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空间再现: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

2015-03-28 09:20罗杰
怀化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视觉文化

生命空间再现: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

罗杰

(文山学院 人文学院, 云南 文山 663000)

摘要:云南甲马是云南民俗艺术中最具地方特色的类型之一,云南甲马作为民众民俗文化的精神体现,集中反映了云南地区民众的传统文化、宗教信仰原貌,呈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精神信仰与祈福的心理诉求。从生命美学的视角出发,运用视觉文化中语义的内涵与外延构成原理,探究云南甲马视觉文化内涵中祈愿避灾的生命意识及其图画表意与文字传情相结合图像意识的生成,进而分析这种民俗艺术构建起的生命空间。

关键词:云南甲马;视觉文化;生命美学;图像意识

中图分类号:K890;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743(2015)01-0019-03

Abstract:Yunnan Jiama is one of the types of Yunnan folk art with the most local characteristics.Since embodying the spirit of the populace folk culture,it collectively reflects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original religious belief in the Yunan areas,and presents the psychological demand for the spiritual belief on ideal life and blessing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 esthetics,in the utilization of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of visual culture and the principle of extensive constitution,the article inquires into the life consciousness of evading the disaster,and the production of the image awareness of combining the way of expressing ideas in pictures with the way of demonstrating emotion in writing,to deeply analyze the life space constructed in this kind of folk art.

收稿日期:2014-11-08

作者简介:罗杰,1980年生,男,彝族,云南广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文艺美学及中外文学文化比较。

Life Space Reappearance:Visual Culture and Image Consciousness of Yunan Jiama

LUO Jie

(HumanitiesInstitute,WenshanCollege,Wenshan,Yunnan663000)

Key words:Yunnan Jiama;visual culture;life esthetic;image consciousness

甲马是在云南保山、大理等地区的宗教祭祀活动中使用的木刻印制品,至今流传已经有几百年的时间。从视觉文化角度来看这种民俗艺术在一定程度上融合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民俗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简单、自然、乐观、纯朴、直爽的审美特性,其文化内涵潜藏着独特生命意识。本文在总结前人整理的实证材料的基础上,把民俗学材料、审美心理发生方法、视觉文化、图像意识等结合起来,将云南甲马置于民族审美文化的背景中,探析其图像意识和视觉文化。

一、云南甲马蕴含的视觉文化内涵

云南甲马主要是由图像和文字符号组成,一般是借由图像符号配合相关文字来传情达意,每幅甲马的图像符号内容都是为了能在祭祀活动中表达一定的心理愿望和精神诉求。甲马的这种文化功能应验了视觉文化中对图像符号的理解,甲马作为一种具有特殊图像表征的图像符号符合视觉文化内涵:“视觉文化就是一种以形象或图像作为主导方式来传递信息的文化,它包括以巫术实用模式为取向的原始视觉文化。”[1]云南甲马构图中的图像符号就是以人物形象或自然图像把民众内在诉求以情感直觉化的方式来表达,而这种情感直觉化往往成为图像符号的审美因素,通过审美情感的外化将民众情感寄托在甲马中,甲马在祭祀活动中传达了出云南民众的审美情感和生命意识。在云南甲马中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也印证了这一点,甲马图像和文字内容普遍涉及自然神灵、神仙星官、民族鬼神、祈福生活、先祖亡灵等等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正是当地人民渴求和谐生活的神化表现。因而在云南甲马中凝结着民众纯朴的视觉文化内涵:在以招财送子祈求平安、神能驱除邪恶、降妖除魔、招安亡灵、延年益寿、六畜兴旺等的祈祷心态为前提,又以图文相配合的形式来体现对生命永恒的审美认知,同时以精神寄托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探寻,并暂时忘却当下灾祸祈求美好生活,力图从自然巫术迷信中超脱出来,进而得到心灵上的超脱。

云南甲马中视觉文化内涵的形成根源离不开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中常见的自然形象、生活形象、宗教形象与艺术形象,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人生众相、生活状况、情感体验、生老病死、农耕稻作,甲马艺术的创作者会由当下的现实生活处境联想到另一个与生活相对理想生活境界,因而就会将自然事物宗教观念通过视觉与图像意识来实现具象化。从云南甲马中出现的众多图案来看,它普遍反映了当地汉族与少数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生死病痛的巫术倾向,比如在云南甲马中反映的“送生娘娘”“九胎圣母”“床公床母”,其表达的主要情感是“求生求子,家庭和满;子孙众多,社会太平;神灵庇佑,多子多福”,以图像与文字形象来表示出生命的延续,是其视觉文化共性。祈福心理又与宗教中的神仙形象相契合,这说明云南甲马其实是当地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观照后,把其内在的审美需求诉诸于具体形象,又发挥想像将生活经验通过审美创造,把内在的审美情感与生命体验寄托在造型艺术中,表现为云南甲马中特定的视觉文化内涵和图像意识,因而具有浓郁的云南民族地方民俗色彩和文化内涵。

二、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

云南甲马蕴含的视觉文化内涵正是云南独特的地域文化环境、汉族与多民族文化合力作用的结果,这种生态文化空间和特定社会历史文化因素,正是形成云南甲马艺术独特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的重要因素。云南甲马体现出当地人民对生活的审美追求和审美理想,这种追求和理想正是图像意识的直觉化和形象化,也是云南民众在长期劳作生活过程中积淀后形成宗教心理需求,借助神来传达出对生活愿望的祈求。民众内在的情感诉求成为审美创造的动力,也为云南甲马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的审美性提供了情感元素。甲马保留了当地原始神秘“万物有灵”图画文字中的图像元素和情感形式,“它们不以程式框定的概念为前提,不受习惯审美标准制约,以所见所闻为造型原型产生的幼稚天真,反而显得玩真实,更自我。”[2]由此可知,云南甲马中的视觉文化保存包蕴着原始的形象思维和情感形式,它属于自然生成律与生活必然律观念产生的尊重自然现实的图像意识,这种原始的形象思维和情感形式决定了甲马视觉文化的纯朴、自然特点,这也是云南甲马区别于其他民俗艺术文化的重要依据。

从云南甲马艺术整体上呈现的符号图形体系来看,云南甲马作为一种体现了图画表意与文字传情结合的图像意识,它至今保留着生动形象、原始纯朴的图像意识,比如云南甲马中的图像符号“月宫”“太阴”,图像内容是:在正面的上部,刻有“太阴”、“月宫”四个字,在图像周围四角则刻有回纹。在正面中,有圆形构图,里面雕刻有树木、宫殿、人物以及一只兔子。这不仅录写一种情景,它还是一种美好的精神寄托,是对某个生活内容、意识的图画式再现,是有情感意味的符号形式。通过对当地民俗的传统民族服饰和民间文学了解后,发现各种自然景象和动植物类的题材和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些自然形象或作为人物形象的衬托或背景,或作为建筑的装饰独立存在,起到烘托主题、美化建筑性质的作用。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接触观察和体验,使当地人民对居地的自然景物乃至各种动植物有着深切的感受和崇拜之情,形成了通过“图像与文字”来传情达意的图像意识。

从图像造型方法来看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它又是典型的视觉文化中通过图像造型来实现情感直觉化与情感传达。甲马在造型方法就呈现出“重于内容,造型抽象”的视觉文化特点,趋向于把图像与文字符号结合来传达生活祈愿是云南甲马的造型方法。甲马造型看似简单抽象、风格质朴,实则是一种独特视知觉的美感显现,刚健的造型形态背后隐藏着深厚特殊的情感内涵,祈求意愿的世俗观念中折射出具有一定审美指向的精神慰藉,甲马外在形态的图像符号化,构图形式朴实简约中又粗犷神似,它符合了视觉文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必须以简要地传达出内在情感或意识为最直接的表达方式。

云南甲马使用的色调也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其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的纯朴自然,它基本上采用的黑色、白色、红色和黄色等颜色,云南的自然生态条件存在着直接的物质文化关系,存在色彩审美心理的人文地理特性。黑色是宁静飘逸颜色,黑色一般与丧葬习俗有关,而在甲马中有了黑暗、死亡、疾病意味,它在于直面恐怖,方能驱除灾祸。白色象征庄严肃敬的气氛,寄寓了善良、良知、崇尚高德;红色象征生命力、乐观、喜庆,有祥云护身、神灵庇护、消灾祛魔、平安无病等等寓意。

云南甲马建构起的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是内在心理诉求与艺术审美创造的结果,美学家阿·布洛夫说过:“人直接需要美,因此审美因素渗透到他的整个生活中,人不仅按照物质必然性,而且也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创造。”[3]甲马是云南民众在特殊的生存空间里,借助多种古朴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木板的方圆中孕育起趋向于神仙世界,通过甲马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将对生活的祈求审美化、具象化,在图像世界中建构出理想化的生命空间。

三、生命空间的再现与生命意识的解析

云南甲马是当地民众生活祈求和宗教祈愿、审美理想的集中体现,它能够让我们从中窥见民俗艺术中的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是如何再现了一个生命空间,这个生命空间再现了云南民众在心灵上构建的与神进行交流对话的情感状态,呈现出对生命存在和延续的人文关怀,而其信仰背后深层的思想内核是生命意识。因为在造型艺术中图像意识是一种从对图像物质载体开始入手再到对图像物质载体超脱进入精神层面图像的理解,再不断超越精神层面图像而达到审美层面图像的过程。云南甲马在图像与文字的构图文化中将生活愿望呈现为质朴的生命空间,这其中蕴含着质朴的生命意识。

(一)视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内涵在于思考了如何将对生命的理解借助图像符号传达出来,云南甲马的创作者与甲马使用者共同建构出视觉文化中的生命意识,甲马借助图像符号构建的视觉文化空间再现了云南民众对其生命空间思考后艺术创造。因为甲马图像符号能唤起祈福民众特有的审美经验而且能够将民众特有的审美情感传达出来,并完成祈愿的目的。在宗教祭祀活动中民众通过烧甲马印制品来实现祈福的心理诉求,这是因为甲马艺术中的图像承载起民众信仰的图形符号和情感意味,而这种情感的承载方式正是体现了“人的诸心理能力在任何时候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活动着,一切知觉中都包含着思想,一切推理中都包含着直觉,一切观测中都包含着创造”[4]。人的生命意识结构是一个具有整体性的结构,甲马中生命意识的形成是受到图像意识及其符号承载的情感形式影响,图像意识又借助具体的直比如材料、颜色、线条、构图等等,再整合在劳作生产生活活动中积累的生命经验,也就是融合了云南民众在劳作生产生活中的希望、生活热情、神仙庇佑、祛祸消灾以及对死者灵魂的安慰中形成的生命经验。在此基础上,云南甲马视觉文化中的内涵就是当地人民对生活的体验和对生命的体悟,毕竟甲马是民众用于宗教祭祀活动中的印制品,这涉及民众的宗教祭祀活动中的祈求心态,还包括对外界自然生活的感知与对生命的体悟,共同形成云南甲马视觉文化中生命意识的重要基础,这一切都在宗教祭祀活动中完成了对生存状态与生命空间的再现。

作为以农耕生产维系生存繁衍的云南民族来说,刚毅、宽容、乐观的性格是他们对生命意识的另一种注解,也是形成云南甲马生命意识的心理基础。甲马中生命意识地因祈福的民众内在的心理感觉能力对图像形式作出相应的情感体验,在具体情境中会表现为对一定生活和事物宗教形象的感知、回忆、反思、想像、需求、理想、审美等,在这些心理活动中能够借助生命意识来表情达意,调适人与神鬼灵魂的关系,生命意识才得以在视觉文化中形成,并成为构建生命空间的内在动力。而具体多变的社会生活则建构起了当地人民丰富的生活经验基础,协助云南甲马中的生命空间的形成,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中扩展为具体的生活情境。这表明云南甲马并不是超功利的艺术,它不仅有特定的审美功利性,还兼具一定的社会文化内涵,也承载了比较实用的功利需求。从其对当地人民生活的影响来看,它以图像承载情感寄托化的方式来影响着社会生活,云南甲马对当地人民来说最有效最直接的影响,还在于它能够通过烧纸的方式祭祀先祖,在祭祀活动中起到情感交流和加强亲缘关系的作用。另外在当地人民社会文化的变迁过程中起到教化功能,正因为它具有一定的社会道德教化功能,提升了他们的道德意识,在云南甲马的视觉文化中蕴含着生命意识。

(二)生命意识的情感化,在云南甲马造型艺术图像中,通过表现图像形式形似与情感神似共同来实现生命意识的情感化。图像形式上的相似性是情感寄托的基础,图像只让人们能够直观识别对象和题材,生命意识只有借助具有情感意味的图像符号才能实现情感升华和生命超脱。云南甲马的生命意识的情感化是当地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和身份识别后形成了一个艺术幻象,它属于“只有观赏者复归于自我的这个意识,才能从自己所处的位置出发,对通过移情捕捉到的个体赋以审美的形态,使之成为统一的、完整的、具有特质的个体”[5]。云南甲马正是民众在祭祀活动中将个体情感从现实情境中反观自身的生存处境,把自我生命意识与甲马中塑造出富有情感意味的图像符号联系起来,通过移情将个体的生命意识通过直觉性的图像符号在视觉文化艺术化的神仙世界中呈现。云南甲马借助艺术视觉化与情感图像意识化的方式,实现了将当地甲马创作者的情感与民众的祈福的情感结合起来。云南甲马生命意识的情感化,正是适应了当地人民的生活需求和心理诉求来调适生存状态,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又达成了人们的审美情趣,它帮助当地人民从甲马中审美观照自身,积极面对生存困境,是构建起了情感化的生命空间。

生命意识情感化是云南甲马视觉文化中的审美性,它还体现了云南民众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同时它的生活实用性和祈愿情感的结合,能激发起存在于宗教文化和道德情感背后的生命意识。当甲马中某些超越性的情感被呈现出来的时候,生命意识作为内在动力提升情感因素,将图像符号转化为情感图像。云南甲马蕴含着特殊审美情感力量,受到村民们的尊重,这意味着与之联系的生命意识是情感直觉化的表达。云南甲马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表象,它暗示着在云南甲马中所存在的与其所在的审美体验性,还蕴含着图像符号的文化内涵,蕴含着民俗文化中某种特定的情感因素。而且生命意识的情感化显现了甲马在民众中精神影响力和道德的净化,它可让体验者得到真实情感之路,在重新体验过程中得以升华获得某种精神的指引实现祈福理想。

总之,从多重角度对甲马的视觉文化和图像意识进行审视后,探析出其独特造型、古朴色彩、祈福文化、生命意识、文化内涵。云南甲马融合了宗教祈福与生命意识后形成的视觉文化,以独特的视觉文化和人文精神回归到民族传统文化现代发展的视野中,它有助于完善云南民族审美文化体系,从而达到深入研究云南民族文化的目的,对现代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的研究有积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肖伟胜.视觉文化与图像意识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8.

[2]杨郁生.云南甲马[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255.

[3]阿·布洛夫.美学:问题与争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151.

[4]林同华.美学与艺术讲演录续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412.

[5]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一卷)[M].钱中文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17.

猜你喜欢
视觉文化
视觉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应用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对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探究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艺术策展研究
图像叙事:MV的视觉文本解读
论当下电影艺术在日常生活审美化中的表现
涂鸦艺术的城市视觉文化表现
城市规划视角下现代化铁路枢纽站的视觉文化传播
当代消费主义语境下视觉文化的审美反思
一种艺术化现象:论象形拳的文化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