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因素的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指数研究

2015-03-30 01:46刘宏伟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定性电梯指标

刘宏伟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湖北 武汉 430014)

基于多因素的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指数研究

刘宏伟

(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湖北 武汉 430014)

针对曳引式客梯进行安全指数研究,建立了基于电梯因素、维保因素、运行因素3大一级指标,电梯品质、运行强度等12个二级指标构成的多因素安全评价体系。采用专家评分法为每个评价指标权重赋值,应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法得到综合安全指数。最后通过实例分析,验证该评价模型能有效地解决电梯综合评价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量化问题。

多因素; 曳引式客梯; 安全指数; 层次分析法

随着电梯行业的飞速发展,电梯安全事故频发,给社会经济及乘客安全带来了严重后果。因此,有必要对电梯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特别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曳引式乘客电梯的安全指数进行深入研究。很多学者致力于电梯安全事故方面的研究,针对事故特征,增加电梯安全保护装置,降低事故风险。这方面的研究往往只从电梯本身入手,而没有就电梯整体运行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笔者认为:应挖掘影响电梯安全运行的众多因素,构建风险评价指标[1]。

电梯安全的评价方法主要是定量分析方法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定量分析方法过分依赖于数据,没考虑到定性概念。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仅仅只是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的结合使用,未能实现定性概念与定量数值之间的相互转换。除此之外,电梯安全风险是定性概念,其评价标准的设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随机性,若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或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

1 层次分析法基本理论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Satty最先提出来的,此种方法易于理解,能有效处理定性和定量的数据。即使输入或者层次结构有些变化,在大规模和复杂决策问题中层次分析方法也是很可靠的。层次分析法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能够评估决策者划分等级的一致性。该方法已经在很多不同领域问题中被采用。

层次分析法已广泛应用于环境风险评价中,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和现实意义。该方法能够较好地处理定性定量信息的相互转换,应用此方法对曳引式客梯安全进行风险评价。

图 1 电梯安全影响因素关系图

2 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综合评价

2.1 建立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的评价指标是多层次、复杂的,为了统一考察评价对象,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须使用统一评价尺度,在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和相对独立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根据对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源分析和对曳引式乘客电梯事故影响因素识别,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完备性的曳引式乘客电梯综合评价指标,构建能真实准确地反映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2](表1)。

表1 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建立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综合评价指标

评价集是由评价对象可能的评价结果的集合,其包含的等级越多则评价就会越准确,但评价过程也会变得繁琐[3],因此,结合现有关电梯风险评价的研究,选取3个等级构成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评价集V={v1,v2,v3},对应的等级评语及其相应量化的值为V={低风险,中等风险,高风险}。其中0≤v1≤4.5,5≤v2≤7.8,8≤v3≤10。

2.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体现了风险水平和评估对象的特点,改变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曳引式乘客电梯的影响。权重表现了影响程度重要性的尺度。权重的取值方法与最终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直接相关。各级指标的权重是在专家评分意见的基础上综合评定获得的。

本文采用专家评分的赋权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获得较理想的评价指标权重。电梯安全影响II级测评指标权重如下[5]:

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

3 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综合评价过程

为验证本文建立的评价模型,以某居民小区内的一台曳引式客梯为例。该客梯运行状况良好,已运行6年,额定速度1.5m/s,载重量1 000kg,32层32站。电梯所属业主单位已与有资质的电梯维保单位签订了维保合同,维保单位维保及时规范。同时电梯机房、井道、轿厢运行良好日均载客小于1 000人次/天。

根据Ⅱ级测评指标的得分经加权求和计算得到I级评价指标,即这台曳引式客梯的安全指数得分为18.8,处于较低风险程度。

4 结论

从电梯、维保及运行三大方面,结合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特征,对其主要风险源进行识别。在此基础上确定了影响曳引式乘客电梯安全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构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风险评价模型,基于该评价模型,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风险评价。通过对曳引式客梯安全指数研究,可有效加强曳引式乘客电梯风险管理,保障电梯安全[6]。

[1] 刘 强. 电梯安全性检测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171-172.

[2] 杨华江. 电梯安全隐患的分析及对策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11):48-48.

[3] 顾徐毅,朱昌明,张 鹏,等. 电梯系统综合安全评价方法的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06):146-151.

[4] 张广明,邱春玲,钱夏夷,黄水霞. 模糊层次分析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电梯风险评估中的应用[J]. 控制理论与应用, 2009, 26:931-933.

[5] 张长凤,梁启东. 棚改高层住宅电梯管理隐患与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6):10 014-10 016.

[6] 胡 涛. 电梯安全管理工作刍议[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4(07):5-6.

[责任编校: 张岩芳]

Traction Passenger Elevator Safety Index Study ased on Multiple Factors

LIU Hongwei

(WuhanSpecialEquipmentSupervisionandInspectionInstitute,Wuhan430014,China)

Aiming at the safety index of traction passenger elevators, the paper built a multi-factor safety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contains three first class indicators(elevator, maintenance, and operation factors) and twelve second class indicators such as lift quality, operational strength and so on. It then assigned weight for each evaluation index by the method of expert scoring so as to obtain the comprehensive safety index based on the method of AHP risk evaluation. Finally, case studies verify that the model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he elevator fuzziness and randomness of quantification.

multiple factors; traction elevator; safety Index;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2015-04-20

刘宏伟(1982-),男,湖北武汉人,武汉市特种设备监督检验所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特种设备管理和检验

1003-4684(2015)04-0073-03

TU857

A

猜你喜欢
定性电梯指标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分裂平衡问题的Levitin-Polyak适定性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当归和欧当归的定性与定量鉴别
被困电梯以后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乘电梯
共同认识不明确的“碰瓷”行为的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