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宣传理论与实践

2015-03-22 03:50李光荣
大理大学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工作

李光荣

(大理州政协,云南大理 671000)

列宁认为,任何具有远大理想的政党的第一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使他们相信这个党的纲领和策略正确〔1〕。因此,无产阶级的革命领袖除了总结工人运动的实践经验,并使其上升为理论之外,往往还需要通过创办报纸、刊物和理论著作宣传党的纲领和策略,以指导党的革命实践。马克思主编过《莱茵报》,列宁主编过《火星报》,毛泽东在青年时代创办了《湘江评论》《政治周报》,1919 年7月14 日,毛泽东在《湘江评论》的发刊词中宣称“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正如刘少奇说的那样:“我们党最重要的宣传工作是毛主席做的”〔2〕,毛泽东的宣传思想、宣传艺术和宣传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宝库中的重要内容,在新时期仍需要我们大力学习、继承和发扬。

一、动员群众参与是毛泽东宣传思想的核心

人民战争理论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内核,其中也包含了重要的毛泽东宣传思想。这一理论的实质是,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人民群众是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3〕。因此,动员群众参与革命和建设,就成了我们宣传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毛泽东宣传思想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普遍深入的政治动员,革命战争不可能胜利。只要我们“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不足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4〕480,“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呼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4〕512。这样的话,中国将赢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础上——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谋利益的根本目的之上的。它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战争理论上的体现,也是我们宣传思想在战争年代的根本目标。在这个大目标下,理论、新闻、教育、文化等意识形态各条战线,都将从自己的业务特点出发,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去动员和组织群众参与革命和建设,为实现党的纲领而奋斗。

二、党在宣传思想战线的方针政策,是毛泽东宣传理论的直接体现

毛泽东不仅为宣传工作制定了总体目标,而且,为了达到这个总目标,还为我们制定了各条战线不同时期的具体目标。

对新闻战线,毛泽东指出报纸是反映和指导政治、经济工作的一种武器,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全党都要把办报当成大事来抓。对此,毛泽东坚持了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报刊的党性原则,提出了党的报刊的基本任务是:①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②传播典型;③制造革命舆论,反击反革命宣传;④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推进革命运动。为了实现以上任务,毛泽东还提出了“全党办报”的方针。实现这一方针的途径是:①吸收党外人士参加党报的编委会,在党报上发表党外人士的言论;②刊登群众来信,反映群众的呼声和要求;③建立团结在党报周围的工农兵通讯员队伍;④机关、工厂、学校、连队自己办报〔5〕94-149。

对文艺战线,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具体指导意见,一是提出并解决了无产阶级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及如何为人民大众服务这个核心问题;二是提出并解决了文艺与生活、文艺创作与社会实践的关系问题;三是提出并阐述了文艺与政治、党的文艺工作与整个工作的关系问题;四是在理论上充分地阐明了文艺界的统一战线问题;五是明确地提出了对待古代文艺遗产的统一战线问题;六是明确地提出了对待古代文艺遗产和外国文艺的继承和借鉴原则是:“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七是提出了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八是提出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此外,毛泽东还就文艺的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文艺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以及作者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逐步形成了科学的毛泽东文艺理论体系〔6〕847-879。

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毛泽东也有一系列精辟论断,一是提出了思想和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的科学命题,为后来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7〕;二是提出了“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的论断〔8〕;三是把思想教育的地位放在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上来,而且总结了极其宝贵的实践经验:解决思想问题,只能用自我教育的方法,通过“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采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来解决〔6〕1096;四是倡导“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艰苦奋斗精神,并亲自培育和树立了不少光辉典范。

三、毛泽东的宣传实践和宣传艺术

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宣传理论,同时在革命的各个阶段根据中国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宣传方针、政策,并且身体力行,亲自实践这些理论、方针与政策。他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党的报纸,党的一切宣传工作,“都应当是生动的、鲜明的、尖锐的,毫不吞吞吐吐。这是我们革命无产阶级应有的战斗风格”〔9〕1322。但是,这种宣传又是说理的,充满感情和智慧的。英国记者谢伟思在多次采访毛泽东后说:“他身材高大,谈话总是妙趣横生,引经据典,一针见血,出人不意。”毛泽东“博览群书,几乎无所不知”“他常常诱导谈话,但并不垄断谈话”〔10〕。美国记者安娜·露易斯·斯特朗也谈到:“1947 年毛泽东直率的言谈,渊博的知识,诗意的比喻,使这次谈话成为我一生中感到最为动人的谈话。”“毛泽东有一针见血的表达方法”“能够用简炼、生动的语言表达他的认识和纲领”〔11〕。以上几位国外记者对毛泽东谈话艺术的赞扬,是对毛泽东宣传艺术的典型展示。结合毛泽东一生指导宣传工作及其自身光辉的实践,笔者试对毛泽东的宣传艺术特点作如下概括。

(一)情理交融

做宣传思想工作当然要讲大道理,但是必须要充满革命的感情和对同志的爱,要“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马克思语)。毛泽东在谈到官兵关系、军民关系时说:“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4〕512。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待宣传工作的态度中非常注重对宣传对象的尊重、信任与爱。

毛泽东在《同新闻出版界的代表谈话》中说:“文章要写得通俗、亲切、引人入胜”,不要太硬,“太硬了人家不爱看”。他主张“如果批评的时候要为人家备楼梯”〔5〕190,他还主张“随时准备坚持真理,随时准备修正错误”〔12〕246,他要求我们“一切为群众的工作都要从群众的需要出发,而不是从任何良好的个人愿望出发”,对群众“必须具备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热忱”〔6〕1012。1937 年 10 月,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因逼婚未遂,开枪打死了陕北公学女学生刘茜,黄克功被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判处死刑。毛泽东在那封著名的《给雷经天的信》中说:“他(指黄克功)犯了不容赦免的大罪,以一个共产党员红军干部而有如此卑鄙的、残忍的、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的行为,如为赦免,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者,并无以教育做一个普通的人”,共产党和红军“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他要求“一切共产党员,一切红军指战员,一切革命分子。都以黄克功为前车之鉴”〔13〕。

最能体现毛泽东情理交融宣传艺术的,是毛泽东的诗词、楹联和题词。1919年10月,毛泽东的母亲不幸逝世,他万分悲痛地写下三副长联。其中一副是:

疾荤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

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笑容何处寻。

“上联描述了母亲病中呼儿的哀恻感人场面,下联对母亲信佛而不能长生深感惋惜”〔14〕。

又如1928 年1 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攻占遂川县城,1 月24 日遂川召开大会,庆祝县工农兵政府成立。毛泽东为会议题写了一副对联,悬挂在大会主席台两侧:

想当年,你剥削工农,好就好,利中生利;

到如今,我斩杀土劣,怕不怕,刀上加刀。

上联揭穿剥削阶级的寄生本质,下联显示工农造反有理的威风。

再如1947年1月12日,刘胡兰被国民党残忍杀害,年仅15 岁。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刘胡兰小姑娘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毛泽东得知后悲痛题词:

生的伟大;

死的光荣。

短短八个大字,却道出了“生”与“死”的辩证关系,高度赞扬了刘胡兰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纪念和表彰了她宁死不屈的高贵品质。“古今中外,流传千古的诗文皆血泪铸成。‘情不通’则‘理不达’,‘理不达’则‘情不真’,此乃为文之真谛,宣传之根本。在这方面,毛泽东堪称宣传工作者的典范”〔14〕。

(二)知行统一

毛泽东说:“在我们为中国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各种的战线,其中也可以说有文武两个战线,这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6〕817。在文化战线上,毛泽东不仅以自己的宣传理论指导我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制定,并且亲自撰写文章以推动党的宣传工作的开展。

众所周知,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传世名作。一方面,这几篇文章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结合中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另一方面,这些文章的撰写及发表,也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最好的宣传。尤其是《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客观地分析了当时抗战的基本问题及发展态势,及时地批判了两种错误的观点,即亡国论与速战论,同时也恰当而雄辩地宣传了我党的抗日主张、展示了我党坚定的抗战决心。

毛泽东还专门为报社等宣传部门拟电文,发指示和改稿,对宣传工作进行具体指导,同时,他也要求党的领导干部对宣传舆论工作高度重视。比如毛泽东在1946 年9 月27 日给当时的中宣部长陆定一的信中具体指导了文章的写法,要求在对解放战争中的相关宣传报道中要侧重树立解放区军民的信心,战争中即使一地的失去,要说明只要歼敌,将来可以收复〔12〕275。在 1948 年 4 月 2 日《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我们的报纸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希望报纸工作人员要深入社会,向群众学习〔9〕1319。

(三)生动灵活

宣传工作就是要对党的政策方针在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中进行具体的传播与阐释,以此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这就要求在宣传中要准确地呈现党的方针政策,不能误读,更不能随意发挥,宣传工作有其严肃性。同时,宣传工作不是,也不能是冰冷单调的说教与灌输,应该在方针政策的解读指引中激发人的情感、引起人的兴趣,并能使人轻松愉快地接受,宣传工作要体现出生动与灵活性。毛泽东就是宣传艺术方面的大师,他通常用通俗易懂、生动幽默的语言表述出严肃、深刻的道理。比如在著名的《反对党八股》的演说中,毛泽东引起了听众的数次捧腹大笑。他说:“拿洗脸作比方,我们每天都要洗脸,许多人并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后还要镜子照一照,要调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不妥当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何等地有责任心呀!”〔6〕840有时他还躺在藤椅上摇动着大脚板,间或说几句“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类的乡间俚语和“屁话、屁事、放屁”等不雅的短语,以求“一吐为快”,有时却也收到意想不到的宣传效果。相比毛泽东时代,现今党的宣传工作借助现代数字媒体,展现出各种新的表现形式与手段,但毛泽东宣传思想中体现的严肃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特点,仍然是我们今天必须遵循并切实践行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网络化、媒体(新媒体)个体化的今天,既要充分利用新的宣传媒介而体现出宣传工作的生动与灵活性,又要克服为了追求形式而降低甚至忽略宣传工作的严肃性的问题。

(四)典型引导

树立先进典型,让典型说话是毛泽东宣传艺术中最实在的特点。“为了宣传他的生死观,他树立了张思德、刘胡兰;为了宣传他的人生价值观,他树立了白求恩、雷锋;为了宣传党的干部形象,他树立了焦裕禄、王进喜……;在毛泽东的积极培育和倡导下,延安精神、大庆精神、好八连精神、雷锋精神曾经鼓舞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使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德代代相传。正因为先进典型来自群众,它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因此,也最能宣传和教育群众”〔14〕。在社会结构转型、价值观念多元、市场作用持续扩大、中西交流全面开展的当今中国,党的宣传工作面临着各种挑战,尤其是与西方社会的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其不良、甚至是别有用心的一些思想观念的影响。那么,对毛泽东在宣传工作中树立典型的思想恰当运用,在对当今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宣传、人民群众思想与行动的统一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与践行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坚持党性

坚持党性原则,是我党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条最根本的原则,也是毛泽东新闻宣传理论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①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和分析事物;②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③在组织上服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纪律;④在舆论上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把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宣传报道的主要任务。这些原则不仅体现在毛泽东的新闻理论上,而且也表现在他对新闻工作的实际指导与要求中。1942 年毛泽东在指导《解放日报》的改版工作时提出:“务使通讯社及报纸的宣传完全符合于党的政策,务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报纸必须与整个党的方针、党的政策、党的动向密切相联,呼吸相通,报纸应该成为实现党的一切政策,一切号召的尖兵、倡导者”〔5〕149。

毛泽东所主张并且始终坚持的新闻宣传工作的党性原则,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也有明确要求:“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15〕。我们应该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努力做好新时期的宣传工作。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20.

〔2〕刘少奇. 刘少奇选集:下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

〔3〕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6.

〔4〕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

〔6〕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2-23.

〔8〕毛泽东.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23.

〔9〕毛泽东.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0〕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外记者团和美军观察组在延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354.

〔11〕钟辰,夏鹭,叶兰.领袖交往实录系列:毛泽东〔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524.

〔12〕毛泽东. 毛泽东书信选集〔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13〕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给雷经天的信〔J〕.法学杂志,1981(4):2.

〔14〕李光荣. 试论毛泽东的宣传艺术〔J〕. 创造,1994(4):38-39.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4.

猜你喜欢
工作
我的工作
养工作比换工作更重要
工作能让人幸福吗
不工作,爽飞了?
工作至死何所用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工作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