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及其路径选择

2015-03-31 06:02张利涛苏雪芹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维吾尔南疆培育

张利涛,苏雪芹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南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及其路径选择

张利涛,苏雪芹

(青海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新形势下加快新疆南疆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要处理好两对关系,构建南疆团结稳定与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为实现南疆的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做好路径选择。

新疆;南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4.005

新疆境内的南疆是指天山以南、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广大区域,但是习惯上称的南疆仅指喀什、和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三地州(不包括阿克苏和巴音郭勒蒙古族自治州)。文中所说的南疆指的是南疆三地州,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面积48万平方公里,占新疆总面积的29%。南疆是维吾尔、柯尔克孜、塔吉克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宗教,宗教气氛十分浓厚,对人们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等都有深刻的影响。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南疆是我国向中亚、南亚开放的重要门户,在全疆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南疆三地州的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农牧民生活水平较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之一。

一、南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紧迫性

(一)筑牢南疆社会团结稳定的思想防线

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南疆充分利用“五口(岸)通八国,一(丝)路连欧亚”的地理位置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社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跨越式发展的任务落实得很好。但是,近年来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等“三股势力”不断加强对南疆地区的渗透,严重威胁着新疆的安全与稳定,长治久安的任务在短时期内难以实现。“‘三股势力’的根子是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基础是宗教极端主义,活动方式是暴力恐怖活动。”[1]近年来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利用一切手段向新疆广大民众渗透,与党和国家争夺思想阵地。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只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人们的行为,用正确科学的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人们才会自觉抵制和积极打击“三股势力”的渗透活动,从而在南疆筑牢抵御极端思想渗透的思想防线。

(二)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的理论武器

自2010年新疆“7·5”事件以来,“三股势力”的活动呈上升趋势,新疆地区的暴恐案件时有发生。西方敌对势力和东突恐怖分子一直把新疆作为渗透的重点区域,他们利用我国政府大力振兴民族文化时机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特别是利用少数民族青少年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宗教信仰、易受操纵的心理倾向以及当前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现象等,煽动民族情绪。思想意志不坚定的青少年很容易在这种环境下被民族极端分子“洗脑”,变成破坏民族团结和边疆地区和谐稳定的工具。

研究发现,暴恐分子不仅针对汉族群众,而且对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少数民族同胞都实施了血腥的暴行,民族分裂主义已经发展为反社会、反人类的恐怖主义。“三股势力”已经是新疆乃至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敌人,对此,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近年来,“三股势力”与党争夺人民群众,尤其是对青少年的争夺尤为激烈。因此,迫切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理论武器,为社会成员筑牢共同的思想信念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价值标准。

(三)构建南疆社会繁荣发展的精神家园

2014年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对新疆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长治久安谋发展”成为指导新疆发展的战略思想。“维稳”已经成为新疆的刚性需求,没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南疆地区就不可能实现持续快速的发展,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因“三股势力”的破坏而丧失。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在南疆地区,发展需要稳定来保障,稳定比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更为重要。

南疆的和谐稳定,需要以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信念为基础。虽然南疆各少数民族有共同的宗教信仰,但存在极个别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容易被宗教极端分子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巨大发展。马克思说:“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够对它的环境,甚至对产生它的原因发生反作用。”[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南疆人民的精神家园,将理论形态转化为促进南疆社会经济发展的实践形态,将促进南疆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南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加强公民理论认知

加强公民的理论认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想基础。在南疆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让人民群众知道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内容是什么,从而增强公民的理论认知,更清楚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战略部署。毋庸置疑,“三个倡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内容,但是在南疆地区,由于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和宗教信仰普遍的特殊状况,加强“四个认同”和“去极端化”教育也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1.推进“双语”教育,增强公民的“四个认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少数民族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中对开展双语教育的重要意义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在我区推进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本民族语言文字为辅的双语教育,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的战略举措;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推进“双语”教育,提高南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水平,是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四个认同”的思想文化基础,也是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保证。

“四个认同”是爱国主义的基础,也是南疆地区凝聚力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强“四个认同”教育,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南疆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渗透,打击民族分裂势力的嚣张气焰。“开展反分裂斗争,不仅要重视‘外科手术’式的随时清理,而且要注重干部群众‘免疫能力’的持续增强。”[5]

对南疆人民进一步加强新疆地方史、民族发展史和宗教演变史的教育,强化“四个认同”共识。经过教育,要让人们认识到新疆自汉代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在近代史上,新疆人民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多民族的不断发展和融合,才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刻体现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共同缔造了令世人瞩目的中华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人民经过不断探索才找到的正确发展道路,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四个认同”是凝聚力量的思想基础,也是在南疆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2.加强“去极端化”教育,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第一,普及高中教育,努力提高南疆人民素质。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之所以能轻易地被“三股势力”成功洗脑,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三股势力”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接受到科学系统的“三观”与科学教育。普及高中教育,就是为了从整体上提高南疆人民的素质,全面系统地培养其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依法规范管理宗教事务。对教职人员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重点审查其思想认识是否与党和国家的现行政策一致,清理不合格的宗教教职和管理人员,严厉打击非法讲经所。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能要求穆斯林同胞放弃宗教信仰,但是可以对他们合法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加以规范和引导。

第三,以现代文化建设为引领,适度淡化宗教氛围。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充分利用地方图书馆、博物馆、文化站等资源,培养人们不断学习的热情和对优秀民族文化的感情,增强他们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自觉与非法宗教划清界限,以现代文化充实精神世界。

(二)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公民价值认同

1.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南疆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严重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人穷则思变,容易激进并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从事非法甚至暴力恐怖活动。自古以来,无论在什么国家、什么时期,穷人往往很容易被动员起来,如果再加上宗教信仰的因素,更会走向极端。境内外敌对势力和“三股势力”正是利用这一点,加紧对南疆地区进行渗透。面对严峻的形势,唯有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大力促进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夯实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的物质基础。

2010年中央第一次新疆工作会议以后,国家加大了对南疆发展的扶持力度,广东、山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全方位对口支援南疆经济、社会、卫生医疗、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利用国家在金融和财政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南疆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不断提高自身的“造血”能力,近年来南疆社会各方面的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到2020年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将实现。实现共同富裕,缩小收入差距,是稳定民心、赢得民心的关键。“不患寡,而患不均”,只有南疆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实现了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才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党带领南疆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党的主张才会变成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努力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以来,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喀什地区为例,1978—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5倍;人均GDP在2010年就突破了1万元大关,是1978年的54倍。三大产业都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在全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南疆抓住机遇,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与中亚五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对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如今的南疆,已不再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经济贫穷落后、基础设施陈旧、配套设施发展滞后的地区,喀什经济特区已经成为南疆乃至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对周围地区和中亚国家的辐射、带动作用已经十分明显。

南疆地区实现了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整体经济实力逐步增强,但是“民不富”的状况在南疆依然存在,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农牧民并没有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巨大发展成果。基层卫生医疗体系不健全,看病难问题十分突出;教育均衡化发展在短时期内难以解决;农牧民收入渠道单一、就业意愿和就业技能不高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缺乏共同的认同基础,则无法形成共同的思想信仰基础。所以,在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更多地关心和解决民生问题,让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在发展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才会支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才能夯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群众基础。

(三)汲取维吾尔文化有益成分,完善公民道德规范

完善公民道德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但是,道德是一个历史范畴,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大经济社会变迁,必然会对原有的意识形态产生强大的冲击。道德规范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社会巨大变化的冲击下必定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公民道德伦理的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的影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南疆地区公民的道德规范,必然需要从维吾尔传统文化中汲取有益的成分,以维吾尔文化为底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南疆地区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充分发掘维吾尔传统价值观的有益成分

维吾尔传统价值观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核心,能够集中代表维吾尔族的文化精神,体现维吾尔族独特的、与其他民族不同的文化、语言、宗教、风俗等。“少数民族群体通过共享的符号系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节日风俗、民族语言、内部社会规范等形成对本族的认同,进而发展和聚合为本族的民族价值观。”[6]笔者认为,有两部文学巨著可以集中反映维吾尔传统价值观,即成书于11世纪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所以,很有必要进一步充分发掘《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优秀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引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

2.找准维吾尔传统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衔接点

南疆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需要相应的实践载体,否则,以理论对理论的形式很难收到理想的培育效果。维吾尔传统价值观的精髓体现在维吾尔族风俗、礼仪、制度、宗教、艺术、文学、哲学、伦理以及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承载着维吾尔传统价值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也必然需要从这些载体入手。例如,维吾尔族的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等娱乐活动形式,既是维吾尔价值观的承载物,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载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吾尔传统价值观的“衔接点”。

找准维吾尔传统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衔接点之后,需要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嫁接”,简单生硬的理论灌输只会让民众在内心深处产生抵触情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疆地区人民群众生活的效果必然会大打折扣。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更符合人性、更具有人情味、更符合少数民族(维吾尔人)心理特征的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南疆地区的人民生活,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南疆地区人民的普遍价值追求,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成为南疆人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

三、现实启示:必须处理好两对关系

“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区位特征,既是南疆发展经济的优势,也给南疆的安全稳定带来严重的威胁。由于中亚地区复杂的国际形势,“东突”分子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打着振兴突厥文化的旗号不断向我国南疆地区渗透,以达到发展壮大“东突”势力、扩大世界影响的目的。历史上,南疆地区深受周边国家的影响,历来是境内外“三股势力”渗透的重点,是开展反分裂斗争的主战场。因此,在南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处理好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与宗教影响长期存在的关系。否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很难在南疆地区“落地生根”。

(一)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喀什地区,汉族人口318281人,占总人口的8.0%,各少数民族人口3661040人,占总人口的92.0%;和田地区,汉族人口72279人,占总人口的3.59%,各少数民族人口1942083人,占总人口的96.41%。克孜勒苏柯尔克孜族自治州人口构成中,少数民族依然占很大比重。众所周知,维吾尔族是南疆少数民族中的主体民族,柯尔克孜族也只是占了很小的比重。毫无疑问,维吾尔族文化是南疆文化事业发展的主流,南疆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被深深地打上维吾尔文化的烙印。处理好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是在南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务必要解决好的问题。

维吾尔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伊斯兰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响,吸收借鉴了多种文明的精髓。“经过对多元文化扬弃、发展后,维吾尔人终究形成了一种外观前面伊斯兰化而文化底蕴中有大量文化因素这样一个复杂的文化体系”。[3]成书于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期的《福乐智慧》和《突厥语大词典》,是古代维吾尔文化的典型代表,并对以后的维吾尔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福乐智慧》中的和谐、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对维吾尔文化的否定,而是为维吾尔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只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维吾尔文化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同时,只有尊重维吾尔文化,充分发掘维吾尔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通的成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得到南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认可,并内化为他们的价值体系和道德体系,在社会生活中才会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从而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二)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影响长久存在的关系

南疆的宗教氛围十分浓烈,宗教影响南疆人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探究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的根源,都和宗教极端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是党和政府的一贯政策。但是,对非法宗教活动,应给予无情打击。因为几乎所有的暴力恐怖活动都是从非法宗教活动开始的,非法宗教活动是宗教极端思想的根源,是暴力恐怖活动的温床。在南疆地区做好民族宗教工作,首先应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加以区分,明确对待正常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的不同态度。对于正常的宗教活动,采取支持和保护的态度;对于非法宗教活动,必须予以坚决打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要求信教群众放弃对宗教的信仰,变成彻底的无神论者,而是要求解决好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一致的地方,积极引导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把宗教组织改造成爱国、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组织。宗教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其自身产生、发展、消亡的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地区的宗教影响将长期存在,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宗教影响长期存在的关系,事关南疆地区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要积极倡导充分发挥宗教对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整合功能、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功能、规范人们行为的道德规范等功能,正确分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宗教所发生的一系列变化,坚决反对和打击一切披着宗教的外衣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积极引导宗教与南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努力将宗教改造为维护边疆地区安全、构建和谐稳定边疆的重要力量。

总之,南疆地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势紧迫,意义重大,不仅需要处理好与维吾尔文化的关系,更需要妥善处理与宗教影响长期存在的关系。在具体培育路径选择上须坚持正确的教育导向,加强公民理论认知;须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增强公民价值认同;须汲取维吾尔文化有益成分,进一步完善南疆人民的道德规范,从而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价值认同转化为公民内在的道德规范和自觉的实践行动,这样南疆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努尔·白克力.“三股势力“煽动青少年走上暴恐不归路[N].新疆日报,2014-04-07.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3]赵林.协调与发展——中国思维方式探讨[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62.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5]黄中平.深入开展“四个认同”教育筑牢新疆长治久安根基[J].当代兵团,2014(11):24.

[6]侯阿冰,张进辅.民族价值观的心理学视角[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38.

[责任编辑:焦玉奎]

(英文摘要略)

Urgency and Path Selection of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in South Sinkiang

ZHANG Li-tao,SU Xue-qin
(Marxism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Xining,Qinghai 810007,China)

张利涛(1988-),男,河南息县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苏雪芹(1962-),女,回族,青海大通人,教授,从事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

201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13XKS028)。

D633

:A

:2095-0063(2015)04-0018-05

:2015-03-26

猜你喜欢
维吾尔南疆培育
四、准噶尔对天山南北麓维吾尔人的统治
南疆木棉红似火
南疆最美是春天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筑梦南疆
维吾尔医治疗卵巢囊肿40例
维吾尔医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临床总结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