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2015-03-28 06:22王真
关键词:阶数格兰杰居民收入

王真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王真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为了分析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探寻促进居民有效增收的新路径,借助计量专用软件EVIEWS6.0,并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商业贸易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商业贸易发展分别构成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则均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商业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均具有长期的正向冲击作用。因此,必须采取更加有效举措推动商业贸易健康发展,为居民持续增收提供广阔空间;要正确引导居民消费,发挥消费对商业贸易发展的刺激作用,以逐步形成商业贸易与居民收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

商业贸易;居民收入;动态关系

一、问题提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随着我国向现代化国家迈进,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推动农村人口实质性向城镇转移[1],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商业贸易的发展,从而促进居民收入的增加。为此,居民收入与商业贸易发展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居民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为此,不少学者对贸易发展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命题进行了研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出现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外贸易和FDI的增加均将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但不能因对外开放带来的收入差距拉大现象而否定对外开放[2];货物贸易的发展会使收入差距先减少后扩大,而服务贸易的发展则使得收入差距先扩大后缩小,而教育发展水平等因素也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影响[3];贸易开放度的增加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4];贸易开放和外资开放对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弥合效应[5]。除了受到贸易因素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出现还受到金融、社会支出等因素的影响。从长期来看,金融规模的扩张和金融效率的提高都缩小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从短期看,金融效率的提高却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6];社会性支出的增加会加大城镇居民内部收入差距,财政自主度越大,收入分配差距就越大,社会性支出竞争越强,收入差距就越大[7];加上第三产业的产值占比发展一直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导致小城镇对新兴产业吸引力不大,城镇化发展缓慢,这是人们纷纷向往大城市而放弃在小城镇生活的原因[8]。

上述观点及主张大多是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主要从对外贸易的角度展开论述,得出了一些具有较强现实指导意义的结论与建议。但针对国内商业贸易发展对我国居民收入的影响分析较少,笔者主要研究国内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模型设定

1.变量的选取与计量模型的设定

笔者选取向量自回归模型(VAR)作计量实证分析,研究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影响。VAR 模型是非限制性向量自回归模型,把系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用来解释各种经济冲击对经济变量造成的影响[9]。滞后期为P阶的VAR(p)模型的数学表达式为:

yt=Φ1yt-1+…+Φpyt-p+Hxt+εtt=1,2,3,…,T

(1)

其中:yt是k维内生变量列向量,xt是d维外生变量列向量,p是滞后阶数,T是样本个数。Φ1…Φp是k×k维矩阵,矩阵H是待估计的系数矩阵。

为了研究需要,笔者从《中国统计年鉴》上选取1978~201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此代表商业贸易的发展状况,用1978~2013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以此代表居民的收入状况,并分别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记为T_SRG、U_INCOME、C_INCOME。同时,为了提高计量实证分析的准确性,对这些数据作自然对数处理,分别得到Ln(T_SRG)、Ln(U_INCOME )、Ln(C_INCOME)。

2.变量的统计性质与趋势变化描述

在进行计量实证分析前,有必要对各组经济数据的统计性质与趋势变化进行适当描述,以便为后续实证分析提供一定参考。

表1 各组数据的统计性质描述

由表1可知,自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我国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人均收入均实现了较快增长,居民收入折线呈现出逐年“上扬”的发展态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分别由1978年的343.4元和133.6元增至2013年的26955.10元和8895.90元,增幅显著,这充分显现出我国社会经济改革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同时,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呈现出逐年扩大的发展态势,需要引起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商业贸易获得了飞速发展,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1558.00亿元,迅速增至2013年的237809.90亿元,增长幅度十分显著。这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社会逐步放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现实是紧密相连的,充分彰显出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变化趋势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发展态势,商业贸易发展与居民收入之间似乎存在着某些微妙联系。

(二)计量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了有效避免因经济数据不平稳造成的“伪回归”,需要对各组经济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笔者采用ADF检验的方法分别对变量Ln(T_SRG)、Ln(U_INCOME)和Ln(C_INCOME)作平稳性检验,且滞后阶数由AIC和SC原则确定,具体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单位根检验结果

注:△代表一阶差分,△2代表二阶差分,括号内前两个字符表示检验的类型(c:含常数项,0:不含常数项;t:含趋势项,0:不含趋势项),第三个字符表示滞后的阶数;***表示在1%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

由表2可知,序列Ln(T_SRG)和Ln(U_INCOME)的ADF检验统计量均大于显著性水平10%时的临界值,此时序列Ln(T_SRG)和Ln(U_INCOME)都存在着单位根,即不平稳。接着,分别对Ln(T_SRG)和Ln(U_INCOME)作一阶差分处理,得到△Ln(T_SRG) 和△Ln(U_INCOME),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此时△Ln (T_SRG) 和△Ln(U_INCOME)的ADF检验统计量分别小于相应的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表明△Ln (T_SRG) 和△Ln(U_INCOME)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即:Ln (T_SRG)~I(1),Ln (U_INCOME)~I(1)。而Ln(C_INCOME) 在二阶差分之前,其ADF统计量均大于对应的临界值。而在二阶差分后,△2Ln(C_INCOME)的ADF统计量小于显著性水平1%的临界值,此时其不存在单位根,为平稳时间序列,即Ln(C_INCOME)~I(2)。

2.VAR模型的选定

滞后阶数的确定对于VAR模型的选定极为重要,无论是滞后期选择过大还是较小,都有可能使模型本身出现错误,对研究结论颇为不利。因此,笔者综合采用最大对数似然值(LogL)、修正的似然比检测统计值(LR)、最终预测误差(PFE)、Akaike(AIC)、Schwarz(SC)和Hannan-Quinn统计量(HQ)判断准则来确定滞后阶数[9],判断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VAR模型滞后期的选择情况

由表3可知,在滞后期为3时,除了LogL 外,其余各项的检验值均显著,已经用“*”标出,且各特征值的根均在单位圆以内。因此,此时VAR模型的最佳滞后期为3,即VAR(3)模型最为合理。

3.协整检验

鉴于Ln(T_SRG)和Ln(U_INCOME)都在一阶差分后平稳,即Ln (T_SRG)~I(1),Ln (U_INCOME)~I(1),理论上将Ln(T_SRG)与Ln(U_INCOME)可能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即协整关系。协整检验之前,通过AIC和SC的相关信息,确定模型中变量的滞后阶数为3。笔者采用Johansen检验对序列Ln(T_SRG)和Ln(U_INCOME)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协整检验结果

注:**表示在5%水平上显著,没有确定趋势,协整方程有截距。

由表4检验结果可知,Ln(T_SRG)和Ln(U_INCOME)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即商业贸易与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其协整方程式为:

Ln(U_INCOME)=0.871293*Ln(T_SRG)+0.089472

(2)

由协整方程式(2)可知,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有着长期的正向影响,即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随着我国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而持续增长,这与我国的客观发展现实是相吻合的。

4.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笔者在协整检验的基础之上,对变量Ln(T_SRG)、Ln(U_INCOME)、Ln(C_INCOME)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由于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滞后阶数相当敏感,笔者采用AIC原则和SC原则来进行滞后阶数的选择,通过检验,最终理想的滞后阶数为3。

表5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

由表5的检验结果可知,在滞后阶数为3的条件下,一方面,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分别构成了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同时,商业贸易发展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影响存在着较大差异,即对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由于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是商业贸易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其概率分别高达26.21%和49.12%。

5.脉冲响应分析

协整检验分析仅表明,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但是由于受到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影响,难以准确知晓各变量的单位变化如何通过内在联系引起对整个系统的扰动,以及各变量对这些扰动的综合反应[9]。因此,笔者采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对我国商业贸易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动态影响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由此得出,就长期而言,随着我国商业贸易的迅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将会持续增加,即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收入具有长期的正向冲击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存在协整关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意味着商业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为城镇居民提供更多的、更好的就业机会,有利于确保城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可以推动城镇居民自主创业,促进城镇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此外,商业贸易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搞活城镇社会经济,创造城镇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为城镇居民收入的长期增加提供机会。

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格兰杰原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既是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格兰杰原因,也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进一步说明商业贸易经济快速发展对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商业贸易发展对城镇居民收入的影响程度很大。此外,城乡居民收入成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格兰杰原因不十分明显,这正是我国大多数居民“重储蓄,轻消费”消费理念的显现。

第三,商业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有长期正向冲击作用。由脉冲响应分析可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具有长期正向冲击作用,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国内商业贸易发展的核心衡量指标,这就意味着我国商业贸易发展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也将产生长期有效的正向冲击作用,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冲击作用将愈发突出。

(二)政策建议

第一,增强农民商业贸易参与实力,促进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持续性增长。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具有长期的正向冲击效应,为此,应该加大农民创业培训、农民技能培训的力度,激发农民参与商业贸易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商业贸易参与能力,有效发挥商业贸易发展对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让农民分享商业贸易发展成果,促进大众创业的实现。

第二,优化商业贸易发展外部环境,确保商业贸易发挥更大促进拉动功效。针对当前农产品市场中间环节的相对垄断问题,应加强对中间交易的规范监督,推动收益的合理分配[10]。进一步打破贸易垄断现象,优化商业贸易发展环境,形成更加公平、合理、高效的市场运行机制,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市场竞争氛围,为商业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为商业贸易综合效应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

第三,促进居民消费观念有效转变,充分发挥收入对商业贸易的刺激作用。随着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应当进一步转变我国居民的传统消费观念,逐步形成以收入定消费,以消费促进商品生产及商业贸易持续发展的格局,从而形成经济的持续增长格局。

[1]汪发元.中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现状比较及政策建议[J].农业经济问题,2014(10).

[2]沈颖郁,张二震.对外贸易、FDI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1(6).

[3]范爱军,卞学字.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对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影响及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13(6).

[4]彭秋莲,陈春斌,欧阳俊.贸易开放度与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分析[J].商业时代,2009(29).

[5]赵晓霞,李金昌.对外贸易、FD与城乡居民收入及差距——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协整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9(2).

[6]梅春,程飞.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2(6).

[7]董丽霞,韩奕.社会性支出与城市居民收入不平等关系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5).

[8]汪发元,邓娜.城镇化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动态互动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5(4).

[9]梁红梅,张迪.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动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3(5).

[10]汪发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面临的问题与化解对策[J].经济纵横,2015(2).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de on the Residents’ Income

WangZhen

(SchoolofManagement,JingzhouInstituteofTechnology,Jingzhou434023)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commercial trade on the residents’ income,and explore the new path to promote residents’ income effectively,the author used Eviews6.0 (the special software for measurement) and the 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 (VAR model) to do empirical analysis.There are some results about this research.Firstly,the cointegration relationship exist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de and urban resident’s per capita income.Secondly,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de was the Grainger reason of per capita income growth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but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was not the Grainger reason of the commercial trade development.Thirdly,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de had a long-term positive impact on the per capita incom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Therefore,on the one hand,we must take mo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make the commercial trade healthy development,to provided vast space for the income growth of the residents.On the other hand,we should also guide the inhabitants expanding consumption correctly,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timulation of consump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mmercial trade.In this way,we can gradually form a benign development pattern between the commercial trade and the residents’ income.

commercial trade;income;dynamic relationship

2015-04-10

湖北省科技支撑计划软科学研究人才基金项目(RKF2014000143)

王真(1968—),男,湖北京山人,讲师,主要从事贸易经济管理研究。

F740

A

1673-1395 (2015)07-0048-05

猜你喜欢
阶数格兰杰居民收入
中国整体与区域居民收入周期的协同效应分析
新疆城镇化与农村居民收入实证分析
确定有限级数解的阶数上界的一种n阶展开方法
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数说陕西70年”之居民收入
一个含有五项的分数阶混沌系统的动力学分析
复变函数中孤立奇点的判别
2018年一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情况
国内外铜期货市场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
临终的医生与关怀的本意
格兰杰因果关系在复杂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