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15-04-09 03:47龚永峰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中心学校734000
学周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邱少云思想品德德育

龚永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中心学校 734000)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龚永峰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三闸中心学校 734000)

教师的天职首先是育人,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才是教书,即传授知识。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广大一线教师一直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教书容易育人难。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要想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一件难事,但要想在短时间内改变他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改变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则是一件很难办到的事情。所以,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启蒙教育阶段,广大教师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应渗透德育。

农村 语文教学 渗透 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全面转轨的非常时期,经济与社会基础的变更必然会影响处于转型期人们的心理,同时受改革开放后西方文化的渗透的影响,家长、学生及教师都会出现种种心理问题。受其影响,学生常常没有追求,没有理想,不求上进,时常会出现一些不道德行为。

在这种形势下,学生的道德素质普遍偏低,教师和家长也无力应对。有时教师和家长迫于种种社会压力,只抓学生成绩,忽视学生德育,使学生的道德素质雪上加霜。所以,如何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已经成为了广大教师和家长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尤其是农村的一线教师,必须将德育渗透于一切教学活动和所有学科教学之中。那么,怎样才能更有效地把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呢?以下本人将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在学习字词中渗透德育

汉字中一些象形字、会意字、形声字等的字形、字义本身就具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价值。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适当引用一些可帮助学生理解字形、字音、字义的事物、现象、故事、典故等,如果能够在识字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这些思想教育因素的作用,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中要认识2500个常用汉字,因此教师可以在识字、写字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和结构特点巧妙地渗透德育。比如,通过恰当的引导让学生对字形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从而建立起字形结构同做人处事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将识字、写字教学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受到尊重他人、文明礼貌、谦让互助、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思想教育。以“乳”字为例,我是这样给学生讲解它的来历的。先告诉学生在甲骨文中“乳”是手抱婴儿哺育的形象,然后再启发学生将此拓展到各位妈妈哺育孩子的辛劳上。这样的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记住了“乳”字的写法、意义,还加强了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生学习“打”字时,我和学生共同分析了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他们:“你们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我听了之后,先表扬了这几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随便打架、打人、打骂吗?”大家齐声回答:“不能。”我说:“对了,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随便打架、打人、打骂。那你们还能组成其它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我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水”“打球” “打鱼”等词语。

二、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都是一些文学品位极高且具有一定教育意义的好作品,充分体现了文以载道、道以文益的原则。但一些小学语文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意图却比较含蓄,并没有采取直接表达的方式。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时候,要认真钻研教材,深挖教材中的德育意图,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逐步受到教材思想的感染和熏陶,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并在无意中受到德育。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我先运用多媒体播放了邱少云被烈火烧身的片段,学生安安静静地看,不少人悄悄地擦眼泪。短片结束后,学生问:“老师,被烧的人为什么不懂得跳出来呢?”“他为什么不想办法自救?”“他为什么一动不动?”还有的学生愤愤地说:“那个人为什么那么傻?”此时,学生的心已被紧紧抓住,他们的情感完全融入到录像情境中,恨不得亲自到现场去救那个人。可见,他们的道德情感已被极度激发,但对于他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引导他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最后,学生明白了邱少云只要跳出来,是完全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的,他之所以能够忍受巨痛,一动不动,直到最后一刻,是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战斗的胜利。由此,学生深刻体会到了邱少云那钢铁般坚强的意志和为了战斗的胜利宁死不屈的高尚品德。进一步深思,学生就能领会到这是源于邱少云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敌人的极度仇恨。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师不用费太多的口舌,就使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道德洗礼,德育渗透非常自然,恰到好处。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我们敏锐地捕捉教学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资源,卓有成效地渗透德育。只有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深化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无声地深入学生的心田。

[1]陈梅.拨动语文教学的生命之弦——浅议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

[2]周波.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4).

[3]王光辉.教育应触及学生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与尝试[J].基础教育参考,2007(9).

[4]李兴芬.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几种方法[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邱少云思想品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烈火中永生
——献给邱少云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