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介

2015-03-28 14:23
湖北社会科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礼乐手稿中国化

本期推介

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初传入我国以后,便开始了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也同时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三峡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周德清在《〈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研究——考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种微观视角》一文中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巴黎手稿》中国接受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史和中国现当代社会变迁史的缩影。因此,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域认真地回顾和检视这一历史过程,探讨《巴黎手稿》接受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之间的内在关联,是有其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的。

良好社会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政治共识为条件。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生赵玉丽在《政治共识的现代意蕴及其发展政策探析》一文中认为,现代政治共识应当包括政治价值理念的共识,政治游戏规则的共识,以及政府及政策产生过程的论辩竞争共识三个相互联系的层面。

湖北经济学院新农村研究院院长、教授廖长林和教授熊桉在《湖北省种植业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与规模经营研究》一文中认为,普通农户缺乏聚集劳动、资本的能力,难题无法破解。新型经营主体是具有适度的经营规模、较好的物质装备条件和经营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较高的农业经营组织或是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现代种植业发展只能以普通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通过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

淮北师范大学副教授王振红在《〈春秋〉褒善贬恶的思想史溯源》一文中认为,周公制礼作乐,继承并突破了殷人对天命鬼神的迷信,将“敬德”观念融入宗教性的礼乐之中,开启了礼乐的人文化、道德化发展路向。到了春秋时期,诸子百家纵横驰骋自我的主体意识与理性思维,孔子修《春秋》而褒善贬恶正是此理性精神的产物。《春秋》褒善贬恶所依据的礼乐伦常上承天道、下治人情,一方面将西周时期与王朝“天命”相联系的集体和外在的“德”,转化为与天地万物内在秩序(天道)相联系的个人和内在的“德”(人道),更加彻底地祛除了礼乐之中的宗教性因素;另一方面以个人的自主思想“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确立了中国史学褒善贬恶的优良传统。

猜你喜欢
礼乐手稿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作家手稿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作家手稿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丢失的手稿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用庄严礼乐慰英灵励军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