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术后中心静脉置管拔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5-03-22 00:59刘梅蒋敏君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静脉炎困难血栓

刘梅 蒋敏君 石春凤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 肝外五科,上海200438)

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危重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的重要手段,尤其对于肿瘤术后患者,既满足了患者病情的需要,也减轻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减轻护理工作量。对于导管的放置及留置期间的护理,临床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拔管困难报道的文献不多。我科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共行颈内静脉穿刺1 621例,发生拔管困难6例。现将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6例,男5例,女1例;6例均为右侧颈内静脉置管;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54岁;静脉置管深度为13~17cm,留置时间为6~15d,平均8d。

1.2 置管方法和维护 本组采用新加坡百盛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中心静脉导管,型号为7Fx双腔20cm,固定材料为美国3M公司生产的3M伤口敷料。所有患者均取右侧胸锁乳突肌中路置管,因右侧颈内静脉粗大,位置恒定,变异小,不会伤及邻近重要结构等[1]。所有患者均取右侧胸锁乳突肌中路置管。输液结束前,行0.9%氯化钠10mL加肝素钠0.025万U脉冲封管,如输注深静脉高营养液时,每4h用20mL生理盐水冲管1次。使用高黏度、大分子药物,如甘露醇、脂肪乳、血制品等,结束后先用20~50mL生理盐水冲管,后同前述方法封管。

1.3 拔管方法 患者平卧,头偏向对侧,观察穿刺周围皮肤无异常后,用安而碘消毒导管周围皮肤,待干,拆去缝线。嘱患者屏住呼吸,护士一手固定导管,一手用5mL注射器连接导管,一边回抽,一边拔除导管。拔管时,先回抽2mL血液,以抽出导管内或导管末端可能附着的血栓,防止拔管后出现栓塞。拔管后,用敷料轻压在穿刺点上,加强穿刺点的密闭性,以防空气栓塞。同时,指导患者用对侧手的食指和无名指轻压敷料>10min,避免穿刺点出血。拔管后,嘱患者卧床30min,如穿刺点无异常,敷贴可在24h后去除。本组1例患者拔管1cm时即出现明显阻力,其余5例拔管5~8cm时出现阻力,经对症处理后,均成功拔管,痊愈出院。

2 原因分析及对策

2.1 血管痉挛和血管收缩 拔管时,由于患者担心疼痛等不适而出现精神紧张,可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引起血管痉挛和收缩,增加了导管与血管内膜的摩擦,加大了拔管时的难度[2]。本组2例患者担心拔管时疼痛,1例患者担心导管与血管黏连,会拔不出来,情绪过于紧张,引起肌肉收缩。颈部、胸锁乳突肌区及颈根部的肌群收缩尤为显著,硅胶管在颈内静脉内受压,造成活动硅胶管时,进退均受阻,有嵌顿感。

对策:拔管前,向患者作好解释,告知拔管过程要比置管简单,而且没有痛苦,导管一般不会与血管黏连,以缓解紧张情绪。拔管时,嘱患者放松,与患者交谈,以分散其注意力。在导管拔除过程中遇到异常阻力时,护士需沉着冷静,予暂停拔管,嘱患者深呼吸,调整头部位置,给予患者饮用热饮料,同时予导管内注入温生理盐水50mL,以缓解血管痉挛。经上述方法处理后,4例患者均成功拔管。临床工作中,护士应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提前发现血管痉挛症状的可能,于拔管前10min用硝酸甘油(5mg/mL)和2%利多卡因5mL混合液涂擦穿刺点周围局部皮肤,并辅以局部湿热敷20~30min,利用硝酸甘油的扩张血管作用和利多卡因减轻疼痛的方法,以缓解血管痉挛或血管收缩[3]。

2.2 血栓性静脉炎 静脉炎病理机制就是静脉导管插入和药物对静脉血管化学刺激,导致炎症形成[4]。静脉血栓的形成是静脉的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肝癌术后患者因长期卧床,可造成血液瘀滞,尤其是术后早期禁食期及肝功能不全患者,需使用肠外静脉营养治疗,因静脉营养液浓度高,分子量大,加上部分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更易于形成血栓[5]。且CVC长时间置于血管中,对血管内皮存在机械性刺激,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起到促凝作用 ;而机械性刺激引起局部血管炎症性反应,使血管内口周围形成血栓[6],引起漂浮的导管与血管壁相黏连,导致拔管困难。

对策:置管期间,加强导管维护,减少静脉炎、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每次输液结束后,用10mL肝素钠盐水按脉冲式冲管进行正压封管,因脉冲时产生的旋涡能有效地冲掉黏附在导管内壁的药物及附着物。术后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对肝癌合并脾脏切除的患者,定期监测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止血药物。长期置管患者,定期行血管B超检查,观察血管血流情况,做到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静脉血栓。一旦发生血栓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切忌强行拔管,以避免栓子脱落危及患者生命。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激素、脱水等药物,必要时进行溶栓治疗。本组未出现不良反应。

2.3 穿刺损伤 穿刺中有可能损伤血管周围结缔组织,以致硅胶管与皮下结缔组织发生黏连,使硅胶管紧紧固定于皮下肌肉组织,造成拔管阻力加大,引起拔管困难。本组1例患者因反复穿刺,造成导管与周围结缔组织黏连,引起拔管困难。

对策:若遇因损伤血管周围结缔组织而致导管拔不出时,不可强行牵拉,更不能捏住导管远端强行拔管,以免断管。可先紧捏靠近皮肤处的导管小幅度脉冲式拔管,若仍拔不出,可插入导丝后,捏住靠近皮肤处的导管向外牵拉[7]。同时,要加强对穿刺者的培训,提高置管技术,避免置管过程中反复穿刺造成损伤。

2.4 感染 感染与操作及换药时无菌技术不严有关。经皮肤穿刺置入导管时,破坏了皮肤的屏障作用,导管插入血管后,病原菌经皮肤伤口侵入皮下组织及血管内,从而引发导管感染[8]。本组1例患者系肝右三叶切除术后并发功能衰竭,于术后12d颈静脉置管处出现黄色脓性分泌物,周围皮肤红肿,压迫有痛感,并伴有体温高于38.5℃,即考虑置管感染,给予拔除。但拔管时阻力感强,拔除困难,且患者主诉疼痛加剧。

对策: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置管和换药时严格无菌技术,减少因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感染。感染后出现拔管困难时,应暂停拔管,穿刺点取脓性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应用对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抗炎治疗3d后试拔管;当无阻力时,缓慢拔管,拔管后,导管末端进行细菌培养。本例患者分泌物培养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给予头孢美唑呐抗炎治疗后,体温正常,颈部皮肤局部症状好转后给予拔管,过程顺利,导管末端细菌培养阴性。

发生CVC拔管困难的病例虽然不多,但如处理不当,易致血管损伤、导管断裂,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甚至引起其他无法预测的意外而造成医疗纠纷,故必须引起护理人员高度重视。置管成功后,必须做好预防,避免一切引起拔管困难的诱因。一旦出现拔管困难,切忌盲目强行拔管,要认真分析引起拔管困难的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处理措施,使导管顺利拔出。

[1]吴崇娟,方红霞,朱惠仙.颈内静脉置管拔管致晕厥的观察与护理[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3,32(1):73-75.

[2]杨敏,姚斌莲.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拔管困难1例的原因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3,12(9):909-910.

[3]陈萍,吴启樱,吴桂梅.PICC拔管困难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10A):71-72.

[4]郭海珍,廖招琴.PICC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8,15(10):70-71.

[5]钟巧玲,蚁涵纯,李传珍,等.两种方法拔除中心静脉导管对预防栓塞的效果比较[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5):48-49.

[6]Svoboda P,Baron RP,et al.Recomb in ant urok inase is safe and effective in restoring patency to occluded central venous access devices a multiple-center intemational trial[J].CritCare Med,2004,32(10):1990-1996.

[7]孙雪琴,何续,逊夏月.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机械性并发症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9,6(35):30-32.

[8]董叶丽.外科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65-567.

猜你喜欢
静脉炎困难血栓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高渗性药物导致静脉炎的研究现状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选择困难症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有困难,找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