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树腐烂病影响因素与防治

2015-04-08 14:11马现成任鹏辉李鹏宇齐兴田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黑龙江佳木斯54007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五九七农场黑龙江双鸭山5560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苹果树树体病菌

马现成,林 茹,任鹏辉,李鹏宇,刘 东,齐兴田*(. 佳木斯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54007;.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五九七农场,黑龙江 双鸭山 5560)

果树腐烂病影响因素与防治

马现成1,林 茹1,任鹏辉1,李鹏宇1,刘 东2,齐兴田1*
(1. 佳木斯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7;2.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五九七农场,黑龙江 双鸭山 155610)

果树腐烂病是果树常见病之一,具有分布广、难治愈、高复发等特点。分析影响果树腐烂病的因素,果树腐烂病泛滥的原因,介绍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3个方面对果树腐烂病的作用效果,对果树腐烂病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进行概括。

果树;腐烂病;影响因素;防治方法

马现成, 林茹, 任鹏辉, 等. 果树腐烂病影响因素与防治[J]. 生物灾害科学, 2015, 38(4):321-324.

果树腐烂病又被称为臭皮病、烂皮病,是果树的一种常见病。果树腐烂病由壳囊胞属(Cytosporn spp)真菌引起,多发于苹果树、核桃树、梨树等常见树种。果树腐烂病是由真菌侵染树体伤口或剪口造成的,常出现在树木主干与支干分叉处,常表现为溃疡或枝叶枯萎,具有分布范围广、复发性高、难治愈等特点。果树腐烂病会导致果树停止生长,产量下降,果实质量低劣等后果,严重时造成整株枯萎或全园死株,因此果树腐烂病又被称作“树木癌症”。

果树腐烂病主要发病于我国北方各省及东南的部分省市。果树腐烂病最早于 1903 年在日本被发现。1916 年在我国辽宁省南部发现该病,并于 1949 年和 1960 年发生两次大范围暴发[1]。以 2002 年陕西大面积爆发该病为例[2], 患病较轻的果园植株数占果园总株数的 10%,患病较重的株数占 30%。果树腐烂病会造成果树大面积减产,降低果农收入,缩减我国农产品的产量等,使我国果农遭受严重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对果树腐烂病的病因进行更为细致、条理、全面的分析,在传统的果树治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与创新。

1 果树腐烂病的影响因素

1.1 气候

我国果树腐烂病多发生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北方地区一年四季气候分明,适宜果树生长,也适合果树腐烂病病菌的大量繁殖。北方气候为周期性寒冷天气,这种低温环境为腐烂病病菌的传播创造了适宜条件,且气温越低果树腐烂病越严重。因此温度是影响果树腐烂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调查结果表明,腐烂病病菌在5~30 ℃温度范围内都能生长、繁殖,而最适合腐烂病病菌生长的温度为24~29 ℃,当温度低于5~30℃时果树腐烂病病菌的生理活动基本停止[3-4]。此外,降雨量也是影响其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生长势及生长方向

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与果树的生长势及生长方向有很大关系。果 树冻害会使果树树势衰弱,造 成伤流,使得菌类大量繁殖,病媒通过生物传播引起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腐烂病的感染几率会明显提高。此外,随着果树结果量和树龄增加,树体本身的营养物质就会降低,树体生长势也将下降,导致抗腐烂病的能力下降,很容易感染该病害。叶于芳等[5]的调查表明,腐烂病的发生几率与枝杈的扩伸方向也有着重要关系。枝杈在向阳面的发病率比背阴面高,朝南方向的枝杈发病几率明显高于朝北方向生长的枝杈。因此,太阳照射时间越长,枝杈感染率越高。

1.3 土壤与病害流行

果树腐烂病的形成与土壤存在着密切关系,主要受土壤中的 pH 值、土壤类型以及土壤中钾离子浓度的影响。通过研究人员调查显示,果园内土壤 pH 值越低越容易引发果树腐烂病,即酸性越强,腐烂病越严重。所以,通过改变土壤 pH 值,降低土壤的酸性,可降低病害的发生率。张王斌等[6]人 通过研究发现,土壤类型也会对果树病害的发生产生影响,黄绵土会降低果树腐烂病的发病几率,而沙质土则会使果树腐烂病发病率增加。季 兰等[7]也在 1994 年通过研究发现,土 壤中含钾量越低,腐 烂病发病率越高。由此可见,果园内定期施用钾肥可以降低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而少施或不施钾肥则会导致腐烂病的大规模扩散。

1.4 种植密度与病害流行的关系

果树腐烂病的发生也受果园内单位面积栽种的果树数量(即行间距)以及单位面积内分生孢子的数量的影响。即种植密度越大,果树腐烂病的感染几率越高。由于病原体多集中在树木表皮被破坏的地方,很容易造成感染,因此春季要严格处理病树上的枯烂树枝,仔细包扎愈合不良的剪切口。

1.5 管理水平

果树腐烂病的发生还与管理员对果园的管理程度密切相关[8]。 在果树腐烂病严重的果园中普遍存在着因管理不当而导致水肥不足、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同时果园内的果树修剪不当,导致树木生长衰弱,亦或是为求方便不间种辅助作物,推行清耕制度,降低了土壤的肥力,使果树很难从土壤中汲取营养,以上都是诱发腐烂病的重要因素。若管理者没有及时处理已经病发的树种,或者对腐烂的部位不及时刮治,将导致病害扩散,危害更多果树。因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会直接影响病害暴发几率以及爆发的严重程度。

2 腐烂病防治措施

国内外学者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方法已经从传统的刮除病变部位转变为现在的化学防治,对果树腐烂病的治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寻求一种低污染、又能对果树腐烂病具有很好抑制作用的方法。

2.1 苗木检疫

果树腐烂病具有分布广、高复发、难治理、没有间歇性等特点,一经感染,难以根除,最后导致连年灾害的发生。腐烂病病菌在每年冬季天气寒冷时休眠,当温度回升后,分生孢子又开始萌发,所以春季是腐烂病病菌感染的高发季节。果树感染腐烂病病菌后并不立即死亡,还可以存活 4 年左右,病斑会在一年半内持续释放孢子。因此,要加强苗木检疫,从根本上禁止将病菌带入果园,从源头做好控制,在树苗调运过程中,绝对不能带有任何病虫及致病菌,同时要求树苗无冻害、无日灼伤,更不能有较大的伤口,确保果树在种植前不带有病菌。

2.2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

由于果树腐烂病受生长势、土壤环境、种植密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需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果树生长势。主要方法包括:保持水土、适当排灌、合理施肥,注意有机肥和氮、磷、钾的配合使用,多施农家肥和有机肥,少施化肥,特别是氮肥使用要适量,适量增施磷、钾肥,控制后期长势,提高抗寒能力;根据果树的情况进行适当的疏花疏果,防止树体超负荷挂果、营养消耗过度而造成树体衰弱,导致腐烂病的发生;对于修剪留下的大伤口以及上年没有愈合的剪锯口、虫伤口,要涂抹油漆或其他化学药剂进行保护,也可以改冬剪为春剪,避免剪口发生冻伤,同时避免病菌从伤口入侵。

2.3 病斑治疗

果树腐烂病病斑是由于树木主干与支干分叉处树体伤口或剪口被壳囊胞属真菌侵染造成的,病斑会在一年半内持续释放孢子,腐烂病病菌存活期可达 4年之久,会造成大批量感染。因此对病斑进行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阻止果园病情恶化,常见的治疗手段主要有涂治方法、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

2.3.1 涂治方法 涂治方法指在春季或秋季将以果树枝干上的病疤处为中心,扩 展 2 cm左右范围内所有带病的坏死树皮全部刮掉,使病疤四周均为健康无病组织,然后将煮溶的盐水或一定比例的食用碱用小刷子涂抹在刮好的病疤上。为方便病疤愈合,应将病疤边缘的树皮切成 45°~60°枣核形或椭圆形的斜面,以病斑为中心,向周围扩展 2 cm,边刮边涂,用塑料膜包严扎牢,每 2 周涂 1 次,直至不再产生病斑。涂治法是使用最早,也是最简单的防治手段,目前使用较为广泛,但它存在着工作量大、容易复发、处理病变树皮不及时易造成孢子大量扩散导致感染等弊端。

2.3.2 化学防治 随着化工科技的发展,人们逐渐开始使用化学试剂防治果树腐烂病。在 20世纪 60 年代,人们试图通过向果树喷洒农药来减少果树腐烂病的发生,国内使用的药品主要有 80 倍硫酸铜溶液、1 000 倍的升汞水等。20 世纪中期出现大量的防治方法和药剂配方,效果显著。现在化学防治仍然是果树腐烂病主要防治手段。该种防治果树腐烂的手段具有操作方便、效果明显的优点,但其也存在着药剂大量残留,不利于水果清洁,并且对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弊端。

2.3.3 生物防治 随着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类产品的研发也进展迅速,进入了用生物手段进行果树腐烂病防治的新时期。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生物或其它生物来抑制或消灭有害生物的一种防治手段,具有对环境无污染、安全、成本低、无残留的优点。常见的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有利用微生物防治和植物源农药防治两大类。

(1)利 用微生物防治。利 用微生物防治是指通过繁殖有益微生物或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提取物直接阻止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这项技术研究目前在我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史秀琴等[9]对果树皮上的真菌进行了分离及拮抗作用的测定,共获得 155 个真菌菌株,其中镰刀菌 110-1 菌株对病菌的拮抗作用最强,在离体枝条及田间接种试验中均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效果;也有人在木霉菌和螺旋毛壳(C.spirale)菌中获得抗性菌株;陈明艳[10]等 发现鳞柄小奥德蘑菌丝体丙酮提取物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展丽然[11]在 2008 年从广东中山市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并筛选出了对果树腐烂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同时发现,其作用机理是产生抗菌物质直接破坏病原菌菌丝正常生长,因此可利用其提取物直接对果树腐烂病进行防治。研究表明,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提取物可以通过增强树体的抗病性和促进伤口的愈合来防愈病害[12,13],从而有效地防治果树腐烂病。

(2)植 物源农药防治。植 物源农药防治是利用植物或植物浸提物开发农药进行果树腐烂病防治的一种技术手段。我国现已查明的药用植物有一万余种,其中具有杀菌或抑菌作用的有 1 000 余种,这为开发果树腐烂病防治的植物源杀菌物质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我国已有大量学者对利用中草药防治果树腐烂病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相继取得了不同的进展。段泽敏等[14]于 2002 年就菊科、藜科等 10种不同植物组织的浸提物对果树腐烂病病原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榆、苦参、鸡血藤、地肤子、雷公藤和茵陈等药物可开发为防治果腐烂病的杀菌性植物源农药。

3 问题与展望

果树腐烂病在我国北方是较为常见的病种,也是目前威胁我国果树产业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虽然对该病的防治技术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也相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控制它的传播。果树腐烂病的防治还存在着不能完全防治、化学防治对环境危害大、生物防治手段不够完善等一系列的问题。很多防治方法或药物研究只局限于特定的地区,不能将研发成果进行推广使用;化学农药品种不断增多,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许多生物农药的研制仍处于研究阶段,生物防治腐烂病的手段及方法不够成熟,难以进行推广使用。针对这些问题,还需要研究人员不断的深入研究,随着对果树腐烂病病理及感染机理的进一步研究及生物农药技术的发展,生物农药防治必将成为解决果树腐烂病问题的重要途径。

[1] 陈策. 国外对于苹果树腐烂病、桃树腐烂病以及其他同类病害的研究近况[J]. 中国果树, 1988 (增刊): 68-76.

[2] 辛选民, 刘秉利. 陕西渭北旱塬2002年苹果树腐烂病重度发生的原因[J]. 西北园艺, 2002(5): 40.

[3]Defago G. Seconde contribution a le connaissance des Valsees v. H[J], Phytopathologische Zeitschrift, 1942, 14: 103-147.

[4] Dhanvantari B N. Cold predisposition of dor mat peach twigs to nodal canker caused by Leucostoma spp[J]. Phytopathology,1978, 68: 1779-1783.

[5] 叶于芳, 陈子文, 张良晚等. 太阳辐射与苹果树腐烂病早春发生关系以及树干保护的防腐作用[J]. 植物病理学报,1981,11(3) : 31-36.

[6] 张王斌, 王兰, 安德荣等.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危害与相关因子调查[J]. 中国果树, 2006(2): 28-31.

[7] 季兰, 贾萍, 苗保兰. 苹果树腐烂病病害程度与树体及土壤内含钾量的相关性[J]. 山西农业大学报, 1994, 14(2): 41-44.

[8] 赵书华, 翟玉洛, 唐治红. 苹果树腐烂病发生较重原因调查及分析[J]. 中国果树, 2008(4): 60-62.

[9] 史秀芹, 李美娜, 王金友, 等. 苹果树皮真菌区系及其对苹果树腐烂病的影响初步研究I. 镰刀菌110-1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拮抗作用[J]. 中国果树科技, 1981(17): 85-87.

[10] 陈明艳. 几株高等真菌发酵产物抑菌活性研究[D]. 杨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11] 展丽然. 苹果腐烂病菌拮抗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 保定: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12] 王娟. 青霉素对苹果树及腐烂病中根皮苷影响的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9.

[13] 乔国彪. 青霉素防治苹果树腐烂病机理的研究[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07.

[14] 段泽敏, 王贤萍, 周柏玲. 苹果树腐烂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02(4): 55-59.

Influence Factors and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Fruit Tree Canker

MAXian-cheng1, LIN Ru1, REN Peng-hui1, LI Peng-yu1,LIU Dong2, QI Xing-tian1*
(1. College of Sciences, Jiamusi University, Jiamusi 154007, China; 2. No. 597 Farm, Baoqing County,Shuangyashan 155610, China)

Rot disease of fruit trees is one of the common diseases of fruit trees, with the features of wide spreading, hard cure and high recurrence. In this paper,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ing factors of fruit rot diseases and their spread was done,and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and biological control were reviewed.The paper aimed to explore mor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biological control methods against fruit rot diseases.

fruit tree; rot disease; influence factor; control method

S346.45

A

2095-3704(2015)04-0321-04

2015-10-14

佳木斯大学校长创新创业基金研发项目(项目编号:xzyf2014-13)和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科学技术校级面上项目(S2014-009)

马现成,男,研究方向:环境科学,E-mail: m15765344164_1@163.com;*通信作者:齐兴田,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态学研究,E-mail:qixingtian@163.com。

猜你喜欢
苹果树树体病菌
苹果秋覆膜 树体营养好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乔砧苹果密植园断根控水对树体生长的影响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苹果树
秸秆覆盖对苹果园土壤性状、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苹果树”大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