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机制探究

2015-03-28 16:34程丽梅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3期
关键词: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文/程丽梅 程 姿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石家庄)

以重大发展需求和技术突破为基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社会经济全局和长远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石家庄市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举措,对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

石家庄市于2014年出台了《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2014-2018)》,规划提出将发展六大主导产业。其中,把对发展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一代生物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重中之重,打造全市产业转型升级、跨越赶超、实现绿色崛起的新引擎。

2010年以来,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连续四年增速达20%以上。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实现340 亿元,同比增长2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8.9%,在全省占比26%,总量位居全省第一。2014年1~11月,石家庄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272 亿元,同比增长11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35 个百分点。据统计数据显示,近些年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初步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特色及创新能力也不断提升,骨干企业实力日益增强,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为特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发展迅速,节能环保、新能源稳步增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也初具雏形。

虽然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对比目标便会发现自身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发展特色不够鲜明、总量规模小、成长速度慢、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等。因此,对于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快企业培育、加快重点领域发展、加大扶持力度,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

在发展石家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标中,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要发挥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保障未来经济发展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实现高速增长、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与新兴性的重要作用,还要在确保这些产业能够实现自身良性发展的同时,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发挥其辐射作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重点项目推进、创新型企业孵化、龙头企业带动、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一系列工程,助力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强势崛起,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

(一)石家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努力打造石家庄使之成为京津冀区域新的经济增长极,建设首都经济圈先进制造业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依托于特色产业园区,借助于京津研发优势和高端产业制造,承接高端产业制造环节、战略性新兴产业或整体转移,培育壮大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除此之外,石家庄地处首都经济圈,作为京津冀第三极,其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公路、铁路、航空、通讯的重要枢纽。同时,作为省会城市,区位、技术等资源优势将为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二)发展特色不够鲜明,创新能力不足。石家庄市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受到重视,但多数公司依靠的还是原有的传统产业,没有着力生产研发密集型的产品,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结构。例如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产权的高端产品较少,在化学药生产研发方面具有优势,而中成药、生物制药研发做大做强则需要更多投入;产业链条短、整合度低、各个环节的企业之间缺乏协作、设备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等等。石家庄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这些问题的制约。

(三)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加剧,近年来,石家庄市传统支柱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增长压力。同时,随着能源结构调整、大气环境治理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传统的产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在此背景下,必须摆脱拼资源、拼环境、靠投资的“两拼一靠”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发展那些成本低、投资合理、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使之成为全市“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的强力引擎。

三、石家庄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选择

(一)加快推进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良好契机下,承接京津产业功能转移与发展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结合。随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积极融入,例如实施的总投资745 亿元的囊括57 项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合作项目,与中关村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协作,成立“石家庄京津冀产学研联盟”。努力解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制约,对市支持的“双11”和省支持的“三个一百”重点企业中的18 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持续实行项目领导分包责任制,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推动与京津合作实现新进展,重点在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

(二)“动车组”式发展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石家庄地理位置优越,有“火车拉来的城市”之称,但石家庄市与周围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据资料显示,2009年公布的河北省前30 强县(市)的分布中,石家庄仅入围5 个,而唐山11 个县域单位全部入围。由此可见,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并没有形成应有的自身特质,在省内各市中也无太多优势可言。石家庄市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不平衡性严重影响到石家庄市乃至河北省整个经济协调发展,“动车组”模式对河北省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更大作用也将受到影响。因此,在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除了具有传统优势三大重点产业外,还应大力打造新兴产业优势,仅靠三个“火车头”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经济的拉动是远远不够的。要想形成“动车组”发展模式,在县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首先需要形成一批“动车型”战略性新兴企业,从而形成多极驱动力。

(三)加速产业转型升级,形成产业集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背景下,石家庄乃至河北省的产业结构应尽快由传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的增长方式,加快进行产业的转型升级并做好与京津产业的对接协作。加快推进国家高端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建设,完善科技园、产业开发区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充分落实。

此外,在空间布局上,以环境和生态保护为立足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园区优势进行科学规划,建设各市县省级工业集聚区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园中园”。

四、石家庄市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建议

具体工作落实推进需要具体政策的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面临的问题需要政府与市场理清各自职能,需要在财税、金融、招商等具体政策上明确细化并督察落实情况,进行实施效果评估。

(一)用好土地政策,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对于用地集约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为鼓励其做大做强,加速发展,可实行优惠的土地政策。在此基础上认真筛选审查相关规划和项目用地标准,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提高投入产出的强度,大力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二)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大产业扶持力度。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稳定快速发展,需要健全各项工作推进机制,完善财政引导机制,强化要素供给保障。例如近期发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发行指引》提出鼓励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融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加强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结合,综合运用预算内资金支持及专项资金投入、加快制定包括社会资金投入和财政出资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制定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支持政策以及财政贴息等风险补偿优惠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等,统筹加大对企业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债券的政策扶持力度。

(三)健全引进机制,吸引外资及高端人才。健全外资及人才引进机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鼓励金融机构对信贷的支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多层次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构建产学研平台。同时,完善科技创新体系,重点扶持风险创业投资、人才引进和技术研发等方面,吸引高端人才来石家庄市创业、置业,为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王静.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持续较快发展[N].石家庄日报,2014.12.

[2]吴温.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起跑”[N].石家庄日报,2014.3.

[3]程书华,商金芳,蔡习飞.对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思考[J].河北企业,2012.1.

猜你喜欢
石家庄市战略性新兴产业
石家庄市井陉矿区贾庄村
石家庄市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石家庄市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新兴产业市场绩效提升的现状及建议
在新兴产业看小元件如何发挥大作用
新兴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