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2015-03-28 06:22汤舒俊舒博张文渊
关键词:弗利探索性效度

汤舒俊 舒博 张文渊

(长江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修订

汤舒俊 舒博 张文渊

(长江大学 教育学院,湖北 荆州434023)

对4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查以修订《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并进一步考察该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指标。探索性因素分析结果发现修订后的量表有四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修订后的四因素结构拟合良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51,分半信度为0.873,并且效标关联效度良好。因此,修订后的《利他人格自陈量表》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属性,可作为大学生利他人格的测量工具。

状态自我宽恕量表;大学生;信度;效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互帮互助的精神,在心理学的语境下就是利他的体现。“利他”最早由19世纪法国的哲学家和伦理学家孔德提出,孔德将“利他”作为他伦理学体系的基础,是指把社会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了社会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态度[1]。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家日益关注利他研究,但大多认为利他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受情境因素诱导的,研究成果大部分归属于社会心理学的内容[2]。20世纪80年代Oliner等人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进行营救的人的研究。Samuel Oliner本身就是一个在二战期间受到陌生人无私帮助的犹太人,正是他的亲身经历促使他开展了利他研究[3]。越来越多的研究也为利他人格的存在累积着证据,在实证研究方面,Rushton等通过利他人格自陈量表(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的系列研究中,证明了利他人格的存在[4]。为了推动利他人格在中国的本土化研究,笔者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考察利他人格自陈量表(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在我国大学生人群中的适应性,并考察其信、效度指标。

一、 研究方法

(一) 被试

在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和广东工业大学发放问卷,在专业问卷网站发布问卷的方式进行。初测选取了不同年级和专业背景的大学生为测试对象,总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问卷441份,剔除废卷(有未答题和作答有明显反应倾向的,如答案以某种规律出现)29份,共得到有效问卷412份,有效率为91.56%。将412份有效问卷分为两部分,一半(样本A)用于探索性因子分析,另一半(样本B)用于验证性因子分析。

(二) 工具

《利他人格自陈量表》(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是Rushton等在1981年编制的,是自陈式量表,共有20个条目,内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利他行为。全量表采用5点计分,从“1”表示“从不”到“5”表示“很经常”变化,是研究利他行为普遍采用的测量工具。

问卷修订时,由心理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学生翻译原量表的所有题目,对比分析以上两份译稿,形成量表的初稿;请文学教授对初稿的语言文字进行校正,使其流畅准确、符合中文表达习惯,请心理学博士对初稿的专业内容进行修订,使问卷内容科学规范,同时也对测试指导语做了修订,仍然采用likert 5点计分,“1”表示“从不”,“5”表示“很经常”。

鉴于利他行为与自私自利的马基雅弗利主义行为针锋相对[5],因此笔者选用马基雅弗利主义作为预测效标,马基雅弗利主义通过《中国人的厚黑人格问卷》测定,信效度良好,具有良好的测量学指标[6]。

(三)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与Lisrel8.80对搜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二、 结果

(一)项目分析

对初测数据进行项目分析,计算题总相关系数,全部初测项目题总相关都大于0.30。

(二)效度分析

1. 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样本A对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显示,χ2=623.28,p<0.01,KMO值为0.716,表明数据适宜探索性因素分析[7]。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量表项目间的共同因素,再用Kaiser标准化最大变异法进行旋转,最后得到了5个因素,这5个因素总共解释了总变异量的63.183%。由于最后一个因子仅包含一个项目被删除,量表最终保留了17个项目,4个维度(见表1)。

表1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N=206)

由表1可以看出,因素一的负荷值在0.726~0.577,共7个题项,主要涉及在公共场合给别人提供的帮助,这可能是由于被试感到这是他作为社会公民应尽的责任,因此将第一个因素命名为社会责任;因素二的负荷率在0.782~0.549,共4个题项,主要涉及对别人的信任而提供的帮助,因此将第二个因素命名为人际信任;因素三的负荷率在0.872~0.430,共3个题项,主要涉及因设身处地感到别人的难处而对别人提供帮助,因此将第三个因素命名为移情;因素四的负荷率在0.785~0.435,共3个题项,主要涉及与别人交往时的利他行为,因此将第四个因素命名为社交兴趣。

2.验证性因素分析

用Lisrel8.80对样本B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见表2)。结果显示,χ2=398.43,自由度为156,χ2/df=2.55,RMSEA=0.045,CFI=0.89,GFI=0.93,AGFI=0.93,NNFI=0.92,IFI=0.92。由结果可见,χ2/df<3,CFI、GFI、NNFI、IFI等指标在0.90左右,RMSEA接近0.05,表明四因素模型拟合优良,修订后的利他人格自陈量表结构效度良好。

表2 证性因素分析结果(17个项目,N=206)

3. 效标关联效度

以马基雅弗利主义(厚黑人格)作为利他的观测效标,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三) 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 α系数(同质性信度)以及分半信度来分析量表的信度,结果见表4。

表3 修订后量表的效标关联效度分析(N=206)

注:**表示.01水平上相关显著,*表示.05水平上相关显著。

表4 修订后量表的信度分析(N=206)

三、结论

本研究引入的Rushton等人编制的问卷是西方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利他人格自陈量表,整个量表的修订过程都严格遵守了心理测验量表的修订程序。量表的修订共收集了412份问卷,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了一份包含4个维度,16个项目的正式量表,进一步的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四因素的量表结构拟合良好,修订后量表的同质性系数为0.851,分半信度为0.873,修订后的量表各项信、效度指标良好,可以作为测量利他人格的有效工具。

[1]钟华,郭永玉.利他人格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2]张会平,李虹.大学生利他动机的调查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6(4).

[3](美)D.O.Sears,L.A.PelauS.E.Taylor.社会心理学(第十版)[M].谢晓非,谢冬梅.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J.Philippe Rushto,Roland D.Chrisjohn and G.Cynthia Fekken.The altruistic personality and the 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J].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1981(2).

[5]汤舒俊,郭永玉.西方厚黑学——基于马基雅弗利主义及其相关的心理学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6]汤舒俊,郭永玉.中国人厚黑人格结构及其问卷编制[J].心理学探新,2015(1).

[7]郭志刚.社会统计分析方法——SPSS软件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 胡号寰 E-mail:huhaohuan2@126.com

Revision ofSelf-ReportAltruismScale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TangShujunShuBoZhangWenyuan

(SchoolofEducation,YangtzeUniversity,Jingzhou434023)

To revise the 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 in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and further examine its psychometric indexes,412 college students were surveyed.The results of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vised Self-Report Altruism Scale had four components,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evised scale had good construct validity.The following reliability tests showed that the internal consistency coefficient was 0.851,and the split-half stability coefficient was 0.873.And the final criteria-related validity was also sound.The revised scale has good psychometric quality an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the altruism 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State Self-Forgiveness Scale;College students;reliability;validity

2015-04-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SH066);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011B199)

汤舒俊(1978—),湖北荆州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

B842

A

1673-1395 (2015)07-0087-03

猜你喜欢
弗利探索性效度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比弗利山丘庭院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威弗利》的地点记忆与政治想象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杰克·吉伦哈尔比弗利山庄不够味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