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茶树炭疽病试验

2015-03-29 08:58谭荣荣周国珍毛迎新刘明炎李银姣
湖北植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吡唑炭疽病悬浮剂

谭荣荣 周国珍 毛迎新 刘明炎 李银姣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湖北省茶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武汉 430209;2.湖北省植物保护总站 武汉 430070)

茶树炭疽病广泛分布于日本、斯里兰卡和我国各大茶区[1]。发生严重时,在茶园中会出现大批枯焦病叶,影响茶树叶片的光合作用,茶叶产量明显下降。在秋季茶炭疽病发生严重的茶园,翌年春茶可减产10%~20%。茶炭疽病危害后病叶质脆,易于破碎,也易于脱落。因此在发病严重的茶园,可引起大量落叶。2014年,开展了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茶树炭疽病的药效试验,以期为该药剂在茶园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为上海禾本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EC由巴斯夫欧洲公司提供。

1.2 试验地

试验选在湖北省农科院果茶一组群体种园。该园是1962年建园,树龄51年,单行种植,密度3000株/667m2,一般年份667m2可产中高档干茶100kg。试验地土壤为红壤土,pH值5.8,有机质含量1.8%。年中耕除草3次,冬季施土堆肥1000kg~1500kg或饼肥300kg,春季2月下旬施追肥30kg尿素作催芽肥。

1.3 试验设计

设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倍、1500倍、2000倍4个处理,以250g/L吡唑醚菌酯EC 1500倍为对照药剂,另设不施药的清水对照。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22m长的茶行。随机区组排列[2-4]。

1.4 施药方法

2014年4月29日第一次施药,每小区22m茶行,每667m2兑水45L。施药顺序为先清水对照、药剂对照,再由低浓度至高浓度的施用供试药剂。在不同处理之间进行更换药剂时,应用清水对喷雾器进行清洗。用药时间在下午15:00时进行,用药部位以茶树叶片和枝梢为主,使药液尽量接触叶片正反面。

试验于2014年4月29日施药,施药时天气为多云,当天最高温度为25℃,最低为15℃,空气相对湿度为83%,试验期间有4次降雨发生,降雨量为52.1mm,未出现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天气。

表1 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茶树炭疽病试验结果统计表

1.5 调查方法

每处理88m茶行,22m茶行为一重复,每重复按照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片叶,共500片。施药前(2014年4月29日)进行药前病情基数调查,施药后10d再施药一次,并于第二次药前、药后7d进行药效调查,计算防治效果(%),采用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法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第一次药后效果调查

在第一次施药后10d效果调查,所有试验药剂对茶树无生长受阻、失绿、畸形等情况出现,未发现有刺激生长等情况。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茶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试验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处理1000倍(A)、1500倍(B)、2000(C)倍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76.12%、61.61%、58.26%,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EC 1500倍(D)防治效果平均为58.71%(见表1)。经方差分析,试验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处理A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处理B、C及对照药剂处理D的防效,试验药剂处理B、C和对照药剂处理D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2 第二次药后效果调查

试验药剂处理A、B、C第二次药后7d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90.29%、85.43%、74.90%,对照药剂处理D平均为76.65%。试验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000倍、1500倍的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EC 1500倍防治效果要好,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防治效果比对照药剂防效略低。经方差分析,试验药剂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处理A的防效与处理B的防效差异不显著,但处理A的防效极显著高于处理C及对照药剂处理D的防效。

3 结论与讨论

250g/L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对茶树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茶树生长安全。

该悬浮剂在防治茶树炭疽病时适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用药,使用剂量以1000倍~1500倍液较为适宜(有效成分:166.70mg~250mg/kg),防治效果高达 90%。发病较轻或作为预防处理时使用低剂量,发病较重或作为治疗处理时使用高剂量,间隔7d~10d施一次药,连续用药2次,用药部位以茶树叶片和枝梢为主,使药液尽量接触叶片正反面,注意交替用药。

[1] 陈宗懋,陈雪芬.《茶树病害的诊断和防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41.

[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NY/T788-2004,农药残留试验准则[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3] 涂鹤龄.农田野燕麦和阔叶杂草防除研究论文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4] 刘君良,张晓芳,吴小虎,等.15%炔草酸可湿性粉剂防治小麦田杂草药效试验[J].农药研究与应用,2010,14(1):25-27.

猜你喜欢
吡唑炭疽病悬浮剂
苦瓜长“雀斑” 警惕炭疽病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猪炭疽病的分析、诊断和防控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联吡唑含能化合物合成及性能研究进展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多吡唑胺与金属络合的研究
辣椒炭疽病究竟该如何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