下虚拟实践的重要方式。《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中虚拟实践教学指利用网络完成课程实践教学内容,达到教育目的。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必要性是由《纲要》课的课程特点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决定的。

1.《纲要》课的课程特点与虚拟实践教学

《纲要》课作为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一,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国史国情教育,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任务。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该课程具有以下两大特点:首先,学时短,任务重。《纲要》课不但要勾勒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一直到现在170多年的历史发展脉络,而且要对重大历史节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更要不遗余力地抓住一切合适时机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任务较繁重。但和繁重的教学任务相对应的是较短的教学学时。《纲要》课教学总学时为36,其中理论26学时,实践8学时。对于短暂的8学时的实践教学,如果采用现实实践方式,如参观、社会调查等,学生获得的信息量是极有限的,由此所能产生的思想教育效果是不尽如人意的。再加上许多院校受现实资源、经费等因素的限制,现实社会实践的开展本身困难重重。虚拟实践教学的开展恰能弥补上述短板,较好地实现教学效果。积极利用网络开展虚拟实践教学,较现实实践教学具有两大优势:一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虚拟实践不仅可以网上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可以观看相关视频,进行热点话题的调查、讨论,以及阅读、交流等,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形式,有利于较好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二是组织方便,较易实现。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实践教学与现实实践相比,组织更方便,成本更低廉,“足不出户”便能完成应有的实践教学。

2.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与虚拟实践教学

当代大学生主要组成部分为“90后”。“90后”不仅是个时间概念,更强调的是伴随着这一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这一群体产生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因此,考查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必须考查当前时代的重要变化,而这一变化可以提炼为两个相关方面:一方面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应用,新媒体时代正式到来,大学生正是这一时代的原住民。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其中大学生占总人数的28.1%[1]。新媒体时代改变了大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渠道,改变了他们交流的主要方式。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世界的主渠道,微博、微信、客户端已经成为他们沟通世界的主要方式。另一方面是多元文化时代的到来[2]。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价值潜入网络的巨大信息中,通过网络畅通地流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成熟与发展。多元价值流通、碰撞的结果是,或质疑主流价值,或坚持“一切都有道理”成为大学生的常态思想。但是,这两方面有一交集,那就是网络。从这一点出发,利用网络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契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易于接近大学生的思想,也易于通过网络实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方式

1.校园网络实践平台

随着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利用校园网络进行虚拟实践教学具备现实可行性。构建校园网络实践平台是《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的重要方式。

(1)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的构建原则

首先,内容选择要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网络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极快,而大学生是网络时代的常驻民,对前沿信息的关注度较高,兴趣较大。因此,虚拟实践内容的选择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选择较新的材料和载体,这样才易于与大学生拥有共性语言,才能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阻力,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形式构成除了多样化外,还要吸纳当前大学生群体较常用和习惯的形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改变着大学生群体的阅读形式。传统文本阅读逐步让位于视频阅读,短视频的流行度日渐高涨;阅读方式由单纯的电脑网络走向移动互联网;阅读的载体由网页逐步走向微博、微信等。校园网络虚拟实践平台的构建在形式上必须适应这一时代的变化,引入大众化和常态化的一些交流形式。

最后,必须开辟讨论专区模块。多元文化时代下的大学生随着获得信息量的迅速增加及受多元价值的影响,思想上的质疑感不断增强,同时愿意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以彰显个性化认识。在这种情况下,“对话”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需的手段也是有效的方式。讨论专区模块的开辟,提供了一个师生间及学生间“对话”的平台,有助于在讨论与思想碰撞中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2)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的主要内容及应用

在本课题具体实践中,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历史人物。此部分内容主要介绍近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名人,具体构成除了简要介绍人物的生平外,重点关注人物的精神品质及现代的积极意义。即让大学生在了解人物的同时,更侧重人物精神品质的传承,以及关注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可以习得那些对自己成长有用的东西,以达到以史为镜、熏陶思想的目的。此部分内容在应用中要以学生自学为辅,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讲解达到教育目的。二是经典视频。此部分视频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荧屏经典,如虎门销烟、甲午海战、东京审判等;一部分是现在流行的短视频,如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感动中国先进人物的。目的在于传承经典的同时与时俱进。此部分内容可由学生自学,但观看后需要学生提交观后感,或由教师组织在讨论专区发起专题讨论,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三是理论讲堂。此部分内容由视频和文字两种形式同时展现,主要选取央视、凤凰卫视等媒体做的一些历史文化知识讲座、视频的同时,以语言对话的形式收入,便于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摘抄和学习。此部分的目的主要在于普及历史知识,弥补课堂不足,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部分完全可以由学生课下自学完成。四是时事热点。此部分主要选取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如钓鱼岛问题、中国南海问题等,通过对问题进行历史性分析,让学生明确这些问题的实质。这部分内容在具体应用中要坚持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五是交流专区。此模块可以附带开辟微信、QQ群等讨论方式,更便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化。

(3)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的特点及应用中存在的短板

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的突出特点有三:一是主题明确、材料翔实,可以较好地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实践。二是教师可以较好地掌控教育方向,可以较好地引导学生,便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和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三是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增强。

但在具体实践中,校园网络实践平台具有明显短板,主要体现为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校园网络实践平台应用的整个过程,教师的指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虽然重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但这种调动是教师限定范围内的调动,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2.依托公共网络的虚拟实践

除校园网络实践平台外,依托公共网络进行虚拟实践可以有效弥补校网网络实践平台的短板,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

(1)公共网络虚拟实践的主要方式及实践

公共网络虚拟实践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一是虚拟体验。即让学生明确实践目的、带着任务,在特定类型的虚拟空间中进行参观和体验,如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网站、网上博物馆等。参观结束后,要求学生提供参观报告。参观报告可以文字形式体现,也可以多媒体课件、电子书等形式体现,给学生广泛选择权。二是网络调查分析。即教师给出一个大范围的选题指南,要求学生从中选择或者自拟题目,利用公共网络、移动互联网手段等,利用问卷或其他形式开展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最终形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形式依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三是虚拟建构型。即要求学生运用电脑知识和技术,围绕课程相关问题,制作网页、电子书等[3]。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动手收集材料及自我加工整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四是热点问题研究。即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4],就网上讨论的热点理论问题或中国转型期凸显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当下中国发展中面临的“新常态”问题、当前社会思潮问题等,最终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研究结果。研究成果的具体呈现形式依然由学生自主选择。

(2)公共网络虚拟实践的特点及短板

公共网络虚拟实践的特点突出体现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通过开放式网上虚拟实践及提交实践结果类型的自由选择,极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凸显学生学习自主性,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好地实现学生素质的提升。

但公共网络实践的短板是比较明显的,首先是教师引导地位的缺失或淡化。教师在整体公共网络虚拟实践中处于辅助地位,不利于对学生思想的监控和及时引导。其次是实践内容过于单薄,不利于形成集约式思想政治教育氛围,不利于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达到。

综上,公共网络虚拟实践必须与校园网络实践平台相结合,相互补充,良性互动,才能较好地完成《纲要》课实践教学任务,增强教学效果。

[1]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D/OL].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网.http//www.cnnic.net.cn/index/0E/00/11/index.htm.

[2][美]纳什.德性的探询著.李菲译.关于品德的道德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3.

[3]陈宝,刘会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探微[J].思想理论教育,2013,(8).

[4]刘会强.虚拟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网络的深度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该文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教育科研项目“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虚拟实践教学研究和资源库建设”的成果。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纲要校园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