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伤寒论》之针灸疗法

2015-04-04 11:16张莉君指导张争昌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西安710003
陕西中医 2015年8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针药桂枝汤

王 颖 张莉君 指导 张争昌 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西安710003)

《伤寒论》是我国古代重要的一部理法方药巨著。它创立了六经辨证理论体系,确立了辨证论治的原则,创制并保存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方剂,同时药物剂型多样,并重视药后调护[1]。笔者有幸听取董正华老师讲解《伤寒论》,通过对《伤寒论》的学习和针灸临床实践,就有关针灸治疗的临床应用,简要分析如下。

1 《伤寒论》中所涉针灸内容 《伤寒论》中记载有关针法、灸法的条文共有32条,其中太阳病篇20条,阳明病篇3条,少阳病篇2条,少阴病篇4条,厥阴病篇3条。并提到风池、风府、期门、肝俞、肺俞、大椎、关元等七个腧穴。内容虽不算多,但其体现的针灸学术思想对当代针灸临床乃至各科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临床医师进一步研究探讨,加以学习[2]。

2 针灸学术思想 2.1 辨证施治 张仲景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确立了“伤寒三阳经病,实热证居多,宜用针法,三阴经病虚寒证居多,宜用灸法”的针灸治疗原则,并且有时针药结合,体现和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增强临床疗效。第8、24、171等条文均为属实属热之三阳经病,均采用针刺方法,认为三阳经病变的性质均为实邪,只宜针刺疏经达邪,不宜用灸法助阳生热;第292、325、349等条文均为属虚属寒的三阴经病,故皆用灸法,阐明了三阴经病性质俱为正虚,不宜用针法劫夺正气[3]。

对于《伤寒论》108条肝邪乘脾证,109条肝气犯肺证,太阳少阳并病,142条误治所致的脉弦谵语证,143条妇人中风、热入血室之谵语证,216条治疗阳明病热入血室等,均取“刺期门”之法以泻肝经邪热。说明病虽相异,症状亦不同,但从辨证角度看,均为肝经实热,故治法相同。

2.2 既病防病 《伤寒论》第8条:“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其经行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这里提到疾病的传变。指出当太阳病日久不解,病情有入里发展的趋势时,可“先安未受邪之地”。在此,后世注解有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太阳病不解传至阳明,致阳明经病;也有人认为是太阳病不解,入里致太阳阳明并病。此条不管是太阳病传阳明,还是太阳阳明并病,其条文首句已交待是太阳病,未愈,即采用“针足阳明”之法,“使经不传则愈”。

笔者认为此条针足阳明其意义是防止疾病变化,即扶助正气,以扶正祛邪,从现代医学角度即增强免疫,增强抵抗力,使疾病不再进一步发展而达到治疗痊愈的目的。足阳明胃经是气血生化之源泉,为后天之本,生成机体所用之水谷精微。针刺足阳明胃经之穴能振奋正气,抗邪外出而致病愈。至于取足阳明经何穴,张仲景原文并未阐明,笔者认为惟取足三里,因足三里是阳明经之合穴,经气充盛后由此深入,汇合于脏腑,提高脏腑抗病能力[4]。

2.3 针药并用 早在《内经》时代,我国的各位医家们就已经采用针药并用的方法治疗疾病,根据古代文献记载,著名医家扁鹊、仓公等均采用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汤剂的方法治疗疾病。《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明确了二者的不同分工,奠定了“针药并用”这一重要学术思想的理论基础[4]。仲景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为《伤寒杂病论》”的过程中,吸收并发扬了这些“针药并用”的学术思想。

《伤寒论》中谈到关于针药同用的篇幅虽不多,但却足以阐明针灸与药物结合治疗疾病的重要性。如“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本条主要说明了太阳中风证,邪气较重时,出现烦闷的治法。太阳中风证,本是桂枝汤证主之,服用桂枝汤后微汗可愈,但事实上服后不解反烦,原因是表邪较重,单服桂枝汤药力不足以祛邪外出,正邪搏击,故致烦闷不舒。文中嘱先刺风府、风池以疏风散邪,泻太阳之风邪,再服桂枝汤使药力畅达,则祛邪之力倍增,病可速愈。本条描述的是太阳中风证中较重的一型,若只用汤药,相对而言,病重药轻,故先针刺后加服汤药,用针刺之疏通之功补药力之透达不足,汤药借助针刺为开路先锋,破邪外出,使治疗作用得以叠加,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5]。《伤寒论》亦有其他篇幅阐述针药并重,此处不一一列举。

[1] 董正华.伤寒论讲义[M].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9:160.

[2] 姚俊红.浅谈《伤寒论》中的针灸学术思想[J].四川中医,2009,3(27):38-39.

[3] 彭晓云.《伤寒论》针灸治疗探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6):32-33.

[4] 曾志纯.《伤寒论》针灸应用浅析[J].江西中医药,2010,4(328):68-69.

[5] 刘珊珊.浅谈《伤寒论》中的针药并用的方法[J].四川中医,2011,29(11):41-42.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针药桂枝汤
《张道一学术思想研究》简介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HPLC法同时测定柴胡桂枝汤中6种成分
从脾胃论桂枝汤的解肌思想
陈阳春研究员学术思想略论
针药并用治疗紧张型头痛45例
从桂枝汤论经方活用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