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5-03-28 06:22倪丹丹
关键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倪丹丹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新常态下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倪丹丹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安徽省产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通过横向对比来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偏离度,并且分析三大产业内部各个行业的现状,运用ADF检验,格兰因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安徽省1978年到2013年三大产业产值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第二产业对于安徽省经济贡献程度较大,产业结构与发达城市之间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在新常态背景下,要实现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

新常态;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前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较快,人们比较重视数量,而在新常态下,则要注重质量和结构,强调适度稳步发展。如何适应新的经济发展形势,实现更好发展,不仅是整个国家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各地方应该重视的问题。只有抓住机遇,正确处理好产业结构优化问题,才能提高经济效益,更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而促进整体经济发展。笔者在经济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分析了安徽省产业结构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

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农、工、商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会发生变化,最终商业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会最大[1]。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在1940年提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会从效率低的产业转移到效率高的产业,即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2]。我国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也在不断加深。韩梅在2011年研究了安徽省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的偏离度,在研究结果基础上提出了要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3]。王峰在2013年对于甘肃省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甘肃省产业结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4]。李俊华在2015年提出在我国经济在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我国的产业发展模式应该从传统的要素驱动转变到创新驱动,并且创新应该是一种集群创新[5]。胡晓鹏在2015年对于经济新常态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且提出了在新常态下,产业结构的调整要处理短期与长期,政府与市场,以及连续性和突破性之间的关系[6]。

二、安徽省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现状对比分析

1.产业结构偏离度

产业结构偏离度是用某一产业的劳动力结构与产值结构之差计算。用Si表示第i产业(i=1,2,3)的结构偏离度,如果Si大于零,说明该产业劳动力需要从该产业转移出去。如果Si小于零说明需要吸纳劳动力进入。

表1 产业结构偏离度横向比较

注:数据是通过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安徽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出的。

通过选取安徽省与中国以及其他几个较发达的省市相关数据计算产业结构偏离度,通过对比发现,目前安徽省第一产业偏离度相比较北京、上海、江苏较大,而与全国的水平相当,说明第一产业劳动力过多,需要转移出去。第二产偏离度除了上海市以外,所选取的城市产业结构偏离度都为负,说明劳动力需要转入第二产业,而上海市目前已经很发达,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较高,劳动力需要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入。安徽省第三产业偏离度为正,而所选城市以及全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为负,这说明安徽省目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有待提升。

2.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是用某一产业的产值所占的比重和劳动力就业所占比重的比值计算得出的。如果计算所得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就表明该产业的劳动效率较高,反之,产业效率就越低。而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相差越小,则说明该地区的产业结构越合理,经济发展水平也越高。

在三个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中,江苏省、上海市、安徽省以及全国的第二产业的效率都比第一、第三产业要高。北京市的第三产业效率要比第一、第二产业高,而且北京市各产业间比较劳动生产率差距较小,这说明北京市的产业结构相对合理,见表3。而与发达城市相比,安徽省三个产业间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相差大,产业结构有待调整。

表2 比较劳动生产率横向比较

注:数据是通过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2014年安徽省、上海市、北京市、江苏省统计年鉴整理计算所得。

(二)产业结构内部分析

1.第一产业内部分析

通过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安徽省的第一产业中林业、牧业以及农林牧服务业比重在逐年上升,渔业比重稳中有降,农业产值所占比重逐年有所下降,但是产值依然占最大比重,在2013年占第一产业的52.61%,安徽是农业大省,但是农产品规模化和标准化的程度较低,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面临巨大压力。

表3 安徽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构成

注:数据来源于201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

2.第二产业内部分析

根据2014年的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在工业产值中排前6的是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基本是重工业。[7~9]安徽省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是主要注重量的发展,深加工水平不高,在新常态大背景下实行产业转型,提高产品内在附加值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第三产业内部分析

通过2014年安徽省统计年鉴数据得出2013年第三产业内部增加值最大的行业是批发零售业占21.6%,其次是房地产12.1%,金融业12%,交通仓储业11.2%,公共管理8.8%,住宿餐饮4.7%,计算机服务3.2%。这说明安徽省第三产业中附加值较高,科技含量高的行业对于第三产业的贡献率还较低,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三、安徽省经济增长与三大产业的相互关系实证检验

在实证分析中主要选取了1978年到2013年的四个指标,一是安徽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定义为GDP,二是第一产业的产值定义为G1,三是第二产业的产值定义为G2,四是第三产业的产值G3,为了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以1978年为基期利用计算所得的GDP平减指数消除了每个变量的价格影响因素。为了消除异方差,分别对于四变量取对数,即lnGDP,lnG1,lnG2,lnG3.

(一)单位根检验

由单位根的检验结果可知,原来的序列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不显著,都不能拒绝原假设,原序列都不平稳。而进行一阶差分之后,四个变量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可以拒绝原假设。即可以认为LNG1、LNG2、LNG3、LNGDP是一阶平稳的,可以进行协整检验。

(二)协整检验

首先,建立协整方程。

LNGDP=1.523714+0.167631 LNG1+0.454772 LNG2+0.284411 LNG3+et

(18.26672)(7.305270)(19.50780)(13.71744)

其次,模型的残差序列U1进行单位根检验。

表4 单位根检验

表5 残差单位根检验

由ADF的检验结果可知,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U1在1%,5%,10%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通过检验,拒绝原假设,接受备则假设,即残差序列U1是平稳的。

方程中各个系数都可以通过显著性检验,相关系数高达99%,通过三个系数0.167631,0.454772,0.284411相比较可以得出,三个产业产值分别提高一个百分比时,第二产业产值的提高对于安徽省经济贡献最大。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可以通过检验的,所以安徽省的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变动是安徽省的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情况下,要实现安徽省经济的持续增长,必须重视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提高产业的效益,从而更好促进经济发展。

表6 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结果可知,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第二产业对于经济贡献程度比较大。短期内第二产业产值变动对于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程度最大,第三产业对于安徽省经济的贡献程度有待提升,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劳动力应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第三产业最终应该对于经济的贡献最大。通过前部分采用对比分析安徽省产业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可以得出安徽省产业结构虽然有所调整,但是与发达城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而且通过对各个产业内部的行业分析得出安徽省目前的行业重工业占据较大比重,而且重工业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低。在新常态的背景下,要实现安徽省经济的可持续和高质量的发展,必须重视产业结构的调整,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首先政府和企业都要转变自身观念,政府不能只单纯重视经济增长,而企业自身不能只追求产品的数量而忽视产品的质量。只重视数量的发展是不能适应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要求的,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单纯数量的增长对于企业来说,缺乏持久竞争力,企业效益难以提高,企业难以维持长久发展。对于地方来说,也不利于地方长久发展。所以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和地方政府要转变观念,经济发展要更注重质量。

第二,重视创新能力,新常态经济较过去的经济发展环境有很大不同,在新常态经济下更注重创新来推动经济发展,如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等等。因此安徽省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政府要在全社会倡导创新理念,要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在生产中提升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10~12]除此之外,要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安徽省以中科大为代表的高校科研水平较高,因此要重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大对于院校的科研支持,从而为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第三,积极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政府要加大对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新品种的研发投入,从而提高单位产量。除此之外,应该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从而提高劳动力效率,更多的劳动力可以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安徽省是农业大省,但是目前的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因此应该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安徽省还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发展特色农业品牌。从而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目前安徽省第二产业产值比重最大,因此必须重视第二产业的内部优化,安徽省目前工业以低附加值的重工业为主,因此必须提高其技术含量,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益。而且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大技术研发,发展绿色产业。提升第三产业在安徽省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目前传统的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因此要重视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从而总体上提升第三产业的水平,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潜力,最终实现结构的优化。除此之外,安徽省是连接南北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并且靠近长三角,因此要根据自身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的产业转移,从而更好促进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

[2]M.A.ColinClark.The Condition of Economic Progress[M].Macmillan & Cold.1995.

[3]韩梅.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

[4]王峰.甘肃省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3.

[5]李俊华.新常态下我国产业发展模式的转换路径与优化方向[J].现代经济学探讨,2015(2).

[6]胡晓鹏.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J].社会观点,2015(2).

[7]张秀生,王鹏.经济发展新常态与产业结构优化[J].经济问题,2014(4).

[8]王茜.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分析与调整对策[D].合肥工业大学,2009.

[9]左旭.安徽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

[10]崔玉泉.孙建安.产业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中国管理科学,2012(3).

[11]孙宝惠.乌鲁木齐产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3).

[12]孟祺.山西产业结构变动的实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7.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2015-03-21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15G1516)

倪丹丹(1992—),女,安徽蚌埠人,硕士研究生。

F320

A

1673-1395 (2015)07-0057-04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
6口塘出虾43000斤!产值超100万元,“万亩虾塘”的成功密匙你了解了吗?
2020年阿根廷大豆产值将达205亿美元
“一米菜园”有颜值更有产值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2.9%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第三产业完成投资增长6%
一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明显下滑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