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童屈光不正的临床观察分析

2015-04-03 14:30海军机关门诊部100841王萌萌潘诚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5年2期
关键词:复性散光屈光

海军机关门诊部(100841)王萌萌 潘诚

屈光不正是临床眼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我国儿童的视力问题逐年上升,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1]。研究发现,在引起儿童视力不良的发病因素中,屈光不正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眼科疾病[2]。基于此,笔者选取我部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60例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部2010年1月~2013年6月间就诊的屈光不正儿童60例(119眼),上述患儿的视力均在0.8以下,其中,3~6岁儿童23例,7~12岁儿童37例。上述所有患儿均以我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学组制定的诊断标准为准[3]。

1.2 方法 上述所有患儿检查测定视力均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采用交替遮盖法检查眼位,屈光间质用裂隙灯显微镜进行检查,眼底眼光应用眼底镜进行检查,尽可能排除患儿眼部的器质性病变。上述患儿进行验光后,6岁以下的儿童用1%硫酸阿托品眼膏进行扩瞳,3次/日,连续扩瞳3日,等到出现眼睛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再进行检影验光,3~4周后对其进行复验配镜;7~12岁的儿童用复方托品酰胺眼药水进行滴眼,1次/l0min,需要反复4~5次,半个小时后对其进行检影验光,第二天进行复验配镜。上述60例患儿均采用带状光检影镜检影,屈光度均以检影结果为准。

2 结果

2.1 屈光不正类型 3~6岁儿童多以远视为主,远视与近视的比值为1.63:1,其中,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单纯远视和单纯远视散光次之,最少的是混合散光。7~12岁儿童多以近视为主,近视与远视的比值为3.15:1,其中复性近视散光最多,单纯近视和单纯近视散光次之,最少的依然是混合散光。

2.2 矫正视力 对于3~6岁儿童来说,矫正视力在0.8~1.0之间者为16例、占69.6%,矫正视力在0.6 ~0.8 之间者为4 例、占17.4%,矫正视力在0.2~0.6之间者为2例、占8.7%,矫正视力在0.2之下者为1例、占4.3%;对于7~12岁儿童来说,矫正视力在0.8~1.0之间者为30例、占81.1%,矫正视力在0.6~0.8之间者为4例、占10.8%,矫正视力在0.2~0.6之间者为2例、占5.4%,矫正视力在0.2之下者为1例、占2.7%。本组研究中,矫正视力在0. 8以上者103眼、占86.55 %,矫正视力在0. 8以下者16眼、占13.45%。

3 讨论

本组研究通过对3~12岁60例((119眼)患儿扩瞳验光结果分析:3~6岁儿童多以远视为主,远视与近视的比值为1.63:1,其中,复性远视散光最多,单纯远视和单纯远视散光次之,最少的是混合散光。7~12岁儿童多以近视为主,近视与远视的比值为3.15:1,其中复性近视散光最多,单纯近视和单纯近视散光次之,最少的依然是混合散光。这与学者对儿童屈光状态统计结果相一致[4]。3~12岁儿童处于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眼的屈光状态大多数为远视,这一阶段儿童眼睛的调节能力较强,并且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儿童远视屈光不正趋势逐年递减[5],对视力不良、屈光不正的儿童隔0.5~la检影验光1次,佩戴合适眼镜,并及时对弱视进行治疗,其视力自然会提高。

在视力矫正方面,本组结果表明,对于3~6岁儿童来说,矫正视力在0.8~1.0之间者为16例、占69.6%,矫正视力在0.6~0.8之间者为4例、占17.4%,矫正视力在0.2~0.6之间者为2例、占8.7%,矫正视力在0.2之下者为1例、占4.3%;对于7~12岁儿童来说,矫正视力在0.8~1.0之间者为30例、占81.1%,矫正视力在0.6~0.8之间者为4例、占10.8%,矫正视力在0.2~0.6之间者为2例、占5.4%,矫正视力在0.2之下者为1例、占2.7%。本组中矫正视力在0. 8以上者103眼、占86.55 %,矫正视力在0.8以下者16眼、占13.45%。结果提示,远视眼矫正视力与近视眼矫正视力相比较差,多见于+6D以上高度远视、散光及屈光参差度数较高之的患者,考虑视力不良除屈光不正外还有多种综合因素所致[6],因此改善视力需要从基础疾病的防治开始。

综上所述,3~6岁儿童屈光不正多以远视居多,但需要每隔0.5~la检影验光1次,戴合适的眼镜,并及时治疗,视力会逐渐提高。7~12岁儿童则以近视为多见,需要从改善患者的学习环境、调整其用眼习惯、减少看近或过度调节,并对其进行眼保健操知识的宣传,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之,尽可能降低近视的发生。

猜你喜欢
复性散光屈光
一种星敏感器杂散光规避方法
宝宝体检有散光需要配眼镜吗
验光中散光问题的处理
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及远期疗效
包涵体蛋白的纯化层析复性技术研究进展
硬性角膜接触镜在矫正屈光参差中的应用
屈光参差患者水平垂直融像功能变化(中)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星敏感器杂散光抑制方法及仿真分析
《复性书》性情观再探——以“情”为中心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