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效

2015-03-29 08:58李春清王家刚李莎莎林秋菊
湖北植保 2015年2期
关键词:秃顶斑病多菌灵

李春清 王家刚 李莎莎 刘 涛 林秋菊

(1.湖北省钟祥市植保站 431900; 2.湖北省钟祥市农业局 431900)

75%肟菌·戊唑醇 WG是一种内吸性广谱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双重作用。为评价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及对作物的安全性,我们于2014年6月~8月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药剂

75%肟菌·戊唑醇WG(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生产);对照药剂50%多菌灵WP(湖北蕲农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每 667m2分别施用75%肟菌·戊唑醇WG15g、20g、50%多菌灵WP240g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施药采用山东卫士WS-16D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每667m2对水45kg,于6月7日、6月17日各喷药一次,共喷2次。3个药剂处理区面积均为667m2,不施药空白对照区面积333m2。种植品种为蠡玉88。

1.3 气象资料

试验期间平均气温25.5℃,最高气温36.9℃,最低气温11.9℃,雨日37d,共降雨162.7mm。

1.4 试验调查

1.4.1 玉米大斑病发生情况调查

试验时玉米大斑病零星发生,施药前、第2次施药后7d、24d,采用5点随机取样,每点取5株调查全部叶片发病情况,以叶片为单位进行分级调查。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11%~30%;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31%~70%;

9级:病斑连成片,占整个叶片面积的71%以上。

1.4.2 产量要素调查

收获前,按5点取样法取样,进行实际测产,调查每667m2穗数、穗长、秃顶长度、穗粒数和千粒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玉米大斑病防治效果

各处理病情指数及防治效果见表1。结果表明,在第2次施药后7d、24d,3个药剂处理的病情指数均极显著的低于空白对照区,说明3个药剂处理对玉米大斑病均有很好的防效,持效期长,且75%肟菌·戊唑醇 WG的防效显著优于50%多菌灵WP。

表1 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效果

2.2 对玉米秃顶的控制效果

表2 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秃顶防治效果

2014年气候异常,前期气温偏低,中后期遇到高温、连阴雨天气双重影响,玉米秃顶情况普遍较为严重。从表2可以看出,药剂处理区穗长较空白对照多0.17cm~1.1cm,平均秃顶长度分别少0.1cm~1.1cm。与对照相比,药剂处理后玉米秃顶情况均有不同程度地改善,其中75%肟菌·戊唑醇WG优于50%多菌灵WP。

2.3 对产量的影响

收获时对各处理进行测产和实打实收,结果见表3。药剂处理区实收产量677.1kg~712.87kg/667m2,较空白对照增产7.02%~12.68%,说明75%肟菌·戊唑醇WG、50%多菌灵WP均对玉米有增产效果,且75%肟菌·戊唑醇WG的增产效果尤其明显。

表3 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3 结论

75%肟菌·戊唑醇WG对玉米生长安全,第2次施药后7d防效83.7%~87.9%,第2次施药后24d防效78.5%~86.1%,效果十分理想,且持效期长。75%肟菌·戊唑醇WG有利延长叶片衰老,对玉米穗长增加,秃顶现象减轻,产量提高有显著地作用,增产8.19%~12.68%,适合在玉米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建议75%肟菌·戊唑醇WG在玉米大斑病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 667m2用15g~20g,间隔7d~10d,连续喷药2次。

猜你喜欢
秃顶斑病多菌灵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蔬菜中多菌灵的不确定度评定
农药多菌灵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效能研究
浅析玉米小斑病流行特点及防治技术
浙贝母中多菌灵残留量测定及急性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缺陷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一轮明月照九州
秃顶
烟草靶斑病(Thanatephorus cucumeris)侵染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