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视角下英语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研究

2015-03-27 21:29李颍梅,孔娟,王倩倩
关键词:语用失误委婉语语用功能

跨文化视角下英语委婉语语用功能的研究

李颍梅,孔娟,王倩倩,戴婷婷

(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安徽合肥230031)

摘要:委婉语在作为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一直是语言学界关注的热点。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委婉语能够起到消除尴尬,保证交流顺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详细地阐述了委婉语的四个语用功能,即避讳、礼貌、遮掩和美化功能。不同文化背景中委婉语的使用各不相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流时,在使用委婉语经常产生许多语用失误。因此,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谈及对方的禁忌话题,以便减少交谈中双方的误解及语用失误进而消除交流障碍。

关键词:委婉语;语用功能;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

一、引言

委婉语属于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文化在语言中的一种体现。使用委婉语,可以避免在交流中说话者因为语言过于直接,造成对方的尴尬、不快。作为人际交往的润滑剂,委婉语能够起到消除尴尬,保证交流的流畅性。随着当今社会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委婉语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正确地了解并掌握委婉语,可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语用失误,避免因文化冲突带来的摩擦,使交流更顺畅。

二、委婉语的起源及发展

“euphemism”这个词源自于希腊语,字面意思是指“好听的话语”,或是“愉快的话”。美国语言学家Menken早在1936年就在其著作《美国语言》(The American Language)中研究了在美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背景下,几百种英语委婉语的产生和发展。1983年,美国的语言学家J.S.Neaman andC.G.Silver出版了著作《好听的话》(Kind Words)(1983)。这本书在研究委婉语方面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后的时间里,西方国家又有许多论文和著作从不同角度对委婉语进行了细致的探讨,并将委婉语的学术研究提到了新的高度。

近些年,我国语言学界很多学者也从各个方面对委婉语现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具体分类如下:从语义学角度(如刘纯豹,1994等)、社会语言学角度(如吴礼权,1987;李国南,1989;吴松初,1996;彭文钊,1999);心理学(如吴礼权,1998;孙汝建,1996);而汉语言学家主要从修辞学的角度研究委婉语(如陈望道,1976等)。在这些研究中,代表著作是束定芳于1995年在外国语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系统地阐释了委婉语研究历史与现状,并指出当代委婉语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这些研究对委婉语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近年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趋势日渐增强,跨文化交际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社交生活的各个角落。同时,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日渐频繁,跨文化交流正在越来越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

这些年来,尽管国内外的语言学家及学者分别从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义学等角度研究分析委婉语。然而大多数的研究仅限于理论层面,很少有研究涉及跨文化交际方面。在跨文化的交际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时,不可避免会对委婉语的使用不甚了解,甚至产生许多语用失误。本文在分析跨文化视角下委婉语的语用功能的基础上,针对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指出如何避免语用失误,进而有助于减少矛盾的产生,避免文化冲突,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三、跨文化视角下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众所周知,语言就是为了交流。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和目的。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舒畅。在交际过程中,它的语用功能主要有四个:避讳功能、礼貌功能、遮掩功能和美化功能。

(一)避讳功能

委婉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便是避讳功能。在交际中,人们应避免提及一些涉及不愉快、悲伤、令人厌恶或者对社会及个人造成危害的话题。如果说话者不注意,谈及这些话题,可能会造成听者的尴尬、生气甚至厌恶,也会对双方的关系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当谈及这类忌讳的话题时,人们往往选择使用委婉语。正如W.D Redfern曾指出“Euphemism provides a way of speaking about unspeakable. It falls midway between transparent discourse and total prohibition. It is the wouldbe safe area of language constrained by decorum”.(Asher,Simpson,1994:1181)

1.避免“dead(死)”

英语中表示“死亡”的许多委婉语都是借助隐喻造成的,例如:going to his long home(回老家);to be with God(见上帝);to join the im-mortals(作古);to rest in peace/ to be at rest(安息);to go to Heaven(or Paradise)(上天堂),to join one’s ancestors/to be gathered to one’s fathers(见祖宗)。

2.避免“old age(老)”

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因此导致了人们对待老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在中国,老人是智慧,经验,坚韧的代名词,因此使用“老”这个词大多是出于尊敬对方,而在英语中,“the old aged”则是相反的意思。很多老人不愿意被别人成为“the old aged”,他们认为这是对他们能力的质疑,因为

“old”在他们眼中代表着衰弱和临近死亡,他们不愿意被社会看低或者成为社会的负担。因此,在英语中,当谈及“old age”时,一般使用一些委婉词,如“the seasoned, elder statesmen, well -preserved, mature, or the experienced, or the senior citizen, advantage in age”等。

(二)礼貌功能

在社交场合,如果能够恰当礼貌地使用委婉语,不仅会体现说话人的素质及风度,同时这也是人类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明需要。它不仅能增进说话双方之间的情谊,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

1.关于地位低下的职业的委婉语。对于从事重体力劳动或者服务性行业的人,人们往往会选择更加礼貌地名称来代替这些直白的职业称呼。例如在英语中:waiter,waitress(服务员)被礼貌地称为dinning-room attendants(餐厅管理员);称呼hair-dresser(理发师)为beautician或者cosmetologist(美容师);称呼cooker(炊事员)为chef(厨师)。

2.关于贫穷和失业的委婉语。在谈到贫穷或者类似的话题时,人们一般避免直接表达,而倾向于使用委婉语来避免对方的不快与尴尬,如:一般不直接说penniless(身无分文)而说out of pocket(口袋空空);不说poor(穷)而说needy(贫困);当形容poor people(穷人)时,会说to be down on one’s luck(时运不佳);当被dismiss(解雇)时,会用lay off(下岗)替代。

(三)掩饰功能

并非所有的委婉语都是用于表达好的意图,有时使用委婉语是为了掩饰真相。正如曾毅平所言:“有些事情原本自自然然,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却羞于启齿。然而,既是客观存在就不能不诉诸语言,于是交际言语中便生出许许多多绝妙的讳饰说法。”

1.用于商业领域,以便更好地促销商品。为了让顾客选择自己的商品,商家往往会使用大量诱导性的词汇,引起顾客的注意。为此,商家在挑选广告语时尤为谨慎,会尽力选择一些委婉语来鼓吹产品质量或者效果,误导或欺骗消费者并从中获利。如飞机的舱位,“the first class(一等舱)”被改成为“deluxe class(头等舱)”,“the second class(二等舱)”被改称为“the first class(商务舱)”,“the third class(三等舱)”被改称为“economic class(经济舱)”。同时,“cheep(便宜)”这个词一般会让人联想到质量差,过时,因此往往被改称为“budget(廉价)”,“low-cost(低成本)”or“economic(经济)”。

2.用于掩盖贫困、经济萧条、失业、犯罪等社会问题。如果有人破产,不会直接说他go bankrupt(破产)被委婉地说为out of the game(比赛出局);对于欠债的人,不会直接说in debt(负债)而会委婉地说cash advance(钱超支了);穷人住的“slums”(贫民窟)被改称为“substandard housing”(低标准房屋);而如果living on pension(靠救济金为生)则会成为living on social security(靠社保生活);如果女子illegitimate child(未婚生子)被委婉地称为love children(爱孩子);而犯人住的bride well(监狱、拘留所)则变成了the rehabilitation home(感化院、康复中心)。

(四)美化功能

人们常常使用委婉语来美化一些令人不愉快或者敏感的话题。例如在西方国家,直接谈论一个人的外貌或者身材是不礼貌的行为,这会让对方感觉尴尬甚至气愤。因此,当谈及此类话题时,人们往往用一些褒义词来美化事实。例如人们一般不会说“ugly(丑)”,“awful(吓人)”而会选择用“ordinary(普通)”,“plain(平常)”。人们也不会直接说“fat(胖)”而会委婉地说“nutritionally endowed(营养好)”,“well-built(长得结实)”,“plump(丰满)”,“big-boned(骨架大)”,“mighty(威猛)”“put on weight(发福)”,and“chubby(胖嘟嘟)”等等。同时对于太瘦的人,也不会直接说“skinny(皮包骨头)”,而会委婉地说“delicate(纤弱)”,“slender(苗条)”or“slim(修长)”。

四、跨文化交际中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语言学家Jenny Thomas于1983年在她的著作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跨文化语用失误》中提到。她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言语交际中,由于各自说话习惯和表达方式不同,或者由于一方不了解另一方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发生误解,障碍或冲突,影响交际效果。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的因素涉及很多,其中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文化因素。由于语言使用不当而造成的错误很容易消除,但跨文化交际中语用失误绝大多数都是有文化差异而产生的。如果忽视交流中文化差异,或者禁忌使用不当,都会造成双方理解的偏差,进而会导致谈话终止。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文化价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都有不同的理解。东西方有着不同的价值观,西方文化看重个人主义,强调机会均等、自强自立及自主创新,他们极其看重个人隐私。与之相反,中国文化看重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团结合作。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是这两种文化中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没有领会不同文化价值观,可能会导致交际障碍。中国人对于一些个人问题,像年龄、婚姻状态、工资等都有极大的兴趣,人们一见面就问:“有没有女/男朋友了?结婚了吗?一个月挣多少钱呀?……”可是这些话题在西方国家是人们所避讳的,直接问这些问题会让对方感到尴尬。

比如下面的情景:一位中国人被邀请去一位美国朋友的新家参观,房子很漂亮。

Guest:Beautiful house!(客人:“好漂亮的房子呀!”)

Host:Thank you!(主人:“谢谢!”)

Guest:How much did you pay for this house?(客人:“买这个房子你花了多少钱?”)

不仅如此,清朝离近代不远,流传下来的古钱币异常的多,这就使孟导手里的‘乾隆通宝’处境更加悲情。为了让孟导心服,老贾决定从基本知识讲起。这时有客人来买东西,叶总和来人去了店铺里面。

Host:Well…(Keep silence).(主人:“额……”(沉默))

Guest: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客人:“你怎么不说了?”)

Host:We don’t talk about the price of the house.(主人:“咱们别谈房价了吧。”)

Guest:We are prepared to buy a house now.(客人:“我们最近打算买房。”)

从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双方都感觉气氛很尴尬,造成双方误解的原因并不是听者的理解能力不强,不能听懂说话者的言语,而是因为文化差异,双方对一些事物认识不同。事实上,当语言能力可以应对沟通的需要时,文化障碍便愈加凸显,因为人们很容易谅解语言失误,但是由于语用失误或者文

化的误解而导致的摩擦很难消除,甚至这会造成交流的终止。

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都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谈及对方的禁忌话题,以便减少交谈中双方的误解及语用失误进而消除交流障碍。同时,人们也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不同”并不意味着“不好”。每一种文化都有着特有的魅力和特征,这些特点可能在别国文化是不被接受的,这时,人们要学会去理解并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化解文化冲突。

五、结论

委婉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人际交往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恰当地使用委婉语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更舒畅。然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价值观有着不同的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文化差异会产生许多语用失误。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避免谈及对方的禁忌话题,以便减少交谈中双方的误解及语用失误进而消除交流障碍。当然,英语委婉语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包括语义学、语法学、词汇学、语用学等,而跨文化交际也涉及了语言、文化、社会学、心理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本论文的讨论还是限于初级阶段,一些归纳和观点仍然是探讨性的,对于具体消除语用失误的措施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系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4 SK0006)

参考文献:

[1]Allen, K, Burridge, K. Euphemism and Dysphemism: Languages Used as Shield and Weapon[M].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18.

[2]Leech, G H. Principles of Pragmatics.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3]Grice, H.P. 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 [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4]J.S. Neaman & C.G. Silver,Kind Words: A Thesaurus of Euphemisms Expanded and Revised Edition. New York: Facts on File, World Publishing Corp,1983.

[5]Thomas, J. Cross-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 [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3.

[6]Yule, G. Pragmatics. 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刘纯豹.委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8]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89,(3):28-34.

[9]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上海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5):17-22.

[10]曾文雄.模糊限制语的语言学理论与应用研究[J].外语教学,2005 (7):27-30.

[11]徐莉娜.跨文化交际中委婉语解读策略[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9):6-9.

[12]常敬宇.委婉表达法的语用功能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32-36.

[13]邵军航.论委婉语的分类标准及类型[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9,(4):68-72.

猜你喜欢
语用失误委婉语语用功能
礼貌策略在商务英语信函中的应用
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模糊语教学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归化与异化
基于顺应理论的委婉语研究
关于大学英语语音的语用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称呼语在中俄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浅论委婉语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