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

2015-03-31 06:02赵辉兵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西洋思潮主义

吴 玲,赵辉兵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的一部力作
——评《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

吴 玲,赵辉兵

(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基于大西洋的视角,面对工业化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所引发的新变化与新问题,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与同时期的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所倡导的改革运动之间的对话、交流与影响。该书既注重历史事实的梳理,也不失精辟的哲理分析,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突破民族—国家史学范式之流弊,转向大西洋史学,乃至全球史学的代表作之一。

大西洋视角;进步主义;进步主义运动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4.007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系教授丹尼尔·T.罗杰斯的著作《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一部颇具原创性、富有时代气息的力作,是美国学术界力图使美国史从民族国家的藩篱中走出来,朝向全球化迈进的缩影与尝试。该书的英文原版发表于1998年,中文版问世于2011年。有鉴于此,笔者拟就其主要特色进行一番概要的梳理,以飨读者。

一、大西洋的视角

这部著作的首要特色,可以说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将美国进步主义运动局限于民族国家的藩篱之内而采用气势恢宏的大西洋视角。这一点,通过书名即可略见一斑。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Age翻译成中文就是《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或《大西洋的交汇:进步主义时代的社会政治》。其标题就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不仅仅是美国自身社会政治发展的逻辑结果,也是与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同时期社会政治改革运动与思潮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结果。换句话说,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是欧美,甚至世界范围内先进工业化国家社会政治调整与变革的一部分。对此,罗杰斯写道:“本书的第一个目标是重新塑造美国历史上的一个独特时代,其中美国社会政治通过竞争和交流的网络与欧洲社会政治辩论和尝试结合在一起。”[1]前言5

作者之所以采用大西洋视角来重构进步主义时代的美国社会与政治,很大程度上是对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美国史,尤其是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美国中心论或作者所称之为的“深刻的地方主义”“‘地球中心论’的美国人”的纠偏。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就其研究的理念而言,无论是早期的进步主义史学家,还是二战结束以来的和谐论史学学家、组织论学史家、抑或是新左派史学家,他们大都将将进步主义运动理解为美国国内的历史现象,“都感染了‘潜在的美国中心论’”。[2]在这种研究理念的影响下,历史叙述方法因公民教育的需要,任意剪裁历史,进而无助于认识与理解进步主义运动的庐山真面目。作者则既反对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中的美国例外论倾向,也反对美国史学家中存在的将民族—国家作为自足的历史叙述的做法,主张将进步主义运动看作是一种跨越大西洋的全球现象。对此,作者写道:“纠缠于公民教育的简单化关系,各国的历史描写都吸收了挥之不去的民族主义。历史学家专注于民族差异问题,倾向于具体描述各自国家的独特文化、独特历史、‘特殊道路’(Sonderweg)、例外主义等。……但是从最坏处说,结果造成了历史中能够展现民族国家可渗透性的连接点被砍掉(而超越国界的力量恰恰在这些地方做了最重要的工作)。叙述部分也常常缩减到国家范围内,民族国家的边界成为历史分析的囚笼。”[1]前言2而且,这种大西洋视角,早在1982年作者发表的《探究进步主义》中,就已初具规模。在该文中,他认为:在反对社会失序、主张社会整合,反对社会浪费、提倡社会效率、规划与合理化方面,进步派与远在大西洋彼岸的德国、英国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126我们不妨将《大西洋的跨越》看作是《探究进步主义》的续篇与扩展版。如果想要更好地理解前者,后者无疑是一个捷径。作者书中所要表达的主要理念都能从该文中找到原型。

基于这种研究理念,罗杰斯在《大西洋的跨越》中不惜笔墨,用第一、二章来描述与解释工业化时代的欧洲与美国进步主义的社会政治及其相互影响。不过,作者并没有满足于对进步主义时代社会政治的一般性的跨国比较,而是在此基础之上,“说明这些差别到底实际上造成了什么样的不同”[1]前言5。在接下来的六章中,作者分别讨论了特定的政策问题:从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城市自治、城市规划、社会保险、战时集体主义到农业合作社,进而细致地考察了美国与欧洲国家在这些方面的差异。对此,作者写道:“对于这些目的来说,具有世界眼光的进步人士试图在大西洋网络间交流的建议和政策,形成了一个在历史研究中很罕见的实验室。每个进口措施都必须加以清理,从养老保险到获得补贴的工人住房,从城市规划到农村重建,有些措施在输入美国的时候面临的困难相对少些,有些在中途就夭折了。更多的情况是被修改,这种‘美国化’留下了它们在被引进过程中遭遇的力量和环境的确切痕迹。跟随从外国模式到国内结果的这些过程,我们往往可以证实某些预测,也可以发现令人吃惊的意外结果。”[1]前言5然后,在该书的最后三章里,作者探讨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步主义社会政治对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与40年代欧美国家社会政治的影响。作者指出,在1870年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期间里,在社会政治方面,欧美之间出现了一个大西洋的时代,期间的美国摆脱了美国例外主义,“美国政治敞开胸怀热情拥抱外国模式和外来思想”[1]前言4。由此,“《大西洋的跨越》是现在所谓的历史学‘国际转向’的先锋之作”[1]前言2。

二、历史研究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研究的有机结合

从研究的侧重点来看,进步主义运动研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注重史实叙述的实证研究,主要研究市、州与联邦层面的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改革运动;另一类是侧重哲理分析的社会政治哲学研究,主要研究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而罗杰斯的《大西洋的跨越》则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了以往研究中对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关注度不足的局面。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进步主义运动的研究者大多强调对其社会政治改革运动的实证研究,而对社会政治改革思潮的探讨明显不足,到了1970年,以至于一位美国学者认为作为一种具有思想一贯性的进步主义运动已死,人们只能研究该时期各个单一的、独立的社会政治改革运动。[4]对于这种情况,1982年,罗杰斯在《探究进步主义》一文中,也给予了回应。他指出:“如果说这些相互冲突的特征证明了什么事情的话,那就是那些自称为进步派的人们并没有共同的信条或一套共同的理念,不论这些特征是精心定义还是模糊说明的。不过看来它具有一种利用以下三组截然不同的思想的能力——三种不同的社会语言——来表达他们的不满与社会洞察力。可以用以下粗劣但是可用的标签加之于这三种表达不满的语言,第一是反垄断的修辞;第二是强调人类的社会联系与社会本质;第三是社会效率的语言。”[3]123作者在该文的结尾如是说:“1980年代的史家是否中止对恢宏的进步主义进行探究,依然很难预测。当然,十分明显1970年代史家的工作是没能发现进步主义。作为补偿,他们发现了进步主义者所生活之世界的大量事物,并且发现了他们所栖息的周边社会与政治权力结构的转换之迅捷。”[3]127

通过《大西洋的跨越》可以看到,美国史学家,至少是罗杰斯并没有停止对进步主义进行恢宏的研究,而且还在一种大西洋史观,甚至是一种全球史观下重构了进步派或进步主义者所力图构建的美国社会与政治。对此,美国学者大卫·布赖恩·罗伯逊赞许道:“丹尼尔·T.罗杰斯的《大西洋的跨越》展示了19世纪末至二战期间的美国改革家,通过汲取大西洋国家相似的教训,进而改善了美国的工作与生活方式。”[5]他的书可谓是对詹姆斯·T.克罗潘伯格《不确定性的胜利:1870至1920年间欧洲的社会民主思潮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①《不确定性的胜利》可以说是美国进步主义思潮研究中跨国比较研究开风气之先的作品,该书系统地对1970—1920年间欧洲的社会民主主义思潮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思潮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该时期德、法、英、美主要改革理论家思想的异同。很好的补充。[5]145可以说,罗杰斯的这部著作集历史、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于一身,将以往进步主义研究中缺失的种族性与帝国的观念融入作品之中,其创新“不仅在于重构了进步主义政治,而且也在于作者力图将社会史的著作融入更多的思想史的内容”[6]。

不过,这部资料丰富、内容翔实、气势恢宏的作品,在给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注入了令人精神振奋的新鲜血液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该书结构松散,缺少连贯性。如果仔细通读全书,细心的读者会发现,该书从传统的社会保险项目到城市规划、市政服务设施、农业合作社、卫生改革以至住房改革,涉及进步主义时代社会政治的诸多方面。由于其涉猎范围极广,以至于很多方面都是蜻蜓点水,一笔带过。然而,造成其结构松散的真正原因,乃是与作者一直以来所强调的一种观念相关:进步派并没有形成一套连贯一致的理论体系或意识形态。具体到治史理念上,他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许多进步主义史学家一样,反对进步主义运动的一元主义的表述,主张采用多元主义的解释方法。这种多元主义的理念主张尽量不讨论进步主义运动的内在融惯性或本质问题,而更多关注其形成的背景或脉络问题,即其得以形成所依赖的政治结构、组织构成以及形态各异的改革理念等。[3]114一如作者所言:“如果这种解读是正确的话,那么进步主义社会思潮之与众不同和飘忽多变的实质并不在于其思想的融惯性,而是这三种语言的同时存在。如果我们把进步派想象为,如同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一样,大多只是使用者,而不是思想的塑造者,那么这(进步主义社会思潮)就是一系列他们观察该社会的真实可行之方法。他们在这个社会里劳作,从这个社会获取能量和社会罪恶感,并从中发现了解决办法。他并没有给予自称进步派者一套思想体系,而是他赋予了他们一系列足以对其时代产生强有力冲击的工具。按这种方式思考进步主义社会思潮是为了强调其各种思想积极主动、生机勃勃的一面。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发现存在一种作为意识形态的进步主义。”[3]127事实上,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美国学界对进步主义运动研究日益深入,不少研究者发现:进步主义思潮或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不仅是存在的,而且对现当代的美国社会与政治有着重大影响。这方面的著作有:马克·斯蒂尔斯的《进步派、多元论者与国家问题:1909至1926年间英美改革的意识形态》[7],查尔斯·福塞的《十字路口上的自由主义:克罗利、韦尔、李普曼与进步主义年代,1900—1925年》[8],鲍勃·P·泰勒的《公民身份与民主疑虑:进步主义思潮的遗产》[9],西尼·M.米尔凯斯等人主编的《进步主义与民主》[10],艾尔顿·J.艾森纳赫主编的《美国进步主义社会政治思潮》[11]等。进入21世纪以来,研究进步主义思潮的趋势更是有增无减,例如,约翰·马睿尼和肯·马苏吉编著的《政治与政治学中的进步主义革命:改造美国政体》[12]、丹尼斯·J.马奥尼的《政治与进步:美国政治学的形成》等[13]。

其二,作者认为,1870—1945年间是美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即大西洋的交汇时代,而此前或此后的美国则更多的是沉迷于美国例外主义之中。然而这种时间界定是否合适?如果说即便是存在着这样一个跨大西洋的时代,进步主义时代也许并非是第一个。因为早在内战前,美国的改革家就以欧洲为参照,在教育、精神健康、成人犯罪、少年犯罪以及济贫法等方面进行了变革的努力与尝试。[14]1332

此外,在涉及如何解释19世纪70、80年代世界范围内对社会救济的口诛笔伐,20世纪20年代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是否仅体现在住房方面,是否包括州的现代化、城市的福利措施、不断加强的私人慈善事业以及许多大公司所从事的福利工作等。[14]1332可以说,面对这些问题,《大西洋的跨越》并没有给出十分确切的答案。然而,瑕不掩瑜,作为世界范围内历史学,尤其是美国史研究转向的论著之一,《大西洋的跨越》敢于跨越民族—国家的藩篱,运用大西洋的视角,乃至全球视角探讨1870—1945年间的美国社会政治与欧洲乃至世界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社会政治的相互交流与影响,实属不易。作者优美的文笔、恢宏的视野、夹叙夹议的文风,无不是国内世界史学界在进步主义运动研究与写作中需要学习的方面。

[1]丹尼尔·T.罗杰斯.大西洋的跨越:进步时代的社会政治[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2]Professor Eric Foner.The Literature of American History[EB/OL]∥The Search for Progress:Major Works in the Historiography of Progressivism,Spring 2002,retrieved from http://www.kevincmurphy.com/rodgers.html,May 4th,2013.

[3]Daniel T.Rodgers.In Search of Progressivism[J].Reviews in American History,1982,Vol.10,No.4.

[4]Peter G.Filene.An Obituary for‘The Progressive Movement[J].American Quarterly,Vol.22,No.1,1970:24.

[5]David Brian Robertson.The Lessons of History in the History of lessons[J].Polity,Vol.32,No.1,Fall,1999:145.

[6]Robert Gregg.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Era(Book Review)[J].Social History,Vol.26,No.3,2011: 355-356.

[7] Marc Stears.Progressives,Pluralist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ate:Ideologies of Reform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1909- 1926[M].Oxford;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8]Charles Forcey.The Crossroads of Liberalism:Croly,Weyl,Lippmann,and the Progressive Era,1900-1925[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1.

[9]Bob P.Taylor,Citizenship and Democratic Doubt:The Legacy of Progressive Thought[M].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of Kansas,2004.

[10]Sidney M.Milkis and Jerome M.Mileur.Progressivism and the New Democracy[M].Amherst: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1999.

[11]Eldon J.Eisenach.The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of American Progressivism[M].Indianapolis/Cambridge: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Inc.,2006.

[12]John Marini and Ken Masugi.The Progressive Revolution in Polit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Regime[M].Lanham:Rowman& Littlefield Publishers,Inc.,2005.

[13]Dennis J.Mahoney.Politics and Progress:The Emergence of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M]. Lanham: Lexington Books,2004.

[14]Michael B.Kats.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Era(Book Review)[J].The American Historical Review,Vol.104,No.4,1999.

[责任编辑:焦玉奎]

A Significant Book on the Research of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s in the US——Comments on“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Age”

WU Ling,ZHAO Hui-bing
(School of History,Culture and Tourism,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221116,China)

Looking from the Atlantic perspective,facing with the change and new problems of the industrialization and capitalism in America,“Atlantic Crossings:Social Politics in a Progressive Age”probed into the connections among the Progressive Movements in America and other European countries at the end of the 19th and the beginning of the 20th century.As one of the excellent examples of the global history,this book regarded the America Progressive Movements as a part of the Atlantic-wide progressive projects and didn't limit it to the sphere of national history.What's more,there are both carefully described historical facts and penetrating philosophical analysis in this book.

the Atlantic Perspective;Progressivism;the Progressive Movements

吴玲(1991-),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美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赵辉兵(1978-),男,内蒙古通辽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美国史、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美国进步主义政治哲学研究”(13ZXC010)成果。

D091

:A

:2095-0063(2015)04-0029-04

:2014-10-16

猜你喜欢
大西洋思潮主义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大西洋海雀,你真倔
飞越大西洋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畅游于大西洋彼岸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论20世纪初年的“兴女学”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